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类假阳性

风湿类假阳性

发布时间:2020-03-31 03:13:01

1、如何读懂风湿病化验单

风湿性疾病是一大类常见病,多发病,且多数疾病需经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才能确诊。由于风湿病诊断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很多大型医院都尚未成立风湿病专科。而风湿病的化验项目发展很快,近几年发现了多种用于风湿病早期诊断和帮助判断疾病预后的化验指标,不仅大多数病人看不懂风湿病化验单,甚至连其他专业的医生也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化验。风湿病化验项目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所谓自身抗体是我们自身体内的防御组织过度反应,对体内的正常组织产生抵抗,也就是自身抗体,用来破坏这些正常组织。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风湿病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现在应用于风湿病临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磷脂抗体等。一、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最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故认为可以用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目前RF作为RA的筛选试验有一定的价值,至少75%的RA病人RF是阳性。而且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7条RA诊断标准中, RF阳性为其中之一,符合其中的四条者可诊断为RA。RA患者出现RF,提示病情预后不良,同时也提示该病人不仅可由关节症状,还可有关节外表现也就是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且随着RA病人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RF的出现率也随之增高,如:3个月时33%,1年75%,18个月90%。因此,当初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临床上仍高度可疑时,重复检测RF有一定意义。RA也不能完全依靠RF阳性来诊断,也就是说,不是RF阳性且有关节肿痛的就一定是RA,而RF阴性的就一定不是RA。这是因为RF还可以出现于下列一些疾病,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其它高球蛋白血症状态、慢性肝病,大约5%的老年人也可出现RF阳性。二、抗角蛋白抗体谱 抗角蛋白抗体谱中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CCP抗体等,它们都是用于RA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可以辅助RF,提高RA的早期确诊率,早期正确治疗,改善预后。三、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A)中的“核”字指的是细胞核及细胞核中的成分。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因为细胞核包含多种成分,所以ANA其实是抗核内多种物质的抗体谱,又称为抗核抗体谱ANAs。ANAs 阳性的病人要考虑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但应多次或多个实验室检查验证为阳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结缔组织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s。因此,ANAs的检测应有滴度的测定和报告。根据细胞核内各种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将ANAs 分成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和抗核仁抗体四大类。其中抗非组蛋白抗体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用到的抗ENA 抗体。 对于ANAs阳性的病人除了检测滴度外,还应分清是哪一类。不同类别的ANAs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抗DNA抗体,特别是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抗体,而且对于狼疮肾炎有很强的诊断价值。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多考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抗核仁抗体阳性多见于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抗ENA抗体谱中抗Sm抗体最早发现在一名名叫Smit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后发现可以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且特异性很强;抗SSA、SSB抗体是两种用于干燥综合症患者诊断的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可用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抗Jo-1抗体阳性可以帮助诊断多肌炎/皮肌炎;抗Scl-70抗体可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和活动性判定有帮助。五、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上述的多种抗体对风湿病的诊断极有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范围,而且检测的技术也可引起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风湿病的诊断仍要通过临床与实验室自身抗体的结合。

2、请帮看一下风湿谱化验结果

尿酸正常

反映蛋白高正常应小于1

ASO正常

RF正常

ESR正常应该是0-15

结果只有反映蛋白高了.
仅仅翻印蛋白高了说明不了什么.C反应蛋白和血沉没什么特异性,只能说明身体有病,无法确诊是什么病.

希望能帮忙到你!

3、为什么第一类错误又叫假阳性错误?

第一类错误又称为弃真错误,是将原本正确的H0拒绝了,接受了错误的H1。H0就相当于(-),H1(+),则从(-)到(+),就是假阳性的过程,将实际的阴性当成阳性结果了。第二类错误就是将不成立的H0(-)取了,则是实际上正确的H1(+)没取,从(+)到(-),取伪。

4、类风湿因子比参考值高出一倍严重吗?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间范围,超过此范围显示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偏高。
类风湿因子只能作为衡量类风湿疾病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绝对条件,类风湿因子阳性或类风湿因子高了,有可能患上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患者中大多数有类风湿因子高的情况。
类风湿因子偏高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类风湿的可能性,如果不是类风湿,那么也要开始保养身体,使其恢复成正常值,以免发展为类风湿。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约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由于I 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定性地判断人体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PF)浓度。类风湿因子阳性除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还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感冒、肿瘤、慢性感染如肺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可与IgGFc段结合。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产生RF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测定IgG、IgA、IgM类RF通常用ELISA间接法,即用热凝集兔IgG包被反应板微孔,加入检样后,再分别加抗人IgG、IgA、IgM酶标记抗体,使反应后再与底物呈色。为防止各Ig类别RF相互干扰,酶标记抗体使用标记的抗体F(ab)2片段。原理 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这种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此称胶乳凝集试验。在用热凝集变性IgG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测血清,如有RF存在,则相互结合,随后再加入酶标记热凝集变性的IgG与之反应,在加入底物后即可显色。根据显色程度可判断有无RF存在及其水平,此为双抗原夹心ELISA法。胶乳凝集试验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IgG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操作 1、56℃30分钟灭活,(灭活C1q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缓冲盐水作1:20稀释(生理盐水1ml中加血清0.05ml)。2、取此稀释血清1滴(约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RF试剂1滴,立即摇动反应板3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射光下观察。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参考值 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结果判断 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3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测定滴度。ELISA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临床意义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IgM类。多数作者认为,IgM类RF的含量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类RF的含量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RF见于RA、硬皮病、Felty综合征和SLE,是RA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类RF研究甚少。IgE类RF除RA患者外,也见于Felty综合征和青年型RA。在RA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RA者极少。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5、风湿的化验结果和梅没有得过梅毒,但是做手术的化验单说是以前得过,也有可能是风湿!毒的化验结果有相同

