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有哪些物理疗法
类风湿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做过理疗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方法根本没有办法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麻痹神经缓解疼痛的症状。
预防方法: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饮食注意
类风湿适宜吃的食物:
1、要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动植物脂肪比例为2:1为宜。以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和鱼油(不是鱼肝油)为佳。
2、类风湿性关节炎要选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3、可适量选食富含维生素E、C、A、B等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萝卜、豆芽、紫菜、洋葱、海带、木耳、干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乌梅、香蕉,以及含水杨酸的西红柿、橘柑、黄瓜等。
2、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运动疗法有哪些?
(1)医疗体操。是根据需要选择动作、作用部位和运动量,具有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的优点,是运动疗法的主要方面。
(2)作业疗法。又称劳动治疗。指利用适当的生产劳动作来锻炼身体,为患者将来重返工作岗位作准备,常用的方法有编织、手工、木工、金工、园艺等。
(3)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疾病严重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必需活动,如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都有困难。为了保存和重新获得这些基本动作和技巧,就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4)耐力运动。指步行、慢跑、爬坡、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以锻炼患者耐力的运动。
(5)太极拳、八段锦、练功疗法。是传统的运动疗法,具有“调身”“调息”“调心”相结合的特点,是使身体运动、呼吸运动和集中思维的锻炼有机地结合,起到调整和增强身体功能的作用,适宜于慢性疾病的长期锻炼。
(6)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仪器设备把锻炼时的某些生理活动信息放大,让患者听到或看到这些信息。这样做可以引导病员向有利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做哪些气功疗法?
“气功”,即我国古代的“导引”,也称“养生法”。它是中医学、保健、长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远在陶唐氏(尧所属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阴雨,河水泛滥,潮湿阴冷,引起人们的气滞血瘀,筋骨蜷缩不舒,“故作舞以宣导之”(作舞为古代导引的最初形式)。可见,“导引”
是远古时代人民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做斗争的产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素体脾肾不足,复感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气功锻炼通过调心(意念活动)、调身(导引动作)和调息(呼吸吐纳),能使机体机能得到全面调整和加强,通经活络,收清排浊,固肾强脊,健脾祛湿。因此,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类风湿病,全面提高人体的素质和抗病能力,调动人体潜能,开发智慧,陶冶性情,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首选方法。
(1)练功的要领
①松静自然。“松”即自己感到轻松愉快,使身体和精神放松,这是练功的第一要领;“静”即闭默无声,与“动”是相对应的。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常是“静”的先行,而“静”
又可以使“松”加深。但“静”不宜过深,避免睡着或受凉。
②意气相合。这需要经过一段训练之后才能达到。练功时,用意念活动影响呼吸,渐渐使意念的活动与气息的运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慢进行。在松静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自然、缓和、柔细、匀长。
③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④上虚下实。练功时上身放松,使意气停留到下部。若下体充实,上体也自然能够虚灵,头脑清醒,故练功时注意锻炼至上虚下实,但以舒适为度,不宜勉强。
(2)风湿类疾病专用气功法
天津中医研究所编制了一套适合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气功法,现介绍如下:
