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也称腱鞘炎或腱滑膜炎。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鸡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有5种不同的血清型。
病毒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小时,56℃22~24小时,37℃15~16周,4℃可存活3年以上;病毒对pH3有抵抗力,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小时不能灭活,对2%来苏儿、3%甲醛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也可感染发病。肉用鸡发病率高于其他禽类。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自然情况下,5~7周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肉用仔鸡发病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不到1%。本病虽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率较低,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长期存在于鸡的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特别是那些幼龄就受到感染的鸡,这些带毒者是同舍动物的潜在传染源。
(2)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和跛行,两侧趾屈肌腱或跖伸肌腱受害,严重时腱坏死或纤维化,病鸡严重跛行,跗关节肿大,部分鸡生长受阻。有的可引起腓肠肌腱断裂。跗关节和跖关节腱鞘有明显水肿。
(3)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鸡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有相当多量的脓性分泌物,在感染早期,跗关节和跖关节有明显水肿,跗关节内滑膜有点状出血;有的病鸡有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积水。慢性病变的特征是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胫跗关节远端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增生。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琼扩试验常用来检查病毒种群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5)防控要点
①净化种鸡群
对患病种鸡坚决淘汰,防止本病经蛋垂直传播。严禁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种蛋或苗鸡。
②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对商品鸡采用“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要用碱液或有机碘消毒剂彻底消毒鸡舍,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③免疫接种
对开产前的蛋鸡最好选用灭活苗免疫(有些活疫苗可经蛋将疫苗毒传给下一代)。免疫程序为:种鸡群1~7日龄、4周龄时各接种一次多价弱毒苗,在开产前接种一次灭活苗;商品肉鸡在1日龄以多价弱毒苗接种一次即可。
2、肉鸡发生腿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随着肉鸡养殖效益和肉鸡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鸡只的出栏越来越早,生长越来越快,同时在饲养过程中由于营养和代谢原因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腿病作为现代肉鸡饲养的常见病已经越来越引起养殖户的关注,腿病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
遗传原因:如先天性发育不良:
营养性原因:如缺乏锰、维生素,钙磷比例不当等;
管理原因:管理不良或粗暴造成的骨折、外伤;疾病原因:如病毒性关节炎、脑脊髓炎、葡萄球菌感染等。
(1)鉴别诊断要点
①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肉用仔鸡常见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腱鞘、滑液囊膜和心肌发生炎症,病鸡表现关节肿大,跛行和瘫痪。
②葡萄球菌病: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葡萄球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该病的发生与外伤有关。发病时间多在40~60日龄,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发生的多。
a.新生雏鸡脐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其中部分鸡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1~2周内死亡。
b.可见病鸡精神、食欲不好,低头缩颈呆立。在胸腹部、大腿内侧、翅膀内侧皮肤,有的在头部、下颌部和趾部皮肤可见皮肤肿胀、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皮肤呈青紫色或深红紫色。
c.肉鸡的中雏阶段多发生关节炎型的鸡葡萄球菌病。多发生于跗关节,关节肿胀,皮下水肿,关节液增多,病鸡行走不便、跛行喜卧。
③佝偻病和骨软症:钙、磷是鸡体内两种重要的常量元素,对骨胳的发育及血液凝固都有极大的影响。鸡只常因钙、磷不足、比例失调或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雏鸡佝偻病(软骨病)和成鸡骨软症。常见的病因有:日粮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其正常比例应为1.25∶0.7;维生素D不足;日粮蛋白质过高或脂肪过高,以及温度过高、运动少、日照不足等因素。
症状鸡只不愿走动、喜欢躁伏,生长发育迟缓。幼鸡爪和喙易弯曲,肋骨末端呈念珠状,关节肿大,有的拉稀。
④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是以幼鸡的趾向内蜷曲,两腿瘫痪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症。病因:常用缺乏维生素B2的禾谷类饲料;饲喂高脂肪低蛋白饲料;温度低时未及时补充维生素B2;患肠胃疾病等。
该病特征性症状是足趾向内蜷曲,两腿瘫痪,多在1~2周龄雏鸡发生腹泻后出现。
