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了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骨性关节炎有着不小的危害,所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其治疗的效果越好,危害性也越小,患者所花费的价格也较少,因此需要大家了解其发病症状。
那么,得了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得了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1、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如果遇到身体某个或某些关节,开始会显得运转不自如,应该想到骨性关节炎,而且还可能处于早期阶段。
2、关节活动是否有摩擦音:当骨性关节炎发展到后期,由于关节软骨退化、剥落、会使得软骨下的骨质暴露,所以当关节活动时,两端软骨下的骨头裸露,互相触碰时发出声音。
3、关节是否僵硬:关节僵硬也是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症状之一,有的人在久坐之后突然会觉得关节就像“上了锁”一样动弹不得,这种情况在早晨起床后及较长一段时间不运动后特别明显。
4、关节是否肿大变形:当关节蜕化时,关节滑膜就会常常发炎,由于滑膜上分布着许多神经末梢作为疼痛感觉器,这些疼痛的信息传达送给大脑皮层后,滑膜会分泌更多的滑液以润滑与滋养那些损伤的滑膜组织。关节间隙积液增多,造成了肿胀,使疼痛加重,甚至关节难以转动。
治疗骨性关节炎有什么中医疗法
1、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主要包括熏洗法、熏蒸法、敷贴法和中药离子导入法等。中药外用可明显改善局部营养,有效地消除关节滑膜炎症,改善骨内微循环,降低骨内压。
2、中药内治
中医将骨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阻、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等证型,分别进行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化痰散瘀,补益肝肾等辨证治疗。多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大法,再根据邪气的盛衰,佐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标本兼治。常用药物为怀牛膝、杜仲、熟地、桑寄生、川断、骨碎补、丹参、赤芍、当归、黄芪、党参、独活、羌活、川芎等。
3、针灸推拿
通过中医辨证,合理取穴和运用正确针刺方法,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改善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推拿具有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松解粘连,恢复肌肉肌腱弹性,促进软组织修复,矫正关节畸形,减轻关节内压力及骨内压,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等作用,对骨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有着特殊的优势。
文章总结:上述内容均为骨病常识性内容,不针对任何一名骨病患者,只为让大家多多了解骨病知识。温馨提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骨病的发生,都是日积月累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时时刻刻做好骨病的预防工作,不给任何一种骨病可乘之机。'
2、每天用什么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
1、当归干姜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气影响,寒底人士或气血循环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况更为严重。除了进食温热补品如羊肉、鹿茸等补身外,不妨以一些温热活血的中药来浸足浴,例如干姜、附子和吴茱萸均是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打通经脉,并帮助袪散寒气,令身体温热。若能加强气血循环,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和党参等,令气血畅顺运行全身。
材料:
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两 、当归1两、吴茱萸5钱。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并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行气活血,暖身袪寒。
2、荆芥防风浴:预防外感。
天气转冷,稍一不慎,身体便容易受病邪,特别是风寒感冒更为普遍。想预防应不时用一些袪散风寒的中药作食疗,又或制成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预防风寒感冒,在初发期间更能减低恶化机会。中药如荆芥、防风、羌活和紫苏叶等均是发汗解表的中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过发汗而袪除表邪,治疗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
材料:
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紫苏叶5钱。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辛温解表,袪风防感。
3、川芎白芷浴:温肺通鼻。
正值转季,除了容易患上风寒感冒外,肺气虚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气的入侵,特别容易引发鼻敏感,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水、头晕头痛等,要纾缓鼻敏感不适,在袪风散寒之余,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苍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风散寒,而辛荑花和苍耳子则有宣通鼻窍的功效,能舒缓风寒感冒的不适,特别能针对鼻塞和头痛。
材料:
川芎1两、白芷1两、辛荑花1两、苍耳子1两、藁本1两。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肿。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会受水肿困扰,特别是脚部浮肿。其实水肿的问题与肺、脾和肾都有关系,全身的水肿多与肾功能转差有关,而脾虚与肺虚则会令水气和湿气容易积于脚部。胡椒具有行气的作用,而泽兰、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配合温肾助阳的丁香,以之浸脚,能增强整体机能,对去除水湿亦甚有帮助。
材料:
丁香5钱、胡椒5钱、泽兰1两、益母草1两、赤小豆1两。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
温肾袪寒,利水消肿。
足浴3大注意事项:
1.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特别是老人家,应先以手试试水温。
2.饭前饭后或过饥过饱均不宜。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适合足浴,应先谘询中医师的意见。
3、关节炎怎么治
1、保守治疗:
多数的关节炎通过保守的方法是可以达到好转、止痛、康复的目的,但是如果关节发炎比较严重,就要采取其他方法。
2、用关节镜做关节清理、关节置换:
比较常见的关节炎治疗方法是用关节镜做一个关节里的清理,如果发炎得比较晚,还可以做一个关节置换。
