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功与类风湿
类风湿是免疫系统疾病,练气功好不了
2、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做哪些气功疗法?
“气功”,即我国古代的“导引”,也称“养生法”。它是中医学、保健、长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远在陶唐氏(尧所属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阴雨,河水泛滥,潮湿阴冷,引起人们的气滞血瘀,筋骨蜷缩不舒,“故作舞以宣导之”(作舞为古代导引的最初形式)。可见,“导引”
是远古时代人民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做斗争的产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素体脾肾不足,复感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气功锻炼通过调心(意念活动)、调身(导引动作)和调息(呼吸吐纳),能使机体机能得到全面调整和加强,通经活络,收清排浊,固肾强脊,健脾祛湿。因此,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类风湿病,全面提高人体的素质和抗病能力,调动人体潜能,开发智慧,陶冶性情,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首选方法。
(1)练功的要领
①松静自然。“松”即自己感到轻松愉快,使身体和精神放松,这是练功的第一要领;“静”即闭默无声,与“动”是相对应的。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常是“静”的先行,而“静”
又可以使“松”加深。但“静”不宜过深,避免睡着或受凉。
②意气相合。这需要经过一段训练之后才能达到。练功时,用意念活动影响呼吸,渐渐使意念的活动与气息的运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慢进行。在松静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自然、缓和、柔细、匀长。
③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④上虚下实。练功时上身放松,使意气停留到下部。若下体充实,上体也自然能够虚灵,头脑清醒,故练功时注意锻炼至上虚下实,但以舒适为度,不宜勉强。
(2)风湿类疾病专用气功法
天津中医研究所编制了一套适合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气功法,现介绍如下:
①放松功。放松功是有意识地依次注意身体各部位,结合默念“松”字,逐步将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从而调和气血,协助脏腑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姿势:卧式、坐式、站式均可。
呼吸:一般自然呼吸,亦可放松与呼吸结合,吸气时注意部位,呼气时念“松”字(也有人认为念“送”字更便于放松)。
意念:有“三线放松”“分段放松”“局部放松”以及吸“静”
呼“松”法等。常用的是“四线放松法”,即将全身分为四条线,依次放松,并配合呼气默念“送”字。
第一条线(两侧):头部两侧—两肩—两肘—两前臂—两腕—两手十指。意守中指端2 ~ 3 分钟。
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两足十趾。意守大趾1 ~ 2 分钟。
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项部—背部—腰部—两大腿—_窝部—两小腿—两足底。然后意守涌泉穴3 ~ 5 分钟。
第四条线(中央):自百会—会阴。冲刷大脑,纵贯五脏六腑(体腔中轴),然后从会阴分两侧沿大腿长骨骨髓腔至涌泉,每次练功约作2 ~ 3 个循环。
“局部放松”:在“四线放松”的基础上再单独放松身体的某一病变部位,或某一紧张点,默念“松”字20 ~ 30 次。
“意守丹田”:在局部放松的基础上,意守丹田,太极式或撑抱式,自然站立。
②动功。
预备:两脚平行开立,与肩稍宽,双膝微屈,松肩松髋,头身中正,舌尖轻顶上腭,似笑非笑,两目平视,意照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
呼吸自然,将气沉入丹田,意守丹田。
托天柱地:双手劳宫相对似持球状,自体前举至与肩平时,屈肘至胸前合掌,两手上下分开,左手上托,右手下按,掌心突出,意守两手劳宫。双手缓缓收回至胸前,手心相对,再上下分开,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似托天柱地状,如此反复,左右各作3 次。
碧海腾蛟:意想自己似碧海中一条蛟龙,灵活,矫健,富有活力。
动作为:两手掌心向上,自体前抬起,然后,翻掌向下向外,旋臂向后,似蛙泳状。双手再自体后,由腋下转向前伸,复掌心朝上。
掌心向后时劳宫吸气,转向前时,十指呼气(手指有病者,可同时作逐指依次运动)。躯干脊柱与两臂动作呈反向力,共反复六次。
然后身体作前后波浪运动。力发于足踝而至膝、髋、腰、脊、肩、肘、手臂亦随身体的波动向前后划动,似蝶泳状反复6 次。双手自体侧抬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将气贯入丹田。