(2)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及时清除鸡舍中可能造成鸡只外伤的锐利物;做好防疫,尽可能减少造成鸡只感染疾病的机会,尤其是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溃的传染病。
②对于病毒性关节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对已发病的鸡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可将病鸡剔出,集中隔离饲养,症状严重的应淘汰。一般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使用碱性溶液或0.5%的有机碘液消毒,效果好。
③葡萄球菌的诊断比较容易,确诊后采取药物治疗是重要的防治措施。金黄色葡萄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选择药物前必须做药敏试验。无条件的单位可选用该场不常用的药物。可选用氯霉素0.1%拌料,或氟哌酸0.04%拌料,痢特灵按0.04%拌料,连喂5~7天。据报道,按每只鸡2000单位青霉素饮水给药,每天1次,连用3~5天,效果十分明显。
④对于非疾病原因引起的腿病,应认真的在营养方面寻找原因。
⑤钙磷比例不当或钙磷不足,应在日粮配制时予以调整,选用优质的钙磷原料。通过日粮中补充骨粉或鱼粉进行防制,疗效较好。如果饲料中钙磷本身没有问题,就很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症造成的,应对病鸡投喂鱼肝油或补充维生素D。对于因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病鸡治疗时,可单独1次投喂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疗效快。
⑥维生素B2缺乏症必须早期治疗,对已出现脚趾卷曲、瘫痪的鸡,只能淘汰,无治疗意义。雏鸡一开食就应饲喂全价标准日粮,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3克核黄素,可预防该病发生。对病鸡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核黄素20毫克,连用1~2周,有一定的疗效。
3、鸡病毒性关节炎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不愿走动或跛行,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1)临床症状
肉鸡食欲减退、跛行、贫血、消瘦,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后期出现单侧或两侧性腓肠肌腱断裂,足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瘫痪。
(2)剖检变化
病肉鸡趾屈腱及伸腱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跗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慢性病例腓肠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3)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肉鸡舍及环境卫生,引种要从无病毒性关节炎的肉鸡场引种。坚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淘汰病肉鸡。
易感肉鸡群可采用疫苗接种,12周龄前采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然后于16~20周龄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种肉鸡的后代雏肉鸡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病毒性关节炎的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4、/得了关节炎怎么办
病情分析:你好,关节炎具体是什么位置的?关节炎?现在程度怎么样?有多长时间了?有没有进行过相关检查呢?一般关节炎多发生在大关节,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地方,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如果是膝关节炎的话,程度不严重,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如果程度严重,膝关节变形,建议进行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
5、鸡得了疯毒关节炎用什么药
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和蛋鸡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生长受阻,跛行,趾屈和趾伸肌腱肿胀,腓肠肌腱断裂。肉鸡和蛋鸡均可发生,肉鸡的发生率较高,多于4周龄~7周龄发生。蛋鸡发病率较低,多于140日龄~300日龄发生。本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也可由病鸡的排泄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幼龄鸡容易感染,日龄较大的鸡感染时潜伏期较长,症状也较轻。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6%。
临床症状
病鸡突出的表现是不愿走动,强行驱赶时病鸡步态拘谨。趾爪屈曲,卧地不起。食欲减损,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最后受践踏死亡。笼养蛋鸡有时尚可产少量的蛋,但最终仍归死亡。
病理变化
病鸡跗关节上部肿胀,由于腱鞘发炎而呈暗红色肿胀或黄褐色坚硬的肿块。腱鞘内有血液或淡黄色的炎性渗出物,滑膜出血水肿,腓肠肌腱断裂或坏死。慢性病例可见腓肠肌腱增生硬化。有时可见心肌炎和肝脏坏死。
诊断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死率仅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鉴别诊断:由支原体和细菌引起的关节炎有相似的病变。用细菌培养和血清学试验可以区别。
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碱性消毒药和有机碘类可有效防止垂直和水平传播。
2.免疫接种。肉仔鸡8日龄~12日龄用病毒性关节炎弱毒疫苗皮下注射或饮水免疫。种鸡8周龄~14周龄第二次免疫。开产前再用灭活油乳苗免疫一次。
---------------------------------------------------来自医药网
6、怎样防治鸡病毒性关节炎?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
7、鸡关节炎怎么治疗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