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黏膜关节炎

黏膜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0-09-13 20:14:27

1、风湿关节炎怎么办?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防潮。心脏受累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心动过速控制后,或者心电图异常表现明显改善后,还需要连续卧床休息2-3周,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生活。治疗要循序渐进、缓慢进行。急性关节炎早期应该卧床休息;
2、去除病因:本病是由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应该消除链球菌感染灶。至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被公认的最有效的药物。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改用头孢菌素类或者红霉素类的抗生素;
3、抗风湿治疗,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关节有疼痛的,首先选非甾体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发生心脏炎的病人,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针对性的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改善预后,按照个体化的处理原则对症治疗。

2、腿膝盖黏膜少了怎么补

这个好真不能乱买啊!!!
我建议你不要买什么补品,现在的补品都说不准的,最好是先去医院检查检查,在进行治疗。
当然自己也要保养。要注意保暖哦!!!
希望你能采纳!O(∩_∩)O~

3、风湿关节炎怎么治呢

怎么把腰疼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联系上的?是自己猜的还是医院通过检查做出的诊断?

4、口腔粘膜疾病的疾病分类

诊断
(一)临床表现:目前分为轻型、重型溃疡和疮疹样溃疡。
⒈轻型(小型)口疮:该型最多见,好发唇、颊、舌、口底等非角化粘膜区,牙龈及硬腭少见。病损开始为小充血点,局部有烧灼感,持续1-3天后形成小溃疡,此时疼痛加重。溃疡渐扩大,一般为一直径约2-4mm小圆形或椭圆形,在唇颊沟处则为条状。溃疡数目每次1-5个,边缘光整,基底不硬,中心凹陷,周围有红晕。一般持续7-14天,不治而愈,愈合后不留瘢痕。患者复发的间隔期因人而异,一般在开始时较长,以后缩短,甚至连绵不断,无间歇期。溃疡数目可增多或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⒉重型(大型)口疮:该型又称腺周口疮或复发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Periadenitis.Mucosa Necroti-ca Recurrens,PMNR)或腺周口疮。此型较少见,发病情况与前者相似,好发于口腔的后部,颊、咽旁、硬腭、软腭交界处、舌腭弓、悬雍量。但溃疡一般为单发,直径10-30mm。深及粘膜下层或肌层,周围红肿,边缘隆起,基底偏硬,溃疡持续时间教长,可达3~6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愈合后留有癫痕或有组织缺损。溃疡数目为1~2个大溃疡,周围或有数个小溃疡,患者全身情况好。此型可通过溃疡的好发部位、溃疡特点、有无复发性、自限性、全身情况及活检与特异性溃疡或肿瘤鉴别。
⒊疱疹样口疮 :又叫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炎。溃疡小,直径仅1-2mm,但数目多,有数十个或更多,散在的分布于粘膜的任何部位,以舌腹、口底多见。该型与巨型口疮大约占复发性口疮中的20%。 诊断
(-)临床表现 白塞病的早期往往是口疮的反复出现,以后逐渐有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等发生。
⒈口腔 各型复发性口疮均能出现,但主要是轻型的小溃疡或表现不典型。
⒉眼 约80%患者有眼疾,男性发生率高而较严重。
⒊皮肤 最常见而典型的是结节性红斑,多在四肢发生,尤其以下肢多见。面部可反复出现疖肿、毛囊炎等。
⒋生殖器 该处溃疡与口腔溃疡相似,女性大多数发生于外生殖器官,且发生时间早。男性的溃疡发生率较低,好发于阴囊、阴茎、龟头或有附睾炎。
⒌其他 常见的有不对称的大关节肿痛,不常见的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出现口腔溃疡以及第2-5项中二项者即可诊断。
治疗
基本同复发性口疮,但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
(-)全身治疗
⒈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尤其累及眼、皮肤、神经的病变及血栓性静脉炎。急性发作时可口服强的松60mg/天。
⒉非甾体抗炎剂:有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消炎痛每次服25mg,一日2-3次。阿司匹林每次服 0.3g ,每日3次。
⒊秋水仙碱:有镇痛及抗炎作用0.5-0.6mg一日,分2-3次服用。
⒋反应停:中枢镇静剂,每日100-200mg,分3-4次服用。孕妇禁用。
