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裂合关节炎
你好: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又叫阿司匹林 英文名Aspirin
药理:
药效学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半衰期为15~20小钟;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 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 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 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 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 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适应症: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 0.3—0.6g,一日 3次,必要时每 4小时 1次。②抗风湿,一日 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 50—150mg,每 24小时 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 1g,一日 2—3次,连用 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 1.5g/平方米,分 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 5— 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 4~6小时 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 3—4次服,如 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 130mg/kg。
其他: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 80— 100mg/kg,分 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 30mg/kg,分 2—4次服,连服 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 5—10mg/kg,1次顿服。
[制剂与规格]阿司匹林片(1)0.075g (2)0.3g(3)0.58
(1).解热镇痛:每次服0.3-0.6g,一日3次,或需要时服.(2).抗风湿:每次服0.5-1g,一日3-5次, 服时宜嚼碎,可与碳酸钙,氢氧化铝或胃舒平合用,一疗程3月;小儿一日0.1g/kg,分3次服, 前3日用半量减少反应.(3).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 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4).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5).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6).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徐叔云:安徽医学.1984.)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本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2)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 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3)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 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5)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
(6)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7)下列情况时应慎用: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②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④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⑤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⑦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给药说明:
①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②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③外科手术病人,应在术前 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④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其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在小儿、老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但用量的调整不宜频繁,一般不超过每周一次,当然如出现了副作用还应迅速减量;水杨酸类药血药浓度达稳态一般需要 7天;⑤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剂量。
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3—9%)。
(2)较少见或很少见的有(发生率<3%);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据报道每天服用 4—6g者有 70%每天出血 3—10ml,有溃疡形成者出血量可更多,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服用肠溶片剂很少有胃肠刺激反应;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③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 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
(3)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可引起胃肠道刺激,出血或不适,溶血性贫血,干扰血小板功能,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哮喘,剂量过大有头晕,耳鸣,出汗,恶心,呕吐,精神失常或错乱,过度换气,神志不清,心源性虚脱,呼吸困难.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相互作用:
(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而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引起出血的危险。
(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6)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
(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大量本品同用而加强、加速。
(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浓度升高而毒性反应增加。
(9)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降低即明显,>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它与其他非激素类消炎药或糖激素类合用,有加强对胃的刺激作用。激素有一些降低水杨酸浓度的作用,二者合用后如停用激素,则血中水杨酸浓度升高而中毒。它有加强甲氨蝶呤、磺胺及丙戊酸的作用。它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青光眼时,阿司匹林可促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乙醇可加强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它不能与抗凝药物合用。
2、强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肠病关节炎的区别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主要是指由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炎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与免疫有关,常侵犯四肢和脊柱关节,而且受累关节以下肢大关节为主,并有单侧、非对称性的特点,血中类风湿因子阴性,所以和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一起,被列入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病人常有四肢关节的肿痛,呈游走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强直性关节炎主要是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具有肠道症状,关节炎可自行缓解,虽然常会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关节畸形;有腊肠指(趾)、杵状指(手指呈鼓锤状);约20%病人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出现腰、胸、颈或臀部疼痛,腰和颈部运动受限及扩胸度减少;50%~60%病人HLA-B27阳性。强直性关节炎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80%~85%病人HLA-B27阳性。
3、我爸有多年的胃溃疡和关节炎(主要是膝盖问题不能爬楼梯) ,而且最近有脑溢血和肺炎
你好!这一代老年人,年轻时生活艰辛,为党为国为家,忘我工作,操劳一生。进入老年,常常身患多种疾病,要特别加强日常保健。
关于失眠: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8~9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有不少中老年人每天夜间连续睡6~7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能恢复体力和精力,白天再分段小憩或打两个盹,并不会感到特别疲倦。只要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无需长期依赖安眠药,让机体慢慢适应。
关于胃溃疡: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都不困难,诊断明确,合理用药4-8周,大多可以明显好转或临床治愈。如果用药不规范,治疗不彻底,饮食不注意,容易反复发作。老年人溃疡经久不愈,要警惕发生癌变。
关于膝关节炎: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关节疼痛,腿脚不利,活动受限等症状,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和长期慢性劳损密切相关,关节要省着用,避免久站,避免损伤关节的活动如跑步、跳跃、登山、爬楼梯等。有电梯就不要爬楼梯,不得不上楼要先迈健腿,后迈患腿,缓慢攀登。关节肿胀时应限制活动,酌情局部用药,抬高双脚。疼痛缓解期注意保暖,可以热敷、理疗、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修复。
