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啊,我外公得了关节炎,放好多年了,治不好了,到了冬季腿痛,看了很难受,怎样可以减轻痛?谢谢大家了
关节炎单方验方
一、单方
单方1:
【组成】鲜嫩桑枝30g。
【主治】湿痹。
【用法】 用白酒将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治宜除湿通络。桑枝苦、平,人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肤风痒。
单方2:
【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将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妇忌服。
【方解】因气虚风寒湿邪侵入血脉肌体,症见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紧,治宜益气和营,祛风利湿。虎杖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络等功效,治风湿筋骨疼痛。
单方3:
【组成】独活20g。
【主治】风痹。
【用法】用水煎服。
【访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
痛无定处。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独活辛、苦、温,人肾、膀胱经,有祛风,渗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单方4:
【组成】淫羊霍250g。
【主治】肾痹。
【用法】将淫羊霍切细后,用白酒泡浸7天,适量服。
【方解】因房事过度伤肾,症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挛曲,腰痛遗精。治宜益肾祛邪。淫羊藿辛、甘、温,人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四肢不红,腰膝无力等。
单方5:
【组成】柳枝2g。
【主治】湿痹。
【用法】将柳枝研细加酌量茶叶,泡汤代茶饮。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重着,肌肤顽麻,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阴雨发作,治宜除湿,祛风逐寒。柳枝苦、寒,太阳明、厥阴经,有祛风利水,止痛消肿等功效。治风湿痹痛,气血凝滞等症。
单方6:
【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将白芥子、生姜同研细末贴于痛处。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人肺胃经,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风不语,四肢痹痛麻木,跌扑肿痛等症。
单方7:
【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将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剂量适度。
【方解】因风寒湿侵入关节,经络症见关节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风散寒。木瓜根酸、涩、温,入肝、脾经,有祛湿舒筋等功效治湿痹、痛痹。
单方8:
【组成】丝瓜络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将丝瓜络用火炼焦,研细末,加红糖冲服,1次3g。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于筋,症见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等,治宜通经活络。丝瓜络甘、平,有通经络,清热化痰等功效。
单方9:
【组成】透骨草60g。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新鲜透骨草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
【方解】因风湿侵袭经络关节,症见关节疼痛,遇天气变化更剧,治宜祛风除湿。透骨草辛、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验方
1.熄风通络汤
【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当归尾12g,蚕砂10g,豨莶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欧阳清研究员(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一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泻下蠲痹汤
【组成】 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黄
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
【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色酱黄,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灵方
【组成】桂枝10g,麻黄10g,白芍15g,防风15g,制川乌12g,知母12g,白术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马钱子0.6g,蕲蛇10g,全蝎6g,川断20g,黄精15g。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及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颈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陈纪藩(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乌蛇祛湿汤
【组成】破故纸5g,巴戟天5g,乌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龙肉6g。酒当归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节菖蒲5g,桑螵蛸6g,生银杏10枚(连皮打),炙甘草5g,虎骨胶3g(另烊兑服现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周身关节肿痛,发热,十指及肘部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苔白腻,脉沉滑。
【来源】施今墨(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汤
【组成】苍术10g,漏芦10g,鸡血藤10g,矮地茶10g,汉防已10g,寻骨风10g。
【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之邪所致之关节疼痛。
【加减】热痹加黄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热,口苦口渴,便结尿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风寒湿痹加独活、防风、桂枝、姜黄;下肢疼痛加牛膝。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张海青副教授(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汤
【组成】桂枝3g,赤芍12g,威灵仙12g,忍冬藤15g,络石藤15g,生苡仁15g,乌梢蛇9g,泽兰叶12g,陈
皮4.5g,川牛膝9g,红花4.5g。
【功效】祛风清热,化湿通络。
【主治】风湿热。症见膝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酸楚,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风养血通络汤
【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10g,白芷10g,防风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蚕10g,地龙15g,生
石膏50g,黄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通络。
【主治】风痹,身痛走窜不定,或肉抽瘈;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而兼头痛、颈强,咽干口燥,恶风自汗脉滑或弦数,属血虚内热、风邪外袭者。
【加减】风邪不重减二活;内热不重去石膏;腑气不通加生大黄、瓜蒌;痰湿重者加半夏、苍术、胆星;气虚加黄芪;抽搐瘈疭加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来源】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锅内,慢火焙干,切勿焙焦),川续断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苍术6g,公丁香6g,母丁香6g,党参6g。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和营卫,除风寒湿痹,解挛缩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或产后血虚,营卫失和,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脉络所致的肢体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挛缩抽风,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药共焙干后,与黑木耳研极细末。注意:木耳冷却两小时就得辗轧,时间稍长,即回潮不易轧细。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许为引,白水送下。不饮酒者,也可不用酒。
【来源】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原明忠主任医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热痹汤Ⅱ号