⒌中医中药 活血化瘀,化湿解毒为主。
(二)局部治疗 外用皮质激素在溃疡早期疗效较好。
⒈口腔溃疡参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对症治疗方法。
⒉生殖器溃疡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1次,再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于溃疡面上。
⒊眼疾用0.5%醋酸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⒋皮肤损害用0.1%醋酸氟羟泼尼松软膏局部涂布。 诊断
(-)临床表现
⒈原发性单纯疱疹 常见于2-6岁儿童。成人亦可发生。经4-7天潜伏期(发热、乏力、咽痛)和1-2天的前驱期(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后,口腔粘膜出现成簇小水疱。疱壁透明菲薄,易破,形成溃疡面和继发感染的糜烂面。约10天自愈。唇及口周皮肤亦可罹患。
⒉复发性单纯疱疹有原发性单纯疱疹史,有发热、感冒、疲劳、创伤、局部机械刺激等诱因。常在原发部位复发,成簇小疱,多发于唇及口唇周围皮肤。愈合后无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二)实验室检查有辅助诊断意义
l.疮疹基底涂片镜检,见有气球样变性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等。
⒉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⒊患者血清中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升高。
治疗
(-)全身治疗:
⒈聚肌胞 每日2mg (成人)肌注。
⒉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日4次,每次200mg,口服,共5天。
⒊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每片2rng,每日4次,每次1片,口服。或每支100ml,每日10-15mg/kg体重,分2次肌注。5-7天为一疗程。不良反应有头痛、腹痛、贫血、白细胞降低和肝功能异常。孕妇及肝病者忌用。
⒋左旋咪唑(参见“复发性口疮”节)。
⒌支持疗法 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补充营养。发热者用退热剂,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
⒈5%碘甙(疱疹净)的二甲亚.砜液或5%阿昔洛韦(无环鸟苷)软膏局部涂布,每日4-6次。有渗出结痂者用生理盐水或 0.01%硫酸锌液湿敷。1%金霉素甘油局部涂布。
⒉禁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或全身)。
(三)中药治疗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泻火通腑。 诊断
(-)临床表现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与口角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⒈念珠菌性口炎
⑴急性假膜型(雪口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初起为散在色白如雪的针头大小斑点,不久相互融合成白色丝绒状斑片,可被拭去,暴露出粘膜糜烂面。患儿烦躁啼哭,哺乳困难。全身反应一般较轻。
⑵急性萎缩型(抗生素性口炎):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粘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有味觉异常、口干灼痛感觉。
⑶慢性萎缩型(托牙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装有全口托牙,好发于上颌承托区,广泛红色水肿,伴红斑表面的颗粒形成。
⑷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念珠菌口炎)质地致密伴白色角化的斑块,表面可有颗粒增生,粗糙而无弹性,不易拭去,多见于口角区。常伴发口角炎。或有结节状和肉芽增生,以舌背、上腭多见。
⒉念珠菌性唇炎 类似于慢性唇炎表现,下唇多见,常伴口角炎和念珠菌口炎。
⒊念珠菌口角炎 口角区皮肤及粘膜湿白、糜烂、皲裂、渗血、结痂、疼痛。常双侧罹患,可伴舌炎、唇炎、明囊炎等。
⒋ 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病变范围涉及口腔粘膜、皮肤及甲床。多从幼年时发病,病程数年至数十年,常伴有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二)实验室检查
⒈直接镜检 取病损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加 10%KOH液,镜下查见菌丝和孢子。
⒉唾液培养 取非刺激性混合唾液l-2ml接种于Sabouraud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念珠菌生长阳性结果。
(三)病理检查
对白色念珠菌白斑应做活检,用PAS染色找到菌丝,观察有无上皮异常增生。
治疗
(一)全身治疗
