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低卡关节炎怎么治疗

低卡关节炎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08-26 10:58:58

1、脚痛怎么办?

脚部疼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原因也比较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就是痛风造成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有明显的诱因主说喝啤酒、吃牛羊肉、海鲜,吃过这些食物后第二天就会出现疼痛。

如果是这种现象,就考虑是痛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足底折筋膜炎,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长期不行,或者是穿的鞋不合适造成的

2、跟腱炎的治疗方法?跟腱炎多久能好?

跟腱炎的治疗,根据跟腱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者炎症,有着不同的痊愈时间,一般最多不超过9个月,如果保守治疗超过了9个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切除滑囊、跟腱减压或者去骨术等等。多数的轻、中度的跟腱炎,一般都在半年之内痊愈,如果使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治疗,可以加速跟腱的痊愈。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有,按摩、手法治疗,例如被动的踝关节屈伸运动,配合穴位点压、提捏手法治疗,配合弹拨跟腱的手法,或者最简单的推法、拿法等等,每日1-2次。如果患侧下肢出现跛行,应该进行外固定,一直固定到跛行消失。口服活血药以及止痛药,外用中药外敷或者中药熏蒸等等,也可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治疗,每周一次,配合针灸、理疗等等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3、什么是小关节混乱症,应该怎样治疗?

0,释义:腰椎小关节紊乱,是指由于小关节病变产生的腰腿痛症状。可以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也可有小关节退变导致。包括以前所说的关节滑膜嵌顿,关节突错位,部分急性腰扭伤。个人更倾向于使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个病名(本人首次提出)。这个关节紊乱不包括外伤暴力所致及风湿性疾病的关节疼痛。在此文中暂时还继续使用小关节紊乱这一名称。1,解剖。腰椎小关节又称腰椎后关节,是滑膜关节。与椎间盘组成复合关节,是维持脊柱的稳定的重要结构。小关节的关节囊位于关节突后外侧,前内侧被黄韧带代替。滑膜突入关节间隙形成皱襞,所以有一种被称为“滑膜嵌顿”的疑似疾病。小关节既然有滑膜,那么一些通过影响滑膜而导致的关节炎,也是可以发生的。也是临床很容易误诊的,如强直性脊柱炎,肾病性骨营养不良等等。小关节在腰椎前屈时向前上运动,后伸时向后下运动。关节压力在后伸时增高,前屈时减低。所以在复位时在后伸到位时再用力推,是不易复位的,指推力应该早出现,在旋转开始后即使用。后伸过度也会导致关节损伤,出现疼痛加剧。小关节神经支配是脊神经后内侧支发出的神经支配的。内侧支在横突基部的浅沟并在同一平面椎间关节的前下缘被横突间韧带遮盖,其主干继续向下走行发出分支到棘突两旁的肌肉,韧带和皮肤。同时又发出一细支到下一节段的椎间关节。也就是说一内侧支管两个关节,一个关节受两支神经管。临床意义是很明显的,就是说一个小关节炎症,可以出现相邻节段的关节痛,棘突旁肌肉痛,棘上韧带痛,皮肤痛。就是说可以有一个主要压痛点(扳机点)有几个”副压痛点“,可以出现牵涉痛,还好不过膝关节。和腰2.3和3,4突出有时不好鉴别了。急性疼痛时腰僵硬。可以有类似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静息后突然活动加剧,活动后加剧。疼痛可因姿势改变缓解。直腿抬高多为阴性。影像:可以有两侧关节不对称改变。骨质增生改变。以及生理曲度的改变。诊断:根据以上基本可以判断,在小关节部位行利多卡因局部阻滞(注射时务求准确,能在X引导下更好,不能也应在X片测量的基础上进行,阻滞时不可大范围注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可以确诊。三,治疗手法复位小针刀切开滑膜囊小关节封闭制动理疗

4、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如何治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诊断
根据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状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并不困难。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①X线平片(关节薛氏位和髁状突经咽侧位),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改变,如硬化、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②关节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国内应用较少),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诸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近年来,不少学者应用关节内窥镜检查,可发现本病的早期改变,如关节盘和滑膜充血、渗血、粘连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软骨样组织形成的“关节鼠”等。由于本病有很多类型,治疗方法各异。因此,应作出具体类型的诊断。如翼外肌痉挛、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盘穿也等。

※※治疗措施
具体的治疗措施有:

1.矫正咬合关系由口腔专科检查治疗

2.封闭疗法可用0.25-0.5%普鲁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闭。穿刺点在乙状切迹中点,垂直进针,深度约2.5~3cm,回抽无血时注药。常用于张口过大的病员。

