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温解表”里的“辛”是什么意思?
一、“辛温解表”里的“辛”是中药五味之一,‘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行血的作用,经常使用于外感表证,气血瘀滞。
二、释义:
1.辣:~辣。
又如:辛刻(辛辣峻刻);辛凉(辛辣清凉)
2.辛苦:~勤。艰~。
又如:辛心(苦心);辛艰(辛苦艰难);辛毒(辛苦)
3.痛苦:~酸。
又如:身受酸辛;辛楚(辛酸苦楚);辛伤(悲伤);辛切(悲切)
4.天干的第八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八。
三、相关组词:
辛苦 辛勤 辛酸 悲辛 艰辛 辛辣 辛劳 辛勚 得辛 苏辛 五辛 辛赀 细辛 苦辛
(1)风湿表症什么意思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辛”是“新”的本字。辛,甲骨文

(像刀刃)
(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有的甲骨文
将“木”形
省略成“屮”形
。
造字本义:动词,用锋利的刀斧将原木劈成两半,备作柴薪。
文言版《说文解字》: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
。
,辠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属皆从辛。
白话版《说文解字》:辛,在四时中代表秋,入秋万物长成而熟落;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的特性刚硬;辛也代表辛味,辛辣痛苦就会流泪。字形采用“一、
会义。
,表示罪行。在天干次序中,“辛”承续“庚”,字形像人的大腿。所有与辛相关的字,都采用“辛”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苏辛[sū xīn]
指汉苏建、苏武及辛武贤、辛庆忌。
2、五辛[wǔ xīn]
即“五荤”
3、商辛[shāng xīn]
即 商 纣王,名 受,号 帝辛。
4、马辛[mǎ xīn]
菥蓂的别名。即荠。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菥蓂》。
5、迂辛[yū xīn]
唐 代 辛立度,性迂,时人以此称之。
2、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是什么意思?
辛温解表是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湿、风水兼有表邪者。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为主症。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
辛凉解表是指用性味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解除表证的治法。适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以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症。常用药物有薄荷、荆芥、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蔓荆子等。代表方剂有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等。

(2)风湿表症什么意思扩展资料
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反映出中医上的四气五味。
1、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
2、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物,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
3、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泻、固精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泻痢、遗精、遗尿等证。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
3、什么是“疏风解表”?
疏风解表疏风,治法之一。指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风热、风湿三种挟有风邪的表证。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4、中医里的“解表”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法就是让你出汗
“表”就是指表症,意思说目前病还只是在皮肤,没有到深入到经络
《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里面就说了 病症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就是说病在皮肤纹理中
第二阶段“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就是说病在肌肉中
第三阶段“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就是说病在内脏中
最后阶段“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病入骨髓,无药可医
5、解表疏风是什么意思
疏风解表
疏风,疏散风邪.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风热、风湿三种挟有风邪的表证.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6、疏风解表是什么意思
疏风,治法之一。指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
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风热、风湿三种挟有风邪的表证。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
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症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6)风湿表症什么意思扩展资料:
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就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风是春天的主气,但客观上来说,四季皆有风的产生,它无所不在。
风流动不居,善行数变,有升发向上、向外促使腠理(肌肤)疏泄张开、易袭阳位等特性。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病因:
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
风邪能与寒、湿、痰、燥、热(火)等相合为病。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热(火)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疾病(现代科学也证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细菌与病毒的繁殖力与致病力是不一样的)。
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热(火)”之名及其特性,来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扰人体所致的疾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疏风
7、解表、解里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解表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1.发汗解热作用。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8、中药中的解表药,解表是什么意思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1.发汗解热作用。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
3.抗菌、抗病毒作用。经过大量实验,已证明解表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生姜、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等。
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菊花等。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藁本、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等。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柴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升麻等。
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辛夷、葱白等。
此外,菊花对白喉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防风、白芷、细辛对枯草杆菌;桂枝对炭疽杆菌;柴胡对疟疾均有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除上述主要药理作用外,该类药物尚有镇痛作用;止咳祛痰作用;健胃及利尿作用。
9、清肠疏风是什么意思
清肠,清理肠道垃圾
疏风,疏散风邪。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风热、风湿三种挟有风邪的表证。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10、什么是 风湿入骨表了
你说的这个情况不代表有风湿,当前还需要注意全面的检查,根据具体的症状了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