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猪关节炎预防

猪关节炎预防

发布时间:2020-09-07 10:23:29

1、猪常见病的防止与治疗方案

应该注意防疫和保健。 猪厂常见病 一、气喘病 临症 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菌者) 四、链球菌病 临症 败血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流泪,离心端皮肤发紫;共济失调,磨牙、空嚼。 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体温高,便秘;共济失调、转圈,角工反张,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 关节炎型: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五、仔猪副伤寒 临症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高热,嗜睡,呼吸困难;离心端皮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顽固性下痢,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恶嗅;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乱。 六、仔猪黄痢 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七、仔猪白痢 临症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八、水肿病 临症 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 体温一般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盲目行走,转圈,共济失调,痉挛或惊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动,四肢划动,最后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 九、仔猪红痢 临症 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十、猪痢疾 临症 不同程度的腹泻,先软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或带血。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 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或痊愈或死亡。 十一、钩端螺旋体 临症 发热(39~40℃),大便密结,干硬呈颗粒状,小便浓茶样,幼猪拉血红蛋白尿(浅红)或血尿。 病猪头部和颈部发生水肿,故名位“肿头病”或“大头瘟”,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 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发热、无乳。 十二、布氏杆菌病 临症 妊娠母猪流产,产后胎衣不下,乳房肿胀,阴道流出粘性、脓性分泌物。 公猪睾丸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胀,后期萎缩,失去配种能力。 少数病例关节炎,多发于后肢关节,肿大,囊内液增多,有时关节强硬。 颌下、颈、腹股沟和咽部淋巴结常发生肿胀。 十三、猪皮肤真菌病 临症 头、颈、肩等部皮肤有斑块壮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鳞屑或溃烂等,部分有渗出液或化脓。 病猪表现局部奇痒。本病一般不引起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十四、猪瘟 临症 最急性型:发病急,高热稽留,痉挛,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很快死亡。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初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积液,离心端有出血点或红斑不褪色,少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 慢性型: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紫坏死,甚至干脱。消瘦,全身衰竭,后肢麻痹, 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 繁殖障碍型(母猪带毒综合症):早中期感染,母猪流产、死产、木乃伊胎等;孕后期感染,外表正常,仔猪也终身带毒,免疫耐受(不产生免疫应答

2、仔猪关节炎怎么治

早期应着眼于让健康人保持健康的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

1.在饮食上,应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青菜、韭菜、菠菜、柿子椒、柑橘、柚子、猕猴桃、酸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奶类、蛋黄、动物肝脏、海鱼等含维生素D较多,植物油、谷类、坚果、肉类等含维生素E较多

2.三餐要八分饱,可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

3.适当运动也有助于减轻体重。在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中、老年人运动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根据身体情况做适量活动,最好不做剧烈的运动,防止关节过度劳累。

4.适当用一些关节软骨修复剂。 骨关节炎的中期防治
中期预防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病人,阻止疾病的进展。

1.骨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是关节局部疼痛,并有活动痛感加重,休息减轻的特点,可伴有腿打软欲跌倒的感觉,有时还有绞索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关节活动受限,最后发生变形。

2.关节外伤如半月板、叉韧带的损伤,错误的锻炼方法等,均可造成创伤性骨关节炎。因此,在活动时如发生外伤,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防止造成进一步损伤。

3.造成骨关节炎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等,因此应尽早治疗原发病,以防关节造成严重损坏。 骨关节炎的晚期防治
1.晚期预防要阻止关节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痛苦和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

2.50岁以上的女性应用适量雌激素可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

3.平时加强肌肉的力量,进行股四头肌的锻炼有助于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3、怎样防治猪风湿病?

猪风湿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是冷湿天气,寒风、贼风侵袭,猪圈潮湿,运动不足及饲料急骤变换等,均可引起发病。小猪多发。

风湿病主要侵害猪的背、腰、四肢的肌肉和关节,同时也侵害蹄和心脏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猪的肌肉及关节风湿,往往突然发生,先从后肢开始,逐渐扩大到腰部以至全身,患部肌肉疼痛,走路跛行,或弓腰走小步。病猪常喜卧,驱赶时勉强走动,但跛行往往随运动的增加而减轻。

[防治措施]

(1)垫草要经常换晒,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堵塞猪圈内小洞,防止小猪在寒冷季节淋雨。

(2)治疗可用2.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10毫升,每天2次,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4毫升,关节腔内注射。在初期,可用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10~20毫升,耳静脉注射;或用10%水杨酸钠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各10毫升,每天2次,静脉注射,连用2~4天。

4、请问猪关节炎型链球菌怎么治疗

1.对发病的仔猪要早发现、早治疗。抗菌消炎可用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 500毫克混合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5天。注意不应间断,防止病情的复发。
2.隔离发病猪,严重者淘汰,病死猪应深埋;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猪,应做高温无害化处理;对发病较轻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药物。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合磺胺增效剂效果更好。但是,首次剂量要加倍,保持2~3天,注意防止间断后复发。对皮肤有脓者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用高锰酸钾水清创、消毒。