⒈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尽可能合理正确使用以上药物。
⒉制霉菌素,每片50万U,每次至1一2片,每日3一4次,含服;或5万一10万U/ml水混悬液涂布,每2-3h 1次。涂布后可咽下。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者慎用。7-10天为一疗程。
⒊克霉唑,每片25mg,成人每日3次,每次2片,饭后服用。副作用有肠胃不适、肝功能影响、白细胞减少等。肝病、白细胞减少及肾上腺功能减退者慎用。
⒋酮康唑,每片200mg,每日200一400mg,分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副作用较少,为轻度胃肠不适、ALT(GPT)升高、畏光、皮痒等。服用2周以上须做肝功能检查。孕妇、肝病、或正在使用利福平、灰黄霉素的患者禁用。
⒌久病体弱者,需行全身支持疗法。
(二)局部治疗
⒈ 2%-4%碳酸氢钠液,含漱,每次 10ml,每日 3-4次。
⒉0.2%氯己定(洗必泰)液,冲洗或含漱,每次10Inl,含5-10分钟后唾弃,每日4-5次。
(三)中药治疗
清心泻火,祛湿除热。 扁平苔藓是皮肤一口腔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单独发生于口腔粘膜或皮肤,亦可两者同时罹患。病程迁延,反复波动,很难自愈。发病年龄不限,但以中年女性居多。
诊断
(-)临床表现
⒈口腔粘膜病损 呈珠光白色条纹,表面光滑,相互交错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条索状或融合为斑状等多种形态。口腔粘膜可同时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萎缩、水疱、色素沉着等,互相重叠和转变。粘膜柔软,弹性不变。多发于颊、舌、龈、腭等部位,常左右对称。自觉有粗糙、木涩、牵拉、疼痛或刺激痛。
⒉指甲与趾甲损害 常呈对称,甲体变薄而无光泽,按压时有凹陷。有时在甲床显示红色针尖样小点,压诊疼痛。严重的损害可使甲体脱落,还可发生溃疡坏死。
⒊皮肤病损 散在或成簇的针头大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或为绿豆大丘疹,周界清晰,触诊硬韧,融会如苔藓状。损害区粗糙,丘疹间可见皮肤皱褶,由于瘙痒而多有搔痕。陈旧性损害为暗紫红色或褐色色素沉着。多发于四肢、颈、腰腹、生殖器。
(二)病理检查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下方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呈带状。上皮及固有层多见胶状小体;上皮钉突呈锯齿状或变平消失,棘层肥厚或萎缩,粒层明显增生,上皮过角化或角化不全。
由于口腔扁平苔藓有癌变报道,故对长期糜烂溃疡不愈等疑有癌变症状者应做活检。
治疗
尚无满意疗法,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一)全身治疗
⒈雷公藤多苷,每片10mg,每日l-1.5mg/kg体重,分3次饭后服用。或每次10-20mg,每日2-3次,口服。本药可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恶心、纳差、月经紊乱、精子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应定期复查血象。孕妇忌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小儿慎用。
⒉昆明山海棠,每片0.25mg,每次2-3片,每日3次,饭后服。偶有胃痛、纳差、口干、闭经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⒊磷酸氯喹,每片0.25g,每日2次,每次半片,饭后服用。30天为一疗程。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耳鸣耳聋、视力障碍、头晕、毛发脱色、皮肤瘙痒、粒细胞减少等。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或有听、视觉变化时应立即停药。
⒋维生素A胶丸,每丸 2.5万u,每日1丸,口服。一般无毒性,长期大量服用(每日5万一50万u,连服数月)可引起食欲不振、头痛发热、脱发、皮肤瘙痒等慢性中毒症状。
⒌免疫调节药物 转移因子、左旋咪唑、胸腺素(参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节)。泼尼松,每日5mg,分2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⒈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牙垢牙石,调整咬合,消除牙龈炎,戒烟禁酒,避免酸、辣、烫等理化刺激因素。
⒉0.2%氯乙定液等含漱,每次10ml,对有唇部糜烂结痴者,用上药湿敷,保持覆盖于痂皮的药液纱布始终湿润,直至痂皮“泡”脱为止。
⒊对局部糜烂不愈或充血明显的,采用0.5%曲安奈德或2.5%泼尼松龙混悬液0.5-1ml局部浸润注射,每周2次,2-3周为一疗程。
⒋复方类固醇粉,珍珠粉加抗生素粉等局部涂布,每日3~4次。
⒌0.2%维A酸液,局部涂布(参见“白斑”节)。 诊断
(一)临床表现
⒈口腔病损 下唇唇红为最常见发病部位。表现为暗红色斑块或丘疹,周界清楚,中央萎缩,色红微凹,周边暗红微隆,呈盘状。病损区上覆鳞屑,或充血糜烂结痴。反复发作后可扩大或融合,并向皮肤侧蔓延,其皮肤侧边缘见黑色弧形围线,粘膜侧见放射状平行排列的细白射纹,损害区有针尖状白色散在小点。陈旧性损害唇红变为桃红色,皮肤有脱色斑。口腔内粘膜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表现为与扁平苔藓相似的损害。
