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裂关节炎

裂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0-08-25 14:11:37

1、为什么会得关节炎??

矿物质缺乏,由于健康的关节在需要矿物质是胶原蛋白当中形成的,如果患者体内的矿物质发生了缺乏,这样就很容易会导致滑液减少,而滑液是能够保护骨骼末端不受到相邻骨头和软骨的冲击,可以起到很好保护关节的作用,如果缺乏也就很容易会导致关节炎发生了。
2、过度的疲劳,由于过度的疲劳是会直接导致酸性体质发生的,而软骨如果长时间的浸泡在酸性的体液当中就会发生降解,如果这个时候滑液的润滑效果也会变差,当损失的软骨成分同时存在于软骨和骨骼当中,就很容易会在形成肉刺之后而导致炎症发生。
3、感染因素,如病人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感染了一些病毒,这些病毒一旦对关节造成一定损伤之后,软骨就会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发炎症,所以也就会直接导致这种疾病发生了。
4、关节内骨折,如果患者之前就做过关节手术或者是由于外伤因素而导致的骨折,这种疾病一旦发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组织是很容易会发生变形的,而当软骨和关节内容物的耐应力发生降低之后就会造成关节不稳,严重的话也就会导致炎症发生了。

2、关节炎能治愈吗

你好,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很难彻底治愈的,建议你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太劳累。也不要经常的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什么事良性关节炎

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淘宝网上卖的(张氏万灵膏)效果很好,我妈就是用的他的药,他们可以免费赠药试用的,你可以试一试啊

4、关节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关节炎那是长期的受潮湿风湿感染或炎症侵犯所致。长期的关节活动,过于劳累等原因都有可能会诱发关节炎

5、关节炎怎么只

「关节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听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很少人说得出什麼是关节炎。那麼到底什麼是关节炎呢?

其实「关节炎」是一个广泛的通称,凡是能导致关节正常运作活动受损的情况都可称为关节炎。它可以发生在背部、颈部、膝盖、肩关节、手、髋关节,也可以发生在足踝关节。几乎人上了六十几岁的年纪之后,都会有关节炎的发生。

最常见的关节炎是骨退化性关节炎,是由於关节软骨的磨损所引起的,有了骨退化性关节炎后,通常关节会红、肿、痛,摸起来还会有热的感觉。除了骨退化性关节炎外,突发的伤害也有可能造成关节炎的发生,例如骨折、韧带断裂或甚至一个轻微的踝扭伤,都有可能在将来造成关节炎。当然在受伤后接受适当的医疗可将关节炎发生的比率降低,但有时因为骨折太碎或关节软骨、韧带受损太严重,最终关节炎还是无法避免。

还有一种常见的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它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患者的全身关节覆盖滑膜会受到侵犯而发炎,因为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这种疾病,所以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其它会造成关节炎的情形还有痛风、红斑性狼疮、僵直性脊椎关节炎。

至於有了关节炎之后该如何治疗呢?首先您应该让骨科医师检查,包括理学检查和详细的病史问诊,之后医师可能会安排X光和抽血检查,一般来说这样的检查应该已足够来诊断关节炎的种类与严重程度。然后医师会用以下的方法来治疗,包括:口服抗发炎药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疗、护具使用、改变生活形态等,当然有时需要开刀手术,手术方法有:关节清洗、骨刺清除,人工关节置换或关节融合,要选择何种治疗,需经过详细检查后由医师视每个患者情形而定。所以在此建议各位病友,若有关节肿痛的情形,应该去看医生接受正确的诊查与治疗,如此才能战胜关节炎!

【关节炎】
1.减轻体重可减轻疼痛。
2.经由适度的移动关节可以减少疼痛,练习瑜珈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减轻心理负担可以减轻疼痛。不要急躁,试著放松心情。
4.预防早晨起床时的关硬,可使用肌肉软膏。
5.泡水可帮助止痛,减少压迫感,而肌肉放松时可刺激脑内天然止痛剂的释放。
6.水中运动对消除疼痛很有帮助。
7.使用冰块冰敷关节可预防疼痛;但疼痛出现时应以热敷来止痛。
8.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身心状况,例如步行、骑脚踏车、游泳等。
9.不吃不必要的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止痛药。
10.可按摩在由肌腱与此关节相连的肌肉上。
11.增加维他命C的摄取量。
12.某些食物可能引起关节疼痛,如马铃薯、蕃茄、茄子、烟草、青椒及红椒等。
13.减少摄取植物油,如沙拉酱、油炸食物及人造奶油。
14.喝果菜汁有助於大幅降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6、裂合关节炎

