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怎样才能治腿痛关节炎

怎样才能治腿痛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0-10-16 19:03:31

1、治腿疼有什么好方法?

风湿关节炎的按摩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关节或肌肉在局部应用按、揉、磙、捏拿等法治疗。
2、配合病变部位关节的活动,如大关节可用摇法,小关节可用捻法。
3、在病变关节周围或肌肉部位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4、肌肉麻木不红应用拍法。
5、若病变部位在上身,患者取坐位,术者提拿肩井穴,点按肩髃、肩贞、屈池、合谷等穴。
6、若病变部位在下肢,先俯卧位按、揉、磙局部;在仰卧位点按下肢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
辩证加减:(1)行痹:加按大椎、膈俞穴,捏脊。
(2)痛痹:按揉背部督脉经,点按脾俞、胃俞穴。
(3)湿痹:按揉背部督脉经,点按脾俞、胃俞穴。
(4)热痹:横擦大椎,以发热为度。揉拿上下肢外侧的三阴经,从肩部揉拿腕部,从大腿外侧揉拿至外踝。
注意事项:1、避免居住环境湿冷。
2、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受寒。
只采用按摩的方法其疗效有限。应该及时就医。

2、腿疼关节炎吃什么药最好啊??

腿痛关节炎可以口服一些消炎药,活血化瘀药,治疗关节炎的药物进行治疗,先用暖宝热敷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或者用热水泡脚,补充健力多氨糖软骨素补充氨糖促进钙质吸收

3、关节炎引起的腿疼,怎么治疗有没有偏方

<

4、治疗腿痛的秘方

缺钙或受寒往往会腿痛的,还有以下原因: 引起腿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由于运动或是意外造成摔伤、扭伤、拉伤而引起的腿痛,首先应当到骨科就诊,让医生排除有无骨折肌腱的拉伤、损伤以及软组织损伤。 二是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关节部位肿胀、疼痛,应考虑是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往往是游走性的疼痛,患者感觉一会儿这里的关节痛,一会儿那里的关节痛;类风湿常累及指间关节,临床表现为晨僵,活动不灵活,此类情况应到风湿科就诊,没有风湿科的医院一般内分泌科接诊此类患者。 三是内科疾病引起的腿部肿胀、疼痛。心脏病、肾脏功能不健全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腿部肿胀和疼痛,应及时到相应的专科进行诊治。孙博士提醒,不论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腿部不适,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一定要注意带好自己以往的检查记录,并如实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患病情况及以往病史,以便医生根据情况更准确地分析判断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腰腿痛的自我手法治疗 腰痛伴有腿痛的患者可采用自我手法治疗,自我手法治疗简便易行,适合患者和家属自行操作。那么,有哪些腰痛伴有腿痛的病症适合自我手法治疗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牵涉性腿痛,多见于老年人,他们的腰部并没有特别严重的疼痛和不舒适,只是觉得活动不灵便。腿痛的特点是隐痛不适,白天轻晚上重,X光片上只显示长了程度不同的骨刺;二是下肢动脉功能不全,这种腰腿痛的特点是,行走时加重,休息片刻后迅速消失;三是下肢供血障碍,它的疼痛规律是活动时不加重,休息后也不减轻,只有经常变换姿势和体位才能缓解;四是老年脊柱强硬,检查可发现胸椎、腰椎各方向的活动都达不到正常范围,腰背部肌肉发僵。腰和腿持续隐痛不适,休息后反而加重,活动时才感到轻松;五是退行性脊椎滑脱,这是老年人得的一种病,腰腿的疼痛不适只有在温暖的环境或热敷后才能缓解,休息不活动时反而加重。X光片上显示下关节突增生,腰椎向前滑脱不超过五分之四,一般多发生在第4腰椎。 自我治疗的手法分以下5个步骤: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称的懒筋,位于足跟的后上方。在床上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节稍用力分别捏两侧跟腱,以能耐受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后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儿;如果是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脚趾的那一侧。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鱼际由上向下保持压力向下推,可以涂些“按摩乳”或隔着一层软布,推20至30次。 3、点穴:第1个穴位在坐骨结节(臀沟中央能摸到的骨头尖)和股骨大转子(胯骨外侧突出的骨头)联线的中点。第2个穴位是大腿后方中央。第3个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 第4个在内踝的后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每个穴位点1分钟。

5、腿疼关节炎吃什么药最好啊??

你好,这个多属于局部关节炎症的情况,积极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治疗一段时间观察看看建议:找准压疼点局部封闭治疗,或者是用芬必得和活血止痛胶囊治疗,同时注意避免久站,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医生询问: 查看原帖>>
麻烦采纳,谢谢!