3、PRP治疗:
PRP治疗就是经过纯化的,自身血液的,富含血小板血清治疗,治疗效果在临床的应用中效果非常的好。
PRP富含血小板血清的治疗,对关节炎的治疗简单精一,经济,实惠,而且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但是临床上经常说的关节炎其实是膝关节,治疗关节炎可以使用以上治疗方法。
4、关节炎主要是什么部位疼痛啊
您好:关关节炎根据病因可分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骨性关节炎及化脓性关节炎 1、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的表现之一,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膝、肩、肘、腕等大关节,发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游走性关节痛、肿及发热和其它风湿热的表现。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常发生于手足小关节及骶髂部,并逐渐累及全身关节。初始患病关节亦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 3、外伤性关节炎多因外伤或持续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形成骨刺,表现为患病关节肿、痛及运动障碍,易发生在持重关节、如肩、膝、踝等关节,运动员及青壮年中多见。 4、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如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骨性关节炎由组织变性及积累性劳损引起,多见于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发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颈、腰椎等处,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硬(经轻微活动后会觉疼痛减轻),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 5、化脓性关节炎往往由细菌侵入关节腔引起,多见于少年儿童,常发生于髋关节,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痛、热和功能障碍,以及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或何种类型的关节炎,均应及早诊治,以免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5、党参和人参有什么区别?效果和功效一样么?
功效一样。效力大小不一样。
6、创伤性关节炎如何治疗
创伤性关节炎是各种损伤引起的关节炎,发病年龄及部位分布广泛,手及四肢大关节均为好发部位,其中以膝、踝关节最多,其次为髋关节等。
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关节内曾有骨折,整复不平,致关节面磨损;2.关节内游离体对关节面的损伤;3.关节内血肿及积液产生化学炎症和溶解酶,损伤关节滑膜及关节面;4.持续性慢性关节损伤及关节负荷过重,如某些长期维持特定姿势的工人及运动员,均可能造成特定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您的受伤情况可能就属于这一种。
一般来说,创伤性关节炎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他们大多都有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关节酸痛不适及活动障碍逐渐加重,尤其过劳后症状加重,休息后明显减轻。后期还可能出现关节交锁现象;关节摩擦感或摩擦音,关节边缘压痛或触及肿块,关节积液、畸形及活动障碍多见。晚期肌肉萎缩及无力,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严重影响关节活动。
患者一旦确诊为创伤性关节炎,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致病因素,即减轻劳动强度,改变劳动姿势,早期正确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如止痛药、痛点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冲洗等。(彭蓓 黄梅 王晓青 整理)
7、风湿关节炎有什么方法能治好?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 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 特征。中医称本病为“三痹”,根据感邪不同及临床主要表现,有 “行痹”、“痛痹”、“着痹”的区别,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三气杂 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配 方] 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煎汤洗澡。
希望能帮到你
8、关节炎长时间站着病情会厉害吗
5)每日体疗有益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畸形和维持良好的胸廓扩张度;游泳是很好的全身运动 治疗方案:你一定得注意好休息和保暖并且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消炎药头孢适当的做一个局部的关节热敷按 抹也都有一定的调整的。拥拥 <荨 固※风※膏>
年轻人也不能小视脊椎保健,专家指出,由于工作负荷过重,且缺乏保健意识,许多人年纪轻轻却得了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老年病,整日被腰酸背痛所困扰。除了及时就医和避免一种姿势过久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防治措施呢?日前,记者就办公室人员高发的腰椎疾病的防治问题,专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运动学专家窦文浩。
窦教授说,对于长期久坐的人,腰椎疾病是很常见的,表现为时重时轻,劳累时则疼痛加重,理疗虽然能减轻疼痛,但却无法除掉病根。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腰部的绕环运动以及倒步走,对治疗和预防腰椎疼痛疗效非常明显。
所谓的绕环运动,基本动作如下:两腿略微分开,两手叉在后腰部,以腰为轴心绕圈转动身体,若疼得厉害的话,可以动作缓慢一点,先往左边转,再往右边转。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管用,建议大家试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行的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运动疗法,那就是倒步走。倒步走时两腿交替向后迈步,增强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可使腰部韧带的弹性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增强,使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得到恢复,因此能使腰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倒步走现在已广泛用于健身,它还适于腰伤、腰部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平衡能力差的人。