关于戒烟:戒烟要靠烟民自己的认知力和毅力。任何外在辅助戒烟方法都是徒劳无果的,真没见过靠吃戒烟糖、喝戒烟茶、听戒烟课、进戒烟吧的人痛痛快快把烟戒掉,倒是见过不少肺部重症患者成功戒烟,很干脆,几天就戒掉了,我老爸就是其中一个。
脑溢血和肺炎,需看医生,对症治疗。可以购买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相关书籍,便于指导家庭康复。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4、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在于发病部位不一样,一个在直肠,一个在结肠。溃疡性直肠炎里急下坠感染更加强烈。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溃疡性直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最好去做个肠镜。
5、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在结肠出现的黏膜的炎症溃疡的表现,属于免疫方面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在咱们国家前些年是不多的,但这些年逐渐在增多。侵犯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20-40岁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发病。主要表现是腹疼,有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的部位靠近肛门侧,直肠最容易侵犯,然后乙状结肠,然后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是这样的一个范围。特点就是,溃疡结肠炎是弥漫性分布的,肠炎会连续的分布,如果做肠镜,可以看到肠道黏膜连续的糜烂,或者出血,或者溃疡这样的一些表现。因为跟免疫有关系,有一些病人可能会有一些免疫疾病,比方可能有一些病人会有强直性脊柱炎,有的病人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有一些病人会有一些,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者硬化性胆管炎这些免疫病,会容易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炎症,又跟免疫有关系,治疗起来跟一般的肠炎有非常大的区别。在治疗上,因为没有查到病原菌,跟免疫有关,主要的治疗就是升阶梯的治疗,有一些降阶梯的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特别强调,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因为是长期的治疗的过程,不像平时见的急性肠炎。
6、肠溃疡适合汗蒸不
适合使用。
汗蒸的好处:
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减轻压力,达到镇定、安神的作用。
美容护肤改变皮肤肤质,增强皮肤弹性,延缓衰老。
美体塑身排汗减肥,有美体塑身的功效。
深层排毒加速体内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打通身体内环境,排出身体污物。
疏经通络疏经通络,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及微循环系统
修复肌肤抑菌、促进肌体修复与再生功能。
平衡酸碱度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活化细胞,净化血液,平衡人体酸碱度;
消炎镇痛对风湿、关节炎、腰骨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加强肺部功能加强气管、支气管肺部功能,对过敏治疗、排痰有良好的作用。
加快新陈代谢增加身体基础代谢,降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增加运动耐力。
增强免疫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体质改善阴虚体质,不再手脚冰冷,改善酸性体质及亚健康状态。
预防疾病活化细胞,以治“本”为主,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并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希望对你有用,满意请采纳,谢谢!
7、希望大家给我一个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治疗方案
我得了结肠炎5年了,吃了很多中西药均五效果,一次油腻食物或腹部一受凉就拉肚子,右下腹部长期冷痛,苦不堪言。
近来偶得一种草药,不花一分钱,吃后居然感觉好了。可以吃冷的,油腻的,腹部也不痛了。
8、肠病性关节炎有何特征
顾名思义,肠病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在肠道,因此大部分病人都有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
大多数病人的肠道症状发生在关节病变之前或两者同时发生,有的病人则关节病变发生于肠道病变前几年。约17%—20%肠病性关节炎病人发生周围性关节炎,表现为少数关节、非对称性、一过性和游走性,以及复发和消退交替出现。大关节和下肢关节受累此小关节和上肢关节受累多见。腊肠指(趾),肌腱端病,尤其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均可见。克罗恩病关节炎并可见到杵状指(手指呈鼓锤状)和骨膜炎。
据报道,约20%酌肠病性关节炎病人发生脊柱炎及骶髂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腰背、胸、颈或臀部疼痛,腰和颈部运动受限及扩胸度减少。其病变的病程和肠病病程不平行。肠病手术治疗并不影响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病程。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占50%-60%。
此外,部分炎性肠病病人还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血栓性静脉炎和小腿溃疡等皮肤、黏膜、浆膜和眼部等病变。
肠病是肠病性关节炎的基础,治疗时理所当然地应首先控制肠病。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怡美力、乐松、莫比可等可改善关节症状,但要注意药物对已有病变肠道的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对溃疡性结肠炎、周围性关节炎及脊柱炎都有治疗作用,可谓一举两得。皮质激素可以控制肠病及减轻周围关节炎,但对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无效。
9、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疼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系:
一,自身免疫 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
二,变态反应.
三,遗传 本病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
四,感染 目前一般认为感染是继发或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总之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免疫,遗传等因素与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症状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粘液,脓血.
2.腹疼 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疼,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疼,少数绞疼.
3.其他症状 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四,临床类型: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一)轻型 临床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二)重型 较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三)暴发型 最少见.
检查
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可有轻,中度贫血,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及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钠,钾,氯降低.
二,粪便检查 活动期有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疙瘩括常规,培养,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三,免疫学检查 IgG,IgM可稍有增加,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
四,纤维结肠镜检查 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通过结肠粘膜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
五,钡剂灌肠X线检查 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治疗
近年来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特别是重型和暴发型者应住院治疗,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待病情好转后酌情给予流质饮食或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饮食.
二,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 一般用水扬酸偶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作为首选药物,适用于轻型或重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疗效较好.
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症,抑制自体免疫过程,减轻中毒症状,有较好疗效.常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静脉滴注,疗程7-10天,症状缓解后改用强的松龙口服,病情控制后,递减药量,停药后可给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发免复发.
四,硫唑嘌呤 为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者.
五,抗生素 对暴发型及重型者为控制继发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
六,灌肠治疗 适用于轻型而病变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
七,手术治疗 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
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有反复急性发作者预后较差,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良好;暴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在60岁以上者,预后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