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节炎怎么治
1.饮食调节
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不同。目前无确凿的证据证实营养缺乏与关节炎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关节炎加重,而营养过剩、肥胖则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炎如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常常由于全身的炎症反应,出现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其他感染性关节炎也可由于急性期炎症导致机体消耗,不利于关节炎的恢复。上述患者应尽可能补足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必要时给予胃肠营养,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与上述情况相反,骨关节炎及痛风患者多存在体重超重,尤其是痛风患者,常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过高的血尿酸水平诱发及加重关节炎。因此,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适当减轻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水产品的摄入,多进食碱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萝卜及瓜类,严格限制饮酒,主要限制白酒及啤酒。目前尚无证据证实红酒可诱发痛风,相反,饮适量红酒可能有利于降尿酸,而饮茶、咖啡及牛奶也可能有助于降尿酸。
2.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
关节炎与环境尤其是感染的关系不可忽视。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均与感染有直接关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链球菌是导致关节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与关节炎发病可能有关的微生物还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结核杆菌及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
近年发现,吸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吸烟人群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率明显升高,且吸烟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戒烟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
3.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调节
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风湿性疾病。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抑郁状态,以积极的态度与疾病做斗争,对关节炎的治疗意义重大。
4.功能锻炼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长期关节病变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锻炼的时机、类型及强度。关节肿胀急性期应限制关节活动,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必要时卧床休息直至关节肿痛改善。肿痛改善后,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负重关节的关节炎如膝关节炎、髋关节炎需避免负重运动。关节运动的类型不尽相同,膝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散步等运动,避免行走过多及下楼梯;腰部及颈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局部关节的旋转活动,避免长期伏案、仰头;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锻炼。手小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编织、编绳、捏橡皮泥、剪纸、书法、打字、园艺等以活动小关节。无论选择何种运动,均需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否则需调整锻炼强度及减少锻炼时间。在有条件的医院,上述功能锻炼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时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卧位避免屈曲挛缩,枕头要低,一旦出现上胸椎及颈椎受累应停止使用枕头。而膝关节炎患者则应避免穿高跟鞋。
5.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流电疗及药物离子导入、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流疗法、高频电疗、磁场疗法、超声疗法、针灸、光疗法即红外线、紫外线、冷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和性质,选用合适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关节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急性关节炎期,使用紫外线照射可减轻关节炎症,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温热疗法为主
6.药物治疗
选择治疗药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2)患者年龄、是否伴发其他疾病、是否并用其他药物、是否妊娠;3)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剂量、依从性;4)药物的价格及患者的承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药、生物制剂等。非甾类抗炎药物为一线抗风湿药物,能迅速缓解关节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需酌情联用其他药物合用。Gs是最强的抗炎药物,如果正确使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滥用,适用于存在关节外表现、过渡治疗及局部应用。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使用Gs的原则为短期、小剂量、联合维生素D3和钙剂、关节腔注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联合、个体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变,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来氟米特(LEF)、硫酸羟氯喹(HCQ)等。但DMARDs对缓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关节炎急性期应联合NSAIDs或Gs。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风湿热的关节炎表现,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是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急性风湿热患者长期使用长效抗生素以预防远期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生,成人预防不得短于5年,儿童至少维持到18岁。