⒉皮肤病损 颜面“蝶形”红斑,为跨越鼻梁的颧部对称性丘疹红斑,融合成中央微凹周边微隆的盘状。上覆粘着性、角质栓性鳞屑,揭下鳞屑,底面呈“图钉”状。
⒊夏季日晒或冬季寒冷可使病变加重。
(二)病理检查
典型的口腔粘膜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改变有下列五项,但不一定全部出现:⑴过度正角化伴角质栓;⑵上皮钉萎缩;⑶基底层液化变性;⑷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见于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与浅表固有层,但在紧贴上皮的区域则相对减少;⑸该区域能被过碘酸雪夫染色而类似基底膜增厚。
盘状红斑狼疮有一定癌变率,故对长期糜烂不愈等疑为癌变者应做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
有时可见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等改变。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用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
治疗
(-)全身治疗
⒈ 磷酸氯喹。
⒉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
⒊氨苯砜 每片 50mg,每日半片,逐渐增至每日 l-2片。分 2次服。有溶血性贫血及发热、黄疽、皮疹、淋巴结肿大、胃肠道不适、中毒性肝炎等不良反应,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象等。4-6周为一疗程,无不良反应者可延长1个月。无效者应停药。
⒋皮质类固醇 在氯喹或氨苯砜疗效不明显时且又无皮质类固醇禁忌症的条件下,可分别用强的松每日5mg,每次半片与氯蝰或氨苯砜同时口服。
(二)局部治疗
⒈尽可能避免日光辐射。外出戴遮阳帽,涂5%奎宁霜、5%二氧化钛霜或2%水杨酸霜等避光剂。避免寒冷刺激。
2 .0.5%曲安奈德液或地塞米松液0.5ml局部浸润注射。
⒊湿敷。唇红部糜烂结痂者适用(参见“扁平苔藓”节)。
⒋无渗出者可用醋酸氟轻松(肤轻松)软膏涂布唇红部。每日3次。 诊断
(-)临床表现
⒈斑块状 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状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
⒉疣状 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毛刺状或乳头状突起。粗糙感明显,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
⒊颗粒状 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样白斑。
⒋皱纸状 多见于口底和舌腹。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百色皱纸,基底柔软,除粗糙不适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活体检查。
以上各型均可发生白斑基础上的溃疡,溃疡实质上是癌前损害已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其次,各型的临床诊断必须得到病理检查的验证,以作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二)病理检查
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例改变,细胞异型性,异常角化等。
白斑有较高癌变率,故必须做活检。
治疗
(一)全身治疗
⒈维生素A胶九,每日5万U(参见“扁平苔藓’节)。
⒉维甲酸,每日 35-50mg,分 3次服用,第 2- 3周起每日30-60mg,l- 2个月为一疗程。初服可有头痛头晕,减量后几日可适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功能异常、高血压者忌用。
⒊维生素E胶囊,每九10lug,每次We,每日3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修改不良修复体。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⒉0.2%维甲酸液,局部涂布。先拭干损害区唾液,以最细的眉笔蘸取少量溶液,小心涂布于白班表面,吹干后再闭口,每日2-3次。切勿涂于正常粘膜上。充血糜烂溃疡者不适用。
⒊鱼肝油,涂擦白斑,每日2-3次,l-2月为一疗程。勿用力过重。
⒋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涂布,每日2-3次。
⒌对重度异常增生或癌变危险区的白斑应考虑手术切除、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⒈ 舌背的丝状乳头、菌状乳头等缩短或消失,舌面光滑,色泽红绛如生牛肉。唾液分泌减少者,舌色红而暗涩,舌面出规褶皱。舌上皮与舌肌变薄。
⒉自觉舌痛,不适或味觉异常,遇热、酸、辣等刺激时不适感加重。
⒊有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畏寒、纳差等贫血症状或伴有腹泻、皮肤暴露部位的粗糙鳞屑等烟酸缺乏症状。也可出现萎缩性舌炎基础上的散在表浅溃疡。
