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关节炎穴位贴敷

关节炎穴位贴敷

发布时间:2020-09-20 23:55:00

1、什么是穴位敷贴疗法麻烦告诉我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外治法。它与针灸一样,是在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对人体穴位给予外用药物刺激的一种治病方法。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疗原理来讲,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用药特点】
不是所有的中药成方制成膏药,皆能外治而有效。可供外用贴敷的药物多有以下特点。
⑴ 走窜开窍、通经活络——多选择含有挥发油、刺激性较强的一些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芥子、姜、葱、蒜、皂荚、穿山甲等。
⑵ 厚味力猛、有毒之品——选择生南星、生半夏、乌头、甘遂、巴豆、斑蝥、砒霜、轻粉等。
⑶ 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以达吸收快的目的。如酒调敷贴药,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醋调敷贴药,可解毒、化瘀。
【药物剂型】·泥剂这种剂型多用单味药,是将鲜生药捣碎如泥状,直接贴敷穴位上。
·散剂将药物研成细末,进行穴位贴敷。
·糊剂是把散剂用生姜汁、白酒、米醋、鸡蛋清、白水等调成糊状,进行穴位贴敷。
·丸剂是将药末用水或乳汁等调和制成小丸,把丸药用普通膏药或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膏剂是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
【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是否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若发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2)贴药前应用温水或酒精将皮肤局部擦净,使药物容易吸收。夏季要擦干汗液,将药膏固定好,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3)所用药物不可存放过久,以免失效。要调熬的药物,每次不可调制过多,用多少调多少,现用现调。
(4)颜面部不宜贴敷,特别是有刺激性、毒性药物更不能用。

2、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清·徐大椿曾说:“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我们知道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除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外,还与皮肤所固有的可透性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证明,中药完全可以从皮肤吸收。经穴皮肤吸收药物的主要途径为:一是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和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件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二是水合作用.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其含水量为环境相对温度的函数、中药外敷“形附丽而不离”,“气闭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从5%~15%增至50%,角质层吸收水分后使皮肤水化,引起角质层细胞膨胀成多孔状态而使其紧密的结构变得疏松,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证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增加4~5倍,同时还可使皮温从32℃增至37℃,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三是表面活性剂作用,贴敷药物中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四是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贴敷方中的芳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其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内服某药物能治某病,用某药外敷也同样治某病,如内服芒硝可治便秘,用芒硝敷脐也能治便秘。但有时也有例外,即外用某药贴敷能治某病,但内服某药却不能治某病,如葱白效脐可治便秘,但葱白内服却不能治便秘。另外穴位贴敷疗法中单用一种药物,如炒葱白、炒盐、大蒜等外敷患处来治疗证型不一的疾病的情况有许多。一种药物治疗多种证型的疾病,仅从辩证施治和药物性味主治上考虑是难以理解的,我们认为除了中药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外,还有温热刺激作用和经络腧穴本身所具的外敏性及放大效应。我们还发现,治疗同一种疾病,在同一穴位上用药不同,疗效也有差异。如同为治疗哮喘的贴敷方,哮喘丸(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丁香、肉桂、生姜汁)的疗法就明显优于哮喘糊(天南星、白芥子、生姜汁),说明药性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的根据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贴敷部位或穴位,则更显示出穴位和经脉的作用。如咳嗽贴天突。定喘、肺俞有显著疗效,而贴敷它穴或非穴位则疗效不显;遗尿、痛经贴敷首选神阙穴。
这说明,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3、穴位贴敷治疗贴听说比较好?

中医传承,穴位贴敷疗法:1、经皮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消除”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到皮肤上后,会从贴剂中释放出来,透过表皮进入到内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2、经穴给药:有效成分与穴位两者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整体效应,可以获得单纯用药或者针灸所不能达到的疗效. 3、加倍激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穴位局部神经丰富,呈网状分布,与相应的脏腑属同神经节段支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神经传入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4、双向调节:经穴给药,刺激穴位可引起皮肤温度波动,双向调节相应神经、肌肉、内皮调节血管紧张度.

4、穴位贴敷贴的介绍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

5、穴位贴敷疗法是怎样治疗疾病的?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即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药丸、药粉、药膏等不同制剂,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靠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吸收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而无副作用,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故临床应用较广。报道最多还是支气管哮喘的穴敷治疗,疗效喜人。肾脏疾病发病跟支气管哮喘一样,与免疫机制关系密切。理论推证,加之临床实践证明,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疗法,扶正祛邪、燮理阴阳、调整气血、疏通气机

6、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有哪些治疗方法?如何贴敷祛痛活骨膏进行治疗?

这个膏药是按穴位进行贴敷的,购买过后只需要遵照指导大夫的贴敷位置进行贴敷就可以了。祝你早日康复。我同事的腰间盘突出就是用这个贴好的 ,效果不错。

7、膝关节痛膏药应贴的穴位在哪?

部分老年人易发膝关节骨质增生,疼痛部位常于膝关节内侧,因此需将膏药竖贴于膝关节内侧。年轻人较常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多由剧烈运动所致,常见疼痛部位是膝关节外侧下方,其为外侧副韧带支点,将膏药贴敷于该处即可。另外,若为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将膏药贴于膝盖上方即可。

与关节炎穴位贴敷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