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问诊

类风湿问诊

发布时间:2020-04-09 16:18:19

1、请问类风湿性心脏病应该如何治疗,日常应注意哪些?有没有食疗方法?

类风湿性心脏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一般是由急性风湿热引起
可以是细个的时候有一次喉咙痛,发烧
链球菌进入血管跟随流至心脏,对心瓣造成损害
就引起以后的风湿性心脏病
呢个病主要是对心瓣的损伤,造成血液运行不顺畅
分两种: stenosis (狭窄)同埋 regurgitation(倒流)/ incompetence (关闭不全)
人有四个心瓣 (A/P/T/M)
所以有八种: AS/AR/PS/PR/TS/TR/MS/MR
呢八种里面可以有任何的配搭

开头可以是无徵状
发展下去个心可以有杂音 (murmur) ,在体检的时候俾医生发现
再下去,可以有心力衰竭的迹象(累,气喘,水肿,心口痛,心悸)
以致死亡

医生会帮你做心电图
其实最重要的确诊是 ECHO (心脏超声波)
很多时做胸腔外 (transthroracic) 心脏超声波就可以

轻微的话,未必要食药
稍为严重的可以食阿士匹灵 (aspirin) 或薄血丸 (warfarin)
再严重的,可以考虑心瓣修补或置换手术

食薄血丸是一种天大的学问!!
因为
1唔同人食的份量是不同的,医生会帮你较药,较药的途中会日日抽血
2有很多野可以影响凝血指数
3出血的话,后果可大可小

作为食薄血丸的病人,你的责任是
1维持一定的绿色蔬菜(以及维他命k丰富的食物)摄取量
由较药的时候开始,每日都要食同一个份量的绿色蔬菜
多或者少并不重要,但每一日都要一样的份量
2不要食中药,又或者每一日都食同一个份量的中药
如果你想开始食中药,有可能要重新较你的薄血丸
3定时食薄血丸,记得食薄血丸,不要自己加或者减药
(有时医生会叫一d病了好多年的糖尿病人自己较药,但薄血丸唔好试)
4留意住自己有无任何出血的情况
如果发生,打电话俾你的医生,严重的话有可能要急症入院
如果你有d伤风感冒喉咙痛,伤口发炎,医生又开了抗生素俾你,你要加倍留意
抗生素可以影响你的凝血指数
5定期覆诊,就算你是一个乖的病人遵守以上的规则,你的凝血指数都可以随时间改变
6平日有d小病睇其他医生的时候,要同医生讲你有食薄血丸

看到你补充的问题我建议你还是要到正规医院作个仔细的检查,估计还有其它的并发症,这种情况很复杂,最好有心电图等资料才可以下结论,不过无论如果你最好不要放弃,类风湿性心脏病并不是不可治愈,国内医学水平现在也不低,等会儿我帮你打听一下那些医院这方面是专长。

2、成都那边哪家风湿治疗医院问诊风湿症状挺好

风湿病会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要及时去治疗,日常要防寒保暖,适当锻炼,不要劳累,注意休息

3、问诊的要领是什么?

明代医家张景岳为了使得问诊更有条理,编写了一首《十问歌》,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可以作为问诊的重要参考,其内容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恶寒是指病人有怕冷的表现,恶寒发热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古人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因此,恶寒发热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

(1)恶寒重发热轻:病人感觉恶寒明显,并有轻微的发热,是外感风寒的特征,为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病人发热较重,恶寒较轻,是外感风热的特征,为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病人感觉有轻微的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风可缓的现象,是因外感风邪所致,为伤风证。

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有怕冷的感觉,不觉发热,多属实寒或虚寒证。对于病人的怕冷有畏寒与恶寒之分,“畏寒”是指病人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恶寒”是指病人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阳气内虚,不能温煦机体,可出现畏寒不发热的虚寒证;感受寒邪较重,阳气被郁遏,皮毛失于温煦,可出现只恶寒不觉发热的实寒证。

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觉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里热证。