结核性关节炎、真菌性关节炎需在积极有效抗结核或抗真菌药物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治疗,但病毒性关节炎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反应性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亦有关,但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个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长达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目前意见不一。植物药能辅助治疗关节炎,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其在延缓骨破坏方面的确切疗效。生物制剂的出现是风湿病相关关节炎患者的福音,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使用之前需严格地筛查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权衡利弊。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为主,生物制剂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效果最佳,尤其对于对DMARDs反应不好的中轴关节受累患者。
骨关节炎的治疗除了对症止痛(对乙酰氨基酚、NSAIDs)外,还可在关节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及双醋瑞因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建议长期应用。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选),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有无肾结石等选择具体用药。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类(苯溴马隆)。通常以后者为首选。
7.免疫及生物治疗
此类治疗是针对关节炎发病及导致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如针对细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净化、免疫重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主要应用于其他治疗无效、迅速进展及难治性重症关节炎患者,主要为类风湿关节炎。
8.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并非每个患者均需进行关节腔穿刺,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已经确诊的关节炎,但个别关节持久不愈的关节腔较多积液,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时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并给予腔内注射药物。关节腔注射常使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质酸。前二者多用与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同一关节穿刺频率无限制,但若注射1-2次后效果差不应继续注射。骨关节炎患者首选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后避免关节过度活动,以免药物渗出引起局部肿胀。
关节滑膜切除术适用于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药物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时。术前但需要患者充分的精神、心理准备及术前药物治疗准备。关节矫形、关节置换用于具有关节畸形、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关节融合术可人为引起关节骨性强直以减轻疼痛,终止病变,或提供关节稳定。
综上所述,关节炎的病因不一,治疗亦不同。对不同的关节炎予以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因、病程、个体差异,予以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根据不同的病因,其预后各异。
2、未分化脊椎关节病?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大类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瑞特综合征、银屑病性关节炎等。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有很大重叠,病变轻重不一,预后也相差甚远,特别是在疾病早期、不典型的或某些女性患者,很难根据上述疾病习用的分类标准(如AS的纽约标准)将其归于某一疾病,他们实际上占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很大部分,随病情进展,经不同时间部分患者才表现出典型的AS或银屑病性关节炎等。近年来人们将这类疾病归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s),此观点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为扩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分类范围,将uSpAs包括在内,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和Amor等分别提出了他们的诊断标准〔1,2〕。国内对uSpAs的认识尚不足,致使这类疾病误诊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门诊诊治的uSp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998年7月~1999年6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专家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147例,其中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2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3例、反应性关节炎3例,余116例为uSpAs。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家族史、体格检查及HLA-B27结果。uSpAs组中有61例同时行X线和CT骶髂关节像,分别有14例仅行X线和CT检查。AS组中17例患者仅行X线检查,5例同时行两种检查。
二、方法
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以纽约标准、修订纽约标准、Amor标准及ESSG标准四种诊断标准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结 果
一、就诊患者中大多数为uSpAs,占78.9%,与符合纽约标准的AS相比有以下特点:
1.女性较AS组比例大,本组男∶女=1.4∶1(AS组男女之比为12∶1)。
2.病程较短,平均3.1年(AS组平均11.8年),病情轻,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程度亦轻。
3.uSpAs的炎性脊柱痛并非都以腰痛起病,有4例以胸椎疼痛起病,占3.4%,2例以颈椎痛起病,占1.7%。
4.主诉臀区和髋区痛的较多,分别占49.1%和37.1%(AS组分别为56%和60%)。
5.uSpAs患者均未出现腰椎活动受限,且并非全部都有一般X线片的骶髂关节炎改变,本组X线平片诊断者Ⅱ级以上占34.4%,CT诊断者Ⅱ级以上56例,占73.2%。CT较X线平片的分辨率明显高,同时进行两种检查者诊断符合率46%。但放射科与风湿病学医生对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不高,两科之间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
6.uSpAs患者HLA-B27阳性率低于AS组,分别为59.5%和80%。
