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抗sm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能确定为红斑狼疮吗
不知道你还有其他症状没,并且要做进一步检查,抗sm抗体阳性对SLE特异性是99%,如果阳性基本就确诊了,建议你做进一步检查。按医生要求配合治疗。
2、类风湿因子呈阳性是什么意思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正常范围0-20IU/ml。你虽然类风湿因子阳性,也不能就确定你是类风湿,要结合相关的症状、血沉、CRP和X线片子等等进行诊断。建议你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像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尽早确诊,尽早开始治疗!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够直接作用于TNF肿瘤坏死因子(这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这种生物制剂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现在已经在中国有处方了。国外的指南现在已经推荐在疾病早期就开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剂,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发展,否则等到关节已经开始变形的时候,用什么好药都只能维持现状,而很能恢复原样了。所以啊,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进行检查确诊。
3、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
4、血沉、类风湿因子、抗链“O”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
我们体内有一种蛋白质,被叫做球蛋白。我们已经知道的抗体,就是球蛋白,被称为免疫球蛋白(Ig)。人体内的抗体,分为五种:IgG、IgM、IgA、IgD、IgE。现在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以变性的IgG为抗原而产生的自身抗体,也就是说,对应类风湿因子的自身抗原是变性的IgG分子。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患者体内所特有的,但是此问题最早是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的,因此被叫做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以分为自然发生的和RA特异性的两种。自然发生的类风湿因子,只有IgM一个类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较低,常常可以出现在健康的老年人体内。而RA特异性类风湿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还有IgG、IgA型。因为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同时,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检查类风湿因子的同时,还检查具体的免疫球蛋白项目,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分子类型。也有资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这样的说法,就是具体到了类风湿因子的分子类型,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①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预后差;③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因此,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评测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 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类风湿因子的表示,定性检查用阴性、阳性区别,阳性是异常情况。更多的是定量检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体水平越高。在类风湿的治疗中,患者可以达到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转阴的结果,但是如果类风湿出现反复,类风湿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现。在类风湿患者中间,也存在不少病例,怎么治疗类风湿因子都存在,但是身体症状、其它检查项目都比较正常,有的情况还是高滴度的情况。我认为应该这样看:这样的患者,至少应该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会引起复发的因素,预防类风湿的复发。类风湿因子是一个免疫学指标,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疗效评价指标,评价治疗的效果,但是不会像血沉、C反应蛋白那样,随着炎症情况而变化明显,因此不作为监控疾病活动的指标,也不需要经常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我们简称抗O或ASO。正常参考值:成人
5、类风湿因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类风湿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临床内科学: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 实验室诊断学:约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由于I 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6、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多少有意义
可能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结缔组织病,如果症状不明显,可不用药观察。也可使用羟氯喹等治疗预防发展(北医三院刘湘源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抗类风湿因子抗体高于正常值95有什么影响?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这个结果提示可能有类风湿,但是主要还是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
8、类风湿因子高,抗ccp抗体在正常范围内是怎么回事
你好,类风湿因子阳性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人也会引起他的升高,健康人也可以见到阳性。关键看现在有没有什么症状,如果没有症状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应该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