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病恐龙是什么时候的事?
恐龙和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一样,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经历。
但是,恐龙生病,那是几千万上亿年前的事,人们是怎么知道恐龙生过病,而哪些恐龙又是死于疾病呢?当然也是从恐龙的化石中得知这一情况的。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恐龙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伤的痕迹。
我国成都地质学院的两位学者在研究四川自贡恐龙大批死亡的原因时发现,这批恐龙死于砷中毒。
他们分析了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发现砷的含量相当高,比正常有机体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个数量级,因此,他们推断,这群恐龙死于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的化石骨架。它就是产于我国四川省的合川马门溪龙。
专家发现,这条恐龙的颈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头上,长了很多瘤状物和结核。这些骨质多余物附着在它的身上。可见,这条恐龙活着的时候是多么痛苦,最后,很可能是被这些瘤子、结核夺去了生命。
美国一位医生说,他发现在一块长30厘米的恐龙肱骨化石的一端,长有一块像我们拳头般大小的菜花状的骨质增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是软骨肉瘤。
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鸭嘴龙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过骨膜炎,而且有骨质增生现象。在该馆的巨型恐龙——雷龙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过化脓性骨髓炎的痕迹。
至于那种由于争食物、地盘等引起的恐龙与恐龙之间的打架留下的伤疤,挂的彩,在上亿年过去之后,化石们还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些。
加拿大博物馆中一具鸭嘴龙骨骼上的肋骨显示出它曾被谁打得断裂,只是幸好断裂后,肋骨裂处又愈合了,可骨头上却留下了痕迹。由于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估计这种损伤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这些肋骨伤可能是雄性鸭嘴龙之间格斗留下的标记。为了争夺配偶和“领导权”,雄鸭嘴龙之间会用后脚跟互相猛踢对方。
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告诉”我们,它们可能患过关节炎。一些专家对恐龙的亲戚——一种巨大的水生蜥蜴——沧龙的病情进行了诊断,发现它们的脊椎有的得过炎症,有的得过减压综合症。得炎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在切片检查时发现了一枚鲨鱼的牙齿,从牙齿上可以想像它那“鲨口余生”的惊险经历;得减压综合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经切片检查证明是由深海潜水引起的。
为恐龙检查身体,除古生物学家以外,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帮助。
恐龙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历”。
2、对恐龙寿命有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据科学家研究,哺乳类的动物中,寿命长一点的,像大象可以活到75岁,马可以活到55岁,寿命短的也可以活到二十几岁。鱼类寿命最长的也只是60岁左右,鸟类有的最多活70岁。一些古生物学家在对恐龙的骨骼进行研究时,发现恐龙平均死亡年龄为120岁左右。但很多证据表明他们并不是自然衰老死亡的。许多恐龙都死于非命,或者被别的恐龙吃掉,或者死于自然灾难等等。因此,依据推理,恐龙应有的寿命绝不止120岁。恐龙的寿命应是比较长的,大约在100-200年之间,也有可能超过200年。而且,活命的机率和身躯的大小也不无关系,像那些身躯庞大的恐龙,如震龙、梁龙和雷龙,活上个200岁以上大概不成问题。由于植食龙比肉食龙身躯高大,故也比肉食龙活得长。
对恐龙的寿命的影响——疾病
美国一位医生说,他发现在一块长30厘米的恐龙肱骨化石的一端,长有一块像我们拳头般大小的菜花状的骨质增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是软骨肉瘤。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鸭嘴龙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过骨膜炎,而且有骨质增生现象。陈列在加拿大博物馆中的鸭嘴龙骨骼,有不少肋骨曾受到损伤。可以看得出来,肋骨断裂后又愈合了。可在骨头却留下了痕迹。估计是为了争夺配偶和“领导权”,雄鸭嘴龙之间会用后脚跟互相猛踢对方。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告诉”我们,它们可能患过关节炎。一些专家对沧龙的病情也进行了诊断,发现它们的脊椎有的得过炎症,有的得过减压综合症。
3、世界上最逗的几个笑话??????????
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在丛林探险。结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酋长说:"我今天心情好,不吃你们,但你们都得挨一百板子,但在挨板子前你们可以有一个愿望实现。”
一位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语文老师朗读如下,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岸似绿(俺是驴)、岸似透绿(俺是头驴)、岸似透黛绿(俺是头呆驴)!
