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引术的事 我记得约10年前的新闻上说在南方的一个山洞里发现导引术,哪位知道详情?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的【花山岩壁画】。花山岩壁画充满了各种读解,百有人认为岩画内容可能透露了经络起源的一些信息度。因为经络与气功中的导引术有着一定的渊源,而据历史记载导引知术则起源于舞蹈。
花山岩壁画坐落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的一座断岩山,临明江西壁布道满岩画。整幅画面宽约172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制在悬崖壁上的人形、兽形、弓箭等图案1900多个。专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属是研究古代壮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物。
指导意见:
不同的关节炎,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均不一。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炎症、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 退行性病变等因素 有关 建议你 还是 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到病因后再对症下药。
3、老年关节炎怎么治?
老年性关节炎一般很难,从根本上治愈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病情的发展程度,然后对症治疗。
4、武当道教养生导引术
以武当派内部传承和修炼的导引术为基础,秉承养生健身的理念,去芜存菁总结和提炼一些道家导引和养生功夫,公布于世,以造福人类健康福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的起源、发展、修炼功法,并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武当养生导引术的基本原则、要领、特点、练功效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易学易练、法简效宏、包罗万象、妙理无穷,是道家流传下来的优秀功法。 ·食慢咽。如果不想得胃炎、胃溃疡、胰腺疾患和其他疾病,进食不宜过快。一口饭如果能嚼到36下,一直嚼到没东西可吞咽的程度,就会少得或不得胃肠疾病。·动为纲。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导引术是一种和缓、自然的活动,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松,气血调顺,整个身心在一种协调中得到平衡和保养。持之以恒可流动气血,畅达气机,活动关节,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素为常。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还有蔬菜、瓜果等。应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酒少量。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以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害处很多。饮酒过量,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莫愁肠。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道家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养智:智指智慧,智慧一定要培养。智是知和日的组合,每天将知识增加一点,每天学习就有智。 慧代表人的心,代表人的先天状态和心态。慧者,心系于事。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司字代表家事。从字面上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家事离心最近,这说的是家事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好的事。所谓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两丰字平齐在家事之上,说明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也都比家事重要。心系于事,是指心里要装得下这些事,能把这些事都放在心里的人,就有了慧的基础。另外,事与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放在心上,就是用心去想,去思考,思考各事的规律,思考各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当这些道理都弄懂了,慧就产生了。慧用心字底,说明慧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当一个人的修为达到这种状态,持有这种精神的时候,他就具备了慧。说一个人有慧根,就是说他善于从事物中了解和掌握规律,进而从容处事,潇洒为人。
5、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术又称导引是什么?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画。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颤、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而缺鹿戏与虎戏(足见华佗“五禽戏”是由导引图演变而来)。原无图谱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三国时期的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方法,名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行,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 导引法是我国古代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从医疗意义来说,它是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从保健意义上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
6、膝关节肿痛有何好方法?
介绍一下我总结出一套非常有效的治疗膝部滑膜炎的《膝关节滑膜炎自我导引按摩术》。 先介绍一下我的病情和亲身经历。在小学5年纪的时候得了滑膜炎,膝部经常水肿,严重时膝部关节仅仅能够弯曲30度。我的这种病是间歇性的,几乎每个月发作一次,或者左膝,或者右膝,每次发作大约7-10天,不处理静养的话,水肿自己也会消下去。这种疾病非常痛苦,尤其对于当时正是爱蹦爱跳的我,实在是太痛苦了。我从12岁开始患病,求医无数,访过大连、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专科医院,试过针灸,黑膏药,中药水洗泡,喝中药,吃消炎药片,打吊瓶等各种治疗办法。从12岁到19岁7年间,病情不断反复,不断治疗,不断的恢复。只有亲身经历的朋友才会理解这种痛苦!医生在我18岁的时候告诉我:只能抽水或者手术治疗,但是都是有风险的,治愈率不敢保证,作不好的话有可能残疾。 在听到医生的“结论”之后,我心灵很痛苦,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想一定会有好的办法治好自己的,我开始学习中医知识,学习气功,按摩,导引方法。最后我总结出现在这套通过自我导引和按摩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膝部滑膜炎。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的副作用,非常简单易行,最重要的是非常有效!1天见效,差不多3-5天就可以完全消肿,再经过10天左右的巩固治疗,完全能够痊愈! 其他病例:高三时有个同学因为膝部滑膜炎,经过抽水治疗后腿部疼痛难忍休学一年,复读后在我们班,我知道他的病之后,试着把我的方法教给了他,没想到他做完之后,膝盖的老毛病真的好了!我为他高兴,也为自己找到治疗膝部滑膜炎的方法而骄傲。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我用这种方法为另外5个人也治好了膝部滑膜炎。都是多年的老毛病,反复发作没有好办法治疗的那种。 前段时间通过邮件跟广大病友交流,合计收到425个朋友的来信,我都一一答复,大家尝试后反映很好 ,大部分人都痊愈了。 正文: 本人结合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导引图》、《黄帝歧伯按摩》等有关导引的内容,以及膝关节滑膜炎的一些病理知识,总结了一套4个步骤的《膝关节滑膜炎自我导引按摩术》,治疗急性和慢性膝关节滑膜炎非常有效,并且没有一例复发! 以下4个步骤,按照顺序把4个步骤完成为1遍,每次操作2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当天就会见效,疼痛缓解,肿胀减轻, 3天内水肿会完全消失,坚持做15天,困扰你多年的膝关节滑膜炎就会永远的离你而去不复返。 