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鸡关节炎疫苗

鸡关节炎疫苗

发布时间:2020-08-19 23:30:45

1、鸡病毒性关节炎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不愿走动或跛行,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1)临床症状

肉鸡食欲减退、跛行、贫血、消瘦,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后期出现单侧或两侧性腓肠肌腱断裂,足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瘫痪。

(2)剖检变化

病肉鸡趾屈腱及伸腱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跗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慢性病例腓肠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3)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肉鸡舍及环境卫生,引种要从无病毒性关节炎的肉鸡场引种。坚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淘汰病肉鸡。

易感肉鸡群可采用疫苗接种,12周龄前采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然后于16~20周龄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种肉鸡的后代雏肉鸡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病毒性关节炎的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2、怎样防治鸡病毒性关节炎?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

3、鸡需要做哪些疫苗?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既要根据散养鸡的发病特点,又要参考笼养鸡的免疫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散养鸡免疫程序。
1.鸡新城疫接种:散养鸡7~14日龄、25~28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滴鼻点眼;散养鸡55~6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Ⅰ系肌注;散养鸡125日龄时,使用新支减三联疫苗、流感二联疫苗肌注,每只0.5毫升;鸡306日龄时,重复使用Ⅰ系肌肉注射;在散养鸡440日龄时(出栏前),用弱毒苗(Ⅱ系或Ⅳ系疫苗)饮水。
2.传染性法氏囊炎防疫:散养鸡15~24日龄时,按说明书口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若患传染性法氏囊病,如表现缩头、耷拉翅膀、拉白色稀粪,就肌注双价高免卵黄或法氏囊高免血清1~2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若10天后又复发,再重复注射治疗。
3.马立克病防疫:雏鸡出壳后,24小时之内应注射马立克病疫苗,从高发地区购买的雏鸡,要补打第2次马立克病疫苗;散养鸡一旦发病,要马上淘汰。
4.禽流感预防:散养鸡20日龄和120日龄、产蛋半年或快进入禽流感高发期时,肌注0.5毫升禽流感疫苗。
5.禽霍乱病的预防:2月龄首免,以后每3个月肌注1次。如患禽霍乱病,每只散养鸡服抗菌优0.5~1片或土霉素0.5~1片,每日2次,连用2~3天。
6.鸡痘的预防:用鱼腥草注射液或清热解毒针剂给每只散养鸡肌注2~5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每只散养鸡口服吗啉胍0.5~1片,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刮去豆痂,涂抹碘酊或紫药水。

4、家禽常用的活苗有哪几种

家禽中几种常用活疫苗
鸡:新城疫IV疫苗和I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苗、传染性喉气管炎苗、法氏囊苗、鸡痘苗;
其中种鸡还能用到:马立克疫苗、病毒性关节炎疫苗;
鸭:鸭瘟疫苗、鸭肝炎疫苗、副粘病毒疫苗;
鹅:小鹅瘟疫苗。

5、如何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也称腱鞘炎或腱滑膜炎。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鸡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有5种不同的血清型。

病毒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小时,56℃22~24小时,37℃15~16周,4℃可存活3年以上;病毒对pH3有抵抗力,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小时不能灭活,对2%来苏儿、3%甲醛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也可感染发病。肉用鸡发病率高于其他禽类。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自然情况下,5~7周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肉用仔鸡发病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不到1%。本病虽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率较低,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长期存在于鸡的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特别是那些幼龄就受到感染的鸡,这些带毒者是同舍动物的潜在传染源。

(2)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和跛行,两侧趾屈肌腱或跖伸肌腱受害,严重时腱坏死或纤维化,病鸡严重跛行,跗关节肿大,部分鸡生长受阻。有的可引起腓肠肌腱断裂。跗关节和跖关节腱鞘有明显水肿。

(3)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鸡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有相当多量的脓性分泌物,在感染早期,跗关节和跖关节有明显水肿,跗关节内滑膜有点状出血;有的病鸡有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积水。慢性病变的特征是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胫跗关节远端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增生。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琼扩试验常用来检查病毒种群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5)防控要点

①净化种鸡群

对患病种鸡坚决淘汰,防止本病经蛋垂直传播。严禁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种蛋或苗鸡。

②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对商品鸡采用“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要用碱液或有机碘消毒剂彻底消毒鸡舍,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③免疫接种

对开产前的蛋鸡最好选用灭活苗免疫(有些活疫苗可经蛋将疫苗毒传给下一代)。免疫程序为:种鸡群1~7日龄、4周龄时各接种一次多价弱毒苗,在开产前接种一次灭活苗;商品肉鸡在1日龄以多价弱毒苗接种一次即可。

6、鸡关节炎怎么治疗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

7、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和禽流感疫苗能一天注射吗

和禽流感疫苗能同意天注射

8、鸡疫苗是什么

①疫苗若有专用稀释液,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稀释。
②稀释时,应根据每瓶规定的头份、稀释液量来进行。
③无论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盐水、铝胶盐水等作稀释液,均要求无异物杂质,更不可变质。特别要求各种稀释液中不可含有任何病原微生物,也不能含有任何消毒药物。若自制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盐水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冷却后使用。
④稀释用具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稀释瓶等,都要求事先清洗干净并高压消毒备用。
⑤稀释疫苗时,要根据鸡群数量、参加免疫人员多少,分多次稀释,每次稀释好的疫苗要求在常温下1小时内用完。MD液氮苗CVI988要求在半小时内用完。
⑥已打开瓶塞的疫苗或稀释液,须当次用完。若用不完则不宜保留,应废弃,并作无害化处理。
⑦不能用金属容器装疫苗及稀释疫苗,用缓冲盐水、铝胶盐水作稀释液时,应充分摇匀后使用。

9、鸡一般都注射那些疫苗?

