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纤维肌痛综合症和风湿性多肌痛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具体我不懂
2、风湿是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
风湿性肌肉痛,是由于风湿性疾病导致的肌肉疼痛,可见于很多风湿免疫性疾病,比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等疾病都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的症状。
结缔组织病、狼疮等这类疾病,除了肌肉疼痛之外往往伴随着其他的症状,比如皮疹、口腔溃疡、光过敏、多器官受累等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是还会出现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比如抗核抗体、抗双链抗体、抗SSA等。
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全身肌肉无明显诱因的疼痛、发僵为主要表现,各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军无异常特征,而患者常常伴随着睡眠障碍、疲乏无力等症状,疼痛以慢性疼痛为主,反反复复,间断发作,无明显病因。治疗方面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目前治疗仪心理治疗为主,很多医生认为该病常常同时伴发焦虑抑郁症,应注意同时予以治疗,注重心理调节。风湿性多肌痛主要的症状一四肢的肌肉疼痛、无力为主要症状,患者常常出现四肢无力,双上肢抬举受限,上肢肌肉、肩部肌肉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异常增高,而心肌酶谱常无明显异常,这也是和肌炎鉴别很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抗体等特异性抗体也常常是正常的。对于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小剂量的激素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可酌情加用免疫抑制剂,一般需要长期治疗,加用激素之后,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此后可逐渐减停激素,但速度不能过快,以免疾病复发。
3、风湿多肌痛,可以治愈吗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张仲景金贵要略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4、风湿性多肌痛 算慢性病吗?
分为慢性与急性的。
风湿性多肌痛(PMR)为一种和其他诊断明确的风湿性疾病、感染以及肿瘤无关的疼痛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伴有血沉增快。PMR是一种以四肢及躯干近端肌肉疼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对小剂量激素治疗反应敏感。
常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中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疼痛及僵硬,持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不少于1个月时间,年龄大于50岁。
诊断需除外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肌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
5、风湿性多肌痛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风湿性多肌痛通常只影响50岁以上的老人,并且女性患者比例是男性的两倍。这种炎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疾病联系在一起,并有遗传倾向。由于与炎症反应存在紧密联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消除炎症和疼痛。1 . 风寒湿证。主症:症状较轻,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痛处冷或如湿状,或疼痛无定处,晨僵,常因天气变化而加剧,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逐湿。治疗秘方:风湿性多肌痛1号。2 . 邪郁日久,化热伤阴证。主症:周身上下疼痛沉重,胸闷不适,甚则发热, 口干口苦,局部关节或有红肿,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或细数。治法:清热通络,散寒除湿。治疗秘方:风湿性多肌痛2号。3 . 肝肾阴虚,正虚邪恋证。主症:痛势绵绵,腰酸膝软,神疲乏力,晨僵,头昏眼花,小便清长,耳聋,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止痛。治疗秘方:风湿性多肌痛3号。
6、风湿性多肌痛能治好吗
风湿性多肌痛常见于老年人,是以持续性颈,肩胛带,骨盆带肌群疼痛僵硬感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风湿性多肌痛诊断标准:50岁以上老年人,颈,肩,腰背或全身僵硬感持续4周以上;血沉大于40mm/h;对小剂量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由于风湿性多肌痛对激素治疗普遍有良好的反应,可作为诊断性治疗指标.一般用泼尼松次日或数日内症状就能明显减轻,如一到两周仍无疗效反应,应注意是否与GCA并存,或考虑其他诊断.一般来讲对激素有反应者,维持两到四周即可开始考虑减量,,总疗效根据撤药反应而定,少数病人须小剂量维持治疗一到两年,轻症病例可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治疗.所以从你之前的治疗来看,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同时也诊断性治疗上支持了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明确,后面血沉再次升高,会导致或加重血沉升高的原因很多,比如最近感冒,过度的劳累,休息不好都有可能.这个你不必过于担心,建议继续予激素维持治疗,下次再去复查血沉.
7、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PMR常发生于50岁以上,50岁下患者甚少。男女之比为1∶2。我国发病情况不详。美国一份报道:5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54/10万,患病率500/10万。
PMR起病隐袭,有低热、乏力、倦怠、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颈、肩胛带或骨盆带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适。也可单侧或局限于某组肌群。僵痛以晨间或休息之后再活动时明显。急性发病者,每诉夜间上床时尚可,早上醒来全身酸痛僵硬难忍。严重时梳头、刮面、着衣、下蹲、上下楼梯都有困难。这些活动障碍不易肌无力引起,不像多发肌炎那样肌力严重减退,乃因肌肉关节僵痛所致,活动之后可渐缓解或减轻。无论主诉如何,体格检查阳性体征较少,可有轻度贫血,肩及膝关节轻度压痛、肿胀或少许滑膜积液征,关节镜检证实可有滑膜炎。一般无内脏或系统性受累表现。
【诊断】
诊断标准应严格符合下列6点:
1.发病年龄超过50岁。
2.颈、肩胛带及骨盆等3处易患部位至少2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应持续≥1个月。
3.实验室检查示血沉明显增快、CRP升高。
4.受影响肌肉无红、肿,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
5.需要排除类似风湿性多肌痛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等。
6.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mg/d)反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