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 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时1 次。
③吡罗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饭后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 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盐制剂,静脉注射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金诺芬。口服金诺芬6mg,每日1 次。持续15 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 转阴。
②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50mg 维持。
服药后1.5 ~ 2 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个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 周为1 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如下。
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
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使用原则:最小剂量(如泼尼松每日小于10mg)。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剂
此类药物又称三线药物。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
①环孢素。可抑制T 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用量为每日10mg/kg,静脉注射。
疗程60 日,总有效率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2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对晨僵、握力、血沉、C- 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③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
每次100 ~ 200m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每周1 ~ 2 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时口服1 次,连服3 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 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扰素。应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生产的γ - 干扰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复制,抑制T 细胞增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每次1000 万单位,肌内注射。7 次为1 疗程。
②特异性抗体(McAb)。是通过人肿瘤细胞致敏的某个淋巴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它具有高纯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用鼠的McAb 与蓖麻毒素蛋白A 链免疫偶联的IT(免疫毒素)特异地结合T 细胞亚群上,通过酶样作用方式重复灭活核糖核酸,破坏和杀伤这些细胞,IT 治疗量每日为0.05 ~ 0.33mg/kg,5 ~ 10 天为1 疗程。
结果有效率为50%。
(6)其他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每日150mg。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2、类风湿关节炎吃什么药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包括:
1、控制关节症状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乐松、依托考昔等;
2、控制病情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
3、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
4、激素治疗;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望采纳谢谢
3、请问有哪些药物对治疗类风湿病疗效很好?
治疗类风湿的要非常多,我建议你不要自己乱用药,最好问一下医生哪类适合你?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敷疗法有哪些?
(1)消尔痛酊
经物组成:川乌、马钱子、乳香、栀子、多肽或蛋白肽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等。
用法:用3 ~ 4 层纱布蘸消尔痛酊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扎;每日1 次,每次4 ~ 8 小时。
(2)消肿祛痛灵
药物组成:蚤休、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川断等。
功效: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祛风攻寒除湿。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
用法:取出消肿祛痛灵药袋,将药粉从塑料袋端倒入纸袋端,摊平药粉敷于患处,每日2 ~ 3 小时,(病重者6 ~ 8 小时)。不用时将药粉倒回塑料袋端折好保存,下次再用。
(3)中药热熨方
药物组成: 伸筋草300g, 透骨草300g, 木瓜100g, 海桐皮150g,防风150g,地榆150g,独活100g,赤芍150g,红花100g,骨碎补150g,急性子150g,川椒100g,乳香100g,白芷100g,桂枝500g,大青盐300g。
功效:舒筋活血,疏风定痛,消肿散结。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
用法:将上药复合掺匀、为粗末,每剂重300g。用白酒拌潮,分装于2 个布袋内,封口(布袋长7cm,宽5cm)。放笼屉内蒸10 ~ 15 分钟。将药袋取出一个置于患处热敷,冷后换另一药袋,两袋交替使用。每次热敷40 ~ 60 分钟,每日1 ~ 2 次。用毕将药袋凉于通风处,下次再用。连用7 天(药力消失)为1 疗程。
5、风湿关节炎什么药最好
风湿性关节炎是种难病,特别是天气变化时疼痛特别剧烈,呈反复但逐渐恶化的变化过程,有些人痛得无法行动。但愿你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
目前国内针对风湿病,基本上是采取各种止痛片,风湿膏,理疗等办法,这些疗法的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疼痛,刚开始用时有点效果,久而病情复发,并逐渐加剧恶化。待到病情严重时,医院开出的药更有强烈的副作用,所以用医生他们自己的话说,难以治本。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风湿疾病,已经放弃传统的疗法,普遍采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用于临床关节治疗,不仅取得抑制病情恶化,关节软骨再生,彻底根治的临床验证,而且没有副作用。为人们彻底克服风湿性关节炎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专门企业提供临床之用。 而且它是纯天然的,不含激素,没有毒副作用。这也是它倍受推崇的另一个原因。但因为选材困难,加工讲究,质量好的品牌可能价格要稍微昂贵一些。你可以查查看。祝早日彻底康复!
6、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效果好的药品推荐?
就目前来说,关节炎没有药能医治,最多吃点止痛药止痛。关节炎属于退化性疾病,基本上到了老年都会患上。
因为30岁以后,人体的关节纤维变性,弹性减弱,关节软骨的延伸能力逐渐弱化,恢复原状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此外,软骨赖以生存的关节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质的不同而减少。关节液的减少会让软骨变得干燥,软骨之间长时间的摩擦就会导致软骨逐渐消失,关节之间就会长骨刺或变性,继而引发骨性关节炎。几乎所有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氨糖(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氨糖是关节液和软骨的重要组成基质,能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液,从而不断润滑软骨,减少摩擦。同时关节液也可以为软骨提供足够的营养,刺激软骨生长。一般在30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含量不断下降且不再生成,因此30岁以后的人都可以适当服用氨糖软骨素,修复软骨。
建议购买氨糖软骨素的时候认准外包装上面的“蓝帽”标识(如下图所示),即产品包装上标注的“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这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代表着过硬的质量,有蓝帽标识的保健品可以放心食用。也可以查询产品外包装上面的防伪码。
另外,氨糖属于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只能起到养护关节和预防关节炎的作用,治疗关节病还是得去医药做手术才行。
7、类风湿关节炎用什么药控制得好?
面对这样的疾病,真的是要有很好的心理准备,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要想控制的好,药是其中的一方面,可以尝试用一下曹清华胶囊,还有其中最重要的日常的护理,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而且期间还要注意饮食
8、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
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副作用相对小一点。比如益肾蠲痹丸。这药加油消炎镇痛,改善关节功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的功效。目前在天猫上的云开亚美药房有售,可以去咨询下。
9、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