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功与类风湿
类风湿是免疫系统疾病,练气功好不了
2、内风湿是怎么引起的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步骤/方法
营气卫血失调:
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脏腑阴阳内伤:
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痰浊瘀血内生:
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END
注意事项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初期有发热和明显的关节肿痛,应卧床休息和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体液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保持精神愉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而且配合药物进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只要及早确诊,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痊愈的。在慢性缓解期,要加强关节功能的锻炼,以保持和增进病变关节的活动功能,防止病情恶化导致肢体变形。
3、气功是真的,风湿啥方法都治不了,练气功就能好?
气功是调整你的呼吸状态一种方法,练好了能强五脏通血脉,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立即治病是不可能的,练气功的目的是强化身体抵抗外邪!
4、风湿与风气有何区别???
一、什么是风湿和类风湿
风湿和类风湿是当前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简便称呼。从西医学的角度讲,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寒性炎症性病变。我们简单解释为风湿性关节炎轻一些,本病以全身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关节等没有形态改变;类风湿关节炎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关节强直、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改变,比风湿性关节炎要重得多。两者间虽有病因相同之处,但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表现乃至治疗,都不完全一样。
二、什么是痹(证)一痹病一风湿病
痹证、痹病、风湿病是中医的病名,中医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记载。清朝的林佩琴在《类证治裁痹证》一书中最早提出痹证的病名;宋朝的窦材在《扁鹊全书.痹病》一书中最早提出痹症的病名。汉代的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痉温病脉证》一书中最早提出风湿为病两字。因为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各医家散居全国的天南海北,荒山野岭,交通、通讯不便,各自为医,所以病名据统计多达3744个,总观其各自的论述,都很相似于现代医学风湿或类风湿等疾病。近代中医专家,学者按历史的沿革把中医的病名确定为风湿病。所以我研究院按全国统一称此病的称号—风湿病。
三、风湿病的病因和病机是什么?
风湿病按西医的观点其患病原因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很多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总之目前西医对病因病理至尽尚未明确。中医认为发病原因和发病过程的道理大体有四种:
1、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2、营气卫血失调:
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脏腑阴阳内伤:
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4、痰浊瘀血内生:
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四、得了风湿病都有哪些症状?
患风湿病的病人,因为患者年龄、性别、体质不同,所受的病邪不同,也就是得病的原因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先后不一样,但总的来说最早的症状是疼痛,有时串痛,有时是局部剧疼。疼痛是每个病人第一个出现的症状,其次出现关节的病变,某处一个关节、二个关节,或多处关节同时出现疼痛、肿胀、发热、变形,关节活动受限,晨僵(每天早晨起床时关节僵),关节强直等一系列症状,人体的指(趾)小关节、颈、胸、腰椎关节,上肢的肩、肘,腕、下肢的髋、膝、踝等关节处都可发生。
五、应当怎样治疗风湿病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客观临床表现,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在对风湿病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临床治疗法则,如扶正祛邪、标本缓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血散疏通、同病异治与同病同治等。而在具体治疗方法上有散寒通痹法、除湿通痹法、清热通痹法、散寒祛风法、祛风化湿法、散寒除湿法、祛湿清热法、养阴祛风法、寒温并用法、通经活络法、行气活血法、祛湿化痰法、化痹散结法、化痰祛瘀法、补益脾胃法、益气养血法、滋肾养肝法、温补肝肾法等四十多种方法,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筛选后,主要以散寒通痹,祛风化湿、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缓急止痛、滋补肝、肾为指导的治疗方法。
六、调动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治疗风湿病的关键
治疗风湿病,我院多年的治疗经验之一是:必须调动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向病人介绍得病的原因病理机制,治疗的方法,说明治疗风湿病,病人和医生要很好配合才能治好风湿病。因为风湿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病人出现活动就痛,所以病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这样使气血不活,经络不通,肌肉组织紧张拘急,关节筋腱粘连和挛缩,使肌肉、筋腱、关节变形,失去正常的功能。所以必须鼓励病人除参加日常家务活动,做慢步走、快步走、慢跑、快跑,做各种锻炼身体的功法,打太极拳,进行自我保健按摩等,调动自身的活动能力。活动是治疗风湿病的关键,这些是我院治疗大量病人成功经验。
