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膏药对关节炎效果比较好,急用!
可以试试温感型的好及施,温感型好及施巴布贴所含的辣椒提取液对皮肤有温热感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且凝胶肌质的保温性能好,可以使局部皮肤升高1度,同时辣椒提取液加强了活血镇痛的作用,适用于慢性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2、治疗关节炎的膏药有哪些啊?
感 觉 用 过 的 治 疗 关 节 炎 的 膏 药 里 , 就 好 及 施 的 效 果 比 较 好 吧 , 身 边 也 有 人 用 过 的 , 确 实 可 以 考 虑 用 这 个 。
3、可有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方或偏方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求采纳
4、治疗骨关节炎那些膏药最好?
骨关节炎患者,更应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否则只会增加对关节的损伤。那么如何治疗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物理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治愈病症,它只适合做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刺激肠胃,对身体伤害很大,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费用高,术后恢复,慢而且治疗风险比较大,也不建议使用!骨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中医外贴法治疗,例如齐龙山黑膏药,治疗优势是可针对性治疗、药效直达病灶起效速度快,能治愈骨关节炎,安全可靠对身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非常适合中老年患者使用。
5、谁有治疗骨性关节炎药方?
骨性关节炎治疗偏方:
芪藤汤(龚正丰)
【组成】红藤15g,生黄芪15g,当归10g,金银花15g,生蒲黄10g(包),牛膝10g,生甘草6g。
【主治】关节骨性关节炎,属湿毒阻滞者。膝部肿胀疼痛明显,屈伸不利,伴有关节积液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生黄芪补气利水,合当归益气养血,扶正以祛邪;金银花、红藤通络解毒;蒲黄生用破血兼有利尿之功,使湿毒从小便而走;牛膝强腰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生甘草解毒除湿并调和诸药。全方药力专注,以疗膝腑疾患,诸药相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使正气充邪气去,血脉通利,痹证得解。
【加减】风湿偏重者,加独活10g,防风10g,桑寄生15g,乌梢蛇10g;寒盛痛剧者,加桂枝6g,制川草乌6g,露蜂房15g,虎杖15g;湿热邪毒壅盛者,加薏苡仁15g,土茯苓15g,地龙10g;痰瘀互结者,加白芥子6g,山慈菇10g,制胆南星6g,露蜂房10g,虎杖15g,肝肾亏虚者,加仙茅10g,淫羊藿10g,生、熟地各15g,补骨脂10g。
6、关节炎要吃什么药最好
1.抗风湿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
(1)水杨酸制剂 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疗效确切。以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2)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不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必要药物。只有在关节炎患者伴有心脏炎的证据,且水杨酸制剂效果不佳时,才考虑使用。
2.抗链球菌感染
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或乙酰螺旋霉素。
3.中医药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急性期宜祛风清热化湿,慢性期宜祛风散寒化湿,能对症状的缓解起到辅助作用。
7、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方有哪些?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青少年。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皮下组织。风湿性关节炎呈游走性,受累关节常为大关节,尤其是膝、踝、肘和腕关节。典型表现为红、肿、热、痛、压痛和活动受限。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而很少出现关节畸形。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系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外邪侵袭人体,或壅滞于经,或郁塞于络,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而成。治疗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方一】清热宣痹汤(张沛虬)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甘草5克,桂枝10克,防己15克,忍冬藤30克,天花粉30克,威灵仙30克,豨莶草15克,黄柏12克。
【功用】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症见高热,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腻或黄腻。
【方解】本方由仲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而成。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肌热;忍冬藤、豨莶草、威灵仙、防己、黄柏清热宣痹,舒筋通络;桂枝辛温,在大队寒药中,能增强该方祛风湿通经络的效果。天花粉、生甘草清热生津,调和诸药。共奏清热通络、宣痹胜湿的作用。
【药理】白虎汤有显著解热作用,并可抗感染。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桂枝总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显减轻甲醛性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还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再煎半小时取服,每剂煎2次,日服1剂,分2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2剂,分4次服用。
【方二】五桑四藤防己汤(魏长春)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桑叶10克,桑白皮10克,桑枝15克,桑椹子12克,桑寄生10克,钩藤10克,鸡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天仙藤15克,防己10克。
【功用】清热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本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属阴虚血热或久服辛燥走窜之品致阴液亏虚者。症见风湿性痹痛,骨节酸楚,脉弦细,舌苔白滑。
【方解】本方以五桑为主,四藤及防己为辅。方中桑寄生补肾健腰;桑椹子补肝肾、养气血;桑枝祛风湿、利关节;桑白皮清热利湿;桑叶疏风散热;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痹止痛;忍冬藤清热祛风;钩藤平肝熄风舒筋;天仙藤疏通气血、利湿蠲痹;防己治关节肿痛。10味合用,具挟正达邪,驱除风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之功。
【药理】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桑白皮有镇痛作用。忍冬藤、鸡血藤具有抗炎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显减轻甲醛性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还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三】调湿方
【出处】《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组成】地骨皮30克、羚羊骨18克、薏苡仁30克、云苓皮30克、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白茅根18克、生石膏30克、鸡血藤30克、穿破石30克、接骨木30克。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症见大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全身酸困,发热,烦渴,纳差,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方中地骨皮清骨泻火,达肾凉血;羚羊骨、水牛角深入筋骨,熄风清热止痛;生石膏、鸡血藤缓筋通络,活血清热,气血两清,入筋止搐;云苓皮、白茅根善清温火,功专消肿,专利皮肤水结;老桑枝祛风活络,通利关节,善治周身风湿痹痛;接骨木、穿破石祛风利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攻坚散结,壮骨和胃;蜈蚣、威灵仙通经达络,走而不守,引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可入络清热,入筋祛湿,入皮消肿,入血通脉,入骨止痛,入关利节。
【药理】地骨皮水、醇提取物对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薏苡仁抑制肌肉收缩,镇痛解热。白茅根可抗菌解热。生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鸡血藤有抗炎作用。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300毫升,日服2次,1次150毫升。每日或隔日1剂。
【方四】独活寄生汤
【出处】《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组成】独活15克、寄生40克、秦艽15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后下)、川芎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白芍40克、桂枝20克、茯苓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20克、党参20克、甘草10克。