(1)壮热:是指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见于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的里实证,常兼有多汗、烦渴等症。正盛邪实,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所以热势鸱张而见壮热。

(2)潮热:是指发热定时如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热或者发热更甚。

①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并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所以又称其为“骨蒸潮热”。常兼有盗汗、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等。

②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难于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则觉灼手。

③阳明潮热:是指常在日晡时(下午3~5时)热甚。多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兼有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等。

(3)微热:是指发热不高,或仅自觉发热。多见于久病之人的气虚发热,常伴有面色■白、食少乏力、短气懒言等。

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正邪交争于人体半表半里的表现,多见于少阳病或疟疾。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发无定时,疟疾的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二)问汗

汗为心液,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询问汗出的情况,首先应注意有汗或无汗,进而再了解汗出的其他情况。

1.表证汗出人体感受外邪初期常出现恶寒发热等表证。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如太阳中风证或外感风热证等。

2.自汗人在安静时不因活动或其他因素而汗自出叫做自汗,多因气虚卫外不固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

3.盗汗盗汗是指入睡汗出,醒后则汗止,多因阴虚阳亢,蒸发阴津外泄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燥咽干等。

4.大汗汗出量多,津液大泄。汗出蒸蒸,并有高热不已,烦渴饮冷,脉洪大,多是阳热内盛的实热证;大汗淋漓,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

5.战汗多见于温热病,先有全身战栗,几经挣扎,继而汗出。这是邪正相争的表现。

若战汗后热退身凉,神安脉静,是邪气去,正气复的表现;若战汗后烦躁不安,脉来疾急,是邪胜正衰的危重表现。

6.局部汗出(1)头汗:头汗是指仅见头部或头顶部汗出,又称为“但头汗出”。其多由于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大病之后头额汗出,多为虚证。重病出现头汗,是属虚阳上越,阴虚不能敛阳,阴津随气而脱之象。

(2)半身出汗:半身汗是指身体左侧或右侧汗出,或者身体上半或下半汗出。其皆由于风痰或风湿邪气阻滞于人体的经脉,或营卫不调,或气血不和等使气血运行不利而致。

(3)手足心出汗:病人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与脾胃有关。脾胃有病,运化失常,津液旁达于四肢,手足心汗出。

(三)问疼痛

疼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是常见的临床症候之一。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

导致疼痛的原因有虚实寒热的不同。临床见到主诉疼痛的病人首先要弄清疼痛的部位,然后根据疼痛的性质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一般情况下,胀痛多为气滞;刺痛而且疼痛部位不移,多为血瘀;疼痛剧烈而且拒按,多为实证;绵绵而痛、喜按多为虚证;疼痛部位不确定,呈游走性,多为风湿。

中医认为形成疼痛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流通、郁滞所致,《黄帝内经举痛论》说:“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1.疼痛部位(1)头痛:能够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于七情,无论是邪气实,还是正气虚,均可导致头痛。通过了解头痛的性质、部位、兼证,可以正确地做出分析、判断。

从头痛的部位判断: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两太阳穴附近痛,属少阳经头痛;头后连项部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部痛为厥阴经头痛。

从头痛的性质判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且发病急,病程短者,多为外感头痛,属实证;痛有间歇,每带眩晕,多为内伤头痛;头痛绵绵,过劳则甚,属气虚头痛;病人头脑空痛,腰膝酸软者,属肾虚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者,属风湿头痛。

(2)胸痛:胸为心肺所居之处,心肺的病变可引起胸部的不适和疼痛。如胸痛咳吐脓血,多见于肺痈;胸痛喘促,伴有发热,咳吐铁锈色痰,多属肺热;胸痛潮热,盗汗,痰中带血,多属肺痨;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多属心阳不振,痰浊阻滞的胸痹;胸前闷痛,痛如针刺刀绞,甚则面色灰滞,冷汗淋漓,为“真心痛”;胸痛痞满,多为痰饮;胸胀痛而走串,嗳气痛减,多为气滞。