(二)实验室检查
⒈对贫血症状者应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测定和计算,据此分为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正色素性大细胞贫血或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⒉对有烟酸缺乏症状者可参照上法检查,一般有正色素性大细胞贫血的特征。
治疗
(一)病因治疗由内科治疗贫血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二)对症治疗
⒈伴发溃疡 应用复方硼砂漱口液,每次5-10ml,每日5次,含漱;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或氢化泼尼松混悬液用于溃疡下浸润注射,每次0.5-1ml,每周2次。
⒉伴发口干、疼痛 1%毛果芸香碱 12-16ml,加枸橼酸糖浆 4Oml,蒸馏水加至200ml。每次口服10ml,饭前30分钟服用。
(三)中医治疗
益气活血养阴降火:黄茂12-15g,党参12-15g,生地12g,石斛15g,龟版15g,知母9g,川芎12g,丹参9g,当归12g,黄柏9g水煎服。 诊断
(-)临床表现
⒈急性型 发病突然。唇红部水肿、充血、出现成簇小水疱,瘢痕结痂或糜烂渗血。自觉灼热刺痛。愈合后可留有瘢痕或色素沉着。
⒉慢性型 唇红部反复持续干燥、皲裂、脱屑、增厚。日久后有唇周皮肤脱色,灰白色角化条纹或肿胀。
(二)病理检查
对慢性型反复发作后有局部增生者,应作活检,以防癌变。光化性唇炎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内与细胞间水肿和水疱形成;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基底细胞空泡变性;胶原纤维嗜碱性变。
治疗
(一)病因治疗
⒈有光敏增强体质和对日光耐受性差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日光照射,不能晒日光浴。外出应戴遮阳阔边帽。
⒉避免富含卟啉的食物和药物。如:青菜、、芹菜、胡萝卜、无花果、橙、、当归、仙鹤草、荆齐、磺胺、四环素、金霉素、氯丙嗪、异烟肼、D-860等。
⒊涂布5%二氧化钛或奎宁霜、2%水杨酸霜等防晒剂。
⒋对有原发肝脏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肝病。
⒌氯喹,每片0.25g,每日1片,分2次口服。
(二)对症治疗
⒈湿敷 0.1%利凡诺液或1:5 000呋哺西林液,用该药浸润纱布后贴于渗出结痂处,并保持药液湿润,直至痂皮脱落。每日3次。
⒉ 0. 5%曲安奈德液0.5ml糜烂面下浸润注射,每周 2次。
⒊氟轻松软膏唇红局部涂布,每日3-4次,进食前擦净。适用于局部无渗出结痂者。
⒋病情严重者可用泼尼松片,每片5mg,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或隔日清晨顿服。服药期间应注意补充钾离子。有高血压、青光眼、癫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慎用。早期孕妇禁用。长期服用后,停药时应注意逐步减量。 口角炎是发生在上下唇连合处的炎症,以口角皮肤一粘膜的横向皲裂为特征。其发病原因与维生素缺乏、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无牙he颌间距离过短、气候寒冷干燥等因素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
⒈对称性双侧口角区皮肤一粘膜皲裂,常呈水平状。口角区皮肤被唾液湿润而呈苍白色。可能有渗血、结痂或脓痂,或有糜烂。
⒉自觉口角瘙痒或疼痛。
⒊与病因有关的其他症状伴舌炎、唇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伴颌间距离过短,面下l/3变短的老年人(皱褶性口角炎);伴白色念珠菌感染症状(真菌性口角炎);伴口角糜烂、化脓、结痂(细菌性口角炎)。
(二)实验室检查
⒈如有化脓,可做细菌培养或镜检。
⒉如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可直接镜检寻找菌丝与芽孢。或用培养涂片以及PAS染色。
治疗
(-)病因治疗
l.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核黄素,每片5mg,每次1片,每日3次;5mg/支,每次5mg,每日1次,肌内注射。
⒉颌间距离过短引起的口角炎 制作符合正常生理颌间距离的矫正器或修复体,减少口角区皱褶。
⒊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 制霉菌素,每片50万u,每次l-2片,每日3次,含化口服。克霉唑,每片250mg,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⒋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 头孢拉定胶囊,每粒250mg,每次1粒,每日4次。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其他抗生素。
(二) 对症治疗
l.复方硼砂漱口液、氯己定漱口液、碳酸氢钠漱口液等局部清洁。
⒉无渗出时可涂布氟轻松软膏。
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可涂布5%克霉唑软膏。