6、大家好啊,我外公得了关节炎,放好多年了,治不好了,到了冬季腿痛,看了很难受,怎样可以减轻痛?谢谢大家了

关节炎单方验方

一、单方

单方1:

【组成】鲜嫩桑枝30g。

【主治】湿痹。

【用法】 用白酒将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治宜除湿通络。桑枝苦、平,人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肤风痒。

单方2:

【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将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妇忌服。

【方解】因气虚风寒湿邪侵入血脉肌体,症见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紧,治宜益气和营,祛风利湿。虎杖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络等功效,治风湿筋骨疼痛。

单方3:

【组成】独活20g。

【主治】风痹。

【用法】用水煎服。

【访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

痛无定处。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独活辛、苦、温,人肾、膀胱经,有祛风,渗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单方4:

【组成】淫羊霍250g。

【主治】肾痹。

【用法】将淫羊霍切细后,用白酒泡浸7天,适量服。

【方解】因房事过度伤肾,症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挛曲,腰痛遗精。治宜益肾祛邪。淫羊藿辛、甘、温,人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四肢不红,腰膝无力等。

单方5:

【组成】柳枝2g。

【主治】湿痹。

【用法】将柳枝研细加酌量茶叶,泡汤代茶饮。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重着,肌肤顽麻,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阴雨发作,治宜除湿,祛风逐寒。柳枝苦、寒,太阳明、厥阴经,有祛风利水,止痛消肿等功效。治风湿痹痛,气血凝滞等症。

单方6:

【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将白芥子、生姜同研细末贴于痛处。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人肺胃经,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风不语,四肢痹痛麻木,跌扑肿痛等症。

单方7:

【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将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剂量适度。

【方解】因风寒湿侵入关节,经络症见关节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风散寒。木瓜根酸、涩、温,入肝、脾经,有祛湿舒筋等功效治湿痹、痛痹。

单方8:

【组成】丝瓜络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将丝瓜络用火炼焦,研细末,加红糖冲服,1次3g。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于筋,症见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等,治宜通经活络。丝瓜络甘、平,有通经络,清热化痰等功效。

单方9:

【组成】透骨草60g。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新鲜透骨草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

【方解】因风湿侵袭经络关节,症见关节疼痛,遇天气变化更剧,治宜祛风除湿。透骨草辛、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验方

1.熄风通络汤

【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当归尾12g,蚕砂10g,豨莶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欧阳清研究员(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一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泻下蠲痹汤

【组成】 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黄

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

【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色酱黄,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灵方

【组成】桂枝10g,麻黄10g,白芍15g,防风15g,制川乌12g,知母12g,白术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马钱子0.6g,蕲蛇10g,全蝎6g,川断20g,黄精15g。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及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颈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陈纪藩(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乌蛇祛湿汤

【组成】破故纸5g,巴戟天5g,乌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龙肉6g。酒当归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节菖蒲5g,桑螵蛸6g,生银杏10枚(连皮打),炙甘草5g,虎骨胶3g(另烊兑服现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周身关节肿痛,发热,十指及肘部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苔白腻,脉沉滑。

【来源】施今墨(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汤

【组成】苍术10g,漏芦10g,鸡血藤10g,矮地茶10g,汉防已10g,寻骨风10g。

【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之邪所致之关节疼痛。

【加减】热痹加黄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热,口苦口渴,便结尿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风寒湿痹加独活、防风、桂枝、姜黄;下肢疼痛加牛膝。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张海青副教授(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汤

【组成】桂枝3g,赤芍12g,威灵仙12g,忍冬藤15g,络石藤15g,生苡仁15g,乌梢蛇9g,泽兰叶12g,陈

皮4.5g,川牛膝9g,红花4.5g。

【功效】祛风清热,化湿通络。

【主治】风湿热。症见膝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酸楚,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风养血通络汤

【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10g,白芷10g,防风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蚕10g,地龙15g,生

石膏50g,黄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通络。

【主治】风痹,身痛走窜不定,或肉抽瘈;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而兼头痛、颈强,咽干口燥,恶风自汗脉滑或弦数,属血虚内热、风邪外袭者。

【加减】风邪不重减二活;内热不重去石膏;腑气不通加生大黄、瓜蒌;痰湿重者加半夏、苍术、胆星;气虚加黄芪;抽搐瘈疭加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来源】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锅内,慢火焙干,切勿焙焦),川续断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苍术6g,公丁香6g,母丁香6g,党参6g。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和营卫,除风寒湿痹,解挛缩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或产后血虚,营卫失和,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脉络所致的肢体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挛缩抽风,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药共焙干后,与黑木耳研极细末。注意:木耳冷却两小时就得辗轧,时间稍长,即回潮不易轧细。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许为引,白水送下。不饮酒者,也可不用酒。

【来源】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原明忠主任医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热痹汤Ⅱ号

【组成】当归12~15g,黄条9g,连翘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风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弦细涩。

【加减】寒邪偏盛加用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之品以祛内在之汉寒病冷;热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凉乏味以清络中之热;风胜游走合用白企、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肢体肿而且胀者加人积壳、川朴等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加人归蔑或地黄之类以补气血、养肝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配合引经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钻地风;周身关节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剂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汪履秋教授(中国中医药报.1991,7:26)。

10.痹痛宁

【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细辛5g,羌活10g,独活10g,防己15g,生黄芪30g,当归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广地龙10g,蜈蚣3条,乌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治】肢体肌肉关节冷痛,关节肿胀或变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州主任医师(李宝顺.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鸡血藤汤

【组成】鸡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风藤30g,络石藤30g,伸筋草30g,丝瓜络15g,忍冬胶30g,

甘草5g。

【功效】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主治】血虚风湿,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筋脉挛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筋脉损伤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陈恒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虚痹证汤

【组成】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细辛6~9g,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g。

【功效】补虚温中,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西药致胃气明显受损,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纳诸种西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减】血虚,加当归10g;寒痛,加制川、草乌各6g,熟附片10g,麻黄8g;热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龙、石膏各30g;湿重,加苡仁15g,苍白术各10g;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加千年健、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顽痹加全蝎、僵蚕10g,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1疗程。

与怎样才能治腿痛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