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热应该看中医还是西医,需要忌口吗,可以完全治好
?
2、中医,感冒,和外感一样意思吗?
这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请不要混淆了!
外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包含范围更广泛的。是指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疫疠之气等外邪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病邪或先侵入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故称。
感冒(病症)
百姓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
【病因】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部、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病毒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
(3)血清学检测:动态监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升高。
(4)病毒分离培养。
3.肺部X线片
胸部X线片表现为正常。
【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1.临床表现
出现咽干、咽痒、打喷嚏、鼻塞咳嗽、流眼泪、头痛等症状。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3.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升高,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等。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多为1~7天,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除了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
2.过敏性鼻炎
有过敏史,常年打喷嚏和流涕,鼻黏膜苍白伴有瘙痒感,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加等。
3.萎缩性鼻炎
大多是鼻腔通畅,鼻和鼻咽部干燥,鼻分泌物为块状、管筒状脓痂,伴有呼气恶臭、嗅觉减退等症状。
4.血管舒缩性鼻炎
无过敏史,常出现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吸入干燥空气后症状加重。
5.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均有其病变部位的特异性体征。前者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后者软腭、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伴周围红晕。
【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风等。缓解症状可使用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
包括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适用于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的患者。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等人群,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2.抗组胺药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对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效果显著。
3.镇咳药
对于剧烈咳嗽,甚至影响休息时,可适量使用镇咳药,以右美沙芬的应用较多。
4.拟肾上腺素药
对于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等药物。
【并发症】
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咽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和心肌炎等。
【预后】
本病具有自限性,从出现症状到痊愈,一般需要5~7天。
【护理】
1.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清淡饮食,充分饮水,少吃油腻、煎炸、生冷的饮食。
3.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滥用抗生素。
4.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5.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初春、秋末冬初),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3、何谓"小舞蹈症"
小舞蹈病又称Sydenham舞蹈病,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的疾病,常为急性风湿病的一种表现。临床特征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
小舞蹈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的范畴。
小舞蹈病与风湿病密切相关,它往往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节、大脑皮质、脑干、小脑等处散在动脉炎和神经细胞变性。
[临床表现]
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女多于男,在成年人中主要见于孕妇(妊娠舞蹈病)或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多为小舞蹈病的复发。常为亚急性起病,也有因情绪激动而骤然发病者。表现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等。
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不易被发觉,表现为病儿比平时不安宁,容易激动,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且不协调,书写字迹歪斜,手中所持物体经常失落和步态不稳等。这时父母或老师常可误认病儿有神经质或由顽皮所致。以后症状日益加重,过一定时日后出现舞蹈样动作;这是一种极快的、不规则的、跳动式和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