5、什么是老年性关节炎?

老年性关节炎又叫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骨关节病的基本病因是,人体成熟后的逐渐老化及退行性变,在骨关节方面的表现。
2.继发性骨关节病是指因某种已知原因,例如外伤、手术或其他明显因素而导致的软骨破坏,或关节结构改变。由于关节面摩擦或压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关节面的退行性变。

6、什么是无菌性关节炎,其病理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症状,,,

人们常咨询的无菌性关节炎事实上就是反应性关节炎,这是一类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微生物感染后出现的关节病。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后,均可能引起反应性无菌性关节炎,主要分为三大类型:①非淋病性尿道炎后发病型:主要为衣原体;②细菌性腹泻后发病型:主要为沙门菌、志贺菌、耶尔森菌、弯曲菌、弧菌;③链球菌感染后发病型:主要为链球菌;扁桃体炎(扁桃体隐窝脓肿)引起的还包括其他许多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包柔螺旋体、布鲁杆菌、Bedsonia病毒、肺炎衣原体等。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无菌性关节炎病人的滑膜组织、滑膜液及其沉淀物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如衣原体,及其他菌体成分如DNA或其他抗原部分。无菌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非对称性寡关节炎,平均受累关节数为4个。下肢关节特别是膝、踝和足部小关节等较腕、肘和手部小关节等上肢关节更常受累。至少有1/3的患者仅存在下肢关节炎,而仅累及上肢关节的患者明显罕见。髋关节病变较为少见,但胸锁关节、肩关节和颞颌关节偶尔也可受累。受累关节通常出现肿胀、发热、压痛和运动痛。在典型病例,炎症也可累及肌腱附着在骨的部位,可出现足跟痛。也可有下腰痛和臀部疼痛。还可有多种皮肤黏膜病变,甚至累及内脏。

