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痹是风湿还是类风湿 还是其他一种病?
中医过于笼统,在现代医学,风湿和类风湿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发病机制上完全不同,二者有明显划分,鉴别涉及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检查,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由于抗菌药普及,现在风湿性关节炎少见,常见关节痛的病因,老年人多为骨性关节炎,即所谓老寒腿,年轻人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多为生长痛(正常现象)
建议西医正规检查治疗
2、跪求有关类风湿所有知识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其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贝赫切特综合征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病因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患者可能与结核感染相关)、生活环境有关。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患者在各种发病原因的作用下出现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常,嗜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内皮细胞损伤与血栓形成、免疫系统针对自身器官组织产生反应,导致器官组织出现炎症,产生破坏[1]。
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2]
该病可见于我国各类人群,从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见,男女均可发病。
2.口腔溃疡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疼痛,溃疡面较深、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可以同时在多个部位出现多个溃疡(俗称“口疮”),包括舌、口唇、上颚、咽部等。多数溃疡可自行好转,但常反复发作,严重者疼痛剧烈,非常影响进食。
3.生殖器溃疡
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这些部位的溃疡可较大,可以是单发的。
4.眼部病变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睛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可以一只或两只眼睛受累。
5.皮肤表现
还有些患者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样皮疹,或类似于“疖子”的表现,可自行好转,但易反复发作。另外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发绀、肿胀和疼痛,可以触摸到“疙瘩”,还有的患者下肢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大小不一,可以从黄豆到铜钱大小,按压时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结节红斑”。还有的患者在输液或抽血针眼局部会出现红肿或水疱或脓疱,多数在注射后24~72小时内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针刺反应”阳性。
6.关节病变
不少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可以单个或多个关节,下肢关节多见,可以伴胳膊和腿疼,严重者出现关节积液、滑膜炎。
7.消化道病变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现是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反酸、烧心、腹痛、腹泻、大便中有脓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块,体重下降、消瘦,没有食欲,这些症状可都出现或只出现其中一个,做过胃镜或肠镜的患者会被告知有“溃疡”。
8.血管病变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严重者还可以并发肺栓塞,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胸口疼痛甚至晕厥。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动脉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动脉瘤破裂后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9.神经系统病变
有的患者可有手脚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手脚感觉麻木、疼痛或无力,还可出现一侧的手脚瘫痪,严重的可出现抽搐、翻白眼等类似“抽羊角风”的表现,这些有可能是贝赫切特综合征损害到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脑干,也可见于脊髓、大脑半球、小脑和脑脊膜,可以出现脑萎缩。
10.全身症状
不少患者伴乏力、纳差、低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治疗
贝赫切特综合征以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一。多数患者需要较长期服药,主要是免疫调节药或免疫抑制药,包括外用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和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选择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但都应以药物治疗为基础[3]。
3、如何区分风湿痹症的寒与热?
那就选没有蛇蝎蜈蚣的药啊!
苗老爹肩周痛贴主要含大血藤、七叶莲、土茯苓、土一枝蒿、金银花,大血藤作为该膏药的重要原料,在《简易草药》中就有记载:“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之功效。该膏贴适用于急慢性肩周炎、肩关节疼痛、伸屈不利、活动障碍等的康复保健。
4、民间所说的寒痹指的是什么,要如何医
民间所说的寒痹,一名痛痹、骨痹。指寒邪偏重的痹证。《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证治准绳·杂病》:“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症因脉治》卷三:“寒痹之证,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寒伤太阳,在营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寒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今家秘立十味羌活汤通治之。”亦可用定痛丸加羌活、桂枝,或选用五积散、芎附汤加减。痛甚者,用五灵散;《内经》并有火焠、药熨等法。
依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三十九》的君臣对话常被引用作为对痛症机理的说明,现以白话文解说如下:「皇帝问:『人体五脏突然发生疼痛,是甚麼邪气造成?』歧伯回答:『经脉内的气血运行不止,如环无端。如果寒邪侵入经脉,则经脉气血循环迟滞,运行不畅。寒邪侵袭经脉以外之处,经脉外的血液就会减少;寒邪侵入经脉中,气血就会无法畅通,人体就会突然感到疼痛。』」这裏解释了「寒气」引致血少,病位缺少养分而生「痛」;而「气」不通畅也会引起「痛」。
除上述痛症发展变化的机理外,现今中医师亦以「痹证」作为痛症的诊断。中医观念的「痹证」是指人体体弱再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足、不畅,令肌肉、筋骨、关节产生痠痛、麻木、沉重,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等临床表徵。一般又分为正虚及邪实两种:正虚指因为阳气不足,风寒湿邪较易侵袭人体,形成风寒湿痹证;邪实是指身体阴气不足、内有郁热,每与风湿邪气相结合,形成风湿热痹证。中医治疗「痹证」多是集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治疗方法。
5、风湿寒痹 风寒湿痹 风湿痹痛 的区别
风湿是西医的说法,西医把风湿分为两大类:1风湿性关节炎,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在西医中属于免疫性疾病,它主要是人体中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的沉积,本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使结缔组织具有粘液样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以及坏死性血管炎的基本病变,故又称结缔组织病变,现代医学认为以病毒.细菌.遗传.等有相关.中医属于痹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风.寒.湿.热.诸多因素引起的,风侵犯滑膜,软骨,关节,肌肉,韧带,肌健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且可侵犯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不管发病的原因是怎样,都是中医痹症的范畴,人体机体经络,骨,受到外界风,寒,湿邪的侵袭后,使人体体内地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痛,重着,麻木,关节红肿,屈伸不利,等病症,一般中医把痹症分为行痹,着痹,痛痹,三种.行痹:疼痛无定处,以游走性为多见.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疼痛而剧烈而成痛痹,湿性粘滞故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即热痹
6、类风湿关节炎寒痹吃蚂蚁有效吗
你好,根据你叙述的情况,黑蚂蚁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点效果,一般是泡药酒饮用。
7、寒痹可以治愈吗
寒痹
病名。一名痛痹、骨痹。
。据文献记载有两个含义:其一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其二指痛风。虞抟谓:“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痛痹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季,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痛痹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脊柱炎、颈椎病、跟骨骨刺、大骨节病等)、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指端动脉痉挛症等病,在其病程中均可出现类似痛痹的临床表现。
治愈困难。
8、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样区分炎寒症 (寒痹)和热症 (热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 (寒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