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炎主要哪几种类型?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由于髋关节面长期负重不均衡所致的关节软骨变性或者骨质结构改变的一类骨性关节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肿胀、关节积液、软骨磨损、骨刺增生、关节变形,髋关节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等。
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滑膜炎性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是: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病理主要有滑膜内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3.痛风性髋关节炎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2、关节炎怎么治疗好
你好,可以找中医看看,开自然的中药,无副作用和后遗症,对症的话效果最好
3、什么是类类风湿关节炎?
症状体征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3)关节外表现①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②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③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④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⑤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⑥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⑦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综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高滴度的RF及ANA阳性,属于一种严重型RA。
(5)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男性多见,常于55岁以后发病,呈急性发病,有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晨僵时间长(0.5~1天),但RF阴性,X线多没有骨破坏。有56%的患者为HLA-B7阳性。治疗上对单用NSAIDs药物反应差,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预后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RA。
(7)老年发病的RA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
4、如何预防关节炎?
预防骨关节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不合理的运动方式:太极拳等半蹲或下蹲运动对下肢关节压力很大,应尽量避免。爬山爬楼等对下肢关节压力加大,应尽量避免。随着年龄在增长,应该逐步调整运动方式,以游泳、骑车和散步为主,减少大运动量的运动方式。
2、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长时间站立及行走,中间应该有间隙时间坐着休息。大便时尽量坐马桶、少下蹲。
3、避免关节受伤:注意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械的安全,避免受伤。运动之前先热身,运动量由小逐渐加大,切忌开始就参加重负荷的运动。大量运动后及时放松。老年人行走时要避免跌倒。
4、减轻体重:肥胖人群患骨关节炎比其他人明显增多。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磨损,可以有效地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
5、正确处理关节损伤:很多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后造成的,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早期正确处理半月板的损伤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
6、关节疼痛应及时诊治:关节疼痛是关节给人体发出的警报,表示应该引起重视。关节痛患者应及时就医,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7、随着年龄的增长,吃一些含钙量比较高的食品,比如牛奶,深海鱼油,活力捷虾蟹辅食营养补充品 ,豆制品等等,来预防关节疾病。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5、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法?求好方法!!请教了。
题主您好,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不了解关节炎!
关节炎因其成因不同分为很多类,例如肾脏功能下降和代谢紊乱会造成痛风,肩部关节受风寒会造成肩周炎等等。
题主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得的是什么关节炎,然后在控制炎症和疼痛之后,着手治疗引发关节炎的病根,只有这样关节炎才能真正控制住
关节炎较难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和减轻,甚至于可以接近治愈,但一定要早,越早治疗越容易
题主可以将确切的情况告知,我们针对性进行交流
6、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引起的?
风湿病引起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就好比感染、代谢,退行性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风湿病。代谢就是现在最常见的痛风,痛风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感染可以引起反应性关节炎,还有免疫性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的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这都是属于风湿病。如果病因是感染引起的,那就是感染性的反应性关节炎,如果是免疫性引起的,好比常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这都属于免疫性的疾病,一些代谢性的痛风性关节炎,年纪大了,骨关节炎属于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症也是属于风湿病的原因。
7、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您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普通的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有区别的,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类风湿呢?下面为一些类风湿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
1、晨僵:患者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到关节活动不灵活,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畸形:患者手脚会表现出关节变形的情况。手的畸形主要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钮孔花样畸形等;脚的畸形主要有仰趾畸形、外翻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等。
3、关节外表现:患者会有发热,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4、心脏病变:患者可并发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
5、贫血:患者出现贫血是最常见类风湿并发症之一,多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贫血程度常为轻度至中度。
以上为一些类风湿的典型症状,一旦发现自己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确诊病情,早日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是很难根治的,但是,也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或缓解病情,下面为一些普遍的治疗方法。
1、一般疗法
若患者出现发热且关节肿痛,表现为全身症状的,应多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充足,有显著贫血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小量输血。而患有慢性病如扁桃体炎等的缓则,应在健康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摘除。
2、外敷治疗
对于关节炎病理病机的认识,中医学上已经有几千年时间之久了。现代在治疗类风湿时,充分吸取历代中医大家用药经验,多采用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同时,能针对关节炎外在病邪、内在体虚同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药物治疗
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药物治疗类风湿,可用纯中药追风舒筋疗法就可以,一般情况没有任何副作用,且疗效好,疗程短。另外,不提倡滥用西药,因为其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高。
关于类风湿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多的,但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途径,以达到更高的疗效。
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其实患者在行走坐卧的时候,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对于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更是非常的大,所以平时生活当中要积极的去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如果一旦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积极的进行治疗。
8、得了关节炎怎么办,为什么会得关节炎呢,得了关节炎要怎么治疗?