3.氯乙烷喷雾配合按摩,可以缓解咀嚼肌痉挛。喷氯乙烷时要成雾状,间断喷射,配合按摩,防止冻伤。并要注意保护眼、耳,远离火源。

4.针刺疗法取穴:下关、听宫、颊车、合谷、配医风、太阳。

5.超短波、离子导入、电兴奋及磁疗等局部理疗有一定疗效。

治疗的同时,要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并防止张口过大等。

※※病因学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多发于青壮年。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点为关节区酸胀疼痛、运动时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等。多数属关节功能失调、预后良好;但极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

1.创伤因素很多病员有局部创伤史。如曾承外力撞击、突咬硬物、张口过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创伤;还有经常咀嚼硬食、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对本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2.咬合因素不少病员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过度磨损、磨牙缺失过多、不良的假牙、颌间距离过低等。咬合关系的紊乱,可破坏关节内部结构间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发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与本病可有一定关系。如有些病员有情绪急燥、精神紧张、容易激动等情况。此外,有的病员有风湿病史,有的发病与受寒有关。

※※临床表现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鉴别诊断
由于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现上述三个主要症状,因此必须与以下诸疾病作鉴别:

1.肿瘤

颌面深部肿瘤也可引起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因为肿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误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进行了不恰当的治疗,失去了肿瘤早期根治的良机。因此,当有开口困难,特别是同时伴发育脑神经症状或其他症状者,应考虑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肿瘤:①颞下颌关节良性或恶性性肿瘤,特别是髁状突软骨肉瘤。②颞下窝肿瘤。③翼腭窝肿瘤。④上颌窦后壁癌。⑤腮腺恶性肿瘤。⑥鼻咽癌等。

2.颞下颌关节炎

①急性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or joint),关节区可见红肿,压痛明显,尤其不能上下对,稍用力即可引起关节区剧痛。②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常常伴有全身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尤以四肢小关节最常受累,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疖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关节区疼痛并影响开口和咀嚼,仔细进行耳科检查当不难鉴别。

4.颈椎

可引起颈、肩、背、耳后区以及面侧部疼痛,容易误诊。但疼痛与开口和咀嚼无关,而常常与颈部活动和与姿势有关。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运动异常。X线片可协助诊断颈椎有无骨质变化,以资鉴别。

5.茎突过长症

除了吞咽时咽部疼痛和感觉异常外,常常在开口、咀嚼时可引起髁状突后区疼痛以及关节后区,耳后区和颈部牵涉痛。X线片检查,容易确诊。

6.癔病性牙关紧闭(hysterical trismus)

癔病性牙关紧闭如和全身其他肌痉挛或抽搐症状伴发,则诊断比较容易。此病多发于女青年,既往有癔病史,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一般在发病有精神因素,然后突然发生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此病用语言暗示或间接暗示(用其他治疗法结合语言暗示)常能奏效。

7.破伤风牙关节紧闭(totanic trismus)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阵发性痉挛和紧张性收缩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由于初期病症可表现为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而来口腔科就诊,应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作鉴别,以免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破伤风牙关紧闭一般都有外伤史。痉挛通常从咀嚼肌开始,先是咀嚼肌少许紧张,即病员感到开口受限;继之出现强直性痉挛呈牙关紧闭;同时还因表情肌的紧缩使面部表情特殊,形成“苦笑”面容并可伴有面肌抽搐。

5、得了膝骨关节炎,是不是一定要换关节?

得了膝骨关节炎到底该怎么治疗?

首先,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绝大部分病人是一辈子也不需要经历手术的。并不是得了这种病就要换关节,根据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一般来说,早期的膝骨关节炎疼痛可通过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止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

如果吃药止痛不明显,考虑关节局部注射药物。注射的药物主要是由低浓度局麻药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或得宝松)组成的消炎止痛液。 关节腔内注射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膝关节的滑膜和韧带进行治疗,此方法可改善关节腔内环境,减轻炎性反应,终止组织的炎性渗出,使炎症消除,从而终止病变。关节腔外的注射可以改善关节腔外组织炎性改变通过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使组织的炎症消散。

药物治疗效果再不明显者,才会考虑手术治疗。

主要手术包括:

(1)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微创手术)

(2)高位胫骨截骨矫形术

(3)单髁置换术(微创手术)

(4)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只有非常严重的病人才需要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手术效果非常显著,术后几天便可下地,适当康复锻炼,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活动。

6、脚痛怎么治疗?????

