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补体水平

类风湿关节炎补体水平

发布时间:2020-03-19 04:01:06

1、风湿关节炎的鉴别,风湿性关节炎该怎么鉴别?

⑴血常规等检查: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贫血,为正细胞性贫血,如伴有缺铁,则可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⑵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及IgM增多。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⑶类风湿因子及其他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类型。IgM-RF高滴度阳性病人,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且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近来发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⑷关节腔穿刺:可得不透明草黄色渗出液,其中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细菌培养阴性。疾病活动可见白细胞浆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和IgG补体复合物形成包涵体吞噬细胞,称类风湿细胞(regocyte)。渗出液中初体的相对浓度降低,RF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夹板固定,理疗。
2、药物治疗:
①中药外用贴剂,目前最好的是藏药立正贴,效果突出,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②皮质激素:因能引起耐药性及大量并发症只用于难处理者,如进行性严重关节破坏者;
③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但有一定副作用和毒性。
3、手术治疗:目前,在该病的各期,不论疾病的活动性是否完全控制,均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如膝关节滑膜切除,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并可恢复功能。晚期,可行矫正畸形或改进关节功能手术,如截骨术、关节融合或人工膝关节置换。但费用较昂贵。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是如何被破坏的?

RA 患者关节的破坏与其病理学特点有密切关系。RA 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滑膜炎。滑膜是RA 的“主战场”,滑膜组织病变时,明显地肿胀并形成细绒毛样突起伸入关节腔。由于滑膜组织、软骨和滑液内的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以及滑液内补体水平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成分大量聚集,并释放出大量水解酶、氧基因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物,它们可以直接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由于胶原纤维增殖及血管周围炎症,机械动作不协调使软骨损伤。滑膜增厚伴有滑液积聚,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滑膜血流障碍,病变进一步恶化。骨质的侵蚀性病变也可使肌腱创伤或破裂。正常关节能承受很大压力,甚至超过其体重的压力,在RA 时由于酶的破坏作用,关节不能承受较大压力造成关节半脱位。

3、类风湿免疫力低是什么意思?还有免疫球蛋白G低是什么意思?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查
现有的血液、生化、血清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边缘病例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血液检查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
②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动期增快。
⑤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⑦类风湿因子 80%左右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出现越早,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⑧抗核抗体 在10%—2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是,这些抗核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其部分抗核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抗核抗体滴度一般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2)滑液检查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3)活组织检查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4、求类风湿实验检查?

经专家研究表明,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仅在30%左右。类风湿这方面国内比较好的要属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的忙!

5、类风湿检查的时候可以吃饭吗?

吃饭是可以的,没有问题,但全套检查在正规医院需要700元左右。

(1)血液检查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

②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动期增快。

⑤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⑦类风湿因子 80%左右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出现越早,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⑧抗核抗体 在10%—2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是,这些抗核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其部分抗核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抗核抗体滴度一般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2)滑液检查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3)活组织检查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关节镜检查虽然使用简单,损伤又小,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价值有限。

现有的血液、生化、血清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边缘病例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6、我是不是系统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可多个器官系统同时受累,也可先后出现几个器官几个系统受累的表现,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肾炎、心包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病等等。

有 80%—10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早期出现乏力,可发生于皮损、关节肿痛等症状之前。乏力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先兆。60%病人有体重下降,并通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病情恶化前,体重可逐渐或急剧下降。80%以上的病人有发热,并且大多为高热。年轻病人更易出现发热。因此,对于发热原因不明并伴有多个系统损伤的女性,一定要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

关节痛和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几乎所有病人在开始发病或病程中的某个时间都有关节痛。关节肿痛可在本病多系统损害发生前6个月至5年即存在,但常与皮损、发热和其他内脏损害同时发生。常累及近端指 (趾)间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一小部分病人还可累及跖趾关节及髋关节,呈发作性、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并常伴有晨僵,检查时能发现关节有肿胀、压痛和活动时疼痛,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在疾病早期可引起误诊。有的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关节炎的客观证据。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但也有4%—8%的病人经关节反复疼痛和肿胀后;可出现关节半脱位和挛缩,从而出现关节畸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关节炎的病人,在X线检查时,除有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有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外,关节软骨或骨损害比较少见。少数病人可出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的侵蚀性关节病变。合并关节积液时,积液量通常较少,其外观清亮,蛋白含量和细胞计数均较低,一般白细胞计数少于3x109/升,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总补体水平降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有7%—10%病人有类风湿结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布相似,常见于鹰嘴及掌指关节伸面。

有5%—1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并发骨坏死,是该病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股骨头,表现为持续性髋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几乎所有的病人在出现骨坏死前两年内都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史,而且一般所用的剂量较大。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尤其是使用较大剂量者,可出现骨质疏松。在发生骨折前常无临床症状。

约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肌痛、肌无力和肌压痛等肌炎的临床表现,但仅有5%—10%的病人伴发炎症性肌病。相当一部分病人伴发的肌炎与药物治疗有关,常见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氯喹,以前者尤为多见。

如果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需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应今早发现,尽早治疗。

以上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据体诊断还得到医院去检查,欢迎来我院就诊!

7、怎么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

8、请教高手:以下化验结果能否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对于典型的类风湿患者,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疾病的早期,尤以一个关节开始发病的,以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我国尚未制定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目前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美国风湿病学会上,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7条),比1958年原标准(11条)简单而实用。该标准为:①晨僵至少1小时。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④对称性关节肿。以上4条均需持续6周或6周以上。⑤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以上7条中只要具备4条,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另外,经临床观察,我国患者的晨僵和关节肿胀持续时间较短,对这方面应加以注意。

9、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上面好多表现我都有诶,是不是我真的有风湿性关节炎了。。。我要怎么确诊呢 查看原帖>>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自身免疫学说已为多数学者普遍接受。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支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学说:(1)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自然发病,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终身不愈,并有排除了感染肿瘤因素的血沉增快。(2)患者的滑膜组织能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包括类风湿因子)。(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反映了局部存在着活跃的免疫反应。(4)关节部(包括滑液)有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形成的复合物,且关节液内补体浓度的降低程度与免疫复合物的活性一致。(5)激素治疗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与类风湿关节炎补体水平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