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清热凉血中药有哪些?
生地,芍药,白茅根,牡丹皮,白菊花等都是清热凉血的中药,泡茶都可以
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 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2、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有那些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3、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4、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5、木槿花
木槿花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疮肿及小便不利等。现代医学证明木槿花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钾等,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硒和铬元素,对糖尿病及增强免疫力都有一定好处。

(2)凉血和去风湿的草药有那些扩展资料:
清热利湿误区
不少人爱吃辣椒,能发汗,想当然地认为能祛除体内的湿气。但是夏季特别是在北方不宜吃太多。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大热,吃多了会引“火”上身。
夏季宵夜,吃得酣畅淋漓,似乎对祛暑有好处,殊不知,吃下去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容易产生湿症。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浮于外,人体的消化能力并不比秋冬更强,饮食过生过冷或饮酒过多,极易导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形成“内湿”。
天热,人们容易烦躁。心静自然凉,保持平和心态尤为重要。一些人因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并进而出现粉刺、疮疡。很多人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自己的皮肤上涂抹很多护肤品,其实从内部清热解毒祛湿、少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为重要。
此外,还可以选用北京同仁堂的连翘败毒丸、当归苦参丸。其中,连翘败毒丸的处方来源于明代《六科准绳》,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功效,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等症。
3、治风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风湿常用中草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类: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类: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类: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4、请问哪些中药成分对风湿很有效
基本上全在这了:
1.独活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4.五加皮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
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
8.老鹤草
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
9.虎杖
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
10.臭梧桐
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
11.防己
祛除风湿,利水消肿
12.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
13.透骨草(附:急性子)
有祛除风湿作用,并能活血止痛,用治风湿痹痛
14.豨签草
豨签草为祛除风湿常用要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
15.鹿啼草
本品有祛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
16.千年健
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
17.虎骨
祛风通络,强健筋骨,适用于风湿痹痛、风邪偏胜关节疼痛击肝肾亏损,腰膝痿软之症
18.徐长卿
本品善于祛风,功能通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
19.寻骨风(附:丝瓜络)
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20.接骨木
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
21.蜇砂
本品善于化湿,功能通络利痹,可用于风湿痹痛之症
22.松节(附:松香、松花粉)
本品苦燥温通,具有燥湿通络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间风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症
23.海桐皮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要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
5、请问各位这个中草药叫什么名字?(有去风湿的效果)
石松 ( 中药名小伸筋、伸筋草)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石松属
别名:石松 寸金草 地棱罗 凤尾伸筋草 过山龙 金腰带 宽筋藤 绿毛伸筋 日本石松 伸筋草 伸肋草 狮子尾 石松子 蜈蚣七 猴子背带 龙须草 木杉马爪普 铺地蜈蚣 蛇足石松




6、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8、化痰散结类: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9、益气养血类: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10、补肾壮骨类: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7、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_、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_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8、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中草药有那些?
白芷,麝香,马钱子,申姜,,蜈蚣,,,太多了,,但不要自己调配,,中药将就比例中和的,,用我家药泡在醋里,每晚加热用醋清洗热敷膝盖,有利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