我也有过你爸类似经历,不过我那会骨折了,并且形成骨质增生,刚开始也是很痛,下不了地,后来就抹红花油,抹那药丸就慢慢三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好了!
1.抬脚可帮助血液循环。

2.泡温盐水可以纾解疲劳,之后再以冷水洗净,拍干足部后以护肤乳按摩。

3.用冷水与热水交替冲脚,每次一分钟,最后一次是冷水;但若有糖尿病或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则温度不宜太低或太高。

4.用茶叶放入热中泡脚,再进行前述的冷热交替法。

5.以婴儿油按摩脚部,可帮助除脚痛。

6.用毛巾包住冰块摩擦脚步及踝部数分钟,可减轻发炎状况,同时可予以温和的麻醉,然后再以酒精或醋拭脚,可收冷却及干燥之效。

7.经常运动足部及腿肌,可消除脚痛,并促进血液循环。甩甩脚、动动脚趾头、原地踏步、旋转双足等方式都是平时就可做的活动。

8.选用厚实且防震的鞋子,保护脚免受粗糙及硬柏油路的伤害。

9.穿著高跟鞋不宜过久,同时不要穿得太高。

10.若新鞋稍小,可在袜内塞满砂子,塞入鞋内,再以湿毛巾裹住鞋子,静置一天再自然风干,可让鞋子延伸,但若效果不佳,可重复此法
愿你的父亲早日康复

7、痛风性关节炎怎么治疗?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医学术语:第一跖骨),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见图集)。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一旦关节出现强烈、突然的疼痛后,就要及时看医生,做好症状管理和预防。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延的后果是疼痛感将越来越强,让人难以忍受。如果这时候发烧了,就说明已经出现了炎症。不仅如此,关节本身也会受到损害,骨质会被腐蚀,导致关节变形(见图集),整个发病过程肾脏也会受损,严重的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
造成痛风的本质原因是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造成了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部位的沉积。通常来说,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①饮食原因。吃了太多的肉类和海鲜,畅饮了过多的啤酒之后,人体的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造成尿酸盐沉积;②肥胖。肥胖导致的后果是体内尿酸的增加,肾脏无法彻底代谢多余的尿酸;③服用了某些药物。这些药物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④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痛风,那么你患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英文名称 Gout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内科 多发群体 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 第一跖骨(大脚趾)、手指关节、膝关节、肘关节 常见病因 血尿酸水平高,造成尿酸盐沉积 常见症状 关节疼痛、水肿、炎症、关节变形、肾结石、肾衰竭 传染性 无 是否医保 是 能否治愈 否 是否复发 是 是否遗传 是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是否危及生命 是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作为一种慢性晶体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遗传因素影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单基因遗传病可能影响尿酸代谢通路上的关键酶,SNP则可导致尿酸转运蛋白的差异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高尿酸血症和尿中尿酸过于饱和,使尿酸盐沉积到肾小管管腔或间质中,导致急性炎性反应。
痛风可伴发肥胖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肥胖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体重指数(BMI)的痛风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病人给与个体化治疗。
痛风患者常出现痛风石。在患者耳郭、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痛风石是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不仅严重影响肢体外形,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窦道经久不愈,须接受手术治疗。
【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有关于痛风(gout)临床表现的记载。痛风一词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体造成关节伤害,痛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风。古代痛风多好发于帝王将相,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均可导致HUA的发生。
【痛风/高尿酸血症定义】
国际上HUA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女性血尿酸>360 μmol/L。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称为痛风。没有痛风发作的HUA称为无症状HUA,因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风险因素】
一、肥胖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随着BMI的增加,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内脏脂肪与痛风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肥胖均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肥胖会引起游离脂肪酸增加,通过影响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增加尿酸的合成。
二、饮酒
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饮酒促进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
(1)乙醇刺激人体合成乳酸,乳酸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排泄。
(2)乙醇可通过增加ATP降解为单磷酸腺苷,从而促进尿酸生成。
(3)某些酒类,特别是发酵型饮品如啤酒,在其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嘌呤,长期大量饮用可促进HUA甚至痛风的发生。
(4)饮酒的同时常伴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更增加HUA和痛风的发生风险。
(5)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酒精相关性肝脏疾病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使尿酸重吸收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
三、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HUA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者。高血压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美国居民进行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患有高血压的参与者发生痛风的风险显著高于非高血压者。可能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微血管病变后造成组织缺氧,之后血乳酸水平升高,抑制了尿酸盐在肾小管分泌,最终引起尿酸潴留导致HUA;另外,不少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均可促进血尿酸水平增加。
四、高血糖
高血糖高血糖是HUA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尿酸生成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而HUA可加重肾脏损伤,使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进一步加重HUA的发生、发展。但血糖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非线性相关。