(3)胁痛:胁是肝胆之经所过之处,所以如肝气不疏、肝火郁滞、肝胆湿热、血瘀气滞等病变都可引起胁痛。

(4)脘痛:“脘”又称“胃脘”,是指上腹部。胃脘部疼痛喜按多为虚证,拒按多为实证;胃脘冷痛较剧,得热痛减,属寒邪犯胃;胃脘灼热疼痛,消谷善饥,口臭便秘者,属胃火炽盛;胃脘胀痛,嗳气,属肝气犯胃,气滞不舒;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属胃腑血瘀;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呕吐清水者,属胃阳不足。

(5)腹痛:脐以上称为大腹,属脾胃;脐以下至耻骨毛际以上称为小腹,属肾、膀胱、大小肠、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足厥阴肝经的所过之处。大腹隐痛,喜暖喜按,便溏,为脾胃虚寒;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为癃闭;少腹冷痛,牵引阴部,是寒凝肝脉;绕脐痛,起包块,按之可移者,多为虫积。腹痛剧烈,拒按,多为实证;腹痛徐缓,喜按者,多为虚证。

(6)腰痛:腰为肾之府,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者,属肾虚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者,属寒湿腰痛;腰痛如刺,痛处固定,多属跌仆闪挫,瘀血内停腰痛。

(7)四肢痛:四肢疼痛或在关节、或在肌肉、或在经络,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阻滞气血运行所致,属实证;也有由于脾胃损伤,水谷精气不运,四肢失养所致,属虚证;疼痛独见于足跟,甚至及于腰背,多属肾虚所致。

2.疼痛性质(1)胀痛:胀与痛并见者,称为“胀痛”,其病机变化多为气滞,如中焦寒凝气滞的胃脘胀痛、肝郁气滞的胸胁胀痛等。头部胀痛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

(2)重痛:疼痛与沉重并见者,称为“重痛”,其病机变化多为湿邪阻滞,如湿邪困遏气血的头痛沉重、四肢困重疼痛、腰重坠而痛等。

(3)刺痛:疼痛如刺者,称为“刺痛”,其病机变化多为瘀血,如胸胁、少腹、小腹、胃脘部的刺痛等。

(4)绞痛:疼痛如绞,称为“绞痛”,其病机变化多为实邪闭阻气机,如心血瘀阻的真心痛、石淋的小腹痛、蛔虫上窜的脘腹痛等。

(5)灼痛:疼痛与灼热并见者,称为“灼痛”,其病机变化多属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如火邪伤络的两胁痛、胃阴不足的胃脘痛等。

(6)冷痛:痛有冷感称为“冷痛”,其病机变化多属寒邪阻络或阳虚不温,常见的有头部、腰部、脘腹部冷痛。

(7)隐痛:疼痛不剧烈,缠绵不休,其病机变化多为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涩滞等,如头部、脘腹部、腰部等虚性疼痛。

(8)掣痛:抽掣或牵引而痛,称为“掣痛”,其病机变化多为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

肝主筋,掣痛多与肝病有关。

(9)空痛:疼痛并有空虚之感,属“空痛”,其病机变化多是气血精髓亏虚,如头部、腹部等的虚性疼痛。

(四)问睡眠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阴经,行于阳则醒,行于阴则睡。睡眠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失眠和嗜睡两个方面。

失眠:病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是阴或阳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失眠而夜卧不安,兼见脘闷腹胀,舌苔厚腻,是因胃失和降,浊气上犯,扰动心神所致。

嗜睡:困倦易睡,兼见头昏,身重倦怠,属痰湿困脾;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见形体衰弱,属脾气虚弱。

(五)问饮食口味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体气血的生成均与饮食有关,人体在发生疾病的时候常有饮食口味的改变。

1.食欲与食量食欲是指对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欲望。食量是指实际的进食量。

(1)食欲减退:包括不欲食、纳少、纳呆。不欲食是指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又称食欲不振;纳少是指进食量减少,常由食欲不振所致;纳呆是指无饥饿感和无进食要求,甚至恶食。新病食欲减退,一般是正气抗邪的一种保护反映;久病食欲减退,兼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脉虚,多属脾胃虚弱的表现;食少纳呆,头身困重,脘闷腹胀,舌苔厚腻,多属湿盛困脾或饮食停滞,脾胃运化不及等。

