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首选药的治疗药物为非甾类抗炎药,比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如果患者伴随类风湿血管炎,首选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话,这个是属于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需要是长期的药物治疗控制稳定,目前一般是使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或者生物制剂治疗。急性期可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控制。这个目前是没有办法可以彻底的治愈的。但是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 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时1 次。
③吡罗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饭后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 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盐制剂,静脉注射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金诺芬。口服金诺芬6mg,每日1 次。持续15 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 转阴。
②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50mg 维持。
服药后1.5 ~ 2 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个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 周为1 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如下。
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
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使用原则:最小剂量(如泼尼松每日小于10mg)。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剂
此类药物又称三线药物。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
①环孢素。可抑制T 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用量为每日10mg/kg,静脉注射。
疗程60 日,总有效率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2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对晨僵、握力、血沉、C- 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③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
每次100 ~ 200m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每周1 ~ 2 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时口服1 次,连服3 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 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扰素。应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生产的γ - 干扰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复制,抑制T 细胞增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每次1000 万单位,肌内注射。7 次为1 疗程。
②特异性抗体(McAb)。是通过人肿瘤细胞致敏的某个淋巴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它具有高纯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用鼠的McAb 与蓖麻毒素蛋白A 链免疫偶联的IT(免疫毒素)特异地结合T 细胞亚群上,通过酶样作用方式重复灭活核糖核酸,破坏和杀伤这些细胞,IT 治疗量每日为0.05 ~ 0.33mg/kg,5 ~ 10 天为1 疗程。
结果有效率为50%。
(6)其他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每日150mg。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3、风湿病一般吃什么药比较好
你好!风湿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需要应用抗菌消炎的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果有关节疼痛,需要对症给予抗炎止痛类药物,如依托考昔片,若出现心悸、胸闷的症状,需要考虑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需要及时给予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的药物
4、治风湿病有哪些药物
风湿病是一大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上百种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等。风湿病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诊断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大体来说,有三类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药,比较常用的是依托考昔、扶他林、英太青等,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他克莫司、环孢素等。3、生物制剂,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益赛普,雅美罗,强克,类克等等。
5、治疗风湿的药都有哪些?
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往往包括下面几类,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还有植物药和生物制剂。另外也有些辅助治疗的药物,包括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静脉用的免疫球蛋白。风湿性的疾病通常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所以往往需要针对相关的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美洛昔康、布洛芬等,主要用于改善风湿病的各类关节肿痛。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多种结缔组织病的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通常需要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羟氯喹等。
6、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止疼药有抗风湿的作用吗?
美洛昔康 〖用法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人 15 mg/日,根据治疗后反应,剂量可减至7.5 mg/日。骨关节炎 7.5 mg/日,如果需要,剂量可增至15 mg/日。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病人,治疗开始剂量为7.5 mg/日。严重肾衰竭病人透析时,剂量不应超过7.5 mg/日。本药之每日最大建议剂量为15 mg。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应用水或食物流体送服吞咽。 〖注意要点〗: 对药物活性成分或其赋形剂已知过敏者禁用 ;与乙酰水杨酸和其它非类固醇消炎药可能会有交叉过敏反应者禁用 ;对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它非类固醇消炎药后出现哮喘、鼻腔息肉、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荨麻疹等症状的病人不宜使用本药;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不能进行透析患者之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5岁以下的患者禁用 ;孕妇或哺乳妇女禁用。 与使用其它非类固醇消炎药一样,对于具有上消化道疾病史的病人和正在应用抗凝剂治疗的病人使用本药应该注意。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该停止使用本药。对出现粘膜与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并且考虑停止使用本药。非类固醇消炎药对在维持肾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对于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病人,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可能助长明显的肾脏失代偿,但停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后,肾功能通常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下列病人最有可能出现上述反应脱水病人。 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肝硬化病人。肾病综合征病人。肾脏疾病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以及因行大外科手术而导致血容量减少的病人。在治疗初期对上述病人的利尿容量和肾功能应仔细监控。 有很少数情况之非类固醇消炎药可能会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髓质坏死或肾病综合征。晚期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使用本药的剂量不应高于7.5 mg。对中度或轻度肾损害病人(肌酸酐清除率>25 mL/分的病人)剂量可以不减。 与使用其它非类固醇消炎药一样,偶有报道血清转氨酶或其它肝功能参数升高者,大部分情况只是很小和短暂高于正常范围。如果这一异常为显著或持续的,应停用本药并进行追踪检查。对于临床稳定的肝硬化病人剂量可以不减。 虚弱或衰竭病人的副作用可能会大些,对这些病人应仔细监视,与使用其它非类固醇消炎药一样,在对更易遭受肾、肝或心脏损伤的老年病人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在本药对驾车和使用机械的能力的影响方面还没做过专门的研究。然而,当不良反应如眩晕和嗜睡出现时,建议限制这些活动。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虽然在临床前的试验中没有发现致畸作用,但本药不应用于孕妇和哺乳者。
7、患有风湿骨病用什么药
常用的抗风湿骨病药物有非甾体抗生药(扶他林乐松依托考昔)慢作用药物(甲氨蝶呤片来福米特环磷酰胺雷公藤硫酸羚氯喹柳氮黄胺吡啶片)比较前沿的还有生物制剂(益赛普强克类克等)由于上述的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必须由专业风湿骨病医生指导应用
8、昔日什么的止疼药管腰腿疼痛、
老年人腰腿痛跟年龄有相,老年有风湿病要用去风湿的药,如果没有那就要多补钙,平常多熬些骨头汤喝增加钙的吸收.还要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