舞蹈样动作的严重度和频度因人而异,常起于一肢,逐渐扩及一侧,再蔓延至对侧,上肢的舞蹈样动作常比下肢严重,若局限于一侧称偏身舞蹈症。上肢各关节交替发生伸直、屈曲、扭转等动作;手指不停的屈伸与内收。伸手时出现特殊姿势,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各指伸直分开,手臂则旋前。与病人握手时,可发现其握力不均匀,时大时小,变动不已,称为“挤奶女工捏力征”。
下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步态颠簸,常常跌倒。躯干亦可绕脊柱卷曲或扭转。面肌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扮鬼脸,颜面表情举凡皱额、噘嘴、眨眼、吐舌、挤眉等等,变幻不已。舌肌、口唇、软腭及其他咽肌的不自主运动则引起构语困难、咀嚼和吞咽障碍。呼吸可因躯干肌与腹肌的不自主运动而变为不规则。舞蹈样动作可因情绪激动或作自主运动而加剧,平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完全消失。自主运动可因肌张力降低、共济失调或真性肌无力而不能协调。每一动作均突然冲动而出,很不自然。肌力常显得减弱。
严重者俨若瘫痪,称为“麻痹性舞蹈症”肌张力普遍降低,各关节可过度伸直。腱反射迟钝或消失。极个别病人可出现钟摆样的膝腱反射。锥体束征阴性。全身深、浅感觉均无异常。精神改变轻重不等。
多数病人有情绪不稳、容易兴奋而致失眠。严重病例可有精神错乱、妄想、幻觉或躁动等,称为躁狂性舞蹈症。周围的嘈杂声音或强光刺激均可使病人的躁动及舞蹈样动作明显加重。
全身症状可甚轻微或完全缺如。伴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可有心脏扩大或杂音,还可有急性风湿病的其它表现,如发热、关节炎、扁桃体炎、皮下结节,周围血象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粘蛋白增多、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增加等。脑脊液检查极少有异常。
本病一般经3~10周后可自行恢复。1/5~1乃的病人可在间隔不定的时间后再次复发。间歇期可经数周、数月至数年不等。本病预后良好。
妊娠舞蹈症的临床表现与较重型的小舞蹈病类似,最多见于17~23岁间的初产妇,而且多在妊娠的前半期发病。舞蹈症可于妊娠期中或分娩后自行停止,亦可于人工流产后立即停止。胎儿的病死率较高,但能足月出生的胎儿则多为正常。
[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点,包括年龄、病程、舞蹈样不自主动作、肌张力和肌力的改变,以及可能存在的风湿热病史和现象,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一)先天性舞蹈症 一般为脑性瘫痪或其他出生前后脑病可能产生的一种症状。出现时间较小舞蹈病为早,至迟在2岁前即已开始。都伴有其他症状如智能障碍、震颤、手足徐动或痉挛性瘫痪等。
(二)核黄疽 核黄疽的生存者,日后可能发生多种不自主动作,包括舞蹈样动作。凭病史、智能障碍和其他形式的不自主动作可资鉴别。
(三)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 本病发病多在中年以上,以家族史、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痴呆为特征。偶然在儿童期出现,则都伴有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并常有癫痫发作。
(四)药物所致的运动异常 有些儿童在服用强安定剂后,可引起急性运动异常或迟发性障碍。凭有服药史可供鉴别。此外,运动障碍的舞蹈样动作也都和手足徐动及肌张力障碍并见。
(五)习惯性痉挛 习惯性痉挛也是儿童的常见疾患。可见于面、舌、颈、上肢或喉部。和舞蹈病不同,动作是刻板式的,即在同一肌肉或同一肌群中重复收缩。肌张力、肌力、共济运动等也无变化。
(六)手足搐搦症 低血钙症所引起的手足搐搦,患者常诉说感觉异常甚至肌肉疼痛。和小舞蹈病的Wamu征不同,“助产土手”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面神经叩击试验和束臂加压试验也可帮助诊断。
(七)抽动秽语综合征 为数组肌肉的重复性快速性抽动症,见于头部和颈部者为多。虽仅半数吐说秽语,每个患儿皆有喉部抽动,引致重复性爆发性无意义的单词怪声。据此可与本病区别。
[中医辨证论治]
(一)气血两虚证
症状:肢体颤振日久,程度较重,伴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眼花,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夹有瘀点,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秘方编号: 小舞蹈病C-397-1号。
(二)肝肾不足证
症状:颤振日久不愈,多见于中壮年及老年,也有因秉赋不足幼年发病者,其震颤幅度、程度较重。常兼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老年人可兼见呆傻健忘,筋脉拘紧,动作笨拙;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或沉细弦。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秘方编号: 小舞蹈病C-398-2号。
(三)痰热动风证
症状:颤振或轻或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闷,头晕,内热口干,咯痰色黄,或多汗,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兼以熄风。
4、风湿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
中医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乘虚葡人;或病久阴血暗耗,阴虚血少,成为发病的内在基础,或房劳过度,肾精不足,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水消烁,真阴愈耗。
2. 外感寒湿,痹阻经络:由于居住潮湿,涉水冒雨,冷热交错等原因,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痹阻经络,流注关节,发为本病。
3. 风寒湿邪,郁而化热:风寒湿邪,流连不去,郁闭阳气日久,郁而化热化火,变生热毒,阻滞血脉,流注关节而发病。
4. 湿热内蕴,痰瘀阻滞:湿热瘀相互蕴结,阻于经脉,气血瘀滞,阻遏气机,终致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流注骨节而成本病。