7.有4例晚起病性AS患者,特点是:50岁以后起病,全身症状多,脊柱症状轻,关节炎也轻,均不符合纽约诊断标准,亦可属uSpAs,与国外报告相似〔2〕。
二、uSpAs患者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
所有uSpAs患者均不符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和修订纽约标准,98例(84.5%)符合Amor标准,评分>6分,99例(85.3%)符合ESSG标准。25例AS患者均符合上述四种诊断标准。
三、uSpAs的不同症状发生频率与文献报告〔3~5〕比较,见附表
附表 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不同症状发生频率
项 目 我院患者(%) 文献报告(%)
男性 58.6 62.0~68.0
起病平均年龄(岁) 28.6 16.0~23.0
腰痛 90.0 52.0~80.0
周围关节炎 72.7 60.0~100.0
多关节炎 45.5 40.0
附着点炎 63.0 56.0
足跟痛 45.7 20.0~28.0
粘膜皮肤病 9.2 16.0
结膜炎/蜡膜炎 7.6 33.0
类风湿因子阴性 94.8 100.0
HLA-B27(+) 59.5 80.0~84.0
普通X线片骶髂关节炎 36.1 16.0~30.0
肯定或可疑家族史 25.9 32.0
讨 论
一、uSpAs是我院门诊中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很常见的一组疾病,国外一多中心调查亦发现,绝大多数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诊断为uSpAs。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按纽约标准肯定的AS患病率只有0.11%~0.26%(各地不同)〔6〕,而近期有一报告美国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病率为1.6%。分析两国患病率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纽约标准未包括uSpAs。uSpAs的命名是1982年Burns最先提出,以后相关报告日益增多,现此名词可认为是指有临床和/或放射学表现提示是脊柱关节病,而目前又不符合任何一种肯定脊柱关节病(如AS、瑞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肠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这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状谱,可单独存在或联合存在,可有不同轻重、不同病程。未分化的含义可指:①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早期,以后分化成一肯定疾病。②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流产型”,以后不发展成为某一典型脊柱关节病。③属一重叠综合征而不发展成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④属一脊柱关节病未知的亚型,以后逐渐有不同分化。由于命名含义宽,不同医生个人侧重点不同,因而文献中出现不同命名,实皆属此领域,如B27相关性关节炎、HLA-B27阳性少关节炎、HLA-B27关连性不能分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少关节炎、SEA综合征(S=血清阴性,E=附着点炎,A=关节炎),晚起病性脊柱关节病、BASE综合征(B=B27,A=关节炎,S=骶髂关节炎,E=关节外炎症)等〔7〕。
二、uSpAs的临床表现与AS患者相比有以下特点:①症状轻,不典型;②无脊柱活动受限;③不一定有骶髂关节炎;④HLA-B27不一定阳性,本组阳性率较AS组低;⑤女性比例较AS患者明显高,说明女性患者病情较轻,即使病程较长,仍多为未分化型。由于uSpAs症状多种多样,不典型,故在外院误诊率较高,多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因此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重视臀区痛、大腿内侧痛、髋区痛及足跟、足掌、膝关节等疼痛,仔细检查是否有附着点炎。尽管uSpAs患者腰痛不显著,甚至缺如,但疑及此病时,骶髂关节检查仍很重要,还应做HLA-B27和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CT较普通X线更敏感,后者可疑时可加做CT。本文的分析表明,早期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多不符合我国常用的纽约标准,对AS而言,纽约标准不是一个早期诊断标准,更不能作为所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分类标准。国外多中心研究比较ESSG和Amor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较好〔8,9〕,与本文结果近似。因此我们推荐对于早期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用Amor或ESSG标准诊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适用。
三、治疗方面,本组患者半数以上对非甾类抗炎药效果不明显,联合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2~3g/d后外周关节和中轴的症状减轻,这与国外报告SASP对AS的外周关节炎有效,而对中轴病变无效观点有些差异。但由于本组尚无长期随诊观察结果,在治疗方面未设对照组,加之现尚无理想的AS活动性指标,给疗效观察带来困难,故本文尚难作定论,本病的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uSpAs多数患者病情进展缓慢,预后非每例皆恶劣,早期用硫氮磺胺吡啶亦可能有有益的影响,故我们认为一经诊断即一律给予SASP加免疫抑制剂等二联或三联治疗似乎过于积极;从付出/受益比例(cost/benefit ratio)看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张 文(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政编码 100730)
张乃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政编码 100730)
孙维生(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张 帆(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务总医院)
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有些实验室检查是有用的,有些与临床表现有关,有些有助于更好地JIA分型以及鉴定患者是否有发展成某些并发症的危险,如虹膜睫状体炎。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持续高浓度的RF阳性仅仅在多关节炎型的JIA可见,在儿童这种类型相当于RF阳性的成人类风湿关节炎。
抗核抗体(ANA)在早期发病的少关节炎型JIA患者中,ANA阳性是常见的。ANA阳性指出这些患者有发展成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危险性,要让患者定期(每3个月)进行眼睛裂隙灯检查。
HLA-B27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80%的与附着点相关的关节炎患者中,HLA-B27阳性,而它在一般健康人群的频率是非常低的(5%-8%)。
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沉(ESR)或C反应蛋白(CRP)可以检测一般炎症反应的程度,并且在疾病的治疗中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治疗则更多取决于临床表现,而不是实验室检查。根据所用藥物的情况,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以监测潜在的藥物毒性。
定期进行X线检查有利于评价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变治疗方案。
4、关节炎有哪些类型和表现?
