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骶髂关节炎鉴别

骶髂关节炎鉴别

发布时间:2020-09-22 18:47:19

1、引起右侧骶髂关节炎的原因

能影响骶髂关节功能的疾病很多,有些为急慢性损伤所致,有些是骶髂关节本身病变所引起,有些则为周围器官的慢性病变所引起,有些则为免疫性疾病所引起,更有些是为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也有些是为脊髓本身的恶性病变或其他恶性病转移到骶髂关节所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1 急性损伤 如翻车、腰骶部负重用力过度,或因用力姿势不正所导致的骶髂关节部前后或上下移位,或有骨折征;慢性损伤如长期单臀坐或单边侧卧睡眠,亦可导致骶髂关节损伤。 2 骶髂关节本身病变 疾病性损伤如免疫性疾病-风湿或类风湿因子或强直性脊柱炎直接侵犯骶髂关节导致炎性反应。 3 相邻器官和组织病变 生殖系统的病变如慢性前列腺炎、输精管慢性炎病、妇科慢性疾病如盆腔炎、输卵管堵塞、卵巢肿瘤、子宫增大发炎、月经不调、痛经、慢性性病等。 4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减症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进而影响骶髂关节功能的正常运行,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所致的腰及骶髂关节炎,皮质醇增多症所致的脊柱及骨盆骨质疏松症,脑垂体病等等。 5 转移性病变 身体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骨盆和骶髂关节而致病。 年轻人第二点可能性大

2、什么是双侧骶髂关节炎

正常情况下,由于人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保持平衡,所以腰骶椎着力均匀分布,不会引起骶髂关节的受损.但在分娩或外伤后,引起了耻骨联合的分离,使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即使是很轻的压力,也容易引起骶髂关节扭伤,从而产生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是:①在立位屈曲时产生严重腰痛,或造成一侧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的半脱位,所以临床有跛行足及足后根痛.②挤压患侧髂骨缘或双侧髂骨缘均可能出现压痛,但有时需与腰骶椎结核相鉴别,X线摄片有助诊断.治疗以休息,理疗,避免举重物等保守疗法为主.预防要重视和积极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以免继发引起骶髂关节炎.

3、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侵蚀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肿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遗传、环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关,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4、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由于人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保持平衡,所以腰骶椎着力均匀分布,不会引起骶髂关节的受损.但在分娩或外伤后,引起了耻骨联合的分离,使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即使是很轻的压力,也容易引起骶髂关节扭伤,从而产生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是:①在立位屈曲时产生严重腰痛,或造成一侧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的半脱位,所以临床有跛行足及足后根痛.②挤压患侧髂骨缘或双侧髂骨缘均可能出现压痛,但有时需与腰骶椎结核相鉴别,X线摄片有助诊断. 治疗以休息,理疗,避免举重物等保守疗法为主. 预防要重视和积极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以免继发引起骶髂关节炎.

5、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

6、今年32岁,女,1.DR报告显示:两侧骶髂关节面密度增高;2.CT显示:L3-S1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3.HLA-B27显示阴性,

