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病人能吃薏米吗
你好 可以吃的 一般认为薏米红豆粥是去湿的,像风湿病人饮食调养很重要,适当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体质的。<br><br>风湿病人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时要注意保暖 适当活动关节。
2、用薏米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薏米500克,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术(米泔水浸炒)各200克,分作16份,水煎服,可治风湿痛、肢体抄麻痹、腰脊软痛等症。
薏米装纱布袋,放沙锅中与黄酒同煮,饮酒适量,可治风湿痛、健脾胃、强筋骨。
薏米500克杵碎,放沙锅中,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适量每日服,可治肺结核百、咳脓血。
薏米30克,与百合、川贝、白芨各15克水煎服,可治肺结核。
薏米30克、玉米须30克、白茅根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食用,可治全身浮肿、尿度少色黄、口苦口黏、心烦口渴、大便不爽等症。
大便燥结、滑精、津液不足、小便多等症忌用;、孕妇忌用。
3、薏米怎么吃祛湿效果最好
薏苡仁又名薏米,是药食两用的常用药材之一。薏苡仁药用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认为薏苡仁擅长治疗风湿痹痛,能够下气除湿,长期服用还可以 轻身益气。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所以,老广家里都会有薏米,用来煮粥、煲汤,健脾利湿。
薏米祛湿效果最好的食用方法:
1、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
2、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3、薏苡仁八宝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4、薏苡仁赤豆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5、薏苡仁车前草饮
材料:薏苡仁10克,车前草15克(鲜品30克)。上2味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钟,去渣留汁,当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湿热腹泻、泌尿系感染等人群食用。
6、芡实莲子薏米汤
原料: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米30克,陈皮5克,姜1小块。
做法:1、先把芡实、莲子和薏米等,用清水洗净,然后,隔夜浸泡备用;
2、小排洗净后,剁成小块,再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
3、陈皮用温水洗净并泡软后,切成丝备用;姜洗尽切成丝备用;
4、把处理干净的排骨,以及事先浸泡一夜的芡实、莲子和薏米一起放入炖锅中,同时放入陈皮丝和姜丝,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炖两个小时左右。最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4、薏米和红豆真的对风湿有好处吗
有好处。
薏仁在中医药里面有着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症状往往是出现发炎,疼痛,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薏仁会对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薏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肿痛很有功效。饮用薏仁、红豆汤或煮水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水分的代谢,也就是利湿。对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也很有功效。而砂仁、绿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看体内湿气重不重并不难,除了根据疾病状况判断外,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大便不成形,很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太重。此外,可以适当吃点花椒、胡椒、辣椒等辛温的食物以化湿。尽量不要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冰冻食物,因为外界环境越热,人体内就越寒,寒凉的食物可能会加重病情,像冰冻果汁、绿豆汤等,最好温热了再喝。
关节炎患者还应注意,酷暑难当时,不可睡在当风之处,或者露宿达旦;夏日也不宜席地而卧,以防凉气侵入,影响筋骨。外出突遭雨淋者,应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擦至皮肤潮红发热之后,再用温水洗净换上干燥衣服,切勿潮湿之衣服刚脱下,马上用热水洗澡;在夏季劳动后大汗淋漓,亦不可马上用冷水冲洗或入池游泳,以防寒湿之气入侵。房屋地势低而潮湿者,更应注意,平时可用石灰洒于墙边屋角,床上被褥在晴天宜经常曝晒,以祛潮气。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5、薏米和那种搭配煮烫去风湿
?
6、薏米怎么吃才能去湿邪 详细
薏米怎么吃才能祛除湿邪 湿邪之症不可小觑 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 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这是因为现代人运动量越来越小,体内阴盛阳虚,从而湿邪内郁。 加之人们饮食上偏爱辛辣、味重,还有甜的口味,这些肥甘厚腻食物过多摄取,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当脾胃没有办法把所有东西都转化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营养成分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转化的东西,就变成中医认为的湿邪,留在体内,导致浑身发沉、无力、倦怠以及爱睡觉等症状的发生。 另外,熬夜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易损耗肾精,肾精损伤多了,肾阳就不足,从而也导致了湿邪存留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夏季诱因较多,因此也是湿邪集中爆发的季节。 据中医介绍,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但若是脾虚了湿邪又会困脾。当一个人脾虚湿盛时,水分无法及时排除体外,就造成水肿;如果湿邪停在胃肠,即导致大 便稀溏、腹泻;湿邪向下发展便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湿邪还有秽浊的特点,“浊”就是混浊,例如有种病症叫淋浊,就是小便混浊不 清,另外女性带下白浊,也是湿浊的体现。因此,中医专家都一致认为,现代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等都与湿邪有关。 如果你有晚上睡觉流口水的习惯,或者总是发现大便糖稀甚至不成形,就要警惕湿邪的危害。 “粮药”薏米清热利湿 薏米为什么能够祛湿呢?这是因为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湿。按药材的性味,中医里的祛湿药,或是辛香温燥,或是甘淡渗利。辛香温燥的如陈皮,可以燥湿 化痰,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干。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湿除得快,坏处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壶烧干。 薏米则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一般性属寒凉,和作为果实、种子及质重的药物多为沉降药,沉降则能渗利。薏米性凉而沉降, 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正如《本草正》里说:“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相比燥湿,薏米的特点就是渗湿、安全。最重要的是,湿邪 表现各异,应对它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薏米在祛湿除湿上应用更为广泛。 很多人知道薏米可以祛湿,却不了解生薏米与中药炒制的熟薏米效果是不相同的。 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药泡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锅热后先撒 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此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又分为 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固有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动手炒,也可以去中药店买。共同点都是药性平和,擅长健脾止泻,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良药。不同是炒薏米比麸炒的除湿效果好,健脾渗湿。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疗脾虚泄泻,经常煮薏米汤喝,却不见效果,这是因为用的生薏米性偏凉,如果用炒过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显了。麸炒的比单纯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医认为,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经过麸炒可增强疗效,缓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药物药性。如果是脾胃不好,总是吃不下东西,要么吃点食物就腹胀,总觉得不舒服,在稀饭里加一把麸炒薏米一起煮着吃,就能有效缓解食少、腹胀。 会吃才能有效果 人们平时食用薏米时,多半是直接煮汤煮粥服食。 还可以用薏米炖冬瓜。由于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肿著称,是治疗浮肿和减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学上的同向合力,作用 更大。这道汤的最大功效就是利湿、消肿、减肥,对于有浮肿症状和多湿体胖的人很适用,同时对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白带多而混浊有一定疗效。冬瓜性寒, 因此在与薏米炖汤的时候,一定要加入能驱散寒气的葱和姜。 薏米煮猪肺,既能补肺止渴,又能健脾利水。猪肺1 个,薏米30 克,调料适量。制作时,将薏米洗净捣碎为末。将猪肺洗净,洗时把清水灌入肺管中,轻轻 用手拍打猪肺,倒出脏水,再灌再拍,如此多次,直至肺呈白色为止。锅内加水适 量,下薏米与猪肺,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汤面的浮沫,改用微火煮至猪肺极烂为 度,根据口味调味后即成。食肺喝汤,佐餐服食。 营养专家提醒,淘洗薏米的时候要注意,先用冷水轻轻淘洗,不要用力揉搓,由于薏米较坚韧,难以煮熟,因此煮前需浸泡2-3 小时。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不能丢弃,这样可以避免薏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浸泡中受到损失。
7、薏苡仁熬水喝冶风湿吗
风湿、痛风治疗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
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