你好: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又叫阿司匹林 英文名Aspirin
药理:
药效学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半衰期为15~20小钟;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 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 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 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 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 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适应症: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 0.3—0.6g,一日 3次,必要时每 4小时 1次。②抗风湿,一日 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 50—150mg,每 24小时 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 1g,一日 2—3次,连用 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 1.5g/平方米,分 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 5— 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 4~6小时 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 3—4次服,如 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 130mg/kg。
其他: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 80— 100mg/kg,分 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 30mg/kg,分 2—4次服,连服 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 5—10mg/kg,1次顿服。
[制剂与规格]阿司匹林片(1)0.075g (2)0.3g(3)0.58
(1).解热镇痛:每次服0.3-0.6g,一日3次,或需要时服.(2).抗风湿:每次服0.5-1g,一日3-5次, 服时宜嚼碎,可与碳酸钙,氢氧化铝或胃舒平合用,一疗程3月;小儿一日0.1g/kg,分3次服, 前3日用半量减少反应.(3).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 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4).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5).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6).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徐叔云:安徽医学.1984.)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本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2)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 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3)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 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5)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
(6)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7)下列情况时应慎用: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②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④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⑤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⑦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给药说明:
①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②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③外科手术病人,应在术前 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④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其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在小儿、老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但用量的调整不宜频繁,一般不超过每周一次,当然如出现了副作用还应迅速减量;水杨酸类药血药浓度达稳态一般需要 7天;⑤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剂量。
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3—9%)。
(2)较少见或很少见的有(发生率<3%);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据报道每天服用 4—6g者有 70%每天出血 3—10ml,有溃疡形成者出血量可更多,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服用肠溶片剂很少有胃肠刺激反应;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③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 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
(3)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可引起胃肠道刺激,出血或不适,溶血性贫血,干扰血小板功能,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哮喘,剂量过大有头晕,耳鸣,出汗,恶心,呕吐,精神失常或错乱,过度换气,神志不清,心源性虚脱,呼吸困难.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相互作用:
(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而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引起出血的危险。
(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6)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
(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大量本品同用而加强、加速。
(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浓度升高而毒性反应增加。
(9)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降低即明显,>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它与其他非激素类消炎药或糖激素类合用,有加强对胃的刺激作用。激素有一些降低水杨酸浓度的作用,二者合用后如停用激素,则血中水杨酸浓度升高而中毒。它有加强甲氨蝶呤、磺胺及丙戊酸的作用。它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青光眼时,阿司匹林可促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乙醇可加强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它不能与抗凝药物合用。

7、什么是少关节炎?什么是多关节炎?

过度疲劳。健康的关节包括强健的骨骼。它主要是由必需矿物质在胶原蛋白基质中形成的。关节中有一个还有滑液的囊,它保护骨骼的末端,不会受到相邻骨头和软骨的冲击。如果长时间的疲劳工作,长时间的摩擦就会磨损这个囊,变薄变少。然后就会出现关节就会出现问题,引起关节炎的出现。

8、关节炎是怎么形成的

关节炎形成原因:
一: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可将关节炎分为骨性、类风湿性、强直性、反应性、痛风性、风湿性、化脓性等。
二:分类
很多疾病可引起关节炎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的关节炎有以下几种:
1.骨关节炎
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骨质增生,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多数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质增生,自然容易得骨关节炎。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在医生看来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病常表现为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且发病关节呈对称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幼儿同样可发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有着复杂关系,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
3.强直性脊柱
多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病变。病因不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该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前,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和关节畸形而影响日常生活。
4.反应性关节炎
因肠道系统、泌尿系统等关节外感染因子触发的炎症性关节病变。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5.痛风性关节炎
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发病多为急性单侧关节炎,以脚部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痛时“痛不欲生”,病程持续一周左右可缓解,像一阵风一样过去,因此叫“痛风”,但易复发。预防方法是有效的抗氧化,防止核酸被氧化分解,从而减少内源性嘌呤(占80%)产生,继而减少尿酸的产生。同时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少吃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白酒等外源性嘌呤,从而减少尿酸产生。
三:平时可吃以下食物来预防和缓解关节炎

