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进展分期(亦即放射诊断分期):
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
②关节间隙变窄,模糊,骨质疏松明显;
③除骨质疏松外,尚有明显的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强直。
2、什么是类风湿?
1.好发人群
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
2.症状体征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3)关节外表现①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②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③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④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⑤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⑥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⑦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综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高滴度的RF及ANA阳性,属于一种严重型RA。
(5)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男性多见,常于55岁以后发病,呈急性发病,有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晨僵时间长(0.5~1天),但RF阴性,X线多没有骨破坏。有56%的患者为HLA-B7阳性。治疗上对单用NSAIDs药物反应差,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预后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RA。
(7)老年发病的RA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X线分期:①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②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③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④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
(2)CT检查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
(3)MRI检查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研究认为其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3、类风湿关节炎分期 我到底该怎么办?
反正首先要把心态搞好一点哦。最适合试试猪肾粥,用法:取猪肾1对洗净切片,人参6克核桃肉10克与粳米200克加适量水共煮成粥,随意服用,每日1剂。功效:祛风除湿,补益肾气。主治楼主此症状日本的缤漮是目前来说比较有校的一种解决方式,受到广泛肯定,重要的是,价格偏高。希望可以帮助你!祝你好运
4、如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临床分期?
国内有人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五期,这样分期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1)急性期(类风湿早期)。临床上起病急,关节明显肿痛,伴有关节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局部温度增高,压痛,可有关节积液征象,关节活动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动。晨僵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或因疼痛而不表现晨僵。病程在2 ~ 6 个月至1 年之内,或已确诊的类风湿患者新发病的关节肿痛在1 ~ 6 周。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关节X 线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经有效治疗后关节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肿痛完全消失,或仅留关节微痛或酸困不适,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愈。因此,此期是争取完全控制或治愈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但若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大多数患者在3 ~ 6 个月之内又急性发作,加重或恶化,逐渐转入亚急性期。
(2)亚急性期(类风湿中期)。临床上,多关节肿痛,缓解与恶化呈波浪式反复发作和交替进行;晨僵在1 ~ 6 小时;病程在1 ~ 3年;实验室检查见血沉持续性增快,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 线检查,出现局灶性骨质破坏,明显的骨质疏松或囊性变,骨膜反应,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滑膜炎进展,出现血管炎和肉芽组织,血管翳开始形成。此期离不开抗风湿止痛药,当量小或间隔时间较长(6 小时以上)时,不能有效止痛和缓解僵硬症状;一旦停药,关节与全身症状迅速加重或恶化,血沉回升,类风湿因子转阳性。
但此期经有效而合理地治疗后,可控制3 个月至3 年。
(3)慢性期(类风湿晚期)。临床上,多由亚急性期转变而来。
多关节肿痛相继发作,几乎没有缓解期,但关节肿痛的程度可比较轻,不知不觉地逐渐发生关节脱位、变形和强直,形成典型的类风湿手或类风湿足。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全身情况不良,多有消瘦、贫血或严重内脏损害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晨僵在6 小时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续十多年或数十年。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或正常,类风湿因子持续阳性。X 线检查见骨质疏松广泛。骨质破坏明显,且为多关节、关节面侵蚀、融合,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关节脱位、变形、增生、强直。
此期在病理学上,见血管翳侵入软骨及骨,软骨和骨组织严重破坏,纤维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疗较困难。离不开治疗,一般抗风湿药的效果多半不稳定,但经过强有力而合理地治疗,骨破坏可以修复。此期应强调综合治疗,以延缓和控制病变的进展。
(4)缓解期。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经过有效而合理的治疗,多数能进入缓解期。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关节肿胀消退,疼痛显著减轻,可有轻微压痛,肌肉萎缩与关节活动受限好转,晨僵小于30分钟;血沉等实验检查指标降低或明显好转;关节X 线检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学上呈静止或缓慢进展状态。临床上仍需要小剂量或间断性治疗。
(5)稳定期。急性和亚急性期的患者,经有效而合理的治疗,病变可稳定3 个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愈。稳定期患者,关节肿疼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显著好转或消失;晨僵偶有或无;血沉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关节X 线表现同慢性期,但骨质破坏基本静止,出现修复和增生或完全恢复正常。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呈静止状态或正常,临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5、国家规定的大病种类主要有哪些?
1、恶性肿瘤:局部有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症状
2、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3、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动脉或静脉血管,给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的远端供血。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与尿毒症的概念类似,只是诊断标准有所差异。
7、多个肢体缺失。
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相当于国外报道的暴发性肝炎或暴发性肝功衰竭。
9、良性脑肿瘤:脑部肿瘤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癌,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指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
12、深度昏迷:病人的睁眼,语言和自发性运动均已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可见到周期性呼吸,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13、双耳失聪。
14、双目失明。
15、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所致。应针对导致随意运动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治疗。
16、心脏瓣膜手术:瓣膜成形术,即对损害的瓣膜进行修理。瓣膜成形术通常用于病变轻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而对于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选择瓣膜置换术。
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18、严重脑损伤: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同与否分为开放性及闭合性脑损伤。根据暴力作用于头部时是否立即发生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19、严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20、严重Ⅲ度烧伤:严重三度烧伤是指表面积的20%或者20%以上,临床表现皮肤坏死、脱水,无水炮。
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指肺小动脉原发增生性病变所致的闭塞性肺动脉高压,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先天性的肺小动脉病变是其中之一。
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23、语言能力丧失。
2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25、主动脉手术:是一种以人工瓣膜替换原有病变或者异常心脏瓣膜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以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反流为适应证。
26、多发性硬化症: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27、经输血导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
28、植物人:植物人(PVS)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
29、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
30、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31、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发病缓慢、病因未明、以心脏增大为特点、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最初可无自觉不适,以后可在劳累时或轻度劳动时出现气急、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3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
34、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本病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本病感染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其重要特征。
35、终末期肺病。
36、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6、河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分期???
病情进展分期(亦即放射诊断分期):
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
②关节间隙变窄,模糊,骨质疏松明显;
③除骨质疏松外,尚有明显的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强直。
7、河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分期?
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
②关节间隙变窄,模糊,骨质疏松明显;
③除骨质疏松外,尚有明显的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强直。
8、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期中,哪一期是特征性病变?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是风湿病证性病变,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