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扣子七的药用价值
用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关节炎评价扣子七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与镇痛活性.显示扣子七乙醇提取物对蛋清所致关节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其中对蛋清所致生物性炎症的对抗作用强于二甲苯所致化学性疼痛.结果显示扣子七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2、手指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有哪些
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1、不规律性发热:风湿性关节炎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
2、疼痛: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药物台辽:由于内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风湿和关节二字,所以在抗风湿的情况下是非常的重要,平日可以选择一些抗风湿病的药物,一般可以选用寻 鼓 风丨膏
注意事项:适当加衣保持温暖,避免冷风刺激和潮湿的环境、关节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金纽扣的功能效用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有麻舌感,微温。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苦,微温,有小毒。”
功能
止咳平喘;解毒利湿;消肿止痛 。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解毒药;止痛药
各家论述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止咳定喘,消肿止痛。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结核,蛇咬伤,疮疡肿毒,牙痛。”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治疟疾,腹泻,龋齿痛,毒蛇咬伤,狗咬伤,痈疖肿毒,瘰疽。”
③《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腹痛。”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服2~3分;或泡酒。
外用:捣敷。
4、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是手脚疼痛也会肿疼动不了疼得难受
5、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功能障碍的特点?
1.晨僵在发病开始时,先有晨起关节僵硬肌肉酸痛,适度活动后僵硬现象减轻
晨僵关节僵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和疾病的活动程度一致晨僵的时间常与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情减轻时,持续时间缩短,炎症程度缓解它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特征之一常在关节疼痛之前出现
2.关节疼痛及压痛由于关节滑膜增厚滑液增加关节处软组织肿胀,受累关节逐渐肿大出现了局部的压痛,由于在主动和被动活动时都导致疼痛,所以导致了其活动受限在寒冷潮湿劳累后疼痛加重,由刚开始的一至两个关节,以后逐渐发展为慢性固定性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关节炎,往往是游走性的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掌指关节,其次为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等
3.受累关节手部近端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其次为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受累少见足部以趾间跖趾关节最常受累,其次为跟距舟骨和第五跖骨基底部症状反复多次的发作,最终导致关节的畸形僵硬
4.类风湿手和类风湿足类风湿手最多见的是手指天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度伸展,远端指间关节过度屈曲,侧面看手指的形状就像鹅的颈部,所以称天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半脱位或尺侧偏斜(见图11-1-1)纽扣花畸形(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手呈扣眼状),其他的有手指畸形琴键征槌状指等(见图11-1-2)足部的畸形多发生于跖趾关节及其内缩肌腱鞘炎,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及趾关节外翻,向腓侧偏移跖趾关节偏向于跖侧,导致强直性扁平足和外翻畸形
5.其他有些关节周围的病变使得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一些皮下结节等关节外的表现
6、类风湿关节炎到底能不能治好 给个确切的答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世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完全的明确,所以在临床上没有根治和预防的有效措施。那么怎样治类风湿关节炎呢?在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主要是减轻关节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所以你不要有太多的负担,腰痛宁胶囊可以的,其特点是重用马钱子,此药为风湿要药,有助于减轻关节僵硬疼痛、延缓疾病进展。
7、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1)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患者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特点是于早晨或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即觉缓解或消失。晨僵现象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为三度:轻度晨僵,起床活动1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中度晨僵,起床后活动1 ~ 6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重度晨僵,起床后6 小时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风湿患者的必备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由于剧疼,当别人伸手去触摸他的关节时,患者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若让其主动活动关节,有时还可勉强地伸屈。
临床上要注意有无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位置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或急,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关节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则困难,患者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但这些现象经活动片刻后即减轻,逐渐活动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关节痛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检查时可见关节肿胀,局部多半不红,呈皮肤本色;也有发红或微紫的,这多见于小儿的足拇或手指关节肿胀时。关节触之发热,触疼或明显压疼。关节积液时有明显的波动感,尤以膝关节明显。
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关节肿胀却不易查出。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187 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拇、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有人统计,约有3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指关节;26%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膝关节;1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腕关节。类风湿起病时多为1 ~ 3 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的数目绝大多数患者为4 ~ 10 个以上关节。据记载,类风湿极少侵犯远端指、趾关节。
④关节炎转移。即关节炎从一个关节发展到另一个关节,有以下三个特点。
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过1 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 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第一个关节肿胀发病后,多半经1 ~ 3 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对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 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点。此后,关节肿痛像“接力赛”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
对称性:关节炎的游走(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
相互制约现象:第一个关节肿胀转移到另一个关节之后,该(第一个)关节的肿痛较快(1 ~ 3 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类风湿的关节炎症期,运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此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在早期,关节发生肿胀时,多数患者因剧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指导、是否注意功能锻炼、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患者翻身、起床、穿衣、结解纽扣、梳头、刷牙、拿碗拿筷、吃饭、洗衣、弯腰、行走都发生困难。
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足”等。类风湿手的畸形特征如下。
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过伸和远端指关节屈曲,从侧面看手指的形状很像鹅的颈部。
扣眼畸形:近端指关节屈曲,远端指关节过伸,手呈扣眼状。
鳍形手:初起仅见掌指关节与近端指关节梭形肿胀,以后逐渐向尺侧偏斜,形如鱼鳍,严重者可向腕关节发展。类风湿足的畸形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及拇趾关节外翻,以及向腓侧偏移和跖趾关节偏向跖侧,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难。
(2)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皮下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的标准之一。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发病率为5% ~ 25%,其大小约为0.2cm ~ 3cm,犹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如骨样坚硬,无痛,可活动。其数目一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关节周围,尤其是肘关节鹰嘴处、腕关节、指关节伸侧。另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均可出现。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 ~ 12 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灼热感、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患者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废。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仍无定论。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许多年来,感染曾被怀疑为本病的病因。因为这也有一定证据:
本病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炎症现象,都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关报告提到过的病原体种类甚多,如类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和风疹病毒等,尤其是猪支原体感染后所发生的关节炎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相似。但这些微生物都不能经常地被培养出来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无直接影响。有人曾将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浆输入健康志愿者身上,并未引起类似的疾病。近年来有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EB 病毒有关。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患者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另外,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人们认为,本病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能激活身体内的另一部门——补体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腔内炎症,从而促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些吞噬免疫复合物的细胞称为类风湿细胞。
为了消除这种免疫复合物,类风湿细胞自我破裂,释放出大量的酶,这些酶叫作溶酶体酶,其中就包括多种酸性水解酶,它们专门破坏滑膜、关节囊、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基质,造成关节的局部破坏。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光华医院曾对10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统计,以寒冷(42%)和潮湿(27%)诱发者占绝大多数,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伤(8%)及无明显诱因可查者(13%)。
中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家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像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