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人知道,风湿骨痛用济万仁膏贴怎么样?
风湿骨痛原因
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风湿骨痛的危害
风湿有“不死的癌症”之称,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又顽固的疾病,下面来盘点一下的危害。风湿有哪些危害?风湿会引起什么病?
关节畸形。风湿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是关节肿胀、僵硬、肌肉疼痛、乏力、口干、眼干,随着病情的发展,体内痹毒会侵蚀到关节出的骨细胞和软骨细胞,造成残疾。临床统计表明,约45%的患者最终发展成关节畸形,10%最终完全残疾。
肾病、心脏炎。风湿病易侵犯心脏、血管、肺脏和神经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都属于风湿的并发症。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肾损害是来自药物的副作用,风湿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康风湿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这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风湿治疗最好用中医疗法,中药药效温和而持久,毒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长程治疗的耐受性较好。
呼吸道疾病。风湿发生是还会累及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易感染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
血液系统。风湿与人体多个系统相关,而血液是各系统代谢的重要介质,因此风湿很容易出现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情况。
所以,一旦患上风湿,一定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的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尽量不留下后遗症,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中医理论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与人体气血、阴阳、脏腑亏损有关,有风、寒、湿、热之邪外侵,以及瘀血、痰湿阻经有关。实际上水肿的时候问题不在关节。膝关节有六条经络路过,治疗上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患了风湿病不要过度紧张,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如果心情压抑、过度悲伤,精神压力过大,则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肢体、脏腑的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情加重。
起居预防寒冷以及过度的湿寒,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不吃鱼虾海鲜等易引起发病的食物。
调理方法
通过中药灸透皮给药,根据脏腑反射区疗法、穴位、经络、病灶处,针对性的调理,靶向给药活血化瘀、通经脉,快速解决风湿骨痛问题。
1、调理程序:先做5-8分钟按摩——敷药灸40分钟——用九宫扶阳灸灸膝关节5-10分钟,每晚用艾叶泡脚20-30分钟;严重者可先泡药浴再敷药灸,效果更佳。
2、调理时间:前3-5天连续使用,之后一周2次;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浴疗法有哪些?
(1)三枝熏洗方
药物组成:樟树枝、桑树枝、柳树枝、艾叶各120g。
功效:温经通络止痛。
主治:周身风湿痛。
用法:上药加水50kg,放入大锅内煎煮10 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1 口,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放高、低小木凳各1 条,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避风盖被静卧。
(2)黄柏外洗方
药物组成:黄柏20g,苦参、浮萍、地肤子、蛇床子各10g。
功效: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见关节肿痛。
用法:上药加清水煮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备用。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擦洗5 ~ 10 分钟,每日3 次。
备注:在应用外洗方时,同时配用三藤通痹汤(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秦艽、牛膝各20g,没药10g,桑寄生、黄芪、当归、连翘各20g,生甘草10g),水煎内服,效果显著。
(3)蠲痹沐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生马钱子10g,酒白芍20g,透骨草15g,细辛10g,莪术15g,制乳没15g,制南星12g,威灵仙15g,桑寄生15g,仙灵脾10g,皂角刺15g。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装入布袋内,用适量清水浸泡1 小时,文火煎50 分钟,制成溶液。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浴液中,要略加活动。
然后再将药渣袋趁热外敷患处,每天治疗1 ~ 2 次。1 剂药可使用2天,一般10 天为1 疗程。
备注:临床上可以此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加忍冬藤、络石藤、生地、黄柏,并减少川、草乌之用量;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加防风、羌活、独活;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加大川、草乌用量,并加桂枝、海风藤;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加炒苍术、川朴、_莶草、海桐皮;痹证历时较久,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加穿山甲、白花蛇等。
(4)淋渫乌头散
药物组成:乌头(生用不去皮)30g,木鳖子(去壳)30g,白芥子30g,鳖甲30g,杏仁(生用)40g。
功效:温经散寒,化瘀通络,祛痰止痛。
主治:一切顽痹及筋骨疼痛挛急。
用法:将上药研为粗末,加水3000ml,煎数沸去渣,乘热淋渫患处,冷后再加热,复淋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