建议: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骨质增生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多数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质增生,自然容易得骨关节炎。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在医生看来,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常表现为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且发病关节呈对称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幼儿同样可发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有着复杂关系,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强直性脊柱炎多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病变。病因不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该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前,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和关节畸形而影响日常生活。反应性关节炎因肠道系统、泌尿系统等关节外感染因子触发的炎症性关节病变。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发病多为急性单侧关节炎,以脚部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病程持续一周左右可缓解,但易复发。预防方法是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少吃内脏、海鲜等诱发高尿酸的食物。
5、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
<
6、关节炎怎么回事?
一,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
二,注意事项 1.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
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可能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易感人群应避免强紫外线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
2.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关节炎加重,而营养过剩、肥胖则可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是预防某些关节炎发生的措施,如减少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禽肉、豆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吸烟人群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几率明显升高,戒烟已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3.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提高机体免疫力
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关节炎。
7、抗链O高,间断性发烧,怎么办?链球菌感染 感染相关性关节炎
根据你提供的资料,孩子病情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发热;2.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3.实验室检查除抗O明显异常外,其它已经做的检查均正常;4.孩子一般状况还可以,尤其是体温正常时;5.无其他临床体征(无淋巴结、肝脾肿大,无皮疹,无关节肿痛等)。印象:1.考虑链球菌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注意血象变化;2.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3.停用抗生素最少3天进行血培养;4.不能排除耐药菌感染
(成胜权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西京医院成胜权 http://chengshengquan.haodf.com/
8、血清阴性脊柱炎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大类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瑞特综合征、银屑病性关节炎等。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有很大重叠,病变轻重不一,预后也相差甚远,特别是在疾病早期、不典型的或某些女性患者,很难根据上述疾病习用的分类标准(如AS的纽约标准)将其归于某一疾病,他们实际上占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很大部分,随病情进展,经不同时间部分患者才表现出典型的AS或银屑病性关节炎等。近年来人们将这类疾病归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s),此观点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为扩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分类范围,将uSpAs包括在内,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和Amor等分别提出了他们的诊断标准〔1,2〕。国内对uSpAs的认识尚不足,致使这类疾病误诊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门诊诊治的uSp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998年7月~1999年6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专家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147例,其中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2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3例、反应性关节炎3例,余116例为uSpAs。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家族史、体格检查及HLA-B27结果。uSpAs组中有61例同时行X线和CT骶髂关节像,分别有14例仅行X线和CT检查。AS组中17例患者仅行X线检查,5例同时行两种检查。 二、方法 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以纽约标准、修订纽约标准、Amor标准及ESSG标准四种诊断标准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结果 一、就诊患者中大多数为uSpAs,占78.9%,与符合纽约标准的AS相比有以下特点: 1.女性较AS组比例大,本组男∶女=1.4∶1(AS组男女之比为12∶1)。 2.