先挨板子的是美国人。他说:"挨板子前,先给我屁股垫上1个坐垫。”垫罢,板子雨点般落下;先前70板还凑合,70板之后坐垫被打烂,然后就是板板见血……打完,美国老摸着屁股走了。
日本人见状后,要求10个床垫。1、2、3…100打完,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没事;然后张着臭嘴对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吹嘘一番,并想坐一边看中国人的好戏。
中国人慢慢趴下,悠哉悠哉地说:"来,把日本人给我垫上。”…
4、早上起来膝盖疼怎么治?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不用担心,可能是关节炎,平时应避免对髌骨面的过度挤压、摩擦,这是预防的关键。比如蹲马步的动作,负重的膝关节屈伸活动等,都不宜多做。膑骨软化症还与老年动脉硬化、局部供血不足等有关. 关节痛与居室的阴暗、潮湿、气候寒冷和阴雨连绵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患者要随时留意气象预报,在寒潮袭来和天气变化时要加强防寒保暖。在饮食方面,要控制高脂肪膳食,因为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酮体,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刺激作用,甚至引发关节肿胀、强直、活动障碍等。
5、疾病对恐龙有哪些影响?
对恐龙的寿命的影响——疾病
美国一位医生说,他发现在一块长30厘米的恐龙肱骨化石的一端,长有一块像我们拳头般大小的菜花状的骨质增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是软骨肉瘤。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鸭嘴龙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过骨膜炎,而且有骨质增生现象。陈列在加拿大博物馆中的鸭嘴龙骨骼,有不少肋骨曾受到损伤。可以看得出来,肋骨断裂后又愈合了。可在骨头却留下了痕迹。估计是为了争夺配偶和“领导权”,雄鸭嘴龙之间会用后脚跟互相猛踢对方。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告诉”我们,它们可能患过关节炎。一些专家对沧龙的病情也进行了诊断,发现它们的脊椎有的得过炎症,有的得过减压综合症。
6、恐龙为什么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
在头条问答看见这个提问,我就随便解答了一下。现在搬运到这里。
细菌才是真正统治地球的生命,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恐龙的“统治地球”,只能说明它们适合在某一个时期内的生存,适合生存就一定会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吗?世界上适宜生存的生命物种比比皆是,不是只有恐龙,为什么一定要恐龙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与其他物种的生存能力比,恐龙的生存能力其实也没有太值得骄傲的。由于它们将身躯进化的体型过大,需要的食物就特别的多,这在遭遇天灾的时候并不有利于物种的延续,所以恐龙也谈不上是特别有利于生存。就如同剑齿虎,看起来威猛高大,不是也灭绝了吗?那么,进化成智慧生命需要什么特定的条件呢?
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需要种种得天独厚又及其严苛的条件。科学界公认物种进化到智慧生命需要符合以下的步骤,其重要的步骤如下:
1,无机化学----2,有机化学----3,生物化学----4,最初的生命----5,原核细胞---,6,真核细胞----7,多细胞生命----8,复杂多细胞生命----9,高级动物----10,智慧生命。
这些进化步骤的每一次进阶都是千难万难,绝大多数物种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即使是复杂生命,想继续进化成“人”这样的智慧之灵,又是多么的逆天呢?!