【组成】当归12~15g,黄条9g,连翘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风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弦细涩。
【加减】寒邪偏盛加用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之品以祛内在之汉寒病冷;热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凉乏味以清络中之热;风胜游走合用白企、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肢体肿而且胀者加人积壳、川朴等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加人归蔑或地黄之类以补气血、养肝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配合引经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钻地风;周身关节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剂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汪履秋教授(中国中医药报.1991,7:26)。
10.痹痛宁
【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细辛5g,羌活10g,独活10g,防己15g,生黄芪30g,当归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广地龙10g,蜈蚣3条,乌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治】肢体肌肉关节冷痛,关节肿胀或变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州主任医师(李宝顺.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鸡血藤汤
【组成】鸡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风藤30g,络石藤30g,伸筋草30g,丝瓜络15g,忍冬胶30g,
甘草5g。
【功效】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主治】血虚风湿,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筋脉挛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筋脉损伤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陈恒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虚痹证汤
【组成】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细辛6~9g,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g。
【功效】补虚温中,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西药致胃气明显受损,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纳诸种西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减】血虚,加当归10g;寒痛,加制川、草乌各6g,熟附片10g,麻黄8g;热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龙、石膏各30g;湿重,加苡仁15g,苍白术各10g;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加千年健、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顽痹加全蝎、僵蚕10g,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1疗程。
2、关节炎偏方 求高手指点下
还是我来给你正确答案吧。用我的方法试试,黑豆1000克,酒10升。功效: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通络。制法:取松树骨砍碎成薄片或细条状,与洗净的黑豆一起倒入大砂锅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用中火煮半小时许,至黑豆已熟,加黄酒250克,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时,直至黑豆酥烂、汁水快干时离火。制法:将羊肉煮熟,捞出,切成中等大小的肉块,附片洗净,与羊肉同放入大碗中,并放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隔水蒸3小时。日本的缤漮是我一个国外同学给我带回来非常管用,辽校真的很牛,揪心的是,有点把贵。望采纳,祝早日康复!
3、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
关节炎治疗的重点,首先是针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其次是缓解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往往需要尝试几种不同的疗法或疗法组合。
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因关节炎的类型而异。
物理疗法:对某些类型的关节炎有帮助。运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一些患者,还需要佩戴夹板或支架。
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效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
急性期治疗
关节炎中很多类型都是慢性炎性或退行性病变,需要长期的治疗,而发作性的痛风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中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需要进行急性期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红肿比较严重,医生会首先考虑缓解患者的症状。发作24小时内,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患者50%的疼痛症状。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为了减少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可以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应及时的手术引流和抗感染治疗等。
一般治疗
保护性措施
注意建立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很好地保护受累的关节。比如为了保护膝关节,应当避免长途疲劳奔走,避免上下高层楼梯、长久跪位。平时穿戴保护关节的弹性套。发作期通过休息等方式,减轻关节的负荷。
科学的锻炼
适量的步行,舒缓的太极拳,重要关节在非负重状态下,做缓慢、简单的屈伸活动。既可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又可以加强肌肉群的伸缩性和力量。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应谨遵医嘱。
止痛药
有助于减轻疼痛,如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更严重的疼痛,可能会应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羟考酮,或氢可酮。
非甾体抗炎药
能减轻疼痛和炎症。非处方药包括布洛芬和萘普生。
抗风湿药物
通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减缓或阻止类风湿因子攻击关节,包括甲氨蝶呤和羟基氯喹。
生物反应调节剂
通常与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
皮质类固醇
可以减轻炎症和抑制免疫系统,包括强的松、可的松。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直接注射到疼痛的关节。
降尿酸药物
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药物包括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
手术治疗
关节修复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关节软骨的修整,以减少疼痛和改善功能。这类手术通常在关节镜下,微创施行。
关节置换
通过手术移除受损的关节,并使用人工关节代替。最常见的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融合
通常用于较小的关节,如腕关节、踝关节和指关节。手术过程为去除两块关节骨的末端,然后将末端固定在一起,直到它们坚固融合在一起。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方法,包括热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其作用的原理主要是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急性期物理治疗:主要是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解决患者最首要的症状问题。
慢性期物理治疗:主要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炎症状的复发。
中医治疗,主要帮助缓解关节炎疼痛、功能限制、关节僵直的问题。中医缓解症状的方法,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热疗等。应当到正规的中医门诊接受治疗,防止使用方法不当,对关节带来潜在的损伤,或者意外的感染。
4、关节炎该怎么运动?
