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

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

发布时间:2020-03-30 16:36:52

1、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区别呀?拜托了各位 谢谢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发作时伴以疼痛、肿胀以及活动障碍等表现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十分相似,极易导致人们产生混淆。但才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等很多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①从患者性别及年龄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40岁左右,体型一般的女性,而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50岁上下肥胖的男性; ②从病因上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自身免疫产生紊乱引起的,而痛风性关节炎则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 ③从二者的受累关节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以手指关节、掌指、腕关节多见,常呈对称性,且关节以肿痛为主,很少发红或产生灼热感,而痛风性关节炎则以足蹑躅趾关节和踝关节等单关节多见,关节的特征是红、肿、热、痛;从关节功能及变形程度来看,关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多呈梭形改变,常伴有“晨僵”症状,且可出现类风湿结节,但不会破溃,而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变形多不对称,可出现痛风结节,但会出现破溃,且流出白色尿酸结晶; ④从关节外病变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等,但肾脏很少受损,而痛风性关节炎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且伴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 ⑤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正常,而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则会出现血尿酸升高的症状; ⑥从对二者的治疗效果来看,以秋水仙碱治疗为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明显的效果,而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却有显著的疗效。

2、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有什么区别

膝关节结构复杂.外伤,劳累,劳损引起的半月板,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均可以出现此种症状。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生活调养的同时配合中医使用寻鼓风膏  ,同时应该要注意不宜长时间行走或是站立的,同时也可以用点食盐炒热后进行局部的热敷的,也会有效果的。

3、如何区分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1、三者的区别

痛风几乎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表现夜间突然发作剧烈疼痛多以急性关节炎呈红、肿、痛开始72小时达到顶峰一两周可自行消失数年再发作。当吃含嘌呤多的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酵母、烟、酒等高尿酸在血液和组织内积聚易形成痛风石多见趾骨关节周围亦可形成肾结石等。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作于关节受风湿之后常表现在大关节如膝盖、踝、肘、腕等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心肌及瓣膜同时损伤也就是这个病可同时表现“舔关节、咬心脏”。

两者的治疗皆然不同。痛风是用抗嘌呤代谢、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秋水仙控制症状。而风湿性关节炎是采用水杨酸类药物。随着时间的推延痛风因屡屡发作的关节不仅组织损害而且骨质的关节端有侵蚀再加上痛风石的沉积使关节呈慢性炎症和关节畸形很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性是一个慢性顽症病因不清楚与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相关。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全关节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慢慢变畸形、强直双手呈鸡爪状、功能丧失甚至瘫痪骨和骨骼肌萎缩还常常伴有关节外的症状化验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2、三者不难鉴别

痛风好诊断测血尿酸升高、摸到痛风石就可以确定。风湿性关节炎单独存在很少见多为大关节炎。在急性期多有风湿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风湿性心脏病”。化验抗链O实验(ASO)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的顽症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明显呈僵直或瘫痪类风湿因子阳性。

关节炎主要是做好保暖,可以选择护膝,既保暖又方便,尔康护膝网上有卖。

4、类风湿与痛风病有什么区别

病因各不相同。这两种病症虽然都会导致关节疼痛,但是风湿病主要是膝关节、肩关节、腰等大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联系明显,临床检验表现为风湿指标偏高,血沉高;痛风则表现为大脚趾痛,经常在半夜发作,脚不着地,一般会出现红肿热痛,与气候没有太大的联系,临床检验表现为血尿酸浓度高

5、我这个到底是痛风还是风湿性关节炎?

典型的痛风,发作期间请不要服用别嘌醇,会加剧痛风症状,而服用别嘌醇后第天检查尿酸值会下降。痛风炎症期,会导致血沉上升,所以您痛风的可能性高,具体情况请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误诊。

6、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

痛风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趾等小关节处、以出现尿酸持续增高为特征、早期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严重者会出现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症状。

风湿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腕等较大关节处,发病时会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现象,血尿酸检查通常无增高现象。可咨询痛风专家朱建福。

7、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虽然近几十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少见。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一旦关节出现强烈、突然的疼痛后,就要及时看医生,做好症状管理和预防。

8、不要与风湿性关节炎混淆?

痛风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关节炎症,前者属于代谢紊乱性疾患,后者则是十分典型的结缔组织病。

(1)发病年龄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见于青少年,中年以上的人极少患此病,故有人称其为威胁青春健康的风湿病。而痛风性关节炎则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2)关节炎特点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特点是多发性的大关节红、肿、热、痛,主要侵犯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

关节炎往往呈游走性发作特点。而痛风性关节炎虽然也可累及膝关节,但多见于跖趾、指骨间关节,初发以单个关节为主,不呈游走性特点。

(3)累及脏器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后,引起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的结缔组织病,除了关节炎症外,心脏炎症是十分常见的,且后果较为严重。

(4)发病持续时间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一般比较长,可持续1个月左右,而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一般持续1周左右,仅有极少数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可持续1个月以上。

(5)治疗方法不同。风湿性关节炎用阿司匹林、泼尼松及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而用秋水仙碱、非类固醇抗炎剂效果不显著。相反,痛风性关节炎用抗生素、阿司匹林效果不好,而对泼尼松、秋水仙碱则效果理想。

9、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吃什么药有效吖?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