我个人打个比方,一个普通的生命物种,想进化成为智慧生命,其难度相对于仙侠小说中没有主角光环的普通人修炼成宇宙规则掌控者还要难上万亿倍。
我可以告诉大家,生命越复杂,它也就越脆弱。比如,一些细菌可以在极端的温度下或者强酸的环境中生存,其顽强程度十分惊人。但是,复杂生命却难以承受巨大的气温波动,更无法在极端的温度或者环境中生存。它们的宿主行星必须具有一个大的恒温器,即一种具有一系列的大气与地质构造限制的特殊环境。
此外,生物的体型越大,它越容易遭受袭击(比如,老虎不会闲得无聊去杀死一只蚂蚁或者一只蘑菇),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适应环境突然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差。
我们也应该牢记,人的智慧是宇宙随机进化的附带产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正如具有1.5亿年历史的恐龙所表现的那样。因为智慧并不是物种进化的终极目的,物种的演化,只关心子代的数量,繁殖尽可能多的后代才是目的,即传递DNA才是生命体内在机制关心的首要要务。即使是人类这种高级的智慧生命,也是曾经九死一生才可以在地球上扎根下来。在距今不远的冰河期,全地球的人类的数量加起来才不到10000人,差一点人类这个物种就灭绝了。由于一种很偶然的基因突变,才使得人类非常侥幸的熬过冰川期的长夜,而没有倒下进化之路上,否则也没有我们今天的智慧的人类物种。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在冰川期进化出一种导致患关节炎风险升高的基因变异,保护了我们的祖先免受冻伤。报道称,约一半欧洲人携带GDF5基因的变异体。这种变异体使罹患关节疼痛的概率几乎翻番,还导致身高减少约1厘米。尽管身高更矮、活动能力减退似乎从进化角度来说是一个劣势,但事实上,它帮助在约5万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早期人类经受住了北方寒冷的气候。矮小且结实的体型不仅帮助我们的祖先经受住了寒冷,还降低了在冰面上滑倒并造成危及生命的骨折的风险。而且,因为关节炎通常在生育年龄后出现,所以不会危及生育,因而这种变异被传递给后代。
恐龙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它有什么特殊的运气和异禀可以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过于庞大的身躯限制了它的数量,也容易造成食物的短缺,其大脑的脑容量也不大,尽管它们的脑袋看起来是个大家伙。鲸鱼的脑袋也很大,不是也没有进化成智慧生命吗?归根到底,就是恐龙家族缺少一种或者几种基金突变――一种适宜进化成更高智慧生命体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以让恐龙熬过最艰难的生存环境的煎熬,不至于让它们灭绝,而倒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也可以让它们增加脑容量。这种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是必然的。恐龙家族缺少这个运气。但这又何尝不是哺乳动物的运气呢?
文/怀疑探索者
7、一只恐龙能活多少年
动物寿命的长短,往往是与其生长模式相关联的。非限定生长的动物比限定生长的动物的寿命长。倘若我们把现生动物的非限定生长模式用于对恐龙的研究,一些类群的恐龙从卵中孵化出来到成年所需时间分别是:原角龙需要26年-38年,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需要82-118年,巨型蜥脚类,如腕龙,则需要百多年。那么,如果长成年后的恐龙,再能活上同样长的时间,腕龙也可活300年左右。
另一个影响动物生长的快慢的因素是它们的新陈代谢。平均说来,热血的脊椎动物的生长速度,至少要比冷血动物快10倍。生长越快,寿命越短;生长越慢,寿命越长。
恐龙有着什么样的新陈代谢呢?它们是热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这是我们正确估算恐龙寿命的一个关键。很多证据显示出不少恐龙类群是热血动物。如果这是真的,便可用现生热血脊椎动物的生长模式来计算恐龙的寿命。如果是热血恐龙的个体可活几十年至一百多年。
总之,对于早已作古的恐龙,我们目前还不能准确地了解它们究竟能活多久。一些古生物学家,在对某些恐龙骨胳的生长环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恐龙死亡时的年龄为120岁左右。因此,有人认为恐龙的寿命可能更长,即可能活到100-200岁。
8、恐龙也得“颈椎病”的奇葩言论为什么能获奖?
邢立达团队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他们团队的这一发现有利于为以后人们研究恐龙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人类了解脊椎病的起源与治疗方法。
菠萝科学奖于2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获得了10项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被称为中文版的“诺贝尔诺贝尔奖”。颈椎病并非人类独有,中国地质科学研究所教授邢立达发现,侏罗纪时期的恐龙也患有这种疾病。 “我们经常说手机玩的时候会出现颈椎病,但是恐龙没有手机。还有颈椎病。”
有了这个发现,邢立达团队获得了生物学奖。实际上,该问题也在《波兰古生物学报》中披露,2015年8月8日,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古生物学家竟然在云南省陆丰县挖掘了兽脚类恐龙化石。大约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就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罕见脊柱关节炎。
其中之一是陆风龙化石,颈椎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在此处融合。另一个来自未命名的原始蜥脚类恐龙,尾椎骨的第四和第五部分。与疾病融合。这一发现是恐龙疾病的最早记录。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生邢立达对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病变的颈椎和尾骨保存完好,清晰可见。
“与人类一样,恐龙也患有骨骼疾病,脊柱会引起病变。“脊椎关节病存在于包括人在内的许多动物中。严酷的条件会导致关节弯曲,失去活动能力并最终形成竹样椎骨。了解同一疾病的病因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疾病的起源和演变。”
9、人们通过生病恐龙化石得到了哪些结论?