【功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每遇潮湿或气候变化疼痛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解】方中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散湿,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细辛祛寒止痛为臣药;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党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本方特点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攻补兼顾,祛邪扶正,扶正不碍邪。
【药理】药理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所致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早晚温服,疗程15~30天。
【方五】身痛逐瘀汤
【出处】《现代中医药》
【组成】当归30克,川芎15克,红花9克,桃仁9克,五灵脂9克,威灵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2克,川牛膝12克,香附12克,地龙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通络,逐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阻络者。症见关节刺痛难忍,伴有麻木感,屈伸不利,舌质暗兼有瘀点,脉涩而沉。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活血逐瘀;五灵脂、乳香、没药消肿止痛,活血逐瘀;地龙、川牛膝、秦艽、羌活、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秦艽具有抗炎作用,所含秦艽碱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和足肿;并有抗过敏和镇痛作用。牛膝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小鼠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等,以发挥抗炎消肿作用。羌活对多种实验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促进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动物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次服250毫升,早晚各服1次,10剂为一个疗程。
【方六】四妙汤加减
【出处】《中国校医》
【组成】忍冬藤20克,苍术10克,薏苡仁15克,知母10克,牛膝6克,木瓜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热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者。
【方解】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善治热痹;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者配合具有清热燥湿之效;苍术、黄芪、牛膝、木瓜既能祛湿,又能舒筋通络;生地入血分清热凉血;芍药、甘草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佐以川芎、当归有助于血脉之畅通;诸药合用药症相合,使湿祛热清,病症自除。
【药理】忍冬藤具有抗炎作用。知母有解热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及棉球性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木瓜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10~20天为1个疗程。
【方七】通阳活血汤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组成】当归15克,桂枝10~15克,白芍12~30克,黄芪15~30克,细辛3克,通草12克,川芎、防风、桃仁、红花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通阳养血,散寒除痹。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病邪不去,阳虚血弱、寒凝痹阻者。症见四肢关节疼痛,遇寒凉加剧,得温热则舒,面黄少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方解】全方以桂枝、黄芪、细辛补气温阳,散寒通脉;以当归、白芍养血柔筋;以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通络;以防风、通草疏风祛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予攻予补,攻补兼备。
【药理】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有抑制作用。白芍调节免疫,白芍总苷及芍药苷有镇痛作用。细辛有较强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明显,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少炎症组织和渗出液中细胞含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方八】消痹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杂志》
【组成】桂枝10克,羌、独活各10克,防风10克,木瓜10克,淫羊藿15克,豨莶草15克,络石藤15克,丝瓜络15克,伸筋草15克,秦艽10克。
【功用】祛风通络,除湿通痹。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症见大关节肿胀疼痛,遇寒凉加剧,得温热则舒等。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秦艽、豨莶草祛风湿;防风、伸筋草、丝瓜络、络石藤祛风通络;木瓜和胃除湿;淫羊藿温补肾阳;桂枝温通经脉。诸药合用,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除湿通痹的作用。
【药理】羌活、独活均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木瓜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豨莶草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作用,可降低血ASO、ESR。秦艽碱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和足肿,并有抗过敏和镇痛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800毫升,分早、晚2次服。7天为1疗程。
【方九】活血通络汤
【出处】《中华临床新医学》
【组成】黄芪15克,苡米30克,羌独活各10克,秦艽10克,寄生15克,熟附子6克,桂枝6克,丝瓜络10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芎8克,木瓜12克,茯苓15克。
【功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黄芪、苡米健脾利湿,益气生血治本;当归、鸡血藤、川芎、丝瓜络补血养肝,活血通络;羌独活、秦艽、熟附子、桂枝祛风化湿,温经散寒止痛;茯苓、寄生、木瓜有补肾强筋、利水渗湿之功。
【药理】黄芪、当归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可提高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川芎抗血小板凝集,溶栓,降低血液浓度,抗痉挛,减少血管渗出和水肿。苡米抑制肌肉收缩,镇痛解热。附子所含生物碱对渗出性炎症有抑制作用,且同时抑制渗出液中白细胞的渗出,此外还具有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8、关节炎用什么药?
药物治疗
依据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伴发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能缓解头痛、肌肉痛,包括骨关节炎伴随的关节疼痛,这类药物起效快,在体内代谢较快,一旦代谢完毕疼痛马上又开始,维持时间很短。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软骨保护剂 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的合成、抑制关节软骨的分解,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富含的硫酸根本身也是合成软骨基质的必需成分之一。此类药物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长期服用(2年以上)还能够迟滞关节结构的破坏。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较慢,但药物安全性佳,适合作为基础治疗用药长期服用。
(3)慢作用抗风湿药 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4)细胞毒药物 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5)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若长期使用可加剧关节软骨的损害以及骨关节炎的症状。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6)抗生素等 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风湿热的关节炎表现,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是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急性风湿热患者长期使用长效抗生素以预防远期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生,成人预防不得短于5年,儿童至少维持到18岁。结核性关节炎、真菌性关节炎需积极有效的抗结核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7)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包括大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秋水仙碱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的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类的苯溴马隆。
参考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