5. 湿热伤阴,阴虚血热:湿热内生,蕴结为毒,攻注骨节,或邪热灼伤血脉,或热伤阴津,血脉干涩,均可导致血瘀。
风湿的危害:
1、一般来说,感染是主要的风湿病因,但是在临床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患者的急性发病期风湿的症状会表现为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风湿热发作之间有一段潜伏、缓解和静止的期间,约为1~4周。这是常见的风湿的危害。
2、通常风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都是错综发生的,不容易治疗。具体的症状表现包括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都是常见的风湿的危害。通过一些诊断检查可以发现,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血液中急性反应物的出现,包括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
3、风湿的危害有许多,每个症状的出现都是阻碍患者康复的严重绊脚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以及受损害器官的症状。如有心脏炎时,可有心悸、气短、胸闷,甚至出现苍白、烦躁等。有关节炎时,可有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活动不利等。
指导建议:
如果患有风湿病要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风湿病效果好,到当地中医院就诊。
5、扁桃体发炎用什么办法治最好最快
1、扁桃体发炎,不用太担心的,如果是一般的炎症,吃药就会好的,扁桃体发炎,一般治疗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急性扁桃体炎尤其需要注意。要充分治疗。2、用慢严舒柠这种药物颗粒治疗扁桃体炎尤其需要注意。效果不错,在加上阿莫西林等。3、平时多喝板蓝根水,能起到预防作用。4、对于扁桃体反复发炎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做扁桃体切除手术,术后就不会再发。5、扁桃体发炎,多为链球菌感染,扁桃体发炎可以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者可选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
6、痹症是什么?
痹症分很多种的,痹症的一种,痹症有湿痹,风痹,寒痹等,就是现代的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说寒痹主要是病因及发病条件是受寒邪而引起的,血虚血瘀导致的痹症当然要治血养血,寒湿阻络就要通经络,气滞血淤就是活血化淤了,岂能一概而论?
有一本书你可以买一下《当代中医临症精华》其中旧有“痹证”专集。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爱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名】加减风灵汤。
【组成】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世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名】三痹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保朝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
【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9克,麻黄9克,防风9克,附片9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黄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唐祖宣方
7、川崎病在中医上叫什么?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取代了风湿热,成为儿童期重要的获得性心脏病。年龄越小的孩子,患该病的几率越高。川崎病的主要表现为1.发热持续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2.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硬性水肿胀、指(趾)端膜样脱皮;3.与发热同时或发热后不久,全身皮肤可见多形性皮疹,无水疱或结痂;4.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持续整个发热期或更长;5.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充血,唇红干燥、皲裂、出血或结痂,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6.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凡是有上述六种症状,可以诊断为川崎病。但也有患儿只有上述症状的一部分,视病情变化而被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根据以上表现,应该属于中医湿温,可以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治疗,或按温病的原则辩证施治。
8、怎么调理才能改善痛风
痛风目前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热等邪则是本病的外因。病位在肌肉、关节与筋骨。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调理以扶正祛邪,祛风散寒,利湿清热,活血通络为主。
现代中药蜡疗中蕴含中药成分,诸药合用温热作用较深又较强,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使中药有效成分到达患处,可促进嘌呤代谢,又可有效地缓解症状。
其次内调茶饮方需要:土茯苓、粉萆薢(bì xiè)、炒薏米各30g。 做法 :将上三味药加1500毫升水,煲30分钟,装到保温杯里,可以喝一整天。
两者相搭配效果可是不容小觑的。因中药蜡疗外敷可促进嘌呤代谢,又可有效地缓解症状,代茶饮内服可以预防和缓解痛风疼痛,一定要坚持服用。
9、风湿病怎么治疗
你好,风湿病的主要治疗目的是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推荐选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万洛等,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副作用明显减少。不科学治疗的话长期发作容易造成关节病变,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