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判断得了类风湿?
自身抗体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如何读懂风湿病化验单
风湿性疾病是一大类常见病,多发病,且多数疾病需经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查才能确诊。由于风湿病诊断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很多大型医院都尚未成立风湿病专科。而风湿病的化验项目发展很快,近几年发现了多种用于风湿病早期诊断和帮助判断疾病预后的化验指标,不仅大多数病人看不懂风湿病化验单,甚至连其他专业的医生也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化验。风湿病化验项目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所谓自身抗体是我们自身体内的防御组织过度反应,对体内的正常组织产生抵抗,也就是自身抗体,用来破坏这些正常组织。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风湿病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现在应用于风湿病临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磷脂抗体等。一、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最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故认为可以用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目前RF作为RA的筛选试验有一定的价值,至少75%的RA病人RF是阳性。而且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7条RA诊断标准中, RF阳性为其中之一,符合其中的四条者可诊断为RA。RA患者出现RF,提示病情预后不良,同时也提示该病人不仅可由关节症状,还可有关节外表现也就是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且随着RA病人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RF的出现率也随之增高,如:3个月时33%,1年75%,18个月90%。因此,当初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临床上仍高度可疑时,重复检测RF有一定意义。RA也不能完全依靠RF阳性来诊断,也就是说,不是RF阳性且有关节肿痛的就一定是RA,而RF阴性的就一定不是RA。这是因为RF还可以出现于下列一些疾病,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其它高球蛋白血症状态、慢性肝病,大约5%的老年人也可出现RF阳性。二、抗角蛋白抗体谱 抗角蛋白抗体谱中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CCP抗体等,它们都是用于RA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可以辅助RF,提高RA的早期确诊率,早期正确治疗,改善预后。三、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A)中的“核”字指的是细胞核及细胞核中的成分。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因为细胞核包含多种成分,所以ANA其实是抗核内多种物质的抗体谱,又称为抗核抗体谱ANAs。ANAs 阳性的病人要考虑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但应多次或多个实验室检查验证为阳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结缔组织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s。因此,ANAs的检测应有滴度的测定和报告。根据细胞核内各种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将ANAs 分成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和抗核仁抗体四大类。其中抗非组蛋白抗体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用到的抗ENA 抗体。 对于ANAs阳性的病人除了检测滴度外,还应分清是哪一类。不同类别的ANAs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抗DNA抗体,特别是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抗体,而且对于狼疮肾炎有很强的诊断价值。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多考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抗核仁抗体阳性多见于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抗ENA抗体谱中抗Sm抗体最早发现在一名名叫Smit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后发现可以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且特异性很强;抗SSA、SSB抗体是两种用于干燥综合症患者诊断的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可用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抗Jo-1抗体阳性可以帮助诊断多肌炎/皮肌炎;抗Scl-70抗体可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和活动性判定有帮助。五、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上述的多种抗体对风湿病的诊断极有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范围,而且检测的技术也可引起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风湿病的诊断仍要通过临床与实验室自身抗体的结合。
3、免疫全项+风湿抗体.
你好
血钾低,而且伴心律失常,首先应该是补钾,使钾维持在3.5~5.5。
免疫球蛋白G明显偏高,抗核抗体阳性,抗ro52弱阳性,考虑结缔组织病如狼疮、类风湿。建议详细查下抗核抗体谱(包括抗DNA抗体、抗SSA抗体等),以明确诊断。
4、检查自身抗体,风湿四项要挂什么科?
风湿应该挂风湿病科或者是风湿免疫科。由于风湿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大多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还会累及到相关的脏器如心、肾、肺等。所以风湿病检查的项目比较多包括风湿三项、红细胞沉降率、抗核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自身抗体谱系列、免疫球蛋白、生化全项、血常规、胸部CT以及心脏彩超.等,但是具体的检查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决定。建议患有风湿患者空腹去正规公立风湿病科或者是风湿免疫科就诊检查及治疗。
5、查类风湿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6、怎样看有关风湿病的化验单(2):抗核抗体
1.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2.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3.抗核抗体为一大类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抗原底物为HEP-2和肝片)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4.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 抗体,ds-DNA 抗体, 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 MCTD相关的u1RNP抗体等等,5.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一般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ANA滴度1:100为阳性。(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参考值不同)1.ANA(+)半定量一般分为(-)、(+1:100)、(++1:320)、(+++1:1000)、(++++1:3200)、(+++++1:10000),临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虑为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是哪一种疾病,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2.如果 对初发患者ANA(+)≤1:320不能肯定,但也不能排除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一般ANA=(+1:100)时,临床意义也不大。因为除对标本稀释处理之外,实验室在对Hep细胞和肝片质控板免疫荧光吸收值是以1:100为定标。3.关键的是要对临床免疫性疾病自己要有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中对患者病史的问诊和查体非常重要。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关键是自己能否想到或考虑到的问题。ANA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种通常IFANA滴度较低。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通常,大多数ANA滴度的高低并非与疾病的活动性平行,所以抗核抗体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动,也不一定是治疗的指征。ANA阳性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下列多种情况:1.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95-100%非活动期80-100%2.药物性狼疮95-100% 慢性活动性肝炎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95-100% 重症肌无力4.硬皮病70-90%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5.干燥综合征60-80% 10. 正常人5-10%6.多发性肌炎/皮肌炎40-60%7.类风湿关节炎30-50%8.幼年型风湿关节炎20-40%9.非结缔组织病10-20%
7、怀疑风湿怎么办
(一)自身抗体 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 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常人中性粒细胞为底物按所见荧光的图型,分为C-ANCA(胞浆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为胞浆内的丝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体对血管炎的诊断极有帮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现在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症,P-ANCA则见于显微镜下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形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抗磷脂抗体 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症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者,除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二)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三)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位素等检查。
(四)病理 活组织检查所见的病理改变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