倒步走疗法动作简单,容易掌握,不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锻炼。倒步走应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要循序渐进。腰椎疼得厉害时若能立即进行倒步走锻炼,可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慢性腰椎患者若能长期坚持倒步走,两个月便可见到良好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治愈。
需要提醒的是,倒步走时,人们对空间的知觉能力明显下降,容易摔倒,因此步速不宜太快,力求走得稳,两眼要平视后下方以便掌握方向。为了安全,倒步走时,最好前脚掌擦地交替后退。还可采取结伴而行的办法,一人往前走,另一人倒步走,两人交替轮换,互相照应。
9、关节炎应该注意什么啊?
关节炎的注意事项主要百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饮食调节,戒除烟酒,适当摄入一些高钙的食物,减少关节疼痛的发作。第二度关节蜕变的病人住房应该尽量朝阳通风,多到室外晒太阳,有关节炎症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尽早预防降温,天气转冷时要记得多添加知衣物,特别注意关节部道位的保暖。第三体重超重者应该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减轻体重。第四出现关节疼痛时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应该积极到医院诊治。第五要特别注意关节炎发作时专,虽说要休息,但是过度休息也会导致血液的流通障碍,不利于康复,因此患者休息一段时间要属适度锻炼。
10、大家好啊,我外公得了关节炎,放好多年了,治不好了,到了冬季腿痛,看了很难受,怎样可以减轻痛?谢谢大家了
关节炎单方验方
一、单方
单方1:
【组成】鲜嫩桑枝30g。
【主治】湿痹。
【用法】 用白酒将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治宜除湿通络。桑枝苦、平,人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肤风痒。
单方2:
【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将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妇忌服。
【方解】因气虚风寒湿邪侵入血脉肌体,症见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紧,治宜益气和营,祛风利湿。虎杖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络等功效,治风湿筋骨疼痛。
单方3:
【组成】独活20g。
【主治】风痹。
【用法】用水煎服。
【访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
痛无定处。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独活辛、苦、温,人肾、膀胱经,有祛风,渗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单方4:
【组成】淫羊霍250g。
【主治】肾痹。
【用法】将淫羊霍切细后,用白酒泡浸7天,适量服。
【方解】因房事过度伤肾,症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挛曲,腰痛遗精。治宜益肾祛邪。淫羊藿辛、甘、温,人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四肢不红,腰膝无力等。
单方5:
【组成】柳枝2g。
【主治】湿痹。
【用法】将柳枝研细加酌量茶叶,泡汤代茶饮。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重着,肌肤顽麻,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阴雨发作,治宜除湿,祛风逐寒。柳枝苦、寒,太阳明、厥阴经,有祛风利水,止痛消肿等功效。治风湿痹痛,气血凝滞等症。
单方6:
【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将白芥子、生姜同研细末贴于痛处。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人肺胃经,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风不语,四肢痹痛麻木,跌扑肿痛等症。
单方7:
【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将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剂量适度。
【方解】因风寒湿侵入关节,经络症见关节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风散寒。木瓜根酸、涩、温,入肝、脾经,有祛湿舒筋等功效治湿痹、痛痹。
单方8:
【组成】丝瓜络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将丝瓜络用火炼焦,研细末,加红糖冲服,1次3g。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于筋,症见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等,治宜通经活络。丝瓜络甘、平,有通经络,清热化痰等功效。
单方9:
【组成】透骨草60g。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新鲜透骨草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
【方解】因风湿侵袭经络关节,症见关节疼痛,遇天气变化更剧,治宜祛风除湿。透骨草辛、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验方
1.熄风通络汤
【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当归尾12g,蚕砂10g,豨莶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欧阳清研究员(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一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泻下蠲痹汤
【组成】 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黄
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
【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色酱黄,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灵方
【组成】桂枝10g,麻黄10g,白芍15g,防风15g,制川乌12g,知母12g,白术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马钱子0.6g,蕲蛇10g,全蝎6g,川断20g,黄精15g。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及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颈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陈纪藩(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乌蛇祛湿汤
【组成】破故纸5g,巴戟天5g,乌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龙肉6g。酒当归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节菖蒲5g,桑螵蛸6g,生银杏10枚(连皮打),炙甘草5g,虎骨胶3g(另烊兑服现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周身关节肿痛,发热,十指及肘部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苔白腻,脉沉滑。