5、小猪关节炎怎摸办

小猪关节炎止痛法: 用谷草烧成灰,装入小袋中,哪痛往哪贴,每晚贴一小时,贴3次治愈。此方又简单。效果又好,对腰腿痛有明显好转。
除此之外,治疗猪的关节炎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5%碘酒或松节油、樟脑油、10%水杨酸酒精溶液涂擦患处。 ②用硫酸镁250克,水500毫升,混合作成6℃温热溶液,趁热洗患部。 ③风湿性关节炎可用苦楝树皮500克,花椒叶125克,醋 125毫升,前2味研碎加醋炒热,敷患处,用布包好。 ④每日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 ⑤醋酸可的松2~5毫升,肌注。 ⑥金银花、连翘、天花粉各10克,乳香、没药、甲珠、牛夕、当归、地丁、蒲公英、红花各6克,研末,用开水冲调,加黄酒250毫升灌服。
附:
1、病因症状:猪的关节炎大致有三方面的因素引起,一是由于外伤使猪的关节软骨或韧带受到损伤,二是由于长期受潮湿和风寒的刺激,三是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生而造成细菌感染所引起。 猪得了关节炎,如果是因为外伤所引起,初期走路异常,卧地不想走动,关节肿胀,触摸有痛感。严重时,食欲减少,体温稍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由于猪采食受到影响,会逐渐消瘦和生长缓慢。风湿性关节炎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关节炎,一般伴有全身发热,几个关节同时有疼痛感,并稍有肿大,常是几个关节反复轮换发病。
2、预防措施:预防猪的关节炎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猪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贼风。消除造成外伤的一切因素。

6、怎样防治猪风湿病?

治疗的要点是消除病因、加强护理、解热镇痛、祛风除湿。首先,可用10%水杨酸钠20~100毫升静脉注射或粉剂内服,阿司匹林3~10克内服,消炎痛2毫克/千克体重内服,保泰松片33毫克/千克体重内服。其次,可选用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抑制和消除炎症。此外,风湿病用针灸、中药,外用祛风湿擦剂等方法进行治疗,也具有一定效果。

预防风湿病应特别注意猪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圈舍保温,防止受潮、着凉、猪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早期控制。这样,对风湿病的发生或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7、生猪常见病怎么预防与治疗