这个原因就比较深和专业了,涉及到研究领域,如果直接论其原理非专业人员可能听不明白,简单点讲患有风湿的血液中的风湿因子会和化验梅毒的试剂发生反应造成假阳性。

下面把这两个化验的原理罗列一下,仅供参考:

1、梅毒试剂卡的原理:

技术原理

梅毒抗体检测试剂为例以胶体金为指示标记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制备而成,

在检测卡的加样孔加一滴待测血清和两滴缓冲液,如果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Syp-Ab时,则与金标中的Syp-Ag免疫结合成复合物。层析到T线时,复合物再与包埋于T线的梅毒重组抗原免疫结合,从而桥联胶体金在T线显色。剩余的金标继续层析至C线时,金标与此处包埋的多抗免疫结合桥联胶体金而显色。若血清中不含有Syp-Ab或低于一定量时,T线处的疟疾重组抗原不与金标发生免疫反应,C线处的多抗与金标仍免疫结合,会出现单一显色。

结果判读

阳性:T线C线均显色为红色条带时,检测结果为阳性;

阴性:T线不显色,C线有红色条带显色时,为阴性;

无效:C线不显色,表示测试失败或失效。

2、类风湿因子试剂的原理:

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可与IgGFc段结合。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产生RF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测定IgG、IgA、IgM类RF通常用ELISA间接法,即用热凝集兔IgG包被反应板微孔,加入检样后,再分别加抗人IgG、IgA、IgM酶标记抗体,使反应后再与底物呈色。为防止各Ig类别RF相互干扰,酶标记抗体使用标记的抗体F(ab)2片段。

原理

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这种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此称胶乳凝集试验。

在用热凝集变性IgG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测血清,如有RF存在,则相互结合,随后再加入酶标记热凝集变性的IgG与之反应,在加入底物后即可显色。根据显色程度可判断有无RF存在及其水平,此为双抗原夹心ELISA法。

胶乳凝集试验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IgG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操作

1、56℃30分钟灭活,(灭活C1q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缓冲盐水作1:20稀释(生理盐水1ml中加血清0.05ml)。

2、取此稀释血清1滴(约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RF试剂1滴,立即摇动反应板3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射光下观察。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参考值

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

结果判断

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3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测定滴度。ELISA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

3、《类风湿因子对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分析》,这是个文献,有兴趣可以了解。附截图。

6、如何看待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呈阳性

,未经恰当和及时的治疗,往往可导致手足残废,在港澳及东南亚部分华人地区,甚至把此种疾病称作为“不死的癌症”,更加重了此类病患的心理负担。在我诊病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神情着急的病人,拿着验单找我,说“医生,我检查了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否已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也有个别非风湿专科的医生因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忽略其他的检查,给病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误诊误治现象,给病人及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及心理上的负担,甚至造成医源性的身体损伤。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类风湿因子检查呈阳性的意义呢?首先,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四肢关节的慢性疼痛及肿胀,尤其是有手部的关节肿痛,类风湿因子阳性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是有帮助的,当然,要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你还得需要做另外一些检查,包括医生的体检发现,综合判断后才能明确你是否患有类风湿,不要仅仅因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判断自己患上类风湿。其次,如果你没有关节的肿痛,仅仅体检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还得考虑是否是其他的疾病所导致的类风湿因子“假阳性”,这类疾病常见的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结核感染等,要记住约5%的正常老年人也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如有关节的疼痛甚至肿胀,类风湿因子阳性,你也有可能患上其他的风湿病等,这时候你得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最好能找到风湿专科的医生帮您明确病因,给予恰当的治疗。总之,如果检查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不要自认为就已经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要尽量去寻求医生的帮助,配合医生做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才会避免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7、抽血做风湿四项检查结果是

ESR 血沉(正常):主要用于风湿 肿瘤 结核 炎症 等疾病辅助诊断,特异性较差RF 类风湿因子正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诊断 特异性较差(许多免疫性疾病能引起假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阳性 :链球菌感染 (风湿疾病 急性肾炎辅助诊断),特异性高C反应蛋白(CRP)阳性:细菌感染 肌肉损伤 心肌疾病等辅助诊断,特异性差总体概括:初步印象 感染引起风湿疾病

8、请问我这是风湿吗?还是其他什么病?

我觉得您说的症状加上一些化验结果很像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期,
就算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我把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给您看一下:
1)晨僵。

(2)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

(3)至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为医生所看到)。

(4)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两个关节受累所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3个月)。

(5)对称性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个关节(如果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趾关节时不需要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6)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7)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标准需上述项目中的7项。在(1)—(5)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周。肯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5项。在(1)—(5)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周。

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3项,(1)—(5)项中至少有1项。其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周。

可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下列各项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的持续时间应不少于3周:

①晨僵。

②压痛及活动时痛(为医生所看到),间歇或持续至少3周。

③关节肿胀的历史或所见。

④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⑤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

⑥虹膜炎(除非在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否则价值可疑
我不知道为什么您的抗o偏高,。,它搞表明近期有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是可以出现假阳性
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为70%,-90%

9、体内类风湿因子号会导致风疹病毒igm假阳性吗

体内有类风湿因子,不会造成风疹病毒检查的假阳性。

10、类风湿因子115,血沉20,是假阳性吗?【类风湿】

随诊就是定期到医院复查,假阳性的类风湿因子一般很少高很多,你不需要太紧张,你现在的情况还定不了诊断

(301医院王炎焱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与风湿类假阳性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