7、肠病性关节炎有何特征

顾名思义,肠病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在肠道,因此大部分病人都有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
大多数病人的肠道症状发生在关节病变之前或两者同时发生,有的病人则关节病变发生于肠道病变前几年。约17%—20%肠病性关节炎病人发生周围性关节炎,表现为少数关节、非对称性、一过性和游走性,以及复发和消退交替出现。大关节和下肢关节受累此小关节和上肢关节受累多见。腊肠指(趾),肌腱端病,尤其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均可见。克罗恩病关节炎并可见到杵状指(手指呈鼓锤状)和骨膜炎。
据报道,约20%酌肠病性关节炎病人发生脊柱炎及骶髂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腰背、胸、颈或臀部疼痛,腰和颈部运动受限及扩胸度减少。其病变的病程和肠病病程不平行。肠病手术治疗并不影响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病程。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占50%-60%。
此外,部分炎性肠病病人还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血栓性静脉炎和小腿溃疡等皮肤、黏膜、浆膜和眼部等病变。
肠病是肠病性关节炎的基础,治疗时理所当然地应首先控制肠病。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怡美力、乐松、莫比可等可改善关节症状,但要注意药物对已有病变肠道的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对溃疡性结肠炎、周围性关节炎及脊柱炎都有治疗作用,可谓一举两得。皮质激素可以控制肠病及减轻周围关节炎,但对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无效。

8、反应性关节炎怎么办?

(一)治疗

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诱因、病情程度及复发倾向因人而异。因此,治疗上应强调个体化及规范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但又不应当完全制动,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缩。外用消炎镇痛乳剂及溶液等对缓解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

2.非类固醇抗炎药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为反应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根据关节炎的程度不同,可选择性给予双氯芬酸25~50mg,3次/d,或萘丁美酮(瑞力芬)1.0g,1次/d,或罗非昔布25mg,1次/d,或塞来昔布(西乐葆)100mg,2次/d。其他NSAIDs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诺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选用。但是,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转氨酶,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反应性关节炎。国外应用激素的适应证相对较松,但是,国内掌握较严的倾向可能更为恰当。关节炎本身不是应用激素的指征。对应用NSAIDs无明显效果,而且症状严重的关节炎患者,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10~20mg/d,短期应用,症状缓解后尽快减量。在泼尼松减量过程中加用NSAIDs,有利于症状的控制。

关节腔穿刺抽取关节液后,腔内注射倍他米松(得宝松)或醋酸去炎松,对缓解关节肿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

在合并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的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应及时口服泼尼松30~50mg/d,并给予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悉复明)、可的松眼液滴眼。必要时球后或结膜下注射倍他米松等。同时,应进行眼科检查,以得到及时的专科治疗。

4.慢作用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对反应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柳氮磺吡啶2~3g/d,分三次服用,对慢性关节炎或伴有肠道症状者均有较好的疗效。羟氯喹、沙利度胺(反应停)等对本病的治疗尚无成熟经验。

对于柳氮磺吡啶治疗无明显疗效及慢性期的患者,可给予甲氨蝶呤7.5~10mg,每周1次。有研究发现,甲氨蝶呤对黏膜损害尤为有效,但应避免使用于HIV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

有报道提示,对于慢性反应性关节炎的患者,环孢素A及硫唑嘌呤有效,但均为小样本的观察。对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评价尚需进一步研究。可否将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用于重症或慢性反应性关节炎仍无定论。

5.抗生素 对于从尿、便及生殖道分离或培养出细菌的患者,应给予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治疗。最近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环丙沙星对衣原体诱导的反应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则采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但是,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是否应长期应用抗生素尚无定论。

研究证明,一旦出现反应性关节炎,抗生素并不能阻止关节内病理过程。因此,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感染,而不是治疗关节炎本身。

(二)预后

大多数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较好。病程多在数周至数月。经及时治疗,患者一般可完全恢复正常。但是,本病有复发的倾向。肠道、泌尿生殖道及呼吸道感染是复发的直接诱因。部分患者可在病情缓解后仍间断性腹泻或腹部不适长达数月,甚至更久。肌腱炎及肌腱端病较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的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但本病很少导致破坏性关节病变。有人对100例志贺氏痢疾杆菌后反应性关节炎随访20年,无1例继发类风湿关节炎。而另一项,对60例反应性关节炎的随访观察,却发现最后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目前,对于反应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少。此外,临床研究发现,个别反应性关节炎可演变为强直性脊柱炎。

与黏膜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