【来源】施今墨(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汤
【组成】苍术10g,漏芦10g,鸡血藤10g,矮地茶10g,汉防已10g,寻骨风10g。
【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之邪所致之关节疼痛。
【加减】热痹加黄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热,口苦口渴,便结尿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风寒湿痹加独活、防风、桂枝、姜黄;下肢疼痛加牛膝。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张海青副教授(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汤
【组成】桂枝3g,赤芍12g,威灵仙12g,忍冬藤15g,络石藤15g,生苡仁15g,乌梢蛇9g,泽兰叶12g,陈
皮4.5g,川牛膝9g,红花4.5g。
【功效】祛风清热,化湿通络。
【主治】风湿热。症见膝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酸楚,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风养血通络汤
【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10g,白芷10g,防风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蚕10g,地龙15g,生
石膏50g,黄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通络。
【主治】风痹,身痛走窜不定,或肉抽瘈;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而兼头痛、颈强,咽干口燥,恶风自汗脉滑或弦数,属血虚内热、风邪外袭者。
【加减】风邪不重减二活;内热不重去石膏;腑气不通加生大黄、瓜蒌;痰湿重者加半夏、苍术、胆星;气虚加黄芪;抽搐瘈疭加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来源】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锅内,慢火焙干,切勿焙焦),川续断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苍术6g,公丁香6g,母丁香6g,党参6g。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和营卫,除风寒湿痹,解挛缩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或产后血虚,营卫失和,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脉络所致的肢体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挛缩抽风,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药共焙干后,与黑木耳研极细末。注意:木耳冷却两小时就得辗轧,时间稍长,即回潮不易轧细。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许为引,白水送下。不饮酒者,也可不用酒。
【来源】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原明忠主任医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热痹汤Ⅱ号
【组成】当归12~15g,黄条9g,连翘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风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弦细涩。
【加减】寒邪偏盛加用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之品以祛内在之汉寒病冷;热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凉乏味以清络中之热;风胜游走合用白企、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肢体肿而且胀者加人积壳、川朴等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加人归蔑或地黄之类以补气血、养肝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配合引经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钻地风;周身关节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剂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汪履秋教授(中国中医药报.1991,7:26)。
10.痹痛宁
【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细辛5g,羌活10g,独活10g,防己15g,生黄芪30g,当归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广地龙10g,蜈蚣3条,乌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治】肢体肌肉关节冷痛,关节肿胀或变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州主任医师(李宝顺.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鸡血藤汤
【组成】鸡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风藤30g,络石藤30g,伸筋草30g,丝瓜络15g,忍冬胶30g,
甘草5g。
【功效】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主治】血虚风湿,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筋脉挛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筋脉损伤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陈恒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虚痹证汤
【组成】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细辛6~9g,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g。
【功效】补虚温中,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西药致胃气明显受损,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纳诸种西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减】血虚,加当归10g;寒痛,加制川、草乌各6g,熟附片10g,麻黄8g;热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龙、石膏各30g;湿重,加苡仁15g,苍白术各10g;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加千年健、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顽痹加全蝎、僵蚕10g,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