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指标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指标

发布时间:2020-04-20 07:46:21

1、什么指标确诊为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范畴,而且病情还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红斑狼疮这种病虽然在历史上早有记载,但是它的病因还是没有明确的定论。那么,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下面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面部蝶形红斑;

2、盘状红斑狼疮;

3、日光过敏;

4、关节炎:不伴有畸形;

5、胸膜炎、心包炎;

6、癫痫或精神症状;

7、口、鼻腔溃疡;

8、尿蛋白0.5g/日以上或有细胞管型;

9、抗DNA抗体,抗Sm抗体,LE细胞,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

10、抗核抗体阳性(荧光抗体法);

11、抗核性贫血,白细胞减少(4000/mm3以下),淋巴细胞减少(1500/mm3以下),血小板减少(10万/mm3以下);

以上11项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红斑狼疮(SLE),但应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或其他风湿性疾病。

全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国内现行)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在1985年全国风湿病会议上,上海风湿病学会受全国风湿病学会的委托,应用电脑和现代免疫技术相结合制订出 13 条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并经国内 27 个不同地区医学院校或省级医院验证通过,该方法适合我国对早期或者不典型红斑狼疮的诊断,目前已被普遍应用,并且在 1987 年被正式作为我国红斑狼疮诊断标准而载入大专院校医学教科书。

1、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2、光敏感 x10'' /升或溶血性贫血;

3、口腔粘膜溃疡;

4、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

5、胸膜炎或心包炎;

6、癫痫或精神症状;

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

8、白细胞少于 4x10'' /升或血小板少于100;

9、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10、抗双链 DNA 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阳性;

11、抗 Sm 抗体阳性;

12、抗“O”降低;

13、皮肤狼疮带试验 ( 非皮损部位 ) 阳性或肾活检阳性。

符合上述13项中的任何4项,可诊断为红斑狼疮,符合三项者疑似红斑狼疮。

2、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免疫”是人体极其重要的自卫功能。人来体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能抵御种类庞大的的各种疾病。
免疫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细胞免疫,一是体液免疫。前者由T细胞组成,后者由免疫球蛋白组成。一旦当异体自物质,如细菌和各种异性蛋白侵入机体和危害机体健康时,免疫细胞就会将它们包围、分解、吞噬予以消灭和清除,免疫球蛋白就会大量制造变成抗体加强对入侵者对抗。这就是正常人的免疫力和免疫的方法方式表现。 正常的免疫是适度的及时的,在高级知神经中枢调节控制下进行。如果调控失道常,也会出现和发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时不仅对机体无益,甚而会损害机体,形成新的疾病。这种病就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指标怎么看

一、免疫球蛋白
1 、免疫球蛋白 G(IgG)
[ 参考值 ] : 8 -17 g /L
[ 临床意义 ] :增高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IgG 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 IgG 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减少: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 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
2 、免疫球蛋白 M(IgM)
[ 参考值 ] : 0.29 -3.44 g /L
[ 临床意义 ] :增高: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减少: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3 、免疫球蛋白 A(IgA)
[ 参考值 ] : 0.72 -4.29 g /L
[ 临床意义 ] :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 IgA 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减少: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 IgA 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
二、补体
1 、补体成分 C3
[ 参考值 ] : 0.78 -2.10 g /L
[ 临床意义 ] :增高: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减少: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 补体成分 C4
[ 参考值 ] : 0.17 -0.48 g /L
[ 临床意义 ] :高多: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等病。减少:多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
3.C 反应蛋白( CRP )
[ 参考值 ] : 0-8 mg/L
[ 临床意义 ] :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梗塞、红斑狼疮等升高

