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缺乏特异性的具有诊断价值的X 线特点。但是,如果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实验室检查和X 线所见综合到一起,则能够做出相当可靠的诊断。在晚期,如能见到具有本病特点的关节破坏和典型的畸形,譬如手指和腕关节的某些典型畸形,则能做出可靠的诊断。对本病的受累关节进行X 线照片检查,不单单是为了确定诊断,还为本病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和继续观察病变的进展情况,提供一个客观的比较可靠的指标。
(1)一般的X 线片所见
①软组织肿胀。受累关节的软组织肿胀常因滑膜增殖肥厚和关节腔积液所引起,因而多见于关节炎的早期和中期。此种软组织肿胀以关节为中心,向关节周围扩展,将透X 线较多的脂肪层、肌肉或皮下组织向外推开。只限于关节某一侧的软组织肿胀可能是皮下结节的影像。当然,要仔细观察软组织的肿胀情况,X 线照片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在本病,软组织钙化一般是看不到的。
②骨质疏松。本病所引起的骨质疏松多系普遍性的,因本病的病程漫长,受累关节较多。如患者卧床不起,不见或少见日光,营养又很差,全身骨质疏松可能达到很严重的程度,以致疏松的骨骼呈炭画样(只见骨皮质的轮廓而看不到骨小梁)。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骨质疏松往往更加严重,不但指骨和掌骨如炭画样、甚至可引起多数椎体的病理性压缩性骨折。
③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间隙狭窄很常见。在骨性关节病时,可能只引起关节间隙部分狭窄,而类风湿多引起关节间隙全部狭窄。产生关节间隙狭窄的原因是关节软骨面的萎缩、变薄或破坏,而这种破坏常因软骨面的血管翳的直接腐蚀和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各种蛋白酶可以溶解软骨基质中的胶原纤维与透明质酸等,使软骨失去基质中的支持物质,以致软骨萎缩、变薄,最后消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间隙扩大并不常见,偶见于本病的早期关节腔内积液多者。
④骨质的改变。除前述的骨质疏松外,还可以看到其他的骨质改变。软骨面边缘骨质腐蚀和软骨下骨质中的囊性改变,这在中晚期病变中相当常见,是类风湿肉芽肿(血管翳)腐蚀的结果;骨膜性新骨形成,这在年轻患者的手足小骨如掌骨、指骨、拇骨、趾骨和桡尺骨远端常见到;关节破坏后骨端骨质吸收,可见于手足小关节、肩锁关节等处。应注意,末节指骨远端吸收是牛皮癣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特点,在本病见不到。骨受压变形,可见于骨质高度疏松的骨盆和椎体,前者可呈三角形,髋臼内陷,后者可形成多数病理性压缩骨折。
⑤关节脱位和畸形。关节严重破坏和肌肉痉挛是造成关节脱位、半脱位和畸形的原因,譬如腕关节的下垂畸形,膝关节的屈曲挛缩畸形,掌指关节的尺偏畸形,手指的鹅颈畸形和扣眼畸形,前足的拇外翻和爪形趾畸形等。
⑥关节强直。关节软骨面完全破坏消失后,关节即发生纤维性和骨性融合,使关节僵直,前者尚能见到一些不规则的关节间隙,后者则关节间隙完全消失,骨小梁通过。强直很少发生在功能位,而常发生在各种畸形的位置。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 线分期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的分期标准,国内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为四期。
早期(骨质疏松期):普遍性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
中期(破坏期):除早期所见外,还有骨端边缘腐蚀,软骨下囊性改变和关节间隙狭窄。
晚期(严重破坏期):除上述所见外,还有关节严重破坏、骨质吸收、脱位和畸形。
末期(强直期):关节已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这一分期主要是根据X 线上所显示的关节破坏的程度而定的,而不是根据病程长短。另外,在同一位患者中各个受累关节的病期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尚处于中期,有的可能已达到晚期或末期。
(3)不同关节的X 线片所见
①手指关节炎。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及关节软组织呈梭形肿胀,肿胀常为对称性,且常发生在近侧指间关节,较少见于远侧指间关节。偶见指骨骨膜反应性新骨形成。稍晚时,可见关节间隙变狭窄,骨端边缘腐蚀或软骨下骨质中囊性改变。更晚时,可见关节严重破坏,掌指关节脱位,屈曲畸形,尺偏畸形,手指扣眼畸形、鹅颈畸形等。
在同一只手上,有时可见到各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畸形组合。
再晚些时,可看到关节骨性强直,但比较少见。
②腕关节炎。早期可见诸腕骨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肿胀常首先见于腕关节背侧和尺骨头附近。稍晚,可见腕骨呈虫蛀样腐蚀,各腕骨之间关节间隙狭窄,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偶见尺骨下端骨膜反应性新骨形成。更晚,可见腕关节破坏进一步增加,尺骨头向背侧脱位,腕关节发生掌屈及尺偏畸形,最后常见腕关节诸骨呈骨性强直。
③肘关节炎。肘关节炎的X 线特点较少。早期可见骨质脱钙疏松和软组织肿胀。稍晚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及骨端边缘腐蚀。晚期可见鹰嘴切迹因骨质破坏、吸收而扩大,在肱尺关节内侧及冠状突可见骨质增生。更晚,常见关节在屈肘位呈骨性强直。
④肩关节炎。早期可见普遍性骨质疏松、关节积液多者可见软组织肿胀。稍晚可见肱骨头边缘骨质腐蚀。肩关节严重破坏以致产生脱位或强直的很少见。
⑤髋关节炎。髋关节受累常为双侧性。早期以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为主。骨盆、髋臼、大转子等处骨质均疏松。患侧闭孔变小。
因关节内滑膜肿胀而将关节囊外脂肪层向外推挤而膨隆。稍晚可见股骨头边缘骨质腐蚀及软骨下骨质中囊性改变和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见骨质增生性改变,主要在髋臼外缘和股骨头外侧缘。病程很长或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因骨盆骨质过于松软而产生髋臼内陷。股骨头吸收或关节强直、脱位者极少见。
⑥膝关节炎。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侧位X 线片上,髌上囊位于股四头肌腱的后方,髌骨的上方(正常的髌上囊在X 线片上看不到,髌上囊肿胀或积液时才可看到长圆形软组织阴影)。
