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

发布时间:2020-12-01 02:11:13

1、类风湿关节炎还有哪些病变?

1、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药和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关。停止用药后,即可逐渐改善。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也有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2、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皮肤病;具有代表性的为类风湿结节。另外,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坏死性脉管炎,出现一种紫癜、溃疡和坏疽混合存在的皮肤病变,多见下肢下13部位。3、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眼病;类风湿也能累及眼睛,约15%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从而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毫米处。4、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多见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年人。5、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原因与颈椎压迫脊髓或因滑膜炎、肌腱滑膜炎压迫周围神经,都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六大病变

2、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1)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患者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特点是于早晨或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即觉缓解或消失。晨僵现象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为三度:轻度晨僵,起床活动1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中度晨僵,起床后活动1 ~ 6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重度晨僵,起床后6 小时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风湿患者的必备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由于剧疼,当别人伸手去触摸他的关节时,患者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若让其主动活动关节,有时还可勉强地伸屈。

临床上要注意有无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位置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或急,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关节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则困难,患者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但这些现象经活动片刻后即减轻,逐渐活动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关节痛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检查时可见关节肿胀,局部多半不红,呈皮肤本色;也有发红或微紫的,这多见于小儿的足拇或手指关节肿胀时。关节触之发热,触疼或明显压疼。关节积液时有明显的波动感,尤以膝关节明显。

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关节肿胀却不易查出。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187 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拇、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有人统计,约有3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指关节;26%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膝关节;1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腕关节。类风湿起病时多为1 ~ 3 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的数目绝大多数患者为4 ~ 10 个以上关节。据记载,类风湿极少侵犯远端指、趾关节。

④关节炎转移。即关节炎从一个关节发展到另一个关节,有以下三个特点。

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过1 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 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第一个关节肿胀发病后,多半经1 ~ 3 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对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 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点。此后,关节肿痛像“接力赛”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

对称性:关节炎的游走(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

相互制约现象:第一个关节肿胀转移到另一个关节之后,该(第一个)关节的肿痛较快(1 ~ 3 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类风湿的关节炎症期,运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此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在早期,关节发生肿胀时,多数患者因剧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指导、是否注意功能锻炼、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患者翻身、起床、穿衣、结解纽扣、梳头、刷牙、拿碗拿筷、吃饭、洗衣、弯腰、行走都发生困难。

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足”等。类风湿手的畸形特征如下。

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过伸和远端指关节屈曲,从侧面看手指的形状很像鹅的颈部。

扣眼畸形:近端指关节屈曲,远端指关节过伸,手呈扣眼状。

鳍形手:初起仅见掌指关节与近端指关节梭形肿胀,以后逐渐向尺侧偏斜,形如鱼鳍,严重者可向腕关节发展。类风湿足的畸形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及拇趾关节外翻,以及向腓侧偏移和跖趾关节偏向跖侧,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难。

(2)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皮下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的标准之一。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发病率为5% ~ 25%,其大小约为0.2cm ~ 3cm,犹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如骨样坚硬,无痛,可活动。其数目一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关节周围,尤其是肘关节鹰嘴处、腕关节、指关节伸侧。另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均可出现。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 ~ 12 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灼热感、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患者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废。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3、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时全身有哪些表现?

累风湿关节炎发作时,全身有哪些表现?关节疼痛,关节部位,中大,浑身不舒服

4、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脏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还可并发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经损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现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

关节症状的早期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红肿热痛,常见四肢小关节指间近端关节梭形肿胀,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颞颌关节等肿痛。晨起关节僵硬,午后逐渐减轻,为本病重要特征。中、晚期表现为:随着病情进展转为慢性、迁延性,关节滑膜渗出发展为增殖、肉芽病变,关节活动受限,继而侵蚀骨、软骨,引起关节面移位及脱臼,加上韧带、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破坏,致使关节变形。

5、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患上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是对称性小关节肿胀,疼痛,而且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最容易早期受累,随着病史的延长,可累及其他多个关节,比如腕,膝,肩,肘,踝关节。成都风湿医院说到这种关节受累主要表现于侵蚀性滑膜炎,病程晚期可以出现关节的畸形及损毁,表现为天鹅颈,纽扣花畸形,严重影响了病友们的生活质量。

6、哪些食物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

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夜樱草油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可减少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强握力,延缓疲劳等,但是并不能改变病程。

(1)脂肪酸,特别是一些必需脂肪酸在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炎性疾病中,某些脂肪酸可以影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产生,影响某些细胞因子,如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生成,进而影响炎症反应。调整摄入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RA 患者的临床症状。

(2)鱼油含有丰富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Kremer 首次用双盲试验法验证了廿碳五烯酸有缓解RA 症状的作用。与炎症有关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主要是从食物中的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或脂氧化酶的作用下而产生的。廿碳五烯酸、廿二碳六烯酸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与花生四烯酸阻止这些炎性介质的生成,或只产生对炎性反应较弱的介质如LTB5,因而缓解RA 患者的关节炎症状。另一种脂肪酸,可以减少单核细胞产生IL-1 和TNF,以及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生长因子,而影响炎症反应。不过,鱼油只能缓解RA 患者的症状,而对其关节病变和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却不能改善。

(3)不饱和脂肪酸也能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具有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削弱脂氧化酶刺激IL-1 合成的作用。主要包括从夜樱草油中提取的n-6 系列γ - 亚油酸和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二高亚油酸。

在动物模型试验中,缺乏亚油酸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多核粒细胞的功能,可增强PGE1 的分泌。15- 羟二高亚油酸可促进细胞内cAMP 的合成,抑制IL-1 的产生。此外,一种叫Blackcurrant 的植物的种子油可减少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4)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发现,硒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给RA 患者服用硒,可使病情缓解。

7、应该如何判断患了类风湿?

以下为风湿病症状,可先初步判断再去医院确定。
1、晨僵
这是风湿病症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我们可以判断风湿发病的一个重要的体征特点。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2、关节畸形
关节的健康受损是风湿带给患者的最大困扰,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患者的关节会出现功能障碍,在生活中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随着病情的恶化,风湿患者的关节还会出现一定的变形,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巨大打击。
3、关节肿胀和压痛
这是风湿在发作的时候会给患者造成的典型的症状表现,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4、乏力
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