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2、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和关节炎有哪些偏方?
丝瓜络酒治风湿性关节痛 [用料] 丝瓜络50克,白酒500克。
[制用法]将丝瓜络放入白酒里浸泡一星期,去渣服用。每次饮15克,能饮酒者饮30~90克,每天2次,对关节痛有疗效。
[功效]通经活络。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痛。
苍术牛膝汤治风湿性膝腿肿痛 [用料] 苍术12克,牛膝15克,白术1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上为3次量,黄酒调服。
[功效]可治疗风湿性膝、腿肿痛。 猕猴桃治风湿关节痛 [用料]猕猴桃根30克,五加皮15克,威灵仙10克。
[制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剂,连服3~5天。
[功效]可治疗风湿关节痛。
土牛膝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料]土牛膝10克,威灵仙9克,五加皮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下肢为甚者。
忍冬藤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料]忍冬藤30克,威灵仙10克,生石膏8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患处有红肿热痛者。
八角枫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料]八角枫100克,白酒300毫升。
[制用法]将八角枫切碎,放入酒内浸泡20天(经常摇动),每次10毫升,每天服2~3次。
[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蚕沙治风湿关节痛 [用料]蚕沙30克,黄酒30毫升。
[制用法]将蚕沙用纱布包好,水煎,去渣,加入白酒,分3次服。另用蚕沙100克,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患处。
[功效]可治疗风湿关节痛。
泡桐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料]泡桐根(去粗皮)20克、稀莶草15克,威灵仙9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加酒少许,分2次服,每天1剂,连服3~5天。
[功效]风湿性关节炎。
生姜外擦治疗关节痛 [用料]生姜适量。
[制用法]用擦菜板擦成细碎片,放入小布袋中,在盆中注满热水,将小布袋在水中来回摇荡,姜汁就会渗透柱水中,再以毛巾浸入姜水中绞于,贴于疼痛的部位,凉了就换,如此反复数次。
[功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
蚂蚁酒治疗关节痛 [用料]蚂蚁60克,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蚂蚁浸白酒,密封15天后饮酒。每天早晚饮1次,每次15~30毫升。
[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手足麻木。
秦艽治疗风湿性关节痛 [用料] 秦艽9克(体壮者可用15克)。
[制用法]水煎2次,两次煎汁混合分2次服。
[功效]除风祛湿。治疗风湿痹症,骨节酸痛,筋脉拘挛不遂。
忍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 [用料]鲜忍冬藤(金银花之藤茎)90克。
[制用法]水煎,分3次服。体弱者每次用30克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可治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热痛。
小茴香治疗寒湿疼痛 [用料]食盐1斤,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共入锅内炒热,用布包熨痛处,凉了再换,往复数次。
[功效]祛风理气,散寒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痛。
桑葚酒治疗关节痛 [用料]干桑葚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用法]将桑葚浸泡于白酒中,密封1个月后饮酒。每天2次,每次服20~25毫升。
[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关节炎、肩周炎、下肢浮肿。
狗骨散治疗关节痛 [用料]狗骨250克。
[制用法]洗净焙干,研末。每天服3次,每次10~15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功效]可治疗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
三白草根茎炖猪蹄治疗关节痛 [用料]鲜三白草根茎100克,猪前蹄1只,米酒60毫升。
[制用法]将猪蹄切成小块,注入米酒和清水300毫升,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用小火炖至酥烂。下精盐、味精,调匀。分1~2次乘热食猪蹄喝汤。
[功效]清热利尿,消肿。可治疗关节炎肿痛。
当归玫瑰花治疗关节炎 [用料]玫瑰花2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分2次乘热用黄酒送服。
[功效]活血化淤、止痛。可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3、家里老人用制草乌祛风湿,多久才可以见效?
制草乌是治疗风湿的良药,如果正确了解它的作用及用法,小编觉得要不了多久老人的风湿病就会有所缓解。
草乌制剂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草乌可用于治疗风湿病,特别是关节炎、关节痛以及红肿热痛、风湿引起的运动障碍,并可调节。制草乌还可用于治疗胃痛、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和外科疝气。制得的草乌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长期煎煮,以减少乌头碱的用量,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制草乌的禁忌主要是制草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不适用于肝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肝功能硬化和慢性肾炎等患者。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不宜应用制草乌。
2.制得的草乌属于草乌的加工品。
制得的草乌为加工后的草乌。虽然制得的草乌的毒性不如生草乌大,但应注意不要与制草乌混淆,制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制草乌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痛还有心寒痛以及麻醉止痛。制草乌时,最好用热水煎一会儿。小编建议市民去正规药店和医院药房准备药材。此外,草乌与川贝还有白芨或天花粉和瓜蒌不宜配合使用。
至于多久见效,这要看老人的体质怎么样,还要看用法用量以及环境。制草乌是一种治疗风湿的良方,老人们如果能有效利用那么无论时间的长短,风湿不敢说根治,但是最起码复发的概率会降低一些。
4、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克,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线药物: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诺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青霉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维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5、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8、化痰散结类: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9、益气养血类: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10、补肾壮骨类: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6、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按其主要功效分类介绍如下:(1)疏散风邪:有独活、羌活、防风、麻黄等。(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3)除湿蠲痹:薏苡仁、防己、苍术、萆解、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等。(4)清热宣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等。(5)通经活络:徐长卿、海桐皮、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等。(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蜂房、僵蚕、乌蛇、地鳖虫、穿山甲、地龙等。(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乳香、没药、川芎、莪术等。(8)化痰散结:半夏、白芥子、贝母、制南星等。(9)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等。(10)补肝肾强筋骨:熟地、骨碎补、仙灵脾、狗脊、杜仲、川断、桑寄生、牛膝、鹿角、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千年健等。
7、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怎么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