①放松功。放松功是有意识地依次注意身体各部位,结合默念“松”字,逐步将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从而调和气血,协助脏腑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姿势:卧式、坐式、站式均可。
呼吸:一般自然呼吸,亦可放松与呼吸结合,吸气时注意部位,呼气时念“松”字(也有人认为念“送”字更便于放松)。
意念:有“三线放松”“分段放松”“局部放松”以及吸“静”
呼“松”法等。常用的是“四线放松法”,即将全身分为四条线,依次放松,并配合呼气默念“送”字。
第一条线(两侧):头部两侧—两肩—两肘—两前臂—两腕—两手十指。意守中指端2 ~ 3 分钟。
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两足十趾。意守大趾1 ~ 2 分钟。
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项部—背部—腰部—两大腿—_窝部—两小腿—两足底。然后意守涌泉穴3 ~ 5 分钟。
第四条线(中央):自百会—会阴。冲刷大脑,纵贯五脏六腑(体腔中轴),然后从会阴分两侧沿大腿长骨骨髓腔至涌泉,每次练功约作2 ~ 3 个循环。
“局部放松”:在“四线放松”的基础上再单独放松身体的某一病变部位,或某一紧张点,默念“松”字20 ~ 30 次。
“意守丹田”:在局部放松的基础上,意守丹田,太极式或撑抱式,自然站立。
②动功。
预备:两脚平行开立,与肩稍宽,双膝微屈,松肩松髋,头身中正,舌尖轻顶上腭,似笑非笑,两目平视,意照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
呼吸自然,将气沉入丹田,意守丹田。
托天柱地:双手劳宫相对似持球状,自体前举至与肩平时,屈肘至胸前合掌,两手上下分开,左手上托,右手下按,掌心突出,意守两手劳宫。双手缓缓收回至胸前,手心相对,再上下分开,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似托天柱地状,如此反复,左右各作3 次。
碧海腾蛟:意想自己似碧海中一条蛟龙,灵活,矫健,富有活力。
动作为:两手掌心向上,自体前抬起,然后,翻掌向下向外,旋臂向后,似蛙泳状。双手再自体后,由腋下转向前伸,复掌心朝上。
掌心向后时劳宫吸气,转向前时,十指呼气(手指有病者,可同时作逐指依次运动)。躯干脊柱与两臂动作呈反向力,共反复六次。
然后身体作前后波浪运动。力发于足踝而至膝、髋、腰、脊、肩、肘、手臂亦随身体的波动向前后划动,似蝶泳状反复6 次。双手自体侧抬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将气贯入丹田。
收清排浊:双手掌心向下自体前缓缓提起,然后下按,掌心外凸,意在劳宫,反复3 ~ 6 次。双手再提至肩平时,掌指上翘90°,突出掌心,以柔力收推3 ~ 6 次,然后松腕,两臂左右分开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坐腕推掌,如法再柔力收推3 ~ 6 次,两臂自体侧慢慢下落,转掌心朝后,双手向前方抬起,掌心内收再向后下方外推至45°,收推共3 ~ 6 次。
转膝舒筋:双手掌心向下自后向前抬起至脐平下,按两膝,双膝微微蹲,两膝同时向左、向右、向外、向内各转3 ~ 6 圈,然后作蹲起动作,下蹲意在膝盖,起时意在涌泉,反复作3 ~ 6 次,身体直立。
俯仰升降:两臂前伸,两掌心转斜相对自体前捧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沿身体正中导致脐部。双手沿带脉移至身体后方,内劳宫对准肾俞,身体后仰,然后身体再前俯,同时沿两腿后外侧向下,按摩足三阴经至两足踝,转向足背,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脐,按摩足三阴经,同时身体直立,俯仰共作3 次。
强腰健肾:双手自脐沿带脉移至身体后侧,外劳宫对两侧肾俞,护命门,腰部做回旋转动,正逆各9 次(上身及下肢均不动,只做腰髋、骨盆转动)。然后双手转为内劳宫对肾俞,交错上下搓(搓在脊柱两侧的腰大肌上),上至后屈尽处,下至尾闾,上体及头部随手的动作而左右晃摆,各9 次。
熊晃健脾:双手自然下垂体侧,周身充分放松,左膝微屈,身微左晃,左臂向下松垂,同时右臂上提至胸,然后再如法晃至右侧,如此悠缓自然地扭腰晃膀,两足亦相应地虚实变化,节律轻柔,意守丹田或涌泉,共做9 次。
通经活络:双足交替互相叩击承山、三阴交、足三里诸穴,再以双手掌心向下置体前固定高度,两腿高抬交替使双手拍击“血海”
穴,要力透肌肉筋脉。
③辅助功。
托盘运动;单手托盘: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似托盘,向右前划弧至左前方,再绕经右腋下,自右后再翻转至头顶,环绕一周回至体前(注意手心始终向上)。左臂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左右交替进行。双手托盘:双手同时进行,一侧动作同上,另一侧动作手臂呈拧转前举,仍使手心朝上,先由头顶划圈,翻转回至体前,经腋下向背后再返回,与另一侧手臂同时到达体前。左右交替动作,反复进行。
抻拔脊柱:双手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十指交叉转掌心朝上,用力上托,双臂贴耳,意念脊柱,稍停片刻,转掌心朝下,自百会贯气至丹田。
坚持关节局部按摩:每次按摩100 次,每日2 次,把疼痛关节搓热,然后在各种位置做环形活动。
撑拔桩:坐位,两臂撑抱式或提水式,两腿向前伸直,足跟尽力前蹬,保持此姿势数分钟。
贴碑桩:将脊贴在墙壁上,两膝屈成90°,保持此姿势1 ~ 3 分钟。
5、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敷疗法有哪些?