注射免疫有皮下与肌肉注射两种方法。肌肉注射抗体上升快,但对鸡的应激大,容易造成残鸡,且抗体维持时间短,常用做紧急免疫;皮下注射对鸡只免疫应激小、抗体维持时间长,是实际生产中较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 一、注射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适用于各种灭活苗(如: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灭活疫苗)、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I系活疫苗等疫苗的免疫。关键点二:免疫器械要保证1、注射器械的消毒。免疫前,将注射器、针头、胶管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2、校正剂量。校准注射器,保证注射量与免疫剂量一致(图1)。关键点三:免疫操作要到位1、颈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颈部正中线的下1/3处,皮下注射。操作要领: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鸡只颈部皮肤,使表皮和颈部肌肉之间产生气窝,同时向气窝内注入疫苗。注射时,针头应向后向下,与鸡只颈部纵轴平行(图2)。2、胸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胸部肌肉或皮下;肌肉注射也可选择翅膀近端关节附近的肌肉注射。操作要领:①抓鸡人员一手抓住双翅,另一手抓住双腿,将鸡固定,将胸部向上,平行抓好;②皮下注射时,用手将胸部羽毛拔开,针头呈15°将疫苗注入,同时用拇指按压注入部位,使疫苗扩散,防止疫苗漏出(图3);③胸部肌肉注射时,针头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雏鸡插入深度为0.5-1.0cm,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0-2cm。3、腿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大腿部外侧肌肉或皮下。操作要领:针头方向应与腿骨大致平行,肌肉注射呈30°-45°、皮下注射呈15°将疫苗注入(图4)。4、推荐的免疫操作方法育雏、育成阶段免疫方法:2周龄前,颈部皮下注射;2周龄后,胸部皮下注射。产蛋阶段优先免疫方法:胸部皮下→颈部皮下→腿部皮下→胸部肌肉→腿部肌肉。
二、注射免疫的注意事项1、将免疫用的疫苗提前从冰箱中取出,保证疫苗使用时为常温,减少低温疫苗对鸡只的免疫应激。2、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充分摇晃疫苗,保证每只鸡获得的抗原量一致。3、颈部皮下注射时,应避免将疫苗注射到颈部血管、神经或靠近头部的部位,避免鸡只死亡、残疾或肿头。4、胸肌注射时,应防止误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引起鸡只意外死亡。5、因腿部有大的血管且神经干较多,又是家禽负重的主要部分,一般不宜做肌肉注射。6、选择不同的部位注射疫苗。由于疫苗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及过多疫苗在同一部位的蓄积会造成吸收障碍,影响鸡群健康与免疫效果。7、疫苗的稀释和注射量应适当,一般以每只0.2-1.0ml为宜。8、每注射100只鸡至少更换一次针头。应先接种健康鸡只,再接种假定健康鸡只,最后接种有病的鸡只。
三、注射免疫的优缺点分析 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一、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适用于鸡痘、鸡脑脊髓炎、鸡痘-脑脊髓炎二联弱毒活疫苗等的免疫。关键点二:稀释液质量要保证推荐使用专用稀释液。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替代。关键点三:疫苗配置要正确先将少量稀释液倒入疫苗瓶中,待疫苗溶解后,回倒至稀释液瓶中,用稀释液反复冲洗疫苗瓶2-3次,保证瓶中无疫苗残留。关键点四:免疫操作要到位1、免疫方法:抓鸡人员一手将鸡的双脚固定,另一手轻轻展开鸡的翅膀,拇指拨开羽毛,露出三角区,免疫人员用特制的疫苗刺种针蘸取疫苗,垂直刺入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翼膜内(图5)。2、免疫要点:①刺种部位在鸡翅翼膜内侧中央,严禁刺入肌肉、血管、关节等部位;②疫苗液须浸过刺种针槽,保证刺种时针槽内充满药液(图6);③刺种针应垂直向下刺入;④ 稀释好的疫苗要在1小时内用完。
二、刺种免疫的注意事项1、为保证稀释后疫苗的效价,疫苗瓶外需加装防热材料(图7)。2、刺种时,应保证刺种部位无羽毛,防止药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剂量不足。3、防止刺种针手柄浸入疫苗溶液造成污染。4、刺种5-7天后及时检查接种部位“结痂”情况,以评价免疫效果。结痂较差时要及时补充免疫(图8)。5、建议每次刺种时只接种相同的翅膀,便于检查鸡只是否已获得疫苗。三、刺种免疫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剂量准确,效果确实。2、快速产生免疫保户。缺点:1、耗费劳力较多。2、对鸡群应激较大。3、适用疫苗有限。

与鸡关节炎疫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