一:抵抗炎症的食物
1.富含ω-3的食物
许多研究证实,ω-3脂肪酸可预防和治疗体内各种炎症,也可预防关节疼痛。这类食物包括:深海鱼类,比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 一些植物产品,比如:亚麻籽、奇亚籽、核桃和鳄梨、虾粉、螃蟹粉、海洋鱼低聚肽粉、牡蛎粉、鲑鱼粉、大蒜粉、菠萝蛋白酶成分。
2.姜辣素
姜含有丰富的姜辣素,这是一种形成合成酶(COX-2)的抑制剂,所以姜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炎药,虽然效果不如普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是你不必担心副作用。
3.橄榄油
纯橄榄油含有多酚和ω-3脂肪酸,两者都是抗氧化剂并有助于减少炎症。橄榄油还含有刺激荃,这是一种类似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物质。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橄榄油的人,很少患有由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关节僵硬和关节疼痛。
4、活力捷:对虾粉、螃蟹粉、海洋鱼低聚肽粉、牡蛎粉、鲑鱼粉、大蒜粉、菠萝蛋白酶成分。
二:抗氧化食品
研究发现,氧化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和退化性关节炎。需要抵抗吸收抗氧化剂的自由基,如:维生素(A、C、E)、β-胡萝卜素、矿物质(硒、锌、铜、锰、铁)、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多酚和其他抗氧化辅酶。
1.杏仁
杏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大约是芝麻的十三倍,是南瓜的六倍。少量杏仁,约28克,可提供女性一天所需维生素E的60%,可保护关节细胞的细胞膜并防止自由基的侵入。对于不喜欢杏仁的人,可以选择葵花籽或花生,它们也富有维生素E。
2.木瓜
研究表明,摄入过少维生素C的人与摄入过多维生素C的人相比,关节炎的发病率增加了三倍。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可以穿透细胞以保护细胞内的DNA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木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两倍,然而木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是另一种对关节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
3.黑豆
黑豆富含花青素,这是一种合成酶(COX-2)的抑制剂,且具有抗炎的作用。同时,黑豆还有另一种保护关节的抗氧化剂,那就是锰。黑豆中的锰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4.绿茶
绿茶中的多酚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减少炎症并减少对软骨的损害。
三:有助于软骨的食物
软骨是一种精细的白色结构,缠绕在骨骼、胸肋骨、耳朵、鼻子、支气管和椎骨之间的关节周围。在骨架中有一个神经系统,所以如果两个骨架直接碰撞,会引起剧烈疼痛。幸运的是,在骨架之间有软骨,使得骨架不会直接相互碰撞,软骨也没有任何血管和神经结构,所以当我们走动时不会感到疼痛。胶原蛋白是软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软骨承受重力和压力,支持各种关节的运动。
1.苹果
苹果富含槲皮素。槲皮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其具有抗炎的作用,有助于产生和修复胶原蛋白。康奈尔大学的学者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尚未煮熟或加工的苹果比加工过的苹果保留更多的槲皮素。研究还发现,槲皮素浓缩在苹果皮中,苹果颜色越深,槲皮素含量越高。
2.西兰花
西兰花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助于提高软骨组织的质量和软骨组织的弹性,并可增加韧带的强度、增加润滑黏液的分泌。西兰花富含维生素K和C,就像萝卜硫素一样作为抗氧化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萝卜硫素可以帮助身体细胞对抗自由基,有助于预防或减缓骨关节炎(OA)的进展。富含钙的西兰花也与关节的保护密切相关,而蛋白质和维生素A、B、C和少量的维生素K,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并减轻关节疼痛。
3.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属于芥菜科。羽衣甘蓝含有丰富的钙,但不含胆固醇,脂肪和卡路里远低于乳制品。羽衣甘蓝还富含维生素A、C和K,以及参与关节保护的铜和锰等两个矿物质。铜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长并提高韧带的质量; 而锰是人体器官生长和修复所需的一些酶的必需成分。
4.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
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最着名的是β-胡萝卜素,它可以减少体内炎症并减轻关节疼痛的症状。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包括:胡萝卜、甘薯、冬瓜、南瓜、甜瓜和菠菜。
5.葱蒜类食物
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葱蒜类食物(如大蒜、洋葱和韭菜)的人很少患骨关节炎。研究人员指出,在大蒜中有一种叫做二烯丙基二硫的化合物,它可以有效地限制破坏软骨的酶的产生。

与裂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