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关节骨刺的中医辨证
以下几种:
(一)受寒阻滞
路卧受凉或受渍于水湿之中,寒湿稽留,深伏于膝,气血阻滞,发为膝痛。如《张氏医通》:“因卧湿地,流入脚膝,痹弱疼重。”证见:膝肿疼痛较剧,行走不便,或觉重滞,阴雨天加重,形寒肢冷,面色带青,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治法: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二)湿热蕴结
感受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受湿热侵淫,湿热稽留,蕴结经脉,聚于膝部,发为肿痛。如《杂病源流犀烛》:“发于脚膝,始而肿,继乃溃烂成疮者,名脚气疮,有肾虚为风湿所博,攻于脚下足上”。证见:膝部肿胀疼痛,局部发红,扪之有热感,屈而不伸,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渗湿,疏利止痛。
(三)气血虚衰
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病后体虚,胎产经行之后,气血不复,膝部筋脉失于濡养,发为疼痛。如《张氏医通》“妇人鹤膝风证,因胎产经行失调……而为外感所伤”所致。证见:膝部酸痛,其痛绵绵,四肢软弱无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治法:补气溢血,温经止痛。
(四) 肝肾亏损
肝主筋,肾主骨,膝为筋骨之大会,若病后虚赢,或老欲过度,肝肾虚亏,筋骨失于精血之养,而至膝痛。如《张氏医通》:“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证见:膝部隐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艰难,腰脊酸疼,头晕耳鸣,舌瘦或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滋养肝肾,补虚止痛。
(五)热毒内攻
风毒外侵,与血热相搏,热毒内攻,气血壅滞,而发为膝肿痛。证见:膝部红肿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有身热,心烦口渴,便闭尿赤,舌红苔黄而干燥乏津,脉滑数或弦数。
(六)淤血蓄积
因跌伤撞伤,或碰击所伤,淤血蓄留,血行不畅,不通则通。证见:膝部红肿热痛,热随痛增,痛随热剧,局部皮肤紫暗或伤裂,亦或膝部关节变形,疼痛夜甚,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表现
多发于夏季。皮损为红斑、丘疹、风团,色鲜红,可有较多水疱,或口腔糜烂,外阴湿烂;自觉痒痛;可伴有发热、咽干、关节酸痛或身倦乏力、纳呆呕恶,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湿毒蕴结肌肤症什么症状
具体要看是什么疾病,治疗大法为祛湿解毒,
有时间还是倒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本人不是医务人员,所有资料来源网络,只供参考,如需用药治疗请到正规大医院就诊!切记!
4、什么是石淋病,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以身热不扬,口渴不欲多饮,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黄,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母亲53岁,膝关节肿大,照CT片找不到原因,打算去北京就诊,跪求大家帮助
[概念]
膝肿痛指膝部肿大疼痛而言。
"膝肿痛"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在《灵枢.经脉篇》中胃足阳明之脉的所生病复,就载有"膝膑肿痛"症,其它各篇也有类似的描述。此后的医学著作多列入痹、痛风、鹤膝风、历节风等病门中讨论。《灵枢.杂病篇》中还有"膝中痛"症,虽与本症相似,但痛而不肿,故不予叙述。
[鉴别]
常见鉴候制
气血虚损膝肿痛:膝部肿痛,四肢酸软无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肝肾虚损膝肿痛:两膝肿大疼痛,腰酸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艰难,头晕神疲,舌体瘦或胖大,舌质淡或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湿热蕴结膝肿痛:两膝肿大疼痛,局部扪之有热感,面百色黄并浮有油垢,小便色黄,大使先干后溏,舌质嫩红,苔薄黄,脉滑数或濡数。
寒湿阻滞膝肿痛:两膝肿大,疼痛较剧,难以行走,形寒肢冷,面色白中略带青,舌质紫黯,苔白滑,脉沉累或沉迟。
热毒内攻膝肿痛:膝关节红肿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度结,舌质赤,苔黄偏干,脉滑数。
湿毒积留膝肿痛:膝关节漫肿沉痛,兼有头沉身重,肢体困胀,脘腹满闷,时有呕恶,大便不实,舌质淡红或淡黯,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弦滑。
属于哪种情况可以告诉我
6、什么是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以身热不扬,口渴不欲多饮,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黄,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7、风湿蕴结证怎么治疗
你好!风湿蕴结有什么症状呢?一般服用中药或者中成药疗效都不错,如复方夏天无片,祛风止痛胶囊等
8、痰湿蕴结证用什么药好
痰湿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多见于肥胖之人,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湿痰证可见于西医学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炎,耳性眩晕等。
病因病机
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水液停聚,生湿酿痰,或因外感湿痰误治或失治,滞留不去而成。痰随气升,上贮于肺,肺失宣肃可发病为咳为喘;痰阻中焦,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发为呕;痰湿壅遏清阳可发眩晕等。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部痞闷,身困神倦,四肢乏力,口不渴或呕恶纳呆,腹胀便溏,眩晕心悸,肢重嗜卧,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弦滑。咳嗽痰白,易咯出或气喘;或恶心呕吐;或见头晕目眩;手足软弱无力,走行不灵或握物不牢;或见神识模糊或昏迷。
常见证型
痰湿蕴肺证 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剂: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佛耳草、紫苑、款冬花。
痰浊阻肺证 喘证
临床表现: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因: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苑、旋覆花。
9、直肠癌术后吃什么中药?
你胡闹百!不对症你想不想治病了?!
有这么个故事:一个人患了风湿症去中医那里诊治,治疗效果很度好,病愈后他把那张处方仔细地收藏了起来。后来有人看他治疗得很好就向他借方子问,有所损坏他就裱糊一下,时间长了一张薄薄的纸成了纸板。二十来年后他又遇到了答当年的医生,言谈中提到了那张方子,医生问别人用效果怎么样,这个人扭捏回了半天最后说基本没用,医生说没用就对了,因为那张方子是针对他的病情开的,怎么能适合别人呢?
你还答是老老实实听中医医生的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