准备工作:用温水把双手洗净,擦干后双手互相摩擦至温热;找一安静的环境,最好是在床上;仅穿短裤,露出腿部;。 1、点压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膝部都可以。搓热双手,用大拇指点压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处穴位,力度要由轻入重,至相应穴位有麻痛感为好。6处穴位顺序如下:环跳穴、伏兔穴、风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每处穴位点压2分钟。 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搓热双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双手从大腿根部往膝盖方向缓慢推按,力度由轻开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骤时意念集中在手推过的部位,意念气血被手推向了膝盖部位。推按3分钟。 3、按压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搓热双手,双手按压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对按压(左手在膝盖左边,右手在膝盖右边)1分钟,然后上下按压(一只手在膝盖上部,另一只手在膝盖下部)1分钟,接着全方位的按压膝部关节(用双手掌心从各个角度揉按膝盖至膝部发热)2分钟。做此步骤时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触的部位。注意:按压时要用手掌心使劲,类似揉面那种力道。 4、足腿导引:平坐在床上。以左腿患膝关节滑膜炎为例:第一步,左腿膝盖弯曲,左手握住脚趾部位,右手握住脚跟部位;第二步,左手把脚趾向左方向牵引,右手把脚跟向右方向牵引,慢慢牵引到不能动为止,力度要柔和,同时配合呼吸为呼气;第三步,双手依然握住脚趾和脚跟,慢慢牵引让脚自然归位,同时配合吸气。以上第二三步重复10次。如果右腿患病反之。注意:牵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动作一定要缓慢,幅度要到不能动为止。 关于穴位:参照网站或者咨询中医。 环跳穴:环跳穴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伏兔穴: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风市穴: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膝眼穴: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膑部,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陷处即是。 委中穴: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血海穴:取该穴时候患者应采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势,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记得采纳啊
7、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估计医生已经向你介绍过,通常的医院用药还只是以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剧烈时,可以吃一些医院开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议你少吃药,毕竟药物只能缓解疼痛而且还有副作用,这是没有办法的。另外,平时应该多做专业的关节康复体操,注意摄取对关节有益的东西。至于
家庭器械、拔罐、电疗、按摩等方法属于理疗手法,基本作用于肌肉部分,也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是对于损伤的关节内部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毕竟退行性关节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内部软骨的磨损退化,导致骨质增生,所以软骨一日不恢复,关节炎则一日无法根本解除。
对患者来说,得了退行性关节炎后,弯曲不便,行动受阻,生活诸多不便!严重者关节变形,甚至卧床不起,给他们带来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后期患者,实在无法忍受痛苦,不得不采用关节置换手术。但是人工关节除了价格昂贵外,并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终究是“身外之物”,运动不灵活自不必说了,稍有撞击又容易出现脱臼,误伤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寿命,几年过后还要再手术。
鉴于这种情况,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逐渐摈弃既有的关节疗法,普遍采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用于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临床上的关节软骨再生的验证。它为人们彻底克服退行性关节炎带来明亮的曙光。现在,在欧美日等为中心的国家中,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关节代替疗法的巨大潮流,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专门企业提供临床之用。 但是,因为选材困难,加工讲究,而价格稍微昂贵。 你可以查查看,然后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经济条件调整用量,一段时间后再到医院确认恢复的情况,希望彻底痊愈,早日康复!
8、什么是导引?
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源于上古的舞蹈动作。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熊经」、「鸟伸」等术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早期的导引还包括了气功和按摩,隋唐以后,气功、按摩逐渐从导引中分离出来。导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历代皆有发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乔的《赤松子导引法》、唐代高僧鉴真所创的《鉴真吐纳术》、宋代高僧广渡始创的《广渡导引术》和清代曹廷栋创设的《老人导引法》等。
【导引(道引)】是古代用来保健与治病的一种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后代所说的气 功和体育疗法两种形式。 注:导引有几种解释: 运动肢体。唐.王冰在《素问.导法方宜论)的注解中说:「 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支节即四肢关节。 自己按摩。《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 劳去烦,名为导引。」 类于深呼吸,古人称为吐纳。清.张志聪在《素问.导法方宜 论》的注解中说:「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引是吸气,欠 是张口呼气。“擎手而引欠”就是高举双手,进行深长地呼吸 。 包括气功与体育疗法。《庄子.刻意》:「此导引之士。」注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柔”是“木曲者可直,直者可 曲”,象徵肢体动作体活。意思是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使体 内之气和顺;运动肢体,使肢体动作灵活。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载《养生方》的导引法260余条,其中即包含气功 与体育疗法。以上四说,以第四说较为全面。
9、什么是引导术(气功)
应该是导引术而不是引导术。导引术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医学疗法以及养生方法。导引术是我国最早的气功种类,目前来百看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气功,安全不易出偏差,动静结合,疏导气血,对养生健身有很强的作用。
具体而言,导引,指的是通过肢体的运动,度有意识地疏导气血沿经络顺畅地运行,从而有着舒筋、问活血、养气等作用。导引术不过分强调怎么引导内气沿经络行走,而是注重顺其自然,通过活动肢体使气血按自然规律沿本身该走的路线自然走通。它要求的呼吸是自答然达到的,而不是人为控制的,意念亦是如此。
《内经》中曾提到适合导引疗法的病症有“痿、厥、寒、热”和专“息积”,还需要配合“按乔”(按摩)进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华佗的《中藏经》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