1、用姜水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吗
你好!姜水泡脚可以扩张血管,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风湿肢体凉,有冷痛有好处。
不过只是这么做不能去除风湿的病因,如果有红肿充血的情况不要用。望采纳!
2、创伤性关节炎,泡脚药方?
可以找个中医大夫开点洗药。不过洗脚保持的药效有点短,可以用中草药膏外敷,持续供药。
3、求中药泡脚治疗风湿的药方。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4、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泡脚药方
红花、桂枝、桑枝、木瓜、泽兰、刘寄奴、苏木、骨碎补、没药、乳香各15克熬水温后泡脚,每次20分钟,可以兑入热水,保持水的温度,每日早晚二次。
5、风湿关节炎用那些药泡脚最好
风湿性关节炎用什么泡脚好?泡脚是冬季每天都需要做的事,不仅能缓解一天的疲劳,还能改善手脚冰凉,甚至是治病。
风湿性关节炎用生姜泡脚好
做法:在泡脚的水中加入打扁或切碎的生姜即可,还可以将生姜切片,先煮一遍水,用这水来泡脚,效果都一样。
疗效:生姜以其特殊的驱寒祛风功效,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天晚上持续泡脚半小时能够有效地减轻病症。建议使用高的泡脚桶,可以没过小腿部位,能够更好的缓解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用花椒泡脚好
做法:将花椒装入棉布包内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花椒水泡脚即可。泡脚最好不要低于20分钟,可以边洗边加热水。
疗效:花椒性温,可以去除体内寒气,用花椒水泡脚可以活血通络,使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这对因冷痛而加重疼痛的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效果非常好。
风湿性关节炎用红花泡脚好
做法:用红花一小把,装于纱布包内用水煮开,泡脚即可。
疗效:红花泡脚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效,常用于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等引起的淤伤或疼痛。气香行散、入血分,能活血痛经,主治跌打瘀肿、关节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用艾叶泡脚好
做法:取艾叶50克,用水煮开,凉至合适温度即可泡脚,或者用热水直接浸泡艾叶20分钟,再缓慢兑入热水,即可泡脚。
疗效:艾叶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用透骨草泡脚好
做法:用透骨草煎水,这水就可以用来泡脚。
疗效:透骨草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的功效,能缓解关节肌肉酸楚、屈伸不利的症状,可有效去风湿。
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泡脚配方
1.宽筋藤 30克、防风30克、透骨草30克、苍术30克、鸡血藤30克、花椒 30克、细辛10克、盐150克。
2.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3.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4.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风湿性关节炎要注意日常保暖
在泡完脚后,一定要及时擦干脚部,穿上保暖的鞋袜,不能见寒风,而且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温热,风湿性关节炎最怕风冷、潮湿,所以平时应当勤晒被褥,保持干净清爽。
6、每天用什么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
1、当归干姜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气影响,寒底人士或气血循环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况更为严重。除了进食温热补品如羊肉、鹿茸等补身外,不妨以一些温热活血的中药来浸足浴,例如干姜、附子和吴茱萸均是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打通经脉,并帮助袪散寒气,令身体温热。若能加强气血循环,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和党参等,令气血畅顺运行全身。
材料:
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两 、当归1两、吴茱萸5钱。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并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行气活血,暖身袪寒。
2、荆芥防风浴:预防外感。
天气转冷,稍一不慎,身体便容易受病邪,特别是风寒感冒更为普遍。想预防应不时用一些袪散风寒的中药作食疗,又或制成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预防风寒感冒,在初发期间更能减低恶化机会。中药如荆芥、防风、羌活和紫苏叶等均是发汗解表的中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过发汗而袪除表邪,治疗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
材料:
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紫苏叶5钱。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辛温解表,袪风防感。
3、川芎白芷浴:温肺通鼻。
正值转季,除了容易患上风寒感冒外,肺气虚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气的入侵,特别容易引发鼻敏感,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水、头晕头痛等,要纾缓鼻敏感不适,在袪风散寒之余,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苍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风散寒,而辛荑花和苍耳子则有宣通鼻窍的功效,能舒缓风寒感冒的不适,特别能针对鼻塞和头痛。
材料:
川芎1两、白芷1两、辛荑花1两、苍耳子1两、藁本1两。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肿。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会受水肿困扰,特别是脚部浮肿。其实水肿的问题与肺、脾和肾都有关系,全身的水肿多与肾功能转差有关,而脾虚与肺虚则会令水气和湿气容易积于脚部。胡椒具有行气的作用,而泽兰、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配合温肾助阳的丁香,以之浸脚,能增强整体机能,对去除水湿亦甚有帮助。
材料:
丁香5钱、胡椒5钱、泽兰1两、益母草1两、赤小豆1两。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温肾袪寒,利水消肿。
足浴3大注意事项:
1.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特别是老人家,应先以手试试水温。
2.饭前饭后或过饥过饱均不宜。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适合足浴,应先谘询中医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