关节炎有很多类型,最常见于中老年人,部分年轻人也是出现关节炎,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受凉刺激,劳累,可以引起关节磨损,导致骨性关节炎,另外还可以出现风湿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平时预防,要规律生活,避免长时间受凉刺激,避免劳累,适量活动锻炼,规律生活和饮食,这样能够增强身体体质,预防出现关节炎。治疗可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等。
9、关节炎怎么治
1.饮食调节
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不同。目前无确凿的证据证实营养缺乏与关节炎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关节炎加重,而营养过剩、肥胖则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炎如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常常由于全身的炎症反应,出现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其他感染性关节炎也可由于急性期炎症导致机体消耗,不利于关节炎的恢复。上述患者应尽可能补足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必要时给予胃肠营养,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与上述情况相反,骨关节炎及痛风患者多存在体重超重,尤其是痛风患者,常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过高的血尿酸水平诱发及加重关节炎。因此,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适当减轻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水产品的摄入,多进食碱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萝卜及瓜类,严格限制饮酒,主要限制白酒及啤酒。目前尚无证据证实红酒可诱发痛风,相反,饮适量红酒可能有利于降尿酸,而饮茶、咖啡及牛奶也可能有助于降尿酸。
2.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
关节炎与环境尤其是感染的关系不可忽视。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均与感染有直接关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链球菌是导致关节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与关节炎发病可能有关的微生物还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结核杆菌及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
近年发现,吸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吸烟人群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率明显升高,且吸烟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戒烟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
3.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调节
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风湿性疾病。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抑郁状态,以积极的态度与疾病做斗争,对关节炎的治疗意义重大。
4.功能锻炼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长期关节病变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锻炼的时机、类型及强度。关节肿胀急性期应限制关节活动,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必要时卧床休息直至关节肿痛改善。肿痛改善后,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负重关节的关节炎如膝关节炎、髋关节炎需避免负重运动。关节运动的类型不尽相同,膝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散步等运动,避免行走过多及下楼梯;腰部及颈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局部关节的旋转活动,避免长期伏案、仰头;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锻炼。手小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编织、编绳、捏橡皮泥、剪纸、书法、打字、园艺等以活动小关节。无论选择何种运动,均需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否则需调整锻炼强度及减少锻炼时间。在有条件的医院,上述功能锻炼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时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卧位避免屈曲挛缩,枕头要低,一旦出现上胸椎及颈椎受累应停止使用枕头。而膝关节炎患者则应避免穿高跟鞋。
5.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流电疗及药物离子导入、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流疗法、高频电疗、磁场疗法、超声疗法、针灸、光疗法即红外线、紫外线、冷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和性质,选用合适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关节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急性关节炎期,使用紫外线照射可减轻关节炎症,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温热疗法为主
6.药物治疗
选择治疗药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2)患者年龄、是否伴发其他疾病、是否并用其他药物、是否妊娠;3)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剂量、依从性;4)药物的价格及患者的承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药、生物制剂等。非甾类抗炎药物为一线抗风湿药物,能迅速缓解关节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需酌情联用其他药物合用。Gs是最强的抗炎药物,如果正确使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滥用,适用于存在关节外表现、过渡治疗及局部应用。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使用Gs的原则为短期、小剂量、联合维生素D3和钙剂、关节腔注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联合、个体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变,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来氟米特(LEF)、硫酸羟氯喹(HCQ)等。但DMARDs对缓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关节炎急性期应联合NSAIDs或Gs。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风湿热的关节炎表现,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是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急性风湿热患者长期使用长效抗生素以预防远期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生,成人预防不得短于5年,儿童至少维持到18岁。结核性关节炎、真菌性关节炎需在积极有效抗结核或抗真菌药物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治疗,但病毒性关节炎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反应性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亦有关,但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个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长达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目前意见不一。植物药能辅助治疗关节炎,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其在延缓骨破坏方面的确切疗效。生物制剂的出现是风湿病相关关节炎患者的福音,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使用之前需严格地筛查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权衡利弊。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为主,生物制剂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效果最佳,尤其对于对DMARDs反应不好的中轴关节受累患者。
骨关节炎的治疗除了对症止痛(对乙酰氨基酚、NSAIDs)外,还可在关节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及双醋瑞因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建议长期应用。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选),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有无肾结石等选择具体用药。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类(苯溴马隆)。通常以后者为首选。
7.免疫及生物治疗
此类治疗是针对关节炎发病及导致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如针对细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净化、免疫重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主要应用于其他治疗无效、迅速进展及难治性重症关节炎患者,主要为类风湿关节炎。
8.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并非每个患者均需进行关节腔穿刺,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已经确诊的关节炎,但个别关节持久不愈的关节腔较多积液,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时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并给予腔内注射药物。关节腔注射常使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质酸。前二者多用与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同一关节穿刺频率无限制,但若注射1-2次后效果差不应继续注射。骨关节炎患者首选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后避免关节过度活动,以免药物渗出引起局部肿胀。
关节滑膜切除术适用于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药物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时。术前但需要患者充分的精神、心理准备及术前药物治疗准备。关节矫形、关节置换用于具有关节畸形、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关节融合术可人为引起关节骨性强直以减轻疼痛,终止病变,或提供关节稳定。
综上所述,关节炎的病因不一,治疗亦不同。对不同的关节炎予以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因、病程、个体差异,予以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根据不同的病因,其预后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