(1)消尔痛酊
经物组成:川乌、马钱子、乳香、栀子、多肽或蛋白肽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等。
用法:用3 ~ 4 层纱布蘸消尔痛酊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扎;每日1 次,每次4 ~ 8 小时。
(2)消肿祛痛灵
药物组成:蚤休、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川断等。
功效: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祛风攻寒除湿。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
用法:取出消肿祛痛灵药袋,将药粉从塑料袋端倒入纸袋端,摊平药粉敷于患处,每日2 ~ 3 小时,(病重者6 ~ 8 小时)。不用时将药粉倒回塑料袋端折好保存,下次再用。
(3)中药热熨方
药物组成: 伸筋草300g, 透骨草300g, 木瓜100g, 海桐皮150g,防风150g,地榆150g,独活100g,赤芍150g,红花100g,骨碎补150g,急性子150g,川椒100g,乳香100g,白芷100g,桂枝500g,大青盐300g。
功效:舒筋活血,疏风定痛,消肿散结。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
用法:将上药复合掺匀、为粗末,每剂重300g。用白酒拌潮,分装于2 个布袋内,封口(布袋长7cm,宽5cm)。放笼屉内蒸10 ~ 15 分钟。将药袋取出一个置于患处热敷,冷后换另一药袋,两袋交替使用。每次热敷40 ~ 60 分钟,每日1 ~ 2 次。用毕将药袋凉于通风处,下次再用。连用7 天(药力消失)为1 疗程。
6、谁用生物免疫自修疗法治过类风湿
生物免疫疗法是肿瘤生物激活免疫疗法的简称,是国家公立医院引进的,一种以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提取病人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应用国际最新的生物技术在体外进行培养后回输到病人体内,不仅可以准确高效的杀灭肿瘤细胞,还能激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以杀死肿瘤细胞,并启动免疫监视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生物免疫疗法(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存在的不良反应和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外人为增生免疫细胞,如果实验室环节操控不好,会增加感染和细胞变异的风险。体外培养的细胞有污染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会增加食道癌患者感染的风险。
2.食道癌生物免疫疗法还会造成食道癌患者出现低热、寒战、皮肤潮红、肌痛、关节痛、皮疹等不良反应。
3.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在回输人体之后,可能遭到自身免疫细胞的排斥。
4.回输后的免疫细胞同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过一段时间后,自身也会凋亡,需要每隔几天就做一次,治疗成本较高。另外,培养出来的免疫细胞还未达到能精准杀伤癌细胞的阶段。
7、类风湿放血治疗
类风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治疗措施是止痛、免疫抑制剂、补钙及生物制剂治疗,多数病人通过免疫抑制剂即可达到比较好的疗效,但是有的病人对药物依赖性比较强,通常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可选用生物制剂治疗,治疗的重点是一定要规范、规律用药,注意补充钙片,预防骨质疏松。
类风湿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药物治疗,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以及皮质激素,青霉胺,雷公藤,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建议咨询临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