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小儿风湿舞蹈症

小儿风湿舞蹈症

发布时间:2020-03-30 13:49:37

1、哪些是舞蹈病的表现?

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

体检发现可有肌张力低,腱反射弱,动作不协调,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大脑皮层受损者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兴奋,重者意识模糊或躁动。根据起病年龄,病前或病程中有风湿佐证以及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不难诊断。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起病缓慢,开始有乏力,精神不振,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大多见于5~15岁的女性。 舞蹈病
(2)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自一侧面部或手指开始,渐波及半身或全身,通常上肢较重,为一种快速的,不规则而又无目的的动作。表现为挤眉、弄眼、伸舌、耸肩、扭腰、翻掌、复腕、踢腿、屈膝等。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3)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4)情绪不稳定,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严重者可有意识模糊、妄想、幻觉、躁动等。 (5)吐字不清,动作笨拙和共济失调。 (6)可有急性风湿热的其他表现。 总之,根据患者的起病年龄,典型的舞蹈样动作,本病不难诊断。如有急性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则更可得到肯定。 本病须与习惯性痉挛、老年性舞蹈病及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抽搐-秽语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引起的不自主动作,以及慢性进行舞蹈病相鉴别。习惯性痉挛也多见于儿童,有时易与舞蹈病混淆。但前者动作刻板、重复、局限不同一肌肉或同一肌群的收缩,肌张力不降低,无风湿热的典型表现。老年性舞蹈病多见于老年,常为血管痉挛所致,发病较突然,多为半身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又名大舞蹈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有遗传史,不自主动作以面部为主,常伴有痴呆或其他精神症状。 一、习惯性痉挛:也多见于儿童,但其不自主动作作为多限于某些肌肉或肌群的刻板而重复的强迫动作,与本病不同。 二、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好发生于男性儿童,病程慢性持久而症状则有波动。除多发性肌肉抽动外,可有不自主发声以及语言动作异常,如猥亵性言语和动作。 三、肝豆状核变性:多在青少年时起病,也可表现有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但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有铜代谢障碍以及家族遗传史等可资鉴别。

2、抽动症怎么和小舞蹈病区别?

抽动症与小舞蹈症的主要区别是小舞蹈病往往有风湿的其他表现,与抽动症的表现不难鉴别.比方说,做个抗O化验等.

抽动症: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国外也叫妥瑞氏症,也称妥瑞氏综合症、吐雷氏症、吐雷氏综合症。此症是法国妥瑞医生于1885年提出的8个病例报告。此种患童会不由自主动作,包括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以及不由自主出声,包括清喉咙、大叫或发类似「干」的怪声。约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会伴随有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属于原因不明性的一种脑病。常为急性风湿病的表现之一。本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多系亚急性起病,也有因情绪激动而骤然发病。表现为极快的不规则跳动和无意义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等,且常伴心理障碍。本病可自愈,但复发者不少见。

3、小舞蹈症能治好么?谢谢了

小舞蹈病的诊治

舞蹈病是锥体外系病变的常见表现,是一种急促的、无规律的、不对称的、不规则的、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运动,涉及广泛肌群,精神紧张、疲劳、兴奋及体力活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主要侵犯面部及肢体,上肢最为明显。

面部表现为挤眉、弄眼、皱额、瞬目、张口、伸舌等不自主运动。头部出现突然跳动、旋转、过度伸屈等动作。喉部肌肉的不自主多动引起发音不清或语言中断,吞咽困难。上肢表现为不自主伸屈,手突然旋前旋后,上臂前伸后屈,肩部高耸。患者穿衣、洗脸、进食等目的性运动均不能实现。下肢不自主运动较上肢为轻,主要见于足及足趾。如足趾的伸屈,足的内翻背屈。行走时跨步过大,肘关节突然屈曲,呈跳跃步态。

肌张力减低是舞蹈病的另一特点,在被动运动时易发现。表现为协调动作障碍,如运动过度,动作分节,测度不准,反复交互运动失灵。

舞蹈病分为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偏侧舞蹈病、妊娠期舞蹈病。

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多见于5-15岁儿童,女多于男(2-3:1)。多数在病前1-6个月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史。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中或发病前伴有急性风湿的其他表现,如扁桃体炎、关节炎、心包炎等。少数有风湿热或舞蹈病的家族史。小舞蹈病多为亚急性起病,少数突然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宁,注意力分散,字迹歪斜等表现。过一段时间,即出现舞蹈样多动,常先起于一肢,扩及一侧,并发展成双侧,病情日益加重,面部表现为挤眉、弄眼、吐舌,上肢重于下肢,近端严重,步态颠簸,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肌张力减低。本病预后良好,多数在3-10周自行恢复。很少超过半年,1/5-1/3患者有复发。

根据5-15岁儿童起病,有急性风湿病史,表现为肢体不规则、大波幅、不自主舞蹈动作,可诊断为:小舞蹈病。

急性期需卧床,并尽量避免光、声刺激。动作频繁者,床沿需加置软垫和围栏,以防摔伤。给病人高热量饮食,吞咽困难则鼻饲。药物方面给丙戊酸钠0.2克,3次/日,或氟哌啶醇1毫克,2次/日。

应避免声、光刺激,预防感染。

[治法]:滋阴益肾,平肝熄风,通经络
桑寄生12 海风藤15 鸡血藤18 石决明18 菊花12 广地龙10 白芷10 丹皮12 生地18 当归15

[加减]:
(1)心悸、失眠者,加枸杞子15 熟地30
(2)病程日久,舞蹈动作明显者加全蝎9 天麻10
(3)步行易跌倒者,加牛膝18 川断12 杜仲18
(4)伴有低烧者,加银柴胡9 胡黄连9 丹皮10 青蒿10
(5)情绪易激动者,加郁金15 香附10 柴胡9

4、舞蹈症是怎样引起

小舞蹈病与风湿病密切相关,它往往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节,大脑皮质,脑干,小脑等处散在动脉炎和神经细胞变性.抗风湿药物对舞蹈症无效.舞蹈症患者应尽量安置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刺激.病情严重者可使用镇静剂如鲁米那,地西泮(安定)等,亦可用睡眠疗法.舞蹈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耐心细致的护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舞蹈症不是独立的疾病,只是症状.这些症状可由数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引起.意见建议:具有舞蹈症上述症状的病人,其大脑的基底节部位常不正常.基底节的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在大多数舞蹈症患者的基底节内,神经递质多巴胺太多,从而影响了基底节的协调功能.当药物或疾病改变了多巴胺的水平或影响了大脑识别多巴胺的能力时,舞蹈症状便会加重.

5、舞蹈症是什么??

?

与小儿风湿舞蹈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