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可将关节炎分为骨性、类风湿性、强直性、反应性、痛风性、风湿性、化脓性等。
关节炎可以做简单活动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揉膝:将双手手掌分别放置在两腿膝关节上,轻揉左、右膝关节5分钟,力度适中。
转踝:采用坐姿,抬起两腿。两脚同时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30次,以活动踝关节。然后两腿伸直,两脚分别绕踝关节上、下摆动各30次。
蹲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贴于身体两侧。从站立位置缓慢下蹲,蹲至两大腿与小腿相接触,然后慢慢站起,如此反复活动10次。
步行: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
活动人体各关节先从双手指关节开始,然后腕、肘、肩关节,其次是颈椎、胸椎和腰椎关节,接着是髋(胯)、膝、踝关节,最后是各脚趾关节。
5、关节炎怎么治
1、保守治疗:
多数的关节炎通过保守的方法是可以达到好转、止痛、康复的目的,但是如果关节发炎比较严重,就要采取其他方法。
2、用关节镜做关节清理、关节置换:
比较常见的关节炎治疗方法是用关节镜做一个关节里的清理,如果发炎得比较晚,还可以做一个关节置换。
3、PRP治疗:
PRP治疗就是经过纯化的,自身血液的,富含血小板血清治疗,治疗效果在临床的应用中效果非常的好。
PRP富含血小板血清的治疗,对关节炎的治疗简单精一,经济,实惠,而且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但是临床上经常说的关节炎其实是膝关节,治疗关节炎可以使用以上治疗方法。
6、桑枝有什么功效?
桑枝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桑枝可以去除痘印,减少色素沉淀本人还未见有关报道,临床上主要治疗臂痛.水气脚气.手肿.麻木.以及风湿性关节炎.《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7、手指的关节炎有什么偏方
你好,慢性疲劳是关节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因此,休息应作为关节炎病人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卧床休息.骨关节炎病人应做一些肢体运动或关节操来保持关节活动度并增加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散步,游泳等户外运动
8、丝瓜络桑树枝加什么可以治风湿性关节炎
.木瓜治疗风湿 [配 方] 木瓜1个。 [制用法] 水酒各半,煮令极烂,研成粥浆样,用布摊敷患处,凉即更换。3至5次。 [功 效] 舒筋活络,祛风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 2.四树枝治疗风湿痛 [配 方] 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楡树枝各60克。 [制用法] 煎汤洗澡。 [功 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 3.小茴香治疗寒湿疼痛 [配 方] 食盐1斤,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 共入锅内炒热,用布包熨痛处,凉了在换,往复数次。 [功 效] 祛风理气,散寒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 4.海燕汤补肾祛风湿 [配 方] 海燕2只。 [制用法] 将海燕洗净,水煎取汁,每日3次,温服。 [功 效] 补肾壮阳,祛风湿。治疗肾虚夹有风湿所致的腰腿痛。 5.鸡血藤治风湿性腰酸 [配 方] 鸡血藤、伸筋草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风湿性腰酸。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9、中草药之中,哪几个对关节炎,腰腿痛止痛效果最好啊
一般只外用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哦,腰腿疼有很多原因的,要分清楚才行。一般治关节炎的药需要处方才行。不过都是内服的,价格也很高的。附子,川乌,昆明山海棠,徐长卿,祖师麻,蚕砂,桑枝,三棱,饿术,马钱子,羌活,独活,威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