病程较短,平均3.1年(AS组平均11.8年),病情轻,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程度亦轻。 3.uSpAs的炎性脊柱痛并非都以腰痛起病,有4例以胸椎疼痛起病,占3.4%,2例以颈椎痛起病,占1.7%。 4.主诉臀区和髋区痛的较多,分别占49.1%和37.1%(AS组分别为56%和60%)。 5.uSpAs患者均未出现腰椎活动受限,且并非全部都有一般X线片的骶髂关节炎改变,本组X线平片诊断者Ⅱ级以上占34.4%,CT诊断者Ⅱ级以上56例,占73.2%。CT较X线平片的分辨率明显高,同时进行两种检查者诊断符合率46%。但放射科与风湿病学医生对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不高,两科之间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 6.uSpAs患者HLA-B27阳性率低于AS组,分别为59.5%和80%。 7.有4例晚起病性AS患者,特点是:50岁以后起病,全身症状多,脊柱症状轻,关节炎也轻,均不符合纽约诊断标准,亦可属uSpAs,与国外报告相似〔2〕。 二、uSpAs患者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 所有uSpAs患者均不符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和修订纽约标准,98例(84.5%)符合Amor标准,评分>6分,99例(85.3%)符合ESSG标准。25例AS患者均符合上述四种诊断标准。 三、uSpAs的不同症状发生频率与文献报告〔3~5〕比较,见附表 附表 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不同症状发生频率 项目 我院患者(%) 文献报告(%) 男性58.6 62.0~68.0 起病平均年龄(岁) 28.6 16.0~23.0 腰痛90.0 52.0~80.0 周围关节炎 72.7 60.0~100.0 多关节炎 45.5 40.0 附着点炎 63.0 56.0 足跟痛 45.7 20.0~28.0 粘膜皮肤病 9.2 16.0 结膜炎/蜡膜炎 7.6 33.0 类风湿因子阴性 94.8 100.0 HLA-B27(+) 59.5 80.0~84.0 普通X线片骶髂关节炎 36.1 16.0~30.0 肯定或可疑家族史 25.9 32.0 讨论 一、uSpAs是我院门诊中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很常见的一组疾病,国外一多中心调查亦发现,绝大多数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诊断为uSpAs。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按纽约标准肯定的AS患病率只有0.11%~0.26%(各地不同)〔6〕,而近期有一报告美国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病率为1.6%。分析两国患病率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纽约标准未包括uSpAs。uSpAs的命名是1982年Burns最先提出,以后相关报告日益增多,现此名词可认为是指有临床和/或放射学表现提示是脊柱关节病,而目前又不符合任何一种肯定脊柱关节病(如AS、瑞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肠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这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状谱,可单独存在或联合存在,可有不同轻重、不同病程。未分化的含义可指:①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早期,以后分化成一肯定疾病。②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流产型”,以后不发展成为某一典型脊柱关节病。③属一重叠综合征而不发展成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④属一脊柱关节病未知的亚型,以后逐渐有不同分化。由于命名含义宽,不同医生个人侧重点不同,因而文献中出现不同命名,实皆属此领域,如B27相关性关节炎、HLA-B27阳性少关节炎、HLA-B27关连性不能分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少关节炎、SEA综合征(S=血清阴性,E=附着点炎,A=关节炎),晚起病性脊柱关节病、BASE综合征(B=B27,A=关节炎,S=骶髂关节炎,E=关节外炎症)等〔7〕。 二、uSpAs的临床表现与AS患者相比有以下特点:①症状轻,不典型;②无脊柱活动受限;③不一定有骶髂关节炎;④HLA-B27不一定阳性,本组阳性率较AS组低;⑤女性比例较AS患者明显高,说明女性患者病情较轻,即使病程较长,仍多为未分化型。由于uSpAs症状多种多样,不典型,故在外院误诊率较高,多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因此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重视臀区痛、大腿内侧痛、髋区痛及足跟、足掌、膝关节等疼痛,仔细检查是否有附着点炎。尽管uSpAs患者腰痛不显著,甚至缺如,但疑及此病时,骶髂关节检查仍很重要,还应做HLA-B27和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CT较普通X线更敏感,后者可疑时可加做CT。本文的分析表明,早期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多不符合我国常用的纽约标准,对AS而言,纽约标准不是一个早期诊断标准,更不能作为所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分类标准。国外多中心研究比较ESSG和Amor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较好〔8,9〕,与本文结果近似。因此我们推荐对于早期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用Amor或ESSG标准诊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适用。 三、治疗方面,本组患者半数以上对非甾类抗炎药效果不明显,联合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2~3g/d后外周关节和中轴的症状减轻,这与国外报告SASP对AS的外周关节炎有效,而对中轴病变无效观点有些差异。但由于本组尚无长期随诊观察结果,在治疗方面未设对照组,加之现尚无理想的AS活动性指标,给疗效观察带来困难,故本文尚难作定论,本病的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uSpAs多数患者病情进展缓慢,预后非每例皆恶劣,早期用硫氮磺胺吡啶亦可能有有益的影响,故我们认为一经诊断即一律给予SASP加免疫抑制剂等二联或三联治疗似乎过于积极;从付出/受益比例(cost/benefit ratio)看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张文(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政编码 100730) 张乃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政编码 100730) 孙维生(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张帆(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务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