五、富含嘌呤的食物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可增加HUA/痛风发生风险。果糖是唯一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故含果糖饮料等的大量摄人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六、某些药物
多种药物与HUA密切相关。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发生痛风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4和1.70。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吡嗪酰胺等可促进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 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HUA/痛风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北美和西欧国家痛风较为常见,患病率为1%~4%,而前苏联、伊朗、马来西亚等地区痛风患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相关。
【就诊原因】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显示,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男性为41.2%,女性为29.8%),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就诊时,医生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评估,必要时会借助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即生化检查),以此确诊。
【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少盐限油,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豆制品等);戒烟限酒;.降低体重:通过瑜伽、健身、慢跑等有氧运动,或推拿、按摩等方法疏通经络,控制体重;预防性痛风治疗:可通过饮食、饮随帝茶等方法,一是预防尿酸的过量产生,二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痛风会因为尿酸在各个脏器的沉积,导致脏器微循环障碍,要积极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
目前痛风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治疗痛风发作时疼痛和炎性反应。预防痛风发作,降低血尿酸<6 mg/dl(357μmol/L)。无论是否合并CKD,痛风患者均需要终身降尿酸治疗,除非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肥胖的痛风患者,在关注血尿酸的同时,注意引导患者规律运动,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等指标,给予综合治疗,维持血尿酸达标,尽可能减少受累关节数。
低嘌呤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茶,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早期用于痛风发作时,缓解症状的速度快。2012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指南指出,急性痛风发作36 h内服用秋水仙碱,而前驱期应用可阻止痛风发作。肾功能不全时仍为一线药物,但要减量,因肾功能不全会显著减少其清除率、增加药物毒性。多达20%的口服药物是通过肾脏原样排泄,而在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秋水仙碱的半衰期是正常肾功能患者的2~3倍。同时,秋水仙碱不能通过透析清除,因此,其毒性在CKD患者中是加剧。
痛风石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痛风石导致肢体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
(2)压迫皮肤,已经形成或即将出现皮肤破溃;
(3)窦道形成,粉笔样物质渗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关节活动障碍,神经受压出现卡压症状。
痛风石直径<1 cm,建议积极保守治疗。也有学者认为痛风石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再吸收,直径>1.5 cm者争取尽早手术。
大部分痛风患者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发展,而少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肌腱,逐渐形成痛风石。12%-15%的痛风患者罹患痛风石。最终表面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研究表明,痛风创面不愈合发生率高达23%,伤口换药时间可达6~8周。平均愈合时间长达4个月,给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及肢体功能造成了巨大影响。
痛风患者若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风会反复发作,不利于创面愈合。痛风创面由于血运差,细胞再生力弱,创面常常经久不愈。 [10] 本组患者入院时创基条件较差,且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术前创面每日换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湿敷创面,同时应用红光治疗仪行物理治疗,必要时联合应用医疗成本较低的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改善创基效果显著。
【预防】
尽管膳食因素对痛风发病的影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调查发现痛风患者及医生对痛风饮食知识的知晓率仅分别为22%和37.2%。如下是饮食相关的具体建议:
一、鼓励豆制品的摄入。
大豆食品富含蛋白质、大豆异黄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6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豆类食物摄人与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无关;5项干预试验发现,豆类蛋白尽管升高血尿酸水平,但相比于亚洲人的摄入量,血尿酸水平升高程度对临床的影响可以忽略。最新一项国内研究发现,给予高尿酸血症患者豆类高蛋白饮食3个月,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二、鼓励摄取低脂牛奶和酸奶
一项研究证实,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摄入奶制品特别是脱脂牛奶及低热量酸奶都会降低尿酸水平。另外牛奶中的糖巨肽和G600均有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单钠尿酸盐在关节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痛风急性发作。
三、鼓励食用蔬菜水果
对中国和韩国的饮食调查均发现,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水果并没有增加血尿酸水平。蔬菜为主的饮食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即使食用菠菜也观察到同样的效果。而樱桃含有的花青素具有降低尿酸、抗炎、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痛风的发作。
四、限制蛋白摄入总量
五、限制含糖饮料
向痛风患者强调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吃或少吃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减少富含果糖的水果的摄入;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过量摄入糖制品对健康的危害。

8、膝关节疼痛,伸不直腿了,是什么病

运动之后出现的症状吗?如果是运动之后出现的有可能是肌肉拉伤、运动过量、乳酸堆积等等,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下次要注意运动量。祝你早日康复

与低卡关节炎怎么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