(2)厌食:厌食是指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有属于食积的厌食,嗳气酸腐,脘腹胀满等;有属于脾胃湿热的厌油腻食物,胸闷恶心,便溏不爽等;有属于肝胆湿热的厌油腻厚味,胁肋胀痛灼热,身热不扬等。

(3)消谷善饥:是指食欲过盛,食后不久又感饥饿,进食量过多。多属胃火炽盛,如消谷善饥,形体反见消瘦的消渴病。多食易饥,大便溏泻,多属胃强脾弱。

(4)饥不欲食:是指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5)偏嗜食物: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常见于小儿,多属寄生虫病。妇女妊娠偏嗜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

2.口味口味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或气味。口淡无味多是脾胃气虚或寒证;口苦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口甜多是外感湿热蕴结于脾胃,或因脾虚而致;口酸多见于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或食滞不化,腐而生酸;口涩多见于燥热伤津,或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口咸多与肾虚及寒水上犯有关;口中黏腻不爽多见于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六)问口渴与不渴

1.口不渴口渴与否反映了体内津液盛衰和输布的状况。口不渴不欲饮,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

2.口渴欲饮口渴欲饮是津液损伤的表现,多见于燥证、热证。如口干渴,并有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等,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大渴喜冷饮,面赤汗出,脉洪数等,多见于阳明经证;渴喜热饮,饮水不多,多为痰饮内停或阳气虚弱,水津不能上承之证;口渴不多饮,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脘闷,舌苔黄腻,多见于湿热内阻,津液气化障碍之证;口渴而饮,饮后即吐,为饮停于胃,气化不利,称为“水逆”证;邪热入于营分,也可见口渴饮水不多。

3.口渴不欲饮口虽渴但不欲饮水,多为湿邪中阻。

(七)问二便

大小便的排出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有性状、颜色、气味、时间、大小便量、排便次数、排便感觉等的异常改变,属于病理现象。

1.大便(1)便秘:大便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长,便次减少,称为“便秘”。若见热病日晡潮热,多属热结肠道;老年人便秘多因津亏液少,或气液两亏。

(2)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甚至呈水样,便次增多,间隔时间缩短,称为“泄泻”。

大便形状改变多属脾失健运,小肠不分清浊,水湿直趋大肠;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胃虚弱;大便时干时溏,多属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常在五更时泻下,下利水谷不化,称为五更泻,多属脾肾阳虚;泻下黄糜,多属大肠湿热;下利酸腐秽臭,多是伤食积滞。

排便感异常包括:大便时肛门灼热,多是热迫直肠;大便滑脱不禁,肛门有下坠感甚至脱肛,多见于脾虚下陷;大便时里急后重,多见于痢疾;大便溏泻不爽,多是肝失疏泄的表现。

2.小便(1)尿量异常:尿清长量多,多属虚寒证或见于消渴证;小便短少,可见于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太过而损伤津液,或见于肺脾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等;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多属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或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或肾阴亏损而津液内竭等。

(2)尿次异常:是指小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如新病小便频数,短赤而急,多属下焦湿热;小便频数,量多色清,多属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尿频而涩少,常是阴虚内热;小便次数减少,可见于津液亏耗,化源不足,或见于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等。

(3)尿感异常:小便时尿道疼痛,并伴有急迫、艰涩、灼热等,多属湿热下注的淋证;小便后自觉空痛,多属肾气虚衰;尿后余沥不尽,多属肾气不固;不自主的排尿,或不能控制的小便滴沥,多属肾气不固的“尿失禁”;若伴有神志昏迷,多属危重证候。