一.仔猪黄白痢
1、发病原因及病症: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常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常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为多发期。黄痢病表现为拉黄色糊状稀便,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昏睡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
2、预防措施:疫苗预防,常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天对母猪进行耳下肌肉注射,计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药物治疗:仔猪黄痢常用庆大霉素进行注射每次4毫升/公斤体重,1天1次;同时口服磺胺脒0.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5—10毫克/公斤体重,1日2次;仔猪白痢常用庆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体重0.2毫升。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天以上。
二.猪水肿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发病突然,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口流白沫,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3、药物治疗:治疗水肿病方法很多,但没有特效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
(一)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
(二)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三)用那霉素(25万单位/毫升)2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25%葡萄糖液40毫升,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0.1克)2毫升,每日2次。
三.仔猪红痢
1、发病原因及病症: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窝端”。拉血痢或红褐色稀便。
2、预防措施:在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一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5—10毫升;或仔猪生下后,连续3天内,向母猪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计量为8万单位/千克体重;
3、药物治疗:用青霉素注射液按10万单位/千克体重对仔猪。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
四、猪痢疾
1、发病原因及病症: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以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7—12周龄多发。发病初病猪水样下痢,黄褐色或灰色稀粪,随后粪便中充满血液和粘液。
2、预防措施:本病尚无菌疫苗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控制本病的发生,减少死亡,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主要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治疗药物也很多,若发现疗效不佳,应迅速更换。常用药有痢菌净、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法及计量可参照说明书。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分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较高,最终因高度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和春季产仔期间发生较多,特别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时,常爆发流行。
2、预防措施: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5天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1毫升,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毫升,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3、药物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 20克,常水1000毫升。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如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2000单位,每天1—2次;磺胺脒0.5-4克,次硝酸铋1—5克,小苏打1—4克,混合口服。此外,还可用中医药疗法。如用马齿笕、积雪草、一点红各60克(新鲜全草),水煎服,以及采用针灸治疗(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百会)。
六.猪流行性腹泻
1、发病原因及病症: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冬春季气候突变时易爆发,呈地方性流行,拉灰黄色稀便。
2、预防措施:免疫预防可按说明书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
3、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办法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
七.猪丹毒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高烧和皮肤上产生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4-6个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炎热多雨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传染。人也能感染发病。急性型:最为多见,表现发热(42-43℃),结膜充血,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疹块出现后,体温正常。慢性型:以心内膜炎为主要症状,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
2、预防措施:免疫预防可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3、药物治疗:常用青霉素,20公斤以下的猪用20—40万单位,20—50公斤的猪用40—100万单位,50公斤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2次,连用3—5天,一般均可治愈。
八.猪肺疫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肺疫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猪出败。主要表现纤维性胸膜肺炎症状,咽喉部发生急性肿胀,使病猪高度呼吸困难,俗称“锁喉风”。最急性型:呈败血症经过,多突然死亡,发展转漫者表现发烧至41℃,呼吸困难,咽喉肿胀,坚硬而热,高度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吐白沫,常因窒息死亡。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发烧至40—41℃。咳嗽,有粘性鼻液流出,结膜发炎,初便秘后下痢,皮肤呈红斑。慢性型:表现为慢性肺炎及胃肠炎症状,持续咳嗽、下痢。
2、预防措施:用猪肺疫弱毒疫苗进行接种,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但应注意,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不同,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3、药物治疗:应用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均有较好疗效。若同时注射猪肺役高免血清效果更佳。
九.猪链球菌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的链球菌感染有多种类型,分别有不同的菌型引起,链球菌常生长于大多数动物的扁桃体和鼻腔内,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病。如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脓肿等。
2、预防措施:可接种链球菌冻干疫苗或铝胶灭活疫苗。
3、药物治疗: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磺胺等药物。
十.仔猪副伤寒
1、发病原因及病症: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猪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特征为肠粘膜坏死及严重下痢。病原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2—4月龄仔猪多发。急性型:病猪发烧41—42℃,不吃,先便秘后拉稀,鼻端、耳、四肢末端皮肤紫绀。亚急性及慢性型:发烧40.5—41.5℃,便秘下痢交替进行,粪便为淡黄色或灰绿色。
2、预防措施: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常用疫苗有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
3、药物治疗:可用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也可口服生大蒜或40%大蒜酊,每日2—3次,至食欲开始恢复后,再将40%大蒜酊加入饲料中继续服用数日,可获得显著疗效。
十一.猪气喘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气喘病为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病,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主要特征为咳嗽、气喘。本病多发于寒冷、潮湿、气候骤变时。急性型:多见于新发病的猪群,主要表现呼吸困难,象拉风箱,腹式呼吸,不爱动,死亡率较高。慢性型;消瘦、毛焦、生长发育停滞,弓背干咳。尤为清晨喂猪或赶猪时,可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
2、预防措施:我国已制成两种弱毒疫苗,一种是猪气喘病冻干兔化弱毒疫苗,另一种是猪气喘病168株弱毒疫苗。都必须注入肺内才能产生免疫力。
3、药物治疗:常用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也可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各20毫克拌料,连喂10天为一疗程。
十二.猪附红细胞体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的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其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主要表现皮肤和粘膜苍白,出现贫血现象、黄疸、体温升高可达40—41.5℃。有的出现拉稀或粪便干结,呈小球状。
2、预防措施:每吨饲料混入180克对氨基苯砷酸可用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药物治疗:目前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新胂凡纳明、对氨基苯砷酸、对氨基苯砷酸钠等。新胂凡纳明的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静脉注射,在2-24小时内,病原体可从血中消失,在3天内症状可消除。对氨基苯砷酸的用法:对病猪群,每吨饲料混入180克,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对感染猪群可用半量。
十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5℃以上,沉郁,不食,继而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常站立或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若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则可能转为慢性经过。
2、预防措施:注射猪胸膜肺炎多价蜂胶佐剂灭活疫苗或由乳剂灭活疫苗,注射剂量按说明书使用。
3、药物治疗:可选用氟甲砜霉素、先锋霉素、氧氟沙星、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合剂注射,其中以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合剂效果最佳,其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2次,连用3—5天。
十四.猪细小病毒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细小病毒病是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疾病。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是本病的唯一表现。主要是初产母猪,而经产母猪极少发生。
2、预防措施:我国制成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在母猪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一次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3、药物治疗: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十五.猪伪狂犬病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也可感染发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后,通常具有发热、奇痒、流涕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但多呈散发。猪是该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猪感染后其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呈隐性感染。种猪表现不育,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母猪则表现为反情、不孕。妊娠母猪常表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常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诞、呕吐、腹泻、抑郁、震颤、神经症状等。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为20—40 %,因此伪狂犬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最大,以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猪的传染病之一,损失巨大。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也开始流行,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2、预防措施:本病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预防措施.
(一)严格防疫制度,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二)猪是PRV的贮存宿主及重要的传染源,要严格将牛、羊等易感动物分开饲养。
(三)引进场外猪只时,应作好调查工作,不从疫区购猪。
(四)猪场周围有疫情发生时,应给大小猪只全部接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间隔4—5周加强免疫一次,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药物治疗:本病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应用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
十六.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1、发病原因及病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母猪可出现发热、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新生仔猪被毛粗乱,失去光泽。极少数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青紫色或蓝色斑块。断奶仔猪多于断奶2—3周内发病。
2、预防措施: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种猪场应接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灭活疫苗1头份,间隔20天以同等剂量再接种1次;商品仔猪可于断奶前后接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保护。
3、药物治疗:本病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发现病症后应用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可降低死亡率。
这一讲今天就讲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休息10分钟后从回教室我们进一步讨论、交流、释疑。同时请养猪能手陈文述谈谈他的养猪体会与经验。

与猪关节炎预防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