髌下脂肪垫肿胀在侧位片也清晰可见。稍晚,可见骨端边缘腐蚀和软骨下囊性改变及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破坏严重,可产生膝内翻、膝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严重者胫骨上端常向后半脱位。产生骨性强直的比较少见。
⑦踝关节炎。早期以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为主。软组织肿胀在正位X 线片上见于内、外踝周围,在侧位X 线片上,前方可见踝关节囊外脂肪层向外膨隆,后方可见跟腱前方的三角形透亮区阴影受膨隆的踝关节后关节囊挤压而变窄。晚期可见关节严重破坏及足下垂畸形。关节强直较少见。
⑧足部关节炎。足后部关节炎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及足背软组织肿胀,稍晚可见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间隙狭窄及边缘腐蚀,跟距骨窗消失。骨性强直比较少见。前足关节炎早期可见足趾变粗,骨质疏松,偶见趾骨骨膜新骨形成。稍晚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边缘腐蚀。晚期则见拇外翻、扁平足和爪形趾畸形,骨性强直较少见。
2、手部检查的步骤是怎样的?
手部由尺、桡骨下端、两排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以及附着的韧带和肌腱组成,包括腕、腕掌、掌指和指间关节。
视诊:腕背伸20度左右,略向尺偏,手掌呈弓形,拇指于外展对掌位,其他四指皆呈半屈曲位,此为手的自然体位。
畸形。先天性畸形有多指、缺指、并指等畸形。
神经麻痹性畸形。桡神经麻痹时,腕下垂,拇指内收屈曲,其他手指掌指关节屈曲体位;尺神经麻痹时,第4、5指间关节呈屈曲位,掌指关节呈过伸位,手掌部肌萎缩;正中、尺神经麻痹时,表现为爪状手,即四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拇指内收。爪状手也发生在缺血性挛缩中,即前臂屈指深肌缺血坏死后,疤痕挛缩所致。手背烧伤后,由于皮肤疤痕挛缩和肌腱的破坏,同样可引起爪状手畸形。
其他畸形。叉背畸形:桡骨远端骨折时,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关节显向背侧突起,颇似叉背形状;手背成角畸形:掌骨骨折时,因骨间肌收缩,使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手指掌侧成角畸形:近节指骨骨折或中节指骨骨折时(骨折线位于屈指浅位止点远端),骨折端向掌侧成角;锤状指:末节指骨基底骨折或伸肌腱远端附着断裂时,手指末节呈下垂位。
肿胀和肿块。远侧指间关节肥大多属骨关节炎,近指间关节肥大多属类风湿性关节炎,单发者常因扭伤挫伤所致;末节手指的肿胀,常由感染而来,如甲沟炎、脓性指头炎等。若手掌肿胀,且关节呈半屈曲位,则属化脓性腱鞘炎;掌骨、近节或中节指骨本身的肥厚,软组织无明显炎症现象,亦属内生软骨瘤。从手指向外生长的肿块,则属外生软骨瘤。在腕背侧软性肿块多属腱鞘囊肿;手背肿胀可因软组织挫伤、掌骨骨折、指腱感染所致。手掌肿胀应考虑掌间隙感染、滑膜结核或肿瘤;“鼻咽窝”位于伸拇长腱和外展拇长腱及伸拇短腱之间,相当腕关节平面。正常为一凹陷,舟骨骨折时则显肿胀。
触诊:腕关节。正常时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在桡骨远端骨折时,两茎突接近同一平面;尺骨远端在背侧较明显触及,其桡侧缘相当于尺桡下关节,后者损伤时可有压痛和松弛感;腕背中央区若有压痛,多属月骨病变或损伤;“鼻咽窝”肿脓和压痛反映舟骨骨折;桡骨茎突附近压痛明显时,多为健鞘炎;掌侧腕横纹中央区若有压痛且引起手指放射痛和麻木感时,乃正中神经受压现象(腕管综合征)。
手掌部。手背:沿掌骨寻找压痛点、成角畸形、肥厚现象等;手掌:相当掌骨头平面。在掌侧可触及压痛或肥厚腱鞘甚至局限性硬结,为狭窄性腱鞘炎;掌指和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可有压痛或异常侧方活动,常属侧副韧带损伤。
指端肿胀区压痛明显。无肿胀时在指甲上用大头针尾按压所获得的局限压痛,可能为血管球瘤。
叩诊:沿着第2掌骨纵轴,叩打掌骨头引起腕痛时,反映舟骨骨折。叩打第3掌骨头若引起腕痛则属月骨疾患。
活动:被动活动。测量腕关节,掌指、指间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拇指外展角度,需先置拇指同手掌相交于90度平面,第1和第2掌骨之间的夹角,即为拇指外展角度;测量关节固定畸形的角度。手指关节屈曲畸形,可因屈指腱粘连或挛缩所致,常在腕关节背伸时,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加重;而当腕关节掌屈时,由于屈指腱的相对延长,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减轻。
主动活动。检查各组肌肉运动情况,有无麻痹,当关节被动活动良好,而主动活动消失时,反映肌健的断裂或神经的麻痹;手指主动活动时可出现弹响,或在一定角度不能屈伸,为狭窄性腱鞘炎体征,又称“扳机指”。有时手指活动好,但可听到捻发音;注意几种代偿功能:骨间肌和蚓状肌麻痹时,掌指关节不能内收和外展,但当掌指关节微曲时,屈指腱有内收作用;掌指关节过伸时,伸指总腱有外展作用。
3、掌骨拇指侧韧带软组织损伤怎么治
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们平时的软组织损伤时多为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Ø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Ø 处理原则:
ü 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渗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缓解炎症反应。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严禁严伤处按摩和热疗。
ü 中期:损伤24—48后,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组织正在修复。此期可持续1—2周。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及传统中医药方法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同时安排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练习。
ü 后期:损伤基本恢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已经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组织挛缩形成的瘢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均低于正常组织水平,组织粘连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组织也仍未达到正常组织的物理特性水平。处理原则是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通常以功能锻炼为主,治疗可采用理疗、按摩及其他中医药方法。
