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和强直

类风湿和强直

发布时间:2020-04-11 19:40:51

1、类风湿与强直哪个更吓人

感觉都吓人啊。。。。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
建议采用中医药方法,青蚨园贴膏适用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等类风湿骨病。

提交回答

2、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是一样治疗吗?哪个病更严重点

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椎炎)的推拿 ——版权所有 肖伯谦
正常人站立时前后位观察,应该是双肩平行等高,身形笔直。作为人体纵向中轴线的脊柱,应该象铅垂线一样,竖直在中轴线上,既不向左偏,也不向右偏。但人类的脊柱并不是完全垂直的,侧位观察有不同的方向的生理弯曲,颈椎向前弯,胸椎向后弯,腰椎向前弯,骶椎向后弯,并且相互对称,形成了人体的曲线美。同时无论是在站立位,还是向前弯腰时,从背后都应该看到脊柱两侧的腰背轮廓平整对称,平缓慢下,没有虾米一样的感觉或一边高于另一边的现象。
如果正常站立的人,前后位观察,其脊柱偏离了中轴线,就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韧带和肌肉的异常。
常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胸部与腰部之间的脊椎,也可以单独发生于腰背部。侧弯的出现在脊柱一侧,呈"C"型;或在双侧出现,呈"S"型。它会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
一般的脊柱弯曲其椎体结构基本没有改变,是由于肌肉力量的失平衡,导致脊柱原有的生理弯曲变成了不正常弯曲,即原有的胸椎后凸变成了侧凸等。
发生原因:寒凉、过劳、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
脊椎是人体的主干,脊椎侧弯不只是在外表看来身体形状发生改变,不美观,脊椎错位还是引发人体70%疾病的原因,有些还是致命的,但都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青少年,家长和本人都不会将这个问题作为可引起很多疾病的根源。
脊椎大部分小关节错位可引发William xiao综合征,颈椎第一节错位会引起头晕、高血压等症状,胸椎第三节错位会引发心脏病、心闷气短的症状,第九节错位会引起胃肠道症状,腰椎错位会引起下肢的各种不适,骶椎错位会导致不孕、痛经和经期异常。脊椎上下错位会导致精神方面的变化,异想、抑郁等。脊椎旋转性错位还会引发精神分裂,有的人经常大笑不止或疑心等,这类侧弯因为症状与一般的脊椎错位一样,故不易区分。
脊椎侧弯的表现
肩和骨盆的倾斜,长期不对称姿势,优势手、下肢不等长,肌肉凹侧组织薄弱,被牵拉,凸侧组织紧张力量强。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可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会发生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和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对脊椎侧弯起主要作用的脊椎周边的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大肌肉群有背肌、腰肌
对脊椎侧弯起决定作用的椎间短韧带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黄韧带有很大的强度和弹性,把持连接着相邻的椎板,协助椎板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并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长韧带主要有三条: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坚韧,对脊柱稳定有重要作用。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但在椎间盘处较宽,后纵韧带可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及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将两侧肌肉分开,且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特名之为项韧带。这些肌肉韧带对脊椎侧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脊椎侧弯的修复
脊椎侧弯在体表看是局部形态的改变,其实是人体内一部分系统的整体变化,不是单一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柔润性的人性化的修复和调整机体自身系统功能,修复脊椎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是关键。
小树长歪了,人为的用夹板固定来帮助其生长,有着表面上看有理论的近似,但其根本上却有着本质的的差别,小树的主要成分是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小树在没有年轮形成前(树木每一年生长一圈年轮),其生长类似肌生长,强度低,柔韧性能好,没有固定形状,可曲可弯,树木虽然有其自身的强度,但与有结构和形状的不可以曲伸的人体脊椎骨的强度比起来,那要差的很多,生长过程也没有可比性,所以在幼树生长期间的形态可以改变,但有谁见过3年或者3年以上的树木的形态会人为的发生了变化了呢?因为这个时候的树木的强度已经不是人力可以控制得了的,就像人长了骨头一样。人体骨骼形成后的强度和形状就不可能轻易发生变化,虽然人体有很强大的自愈功能,想改变骨的构造和形态是很难的,人为的只能是辅助,所以说,脊椎的侧弯修复取类似“夹树”的机械方法是达不到根本目的的。
脊椎侧弯修复的应该根本是:导穴、通脉、理筋、整复;以调整人体自主机能为主导,疏通脉络,濡养筋骨;理筋整复,修复韧带的正常状态和机能;整理复位脊椎关节的正常结构。
1、导穴通脉,改善气血循环,完善正常结构和功能,协调整体功能,加强局部供血,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局部炎性和代谢物质的吸收和消除。
打通任督二脉使气血运行状态达到正常进而达到不断的进行自身修复,加强对供养不足的关节的有效濡养,使融合的关节得到润滑,并不断的使关节间的间隙得到恢复,间隙增大后关节液充盈,使关节结构恢复正常。
2、理筋整复,使肌束间、肌肉与神经、血管、关节组织同时得到良性整复,恢复其原有的张力和弹性,健全肌肉组织对脊椎协调运动功能。
3、矫正相关关节移位、用正确的手法利用人体的重量对脊椎的进行“七维”复位,修复关节与韧带粘连、椎体移位与滑脱、“椎间盘突出”等。
4、改正神经脉络的传导,调整自主脉络的功能,促进和改善微循环,清除伤部疼痛。
5、疏通脉络,增强免疫力,从局部到整体对组织深部的脉络产生“靶”效应,从而加速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得到调节和均衡,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
6、加强功能锻炼,确保彻底康复,脊椎侧弯修复期间和修复后的功能锻炼和加强脊椎周边肌肉的力量运动,对保持脊椎的正常形态起致关重要的作用。脊椎弯曲和强直复位后,由于脊椎两侧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还不是很均衡的,把持脊椎的力量明显不对称,所以修复后脊椎姿势的保持和有针对性的肌肉和韧带力量的锻炼尤为重要。