恐龙和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一样,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经历。
但是,恐龙生病,那是几千万上亿年前的事,人们是怎么知道恐龙生过病,而哪些恐龙又是死于疾病呢?当然也是从恐龙的化石中得知这一情况的。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恐龙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伤的痕迹。
我国成都地质学院的两位学者在研究四川自贡恐龙大批死亡的原因时发现,这批恐龙死于砷中毒。
他们分析了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发现砷的含量相当高,比正常有机体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个数量级,因此,他们推断,这群恐龙死于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的化石骨架。它就是产于我国四川省的合川马门溪龙。
专家发现,这条恐龙的颈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头上,长了很多瘤状物和结核。这些骨质多余物附着在它的身上。可见,这条恐龙活着的时候是多么痛苦,最后,很可能是被这些瘤子、结核夺去了生命。
美国一位医生说,他发现在一块长30厘米的恐龙肱骨化石的一端,长有一块像我们拳头般大小的菜花状的骨质增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是软骨肉瘤。
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鸭嘴龙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过骨膜炎,而且有骨质增生现象。在该馆的巨型恐龙——雷龙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过化脓性骨髓炎的痕迹。
至于那种由于争食物、地盘等引起的恐龙与恐龙之间的打架留下的伤疤,挂的彩,在上亿年过去之后,化石们还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些。
加拿大博物馆中一具鸭嘴龙骨骼上的肋骨显示出它曾被谁打得断裂,只是幸好断裂后,肋骨裂处又愈合了,可骨头上却留下了痕迹。由于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估计这种损伤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这些肋骨伤可能是雄性鸭嘴龙之间格斗留下的标记。为了争夺配偶和“领导权”,雄鸭嘴龙之间会用后脚跟互相猛踢对方。
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告诉”我们,它们可能患过关节炎。一些专家对恐龙的亲戚——一种巨大的水生蜥蜴——沧龙的病情进行了诊断,发现它们的脊椎有的得过炎症,有的得过减压综合症。得炎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在切片检查时发现了一枚鲨鱼的牙齿,从牙齿上可以想像它那“鲨口余生”的惊险经历;得减压综合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经切片检查证明是由深海潜水引起的。
为恐龙检查身体,除古生物学家以外,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帮助。
恐龙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历”。
10、生病恐龙化石如何发现?
恐龙和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一样,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经历。
但是,恐龙生病,那是几千万上亿年前的事,人们是怎么知道恐龙生过病,而哪些恐龙又是死于疾病呢?当然也是从恐龙的化石中得知这一情况的。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恐龙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伤的痕迹。
我国成都地质学院的两位学者在研究四川自贡恐龙大批死亡的原因时发现,这批恐龙死于砷中毒。
他们分析了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发现砷的含量相当高,比正常有机体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个数量级,因此,他们推断,这群恐龙死于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的化石骨架。它就是产于我国四川省的合川马门溪龙。
专家发现,这条恐龙的颈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头上,长了很多瘤状物和结核。这些骨质多余物附着在它的身上。可见,这条恐龙活着的时候是多么痛苦,最后,很可能是被这些瘤子、结核夺去了生命。
美国一位医生说,他发现在一块长30厘米的恐龙肱骨化石的一端,长有一块像我们拳头般大小的菜花状的骨质增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是软骨肉瘤。
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鸭嘴龙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过骨膜炎,而且有骨质增生现象。在该馆的巨型恐龙——雷龙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过化脓性骨髓炎的痕迹。
至于那种由于争食物、地盘等引起的恐龙与恐龙之间的打架留下的伤疤,挂的彩,在上亿年过去之后,化石们还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些。
加拿大博物馆中一具鸭嘴龙骨骼上的肋骨显示出它曾被谁打得断裂,只是幸好断裂后,肋骨裂处又愈合了,可骨头上却留下了痕迹。由于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估计这种损伤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这些肋骨伤可能是雄性鸭嘴龙之间格斗留下的标记。为了争夺配偶和“领导权”,雄鸭嘴龙之间会用后脚跟互相猛踢对方。
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告诉”我们,它们可能患过关节炎。一些专家对恐龙的亲戚——一种巨大的水生蜥蜴——沧龙的病情进行了诊断,发现它们的脊椎有的得过炎症,有的得过减压综合症。得炎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在切片检查时发现了一枚鲨鱼的牙齿,从牙齿上可以想像它那“鲨口余生”的惊险经历;得减压综合症的那个沧龙的脊椎骨经切片检查证明是由深海潜水引起的。
为恐龙检查身体,除古生物学家以外,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帮助。
恐龙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