4、如何读懂风湿病化验单

风湿性疾病是一大类常见病,多发病,且多数疾病需经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才能确诊。由于风湿病诊断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很多大型医院都尚未成立风湿病专科。而风湿病的化验项目发展很快,近几年发现了多种用于风湿病早期诊断和帮助判断疾病预后的化验指标,不仅大多数病人看不懂风湿病化验单,甚至连其他专业的医生也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化验。风湿病化验项目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所谓自身抗体是我们自身体内的防御组织过度反应,对体内的正常组织产生抵抗,也就是自身抗体,用来破坏这些正常组织。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风湿病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现在应用于风湿病临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磷脂抗体等。一、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最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故认为可以用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目前RF作为RA的筛选试验有一定的价值,至少75%的RA病人RF是阳性。而且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7条RA诊断标准中, RF阳性为其中之一,符合其中的四条者可诊断为RA。RA患者出现RF,提示病情预后不良,同时也提示该病人不仅可由关节症状,还可有关节外表现也就是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且随着RA病人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RF的出现率也随之增高,如:3个月时33%,1年75%,18个月90%。因此,当初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临床上仍高度可疑时,重复检测RF有一定意义。RA也不能完全依靠RF阳性来诊断,也就是说,不是RF阳性且有关节肿痛的就一定是RA,而RF阴性的就一定不是RA。这是因为RF还可以出现于下列一些疾病,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其它高球蛋白血症状态、慢性肝病,大约5%的老年人也可出现RF阳性。二、抗角蛋白抗体谱 抗角蛋白抗体谱中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CCP抗体等,它们都是用于RA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可以辅助RF,提高RA的早期确诊率,早期正确治疗,改善预后。三、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A)中的“核”字指的是细胞核及细胞核中的成分。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因为细胞核包含多种成分,所以ANA其实是抗核内多种物质的抗体谱,又称为抗核抗体谱ANAs。ANAs 阳性的病人要考虑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但应多次或多个实验室检查验证为阳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结缔组织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s。因此,ANAs的检测应有滴度的测定和报告。根据细胞核内各种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将ANAs 分成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和抗核仁抗体四大类。其中抗非组蛋白抗体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用到的抗ENA 抗体。 对于ANAs阳性的病人除了检测滴度外,还应分清是哪一类。不同类别的ANAs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抗DNA抗体,特别是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抗体,而且对于狼疮肾炎有很强的诊断价值。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多考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抗核仁抗体阳性多见于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抗ENA抗体谱中抗Sm抗体最早发现在一名名叫Smit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后发现可以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且特异性很强;抗SSA、SSB抗体是两种用于干燥综合症患者诊断的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可用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抗Jo-1抗体阳性可以帮助诊断多肌炎/皮肌炎;抗Scl-70抗体可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和活动性判定有帮助。五、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上述的多种抗体对风湿病的诊断极有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范围,而且检测的技术也可引起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风湿病的诊断仍要通过临床与实验室自身抗体的结合。

5、类风湿病可以从哪些指标判断?

一般来说的话,都是检查类风湿三项,还有抗链O 血沉来判断这些指标来判断的。

6、什么叫做类风湿三项正常指标

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试验(ASO):滴度超过500单位为增高,特别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风湿热患者约有80%ASO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见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风湿活动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儿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成年患者阳性率高达70% -80%,儿童病人阳性率为30%左右。类风湿因子检查对类风湿病不是惟一的诊断依据,因正常人中约1%~5%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相反,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全面考虑。

7、类风湿三项正常指标是哪些呢

风湿三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抗o的临床意义:
增高: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的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说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不一定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同时检测抗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等;
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A患者RF阳性率为52%~92%,一般RF阳性者疗效差,并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RF阴性者病情较轻,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RF阴转或含量降低,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病情缓解的一个指标;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8、风湿指标五项包括哪些

你好,风湿指标5项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你描述的情况需积极遵医嘱配合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环境保持干爽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注意关节部位保暖,防止受凉

9、自身免疫病全项检查都有哪些

你好,疫系列的检查因医院有所不同,不过大概的基本项应该都有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常规五项甲状腺七项(全套)乙肝三系七项输血五项贫血三项肿瘤标志物三项肿瘤标志物十项(全套)尿微量蛋白(4项)免疫全套(5项)炎症全套(4项)营养二项肝硬化全套(3项)自身抗体十五项(全套)自身免疫性肝病七项(全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二项病毒抗体四项(TORCh)糖尿病抗体四项

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指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