外用药酒,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治疗。使用时,先将药酒涂擦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
涂擦时以温擦为宜,这样有利于药酒渗透到皮下组织,发挥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为一疗程。
外用药酒时应注意:
1.外用药酒多数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类药物,因而切忌内服,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2.按摩手法宜先轻后重,临近结束时再逐渐减轻;
3.软组织损伤在2天内出现局部出血、红肿,如果在患处用力按摩,会使症状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药酒按摩握拿组织时,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损伤骨面的软组织和骨膜组织而加重病情;5.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于新鲜的骨折、关节脱位、表皮破损,对心、肝、肺、肾有严重疾患者也应禁止用该法治疗;
6.对有骨肿瘤、骨结核、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较重处作表面涂抹,不要推拉重压,以免病灶扩散。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4、骨性关节炎易发部位在哪块?
髋关节、膝关节、颈椎、腰椎、手关节等部位容易发生。原因是这些部位在平时受力大,磨损多。如髋关节、膝关节承载着整个人体的重量,而且活动多、易受伤,所以易得骨性关节炎。
大拇指的腕掌关节也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大拇指的近端叫掌骨,掌骨的基底和腕骨交接处是腕掌关节,这个部位也活动多、受力大,故易发生关节炎。
手指末端关节,背面两侧常长出结节,手指末端不能伸直,也是由骨性关节炎所致。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对于任何疾病都应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类风湿患者,因多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所以诊断多无困难。但在本病的早期,仅少数关节受累时,诊断常比较困难。尤以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仅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决不能确诊。那么,怎样正确诊断类风湿病呢?美国风湿病学会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在1958 年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诊断标准,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这一标准。另外,国内也提出了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现介绍如下。
(1)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为医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为医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两个关节受累所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3 个月)。
⑤对称性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个关节(如果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拇趾关节时不需要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⑥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⑦标准的X 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⑧类风湿因子阳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标准需上述项目中的7 项。在①~⑤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肯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5 项。在①~⑤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3 项,①~⑤项中至少有1 项。其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可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下列各项中的2 项,而且关节症状的持续时间应不少于3 周。晨僵;压痛及活动时痛(为医生所看到),间歇或持续至少3 周;关节肿胀的病史或所见;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阳性;虹膜炎(除非在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否则价值可疑)
(2)国内诊断标准(1988 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 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 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 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 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6、掌骨骨折,怎样恢复锻炼好,不留后遗症
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后遗症,最常见的骨折后遗症是,与关节相关的骨折后的创伤性关节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天下雨的时候会疼痛,也有可能是骨折位置与肌肉附着点得关系,当然骨科后的骨折愈合后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术后疼痛,这与术中不可避免的骨膜剥离及肌肉软组织损伤有关,不过所幸的是,大部分的后遗症仅仅是疼痛,并不涉及功能影响,除非损伤关节严重,或肌肉组织损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