什么是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通常见于20~40岁女性,患者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但不是根性疼痛,下腰活动时可加重症状,常有近期分娩史。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目前并非十分明确,但与下列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1.骶髂关节是负责将腰部以上的重量转运于下肢的主要关节,由于骶髂关节长期受到持续性压力而致密。
2.妇女妊娠、分娩可能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3.与椎体骨骺炎有关,曾有报道本病与椎体骨骺炎二者共存在的病例。
4.与慢性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局部外伤等因素有关。
5.骶髂关节附近骨质血液供应障碍,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诊断
1.临床表现 下腰部慢性持续性的疼痛,或耻骨联合处疼痛,并可向臀部、股后部放射,疼痛一般均较轻。女性病员往往可因月经周期、妊娠次数的增多而下腰部疼痛症状加重,但无夜痛征象,腰部运动基本不受限制。也有个别病人可毫无自觉症状,只是由于其它原因在X线照片检查中偶尔发现。
2.临床检查 在骶髂关节附近或病变部位有局限性的压痛点,局部的肌肉痉挛。腰部运动、直腿抬高试验 “4”字试验等均基本正常。
3.X线所见 主要表现为髂骨耳状面结构不清,骨质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其内缘以骶髂关节为界,并不侵犯关节面,其外缘构成清晰的直线或弧线,将病变部骨质硬化区构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大体上可分为三角形、新月形、梨形三种。病变范围大部侵及耳状面的全部或上、下2/3部。大多为双侧病变,病变大小、形状可不对称,少数为单侧性。若病变在腰椎,可见腰椎椎体前上角骨质密度增高,椎间隙清晰无变化。
4.诊断依据 青年妇女,慢性持续性的下腰疼痛,反复发作,伴周期性改变,尤以产后下腰部疼痛症状加重者,应疑为本病,但对本病的最后诊断还是依靠X线检查方能确诊。
**鉴别诊断
1.结核性骶髂关节炎 多为单侧性发病,一般症状轻而不显著,当行走、上楼、久坐、平卧翻身等动作而疼痛加剧,潮热、夜间盗汗、易疲劳等全身中毒症状。X线检查可明确鉴别,结核性骶髂关节炎可见关节间隙模糊、骨质破坏、吸收、有大小不等的钙化物等。
2.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下腰部疼痛,有僵硬感,并有向上逐步蔓延的趋势。二者的鉴别,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早中期X线可见骶髂关节下部间隙模糊,关节面不整齐呈锯齿状。晚期X线可见骨小梁穿过关节间隙,关节间隙消失,形成骨性强直。
3.骶髂关节低毒感染 病程缓慢,局部疼痛,可有不规则的低热,X线可见关节间隙有狭窄,关节面不够整齐。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4.骶髂关节转移性肿瘤 有其它器官肿瘤的病史,局部疼痛,而且有明显的压痛,病程长者,可出现恶液质。X线检查:局部有不规则、边界不清的结节样或片状样致密影。若能找到原发病灶则诊断更为肯定
**治疗方法的选择
本病的治疗以中药内治法为首选。中药内治法益气养血,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邪通络,既可治标,亦可治本,是本病的主要疗法。但一般在临床上,有条件时可与针灸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相配合,针灸疗法活血祛邪,通络止痛,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兼中药外治法与直流电的作用于一体,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骶髂关节部位,有较好的温经止痛的作用。若患者腰骶关节处有局限性压痛,或有条索状物,或出现向一侧活动疼痛加剧,使用推拿疗法则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西医治疗
本病在治疗中,尽可能避免站立负重工作,以减轻骶髂关节的受压,局部保暖,以增强组织代谢,卧硬板床。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本病多源于女子产后失血、失养,或感受外邪所致,本病临床治愈后,使用中药内治法益气养血,强筋壮骨以治其本,是本病康复治疗的的主要方法和目的。在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补益之剂时,一要注意少量配伍一些理气活血之剂,使补而不腻,免碍脾胃;二是要对邪气留存的情况掌握清,有瘀、邪存留者尚需化瘀、祛邪,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但化瘀祛邪时,又当注意化瘀以活血为主,不可滥用逐瘀之剂,祛邪不可过用温燥之品,以免耗血伤阴。
2.根据病情可以与针灸疗法、推拿等疗法相伍用。针灸疗法要注意手法,以补法为主,选穴少而精当,可针灸并用;推拿疗法要注意手法轻柔,以舒筋活血为要。
3.必要时,可使用支架保护,避免腰骶部的损伤。
4.以休息为主,避免长久站立及过重的体力劳动,注意局部的保暖。
5.有条件是可采用温泉浴疗法,对本病的康复有积极的治疗意义。使用温泉浴时,要注意水温,保持在37℃~42℃之间,不宜过高,每次浸浴时间20~30分钟,不宜过长,15天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的预防
本病多见于产后妇女。致密性骶髂关节炎的预防应侧重以下几点:
1.防止产后大出血 怀孕妇女在产前应定期检查,及时防止病变和难产,产时要科学地应用现代接生方法。产后的大出血多与胎盘滞留有关,必要时采用补救措施,如使用生化汤,温经活血,化瘀通络,以防止恶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出血。
2.产后妇女应合理地休息,保养,保证营养,避免过早劳作,避免外邪的侵袭。

7、骶髂关节炎引起的风湿病 (类风湿) 强直性脊柱炎

去医院查风湿四项,确定是风湿还是类风湿

如果是风湿,可以痊愈。因为风湿是由后天风寒湿邪入侵人体产生的,治疗以补肾为主

如果是类风湿,仅能控制,因为类风湿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产生的

8、骶髂关节炎应该挂什么科?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骶髂关节炎应该去骨科,如果不是急性的话,可以去康复科,建议您还是去医院检查后决定。

与骶髂关节炎鉴别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