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用于治疗痹证已有数千年历史,它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消除肌肉疲劳、滑利关节等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可以预防肌萎缩,改善肌力,防止关节僵硬、畸形及骨质疏松。治疗时严防手法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如局部红肿、炎症正在进行,则不宜应用。
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按、揉、摩、擦、捏法和被动运动手法。
1.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或指端着力,运用前臂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伸屈运动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推法,又称为一指禅功。主要作用于经络穴位,常用穴位:中脘、气海、关元、膏育、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肩俞、曲池、外关、大陵、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申脉等,每穴2~3min,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2.关节局部手法
在一指禅功法后,运用推、按、揉、摩、捏等手法,在病变关节周围由上至下、由近心端至远心端依次治疗,每个关节做3~5min,尤其是畸形的关节周围均可触及结节状粘连或挛缩的结缔组织可以重点施术,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活血止痛。
3.关节被动手法
在关节局部手法治疗后,运用、揉、推、拿、拔伸、环摇等手法对关节及相应的肌肉进行被动运动治疗,运动的力量由弱至强,幅度由小至大,尤其是已经发生挛缩、畸形、僵直的关节,更要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防止骨折和肌肉拉伤。每日进行1~2次。
4.关节主动运动手法
关节被动手法治疗之后,术者将关节周围的肌肉用搓、摩的手法活动后,固定近心端,令病人做主动运动,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为增加肌力,术者可以适当给予阻力,进行徒手抗阻力训练。每次10~15min。
2、穴位按摩可以治风湿吗?
有一定的效果
对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应以按摩腰骶、脊柱及两侧膀胱经为主。患者取俯卧位,上胸部及股部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悬空,两手臂肘关节弯曲放于枕旁,医者立于一旁,以一手掌指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反复施以大滚法,同时另一手掌在患者背部随其呼吸动作进行按压,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然后以手指指间关节依次点按秩边、居环跳等穴;再嘱患者改为坐位,医者立其后方,用一手拳滚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嘱患者配合作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接上势,医者以一手拇指与食、中指相对,于患者的双肩井穴及双风池穴上以施以三指拿法3-5次;然后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骨部,两手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立其背后,以膝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同时嘱患者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俯仰各7-8次,然后嘱患者上身前俯,双手仍抱于脑后,医者立于一旁,以一手握拳,用拳按法依次施于脊柱两旁,最后再施以掌擦和掌搓法,以局部发热微红为宜,术毕。
3、推拿可以用于治疗什么疾病?
20世纪50年代比较系统地论述推拿治疗的著作是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编写的《中医推拿学》,该书详细介绍的推拿治疗适应证有6大类70种。包括风湿症12种:风湿热、肩周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风湿腰痛、腰背四肢风湿症、落枕、风湿样关节炎、风湿性髋关节炎、肥大性脊柱炎、历节痛风、腮部酸胀;内科疾病32种:头痛、感冒、中暑、癫痫、高血压病、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颜面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四肢痉挛、腓肠肌痉挛、肺结核、肺气肿、久泄(包括结肠过敏)、便秘、腹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脘痛、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肝胃气痛、消化不良、气臌胀症、寒疝、肾亏腰痛、阳痿、遗精、气血两亏、劳倦内伤(失眠、神经衰弱)、昏厥;妇科疾病6种:盆腔炎、子宫下垂、经闭、痛经、乳癖、习惯性小产;儿科疾病3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惊风、食积;伤科疾病10种:外伤性腰痛、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扭伤、颈椎半脱位、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肩部压伤、胸腔手术后遗症、外伤性失音、伤气、脑震荡;外科疾病7种:流注、流火、瘰疬、痈、眼丹(睑腺炎)、扁桃体炎、悬雍垂下垂。其中肺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痈、淋巴结肿大、流火等以前被列为推拿禁忌证的,都在肯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收入了这本教材。
此外,这一时期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推拿治疗学著作还有:《推拿疗法简述》(江静波,1955年)、《按摩新编》(曲祖贻,1959年)、《按摩疗法》(卢英华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年)、《推拿广要》(李卓英,内部出版,1959年)、《简易推拿疗法》(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年)、《推拿疗法》(安徽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年)、《推拿疗法》(乳山县人民医院海阳所分院,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推拿医学的发展明显加快。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展开。中医医院大都设有推拿科或有推拿项目,推拿从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全国有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设有推拿(按摩)专业。推拿学术活动日趋活跃。不少有特色的骨伤推拿专著先后问世,如《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李墨林按摩疗法》、《按摩正骨歌诀实践》、《实用整骨推拿手册》、《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软组织伤病治疗手法彩色图谱》、《伤筋与错缝的手法治疗》、《推拿防治冻肩》、《腰腿痛的推拿治疗》、《常见腰腿痛病与推拿疗法》、《骶髂关节错动的诊断与手法治疗》等。同时,《妇科按摩学》、《实用内科推拿》、《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中国小儿推拿学》等内妇儿科按摩专著也相继出版。
这一时期除了上述各种推拿著作外,其他重要的推拿治疗学著作和综合性推拿著作还有《中医按摩疗法》、《推拿疗法》、《杨清山按摩经验集》、《齐鲁推拿医术》、《推拿治疗学》、《实用推拿治病百法》、《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脏腑经络按摩》、《中医推拿学》、《中国推拿大成》、《中国按摩全书》、《中外独特按摩技法大全》、《实用推拿治病法精华》、《按摩治疗学》、《百病中医按摩疗法》、《中国推拿》、《中国推拿治疗学》、《推拿大成》、《中医推拿学》、《中华推拿大成》、《百家推拿经验集》、《实用推拿手册》、《实用推拿学》、《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推拿分册》。
4、中医如何治疗风湿病
5、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有哪些?
推拿法(一)
(1)取穴
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_;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 次,30 次为1 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 月后再进行下1 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 ~ 4 遍。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 分钟。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 分钟。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 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 分钟。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 分钟。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
时间约10 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 天为1 疗程,每天治疗1 次,疗程间休息3 ~ 6天左右。
6、中医推拿治疗风湿需要脱光衣服吗?
一般按摩都不需要脱太多的。但是抹药酒肯定不能隔着衣服抹吧。
内衣内裤应该不用吧。
7、有治疗风湿的偏方吗?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 ;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
记得采纳啊
8、风湿病的推拿治疗方法xx5
蜂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