(八)问经带

妇女有月经、带下、妊娠、产育的生理特点,因此,对妇女的问诊除上述的内容之外,还应该询问经带胎产的情况。

1.问月经对妇女病人必须询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经血颜色以及有无血块等。

(1)问经期:月经周期一般在28天左右,若月经经期提前八九天以上,为月经先期,多属邪热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血行无制;若经期错后八九天以上,为月经后期,多属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或血少任脉不充;若经期错乱,或前或后,经行无定期,多属肝气郁滞,或脾肾虚损,或瘀血积滞,气血运行无序。

(2)问经量:月经量过多,多属血热,或冲任受损,或气虚不能摄血;月经量过少,多属血虚生化不足,或寒凝、痰阻等使血运不畅;停经超过三个月,又未妊娠,属“闭经”,为气虚血少,或血瘀不通,或血寒凝滞等。因生活环境改变而停经,无明显不适者,不属病态。

(3)问色质:正常月经颜色正红,质地不稀不稠,不夹杂血块。若血色淡红质稀,多为血虚不荣,属虚证;血色深红质稠,属血热内炽,为实证;血紫暗有块,多为寒凝血滞,或为血瘀。

(4)行经腹痛:行经时腰腹疼痛,甚至剧痛不能忍受,并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多属气滞血瘀;小腹冷痛,遇暖则缓,多属寒凝;行经或经后小腹隐痛,或腰酸痛,多属气血亏虚,胞脉失养。

2.问带下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的一种少量乳白色、无臭的分泌物,具有润泽阴道的作用。若带下过多,淋漓不断,又有色、质的改变或有臭味,属病理性带下。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涕,多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带下色黄,质黏臭秽,多属湿热下注;带下赤白,多属肝经郁热,或湿热下注。

4、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专家问诊之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

5、风湿病一般在什么时间段比较疼痛?

这么小就罹患这种疾病 那可得好好寻医问诊 这种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 但目前还无法根治 生活中多注意天气冷暖变化 别碰冷水 祝你健康幸福

6、怎样看有关风湿病的化验单(2):抗核抗体

1.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2.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3.抗核抗体为一大类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抗原底物为HEP-2和肝片)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4.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 抗体,ds-DNA 抗体, 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 MCTD相关的u1RNP抗体等等,5.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一般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ANA滴度1:100为阳性。(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参考值不同)1.ANA(+)半定量一般分为(-)、(+1:100)、(++1:320)、(+++1:1000)、(++++1:3200)、(+++++1:10000),临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虑为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是哪一种疾病,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2.如果 对初发患者ANA(+)≤1:320不能肯定,但也不能排除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一般ANA=(+1:100)时,临床意义也不大。因为除对标本稀释处理之外,实验室在对Hep细胞和肝片质控板免疫荧光吸收值是以1:100为定标。3.关键的是要对临床免疫性疾病自己要有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中对患者病史的问诊和查体非常重要。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关键是自己能否想到或考虑到的问题。ANA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种通常IFANA滴度较低。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通常,大多数ANA滴度的高低并非与疾病的活动性平行,所以抗核抗体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动,也不一定是治疗的指征。ANA阳性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下列多种情况:1.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95-100%非活动期80-100%2.药物性狼疮95-100% 慢性活动性肝炎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95-100% 重症肌无力4.硬皮病70-90%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5.干燥综合征60-80% 10. 正常人5-10%6.多发性肌炎/皮肌炎40-60%7.类风湿关节炎30-50%8.幼年型风湿关节炎20-40%9.非结缔组织病10-20%

7、四川成都这里哪个风湿治疗医院问诊风湿较好

风湿疾病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要及早治疗,多晒太阳,多吃有营养食物,不要劳累

8、风湿免疫科是否是医院最差的科室?

不是的 风湿免疫科的范围很广泛,还包括营养学方面的,防过敏方面的,内分析、通风、关节炎、骨科都涉及的,现在富贵病严重,这个科还是比较吃香的,尤其是痛风的发病率高,高尿酸写=血症多发常见!

9、成都这块哪家风湿治疗医院问诊类风湿蛮好

久病成医,可以多问问圈里的人

与类风湿问诊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