收清排浊:双手掌心向下自体前缓缓提起,然后下按,掌心外凸,意在劳宫,反复3 ~ 6 次。双手再提至肩平时,掌指上翘90°,突出掌心,以柔力收推3 ~ 6 次,然后松腕,两臂左右分开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坐腕推掌,如法再柔力收推3 ~ 6 次,两臂自体侧慢慢下落,转掌心朝后,双手向前方抬起,掌心内收再向后下方外推至45°,收推共3 ~ 6 次。
转膝舒筋:双手掌心向下自后向前抬起至脐平下,按两膝,双膝微微蹲,两膝同时向左、向右、向外、向内各转3 ~ 6 圈,然后作蹲起动作,下蹲意在膝盖,起时意在涌泉,反复作3 ~ 6 次,身体直立。
俯仰升降:两臂前伸,两掌心转斜相对自体前捧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沿身体正中导致脐部。双手沿带脉移至身体后方,内劳宫对准肾俞,身体后仰,然后身体再前俯,同时沿两腿后外侧向下,按摩足三阴经至两足踝,转向足背,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脐,按摩足三阴经,同时身体直立,俯仰共作3 次。
强腰健肾:双手自脐沿带脉移至身体后侧,外劳宫对两侧肾俞,护命门,腰部做回旋转动,正逆各9 次(上身及下肢均不动,只做腰髋、骨盆转动)。然后双手转为内劳宫对肾俞,交错上下搓(搓在脊柱两侧的腰大肌上),上至后屈尽处,下至尾闾,上体及头部随手的动作而左右晃摆,各9 次。
熊晃健脾:双手自然下垂体侧,周身充分放松,左膝微屈,身微左晃,左臂向下松垂,同时右臂上提至胸,然后再如法晃至右侧,如此悠缓自然地扭腰晃膀,两足亦相应地虚实变化,节律轻柔,意守丹田或涌泉,共做9 次。
通经活络:双足交替互相叩击承山、三阴交、足三里诸穴,再以双手掌心向下置体前固定高度,两腿高抬交替使双手拍击“血海”
穴,要力透肌肉筋脉。
③辅助功。
托盘运动;单手托盘: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似托盘,向右前划弧至左前方,再绕经右腋下,自右后再翻转至头顶,环绕一周回至体前(注意手心始终向上)。左臂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左右交替进行。双手托盘:双手同时进行,一侧动作同上,另一侧动作手臂呈拧转前举,仍使手心朝上,先由头顶划圈,翻转回至体前,经腋下向背后再返回,与另一侧手臂同时到达体前。左右交替动作,反复进行。
抻拔脊柱:双手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十指交叉转掌心朝上,用力上托,双臂贴耳,意念脊柱,稍停片刻,转掌心朝下,自百会贯气至丹田。
坚持关节局部按摩:每次按摩100 次,每日2 次,把疼痛关节搓热,然后在各种位置做环形活动。
撑拔桩:坐位,两臂撑抱式或提水式,两腿向前伸直,足跟尽力前蹬,保持此姿势数分钟。
贴碑桩:将脊贴在墙壁上,两膝屈成90°,保持此姿势1 ~ 3 分钟。
3、气功可以治疗内风湿关节疼吗
理论上说是可以的,但是你得真的气功学成,且长期练习,气功主要是缓解病情和充分休息是一样的,只是主动做到充分休息以产生自身恢复能力。更高级的治疗还没有确认实际效果,那些包治百病的气功不要信,尤其变相收费的。
4、气功大师有能治风湿病的吗
自己练气功,能治愈,我有朋友原来就是因为风湿练气功的,已经痊愈了
5、气功是真的,风湿啥方法都治不了,练气功就能好?
气功是调整你的呼吸状态一种方法,练好了能强五脏通血脉,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立即治病是不可能的,练气功的目的是强化身体抵抗外邪!
6、医学上一个问题,貌似是风湿病,懂的进来看补充,谢谢了
造成外伤后的后遗症状,与风湿无关,除非有风湿的医学检查证据。天气凉,气血循环不好,会有感觉,其实对于会气功的来说很简单就可以弄好,不会气功就麻烦,可以采取热敷,针灸通经络,要是学了气功那就更简单就可以解除了,我会气功,原来也是身休不好,现在可以利用采日月精华来滋养身体,一点病也没了。要是采用西医治疗,那要去拍X片,检查一番看是不是有别的原因,最后吃一些消炎止痛的,倒是能缓解。中药活血化淤也可以,采取理疗也可。看着办,方法很多。
7、中国治疗类风湿的权威机构???
本人把中华气功、化神奇为平凡,化繁琐为简单,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而浓缩成的“常占气功”是最草根、最简单、最易练的气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永不收费、本人只为弘扬气功、避免别有用心的人、再利用气功欺骗或利用善良的人们。
常占气功:根治各类关节炎、养生健体、武术、体育者必练!!!!
8、气功与类风湿
可以说下练得什么气功吗?我也是刚确诊类风湿~关节痛~能说下联系方式吗?
9、气功能治疗类风湿吗?我是产后风湿28年了,全身疼痛,后背,头,胳膊,膝盖重,最近一个月又转变成类风
中医认为,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骨节是闭合的,而产后随着骨盆的打开,产妇全身上下的筋骨腠理都处于一种开放松弛的状态。这是,风寒都容易趁虚而入,通过张开的骨节进入人体内。妇女在月子里100天一个自然恢复期,筋骨与腠理一个合闭,可以把风湿寒邪包入体内,不得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损坏腠理与筋骨组织,导致的全身酸痛。普通的方法是无法去除的。我之前也是全身痛好多年了,钱花了好几万不说,还受了不少罪,后来是朋友介绍用 苗风神浴 调理好的,你也可以试试,个人意见仅做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