3、强直和类风湿哪个更可怕?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相比较而言,类风湿关节炎更为严重、可怕一些。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最终都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所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强直性脊柱炎尽管不能根治,但一般不危及生命,也可以致残。但是早期诊断,经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幸的是导致严重脊柱和关节畸形者只占少数,所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相比较,类风湿更为可怕一些。

4、提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有什么区别?

拍片检查手指和腿,骨头完好无损,有肿胀现象,局部伴发热.髋关节CT显示密度影,髋关节炎2级我在西安第五医院给我确诊1,强直性脊柱炎,2,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那我到底是哪种病?还是我两种都有呢?我就是搞不清楚什么病?现在我吃的是“甲泼尼龙片,白芍,法能,甲氨喋呤,迪克乐克,莱疿米特”这些药不知道有没有效果?要吃 3个月,甲泼尼龙片属于激素类药物,吃上3个月后是否会引起浮肿,发胖,怎么样服用让副作用减到最小? 董宏生医生 答 2008-11-26 22:54:05您好! 如果骶髂关节出现破化,强直基本可以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一般不可能同时出现。 强直不能服用激素,有害无益。 即使是强直你的治疗方案太多用药。医生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医生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区别

你好,看看症状就知道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死的癌症,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病因未明的能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并引起剧烈疼痛。
本病发病高峰年龄是20—45岁,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3。据文献报道类风湿发病率:牙买加黑人是10.25%;在美国的白种人为0.5—1%,而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为5.3%;欧洲人为0.6—1.9%;日本人为0.3—0.6%;我国初步调查为0.32—0.4%,按此数字估计我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400万左右。
本病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的关节性疾病,以关节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影响关节功能,重者造成残疾,极少数严重者可因颈椎破坏而致高位截瘫、或因重要脏器血管受累而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而本病病程长,病情顽缠,不少学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更接近于《金匮要略》之“历节病”,或称“顽痹”、“尪痹",以区别于其它的痹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国际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正)
1、 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大于等于6周)
2、 3个或以上关节肿胀(大于等于6周)
3、 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大于等于6周)
4、 对称性肿胀(关节炎),即身体两侧相同关节同时或先后发病
5、 X线片显示手和(或)腕关节软骨面糜烂样和(或)关节周围骨质稀疏改变
6、 皮下类风湿结节
7、 类风湿因子阳性(1:32以上)
备注:以上1—4条必须持续出现至少6周或12周,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能一定确诊为类风湿。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性。病变自骶髂、髋关节、椎间盘纤维环附近韧带钙化,向上蔓延至脊柱,造成骨强直。初期:厌食、低热、乏力、消瘦、贫血、腰酸、腰痛或不适,早起觉腰部僵硬,活动后可以缓解,肌腱/韧带骨附着炎症,外周关节受累。晚期: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限、头向前俯、胸廓变平、腹部突出,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完全受限。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X线:早期为骶髂关节增宽、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晚期见关节间隙消失,椎旁韧带钙化,呈竹节状,骨质疏松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一) 1963年罗马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后也不缓解
2、腰部疼痛及僵硬感
3、腰椎活动受限
4、胸廓扩张活动受限
5、虹膜炎的历史、现象或后遗症
6、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临床标准之一,即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
(二) 1968年纽约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1、各方面的腰椎活动(前屈、后伸、后弯)完全受限
2、胸腰段或腰椎过去痛过,现在仍痛
3、在第四肋间测量,胸廓的扩张活动度等于或小于2.5cm,肯定强直性脊柱炎成立,如果出现下列情况:1、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一条临床指标,2、3~4度单侧或2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第一或第二,三个临床指标,可能强直性脊柱炎成立,如果仅有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而无临床指标则强直性脊柱炎不成立。

与类风湿和强直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