七、大家共同努力预防风湿病的发生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预防是指人民大众了解卫生知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以保证身体健康不发生疾病,对风湿病的预防我们提出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1、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内伤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节情内伤多由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易使外邪侵入发病。
2、坚持经常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说明经常注意身体锻炼才能健康,才能提高御邪能力,锻炼的方法很多,诸如:散步、慢跑、练气功、做体操、打太极拳、做自我按摩等。
3、防范风寒湿邪
风寒湿邪是风湿病的发病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风寒湿邪的侵害。不能在潮湿的地方久留,不能席地而坐,更不能卧地大睡;不能在风口处贪一时凉爽受风,不能长年受寒,更不能汗后当风,总之感觉受风寒湿邪易于成疾,受累一世,终身遗憾。
4、合理调配营养
“只要营养丰富,身体就会健康”这句话并不全面也不可取,人体需要各种元素和营养物质,不是吃的好,营养好就身体好,而要调配合理,鸡、鸭、鱼、肉、蛋、蔬菜、五谷杂粮、豆制品的食用,必须按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身体需要,合理调配为原则。
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当身体健康情况有变化或感到某一处有不正常时,应尽早就医,要求检查、诊断、治疗。这是保护自身健康的要点,因为有些疾病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治愈率比延误治疗高出几倍。对风湿病也不例外,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疼痛、肿、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我研究院就有很多延误治疗的病人,尤其是误服一些激素药物又并发股骨头坏死,造成终身遗憾。
参考资料: 风湿和类风湿常识
5、风湿和生气有没有关系
生气对身体肯定不好,但是风湿和生气应该是没有直接关系,风湿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跟自身免疫力有关。
6、全身没力气发抖与类风湿有关吗?(非专业人士勿误导)
这完全没有关系。
发热过后身体虚弱,稍微有些发抖感觉也是正常的。
其实你就是平时激动,紧张,也可以轻微的抖动
还有,你手脚位置放置的不好,也可以有抖动的,跟风湿类风湿不搭界
7、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做哪些气功疗法?
“气功”,即我国古代的“导引”,也称“养生法”。它是中医学、保健、长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远在陶唐氏(尧所属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阴雨,河水泛滥,潮湿阴冷,引起人们的气滞血瘀,筋骨蜷缩不舒,“故作舞以宣导之”(作舞为古代导引的最初形式)。可见,“导引”
是远古时代人民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做斗争的产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素体脾肾不足,复感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气功锻炼通过调心(意念活动)、调身(导引动作)和调息(呼吸吐纳),能使机体机能得到全面调整和加强,通经活络,收清排浊,固肾强脊,健脾祛湿。因此,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类风湿病,全面提高人体的素质和抗病能力,调动人体潜能,开发智慧,陶冶性情,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首选方法。
(1)练功的要领
①松静自然。“松”即自己感到轻松愉快,使身体和精神放松,这是练功的第一要领;“静”即闭默无声,与“动”是相对应的。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常是“静”的先行,而“静”
又可以使“松”加深。但“静”不宜过深,避免睡着或受凉。
②意气相合。这需要经过一段训练之后才能达到。练功时,用意念活动影响呼吸,渐渐使意念的活动与气息的运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慢进行。在松静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自然、缓和、柔细、匀长。
③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④上虚下实。练功时上身放松,使意气停留到下部。若下体充实,上体也自然能够虚灵,头脑清醒,故练功时注意锻炼至上虚下实,但以舒适为度,不宜勉强。
(2)风湿类疾病专用气功法
天津中医研究所编制了一套适合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气功法,现介绍如下:
①放松功。放松功是有意识地依次注意身体各部位,结合默念“松”字,逐步将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从而调和气血,协助脏腑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姿势:卧式、坐式、站式均可。
呼吸:一般自然呼吸,亦可放松与呼吸结合,吸气时注意部位,呼气时念“松”字(也有人认为念“送”字更便于放松)。
意念:有“三线放松”“分段放松”“局部放松”以及吸“静”
呼“松”法等。常用的是“四线放松法”,即将全身分为四条线,依次放松,并配合呼气默念“送”字。
第一条线(两侧):头部两侧—两肩—两肘—两前臂—两腕—两手十指。意守中指端2 ~ 3 分钟。
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两足十趾。意守大趾1 ~ 2 分钟。
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项部—背部—腰部—两大腿—_窝部—两小腿—两足底。然后意守涌泉穴3 ~ 5 分钟。
第四条线(中央):自百会—会阴。冲刷大脑,纵贯五脏六腑(体腔中轴),然后从会阴分两侧沿大腿长骨骨髓腔至涌泉,每次练功约作2 ~ 3 个循环。
“局部放松”:在“四线放松”的基础上再单独放松身体的某一病变部位,或某一紧张点,默念“松”字20 ~ 30 次。
“意守丹田”:在局部放松的基础上,意守丹田,太极式或撑抱式,自然站立。
②动功。
预备:两脚平行开立,与肩稍宽,双膝微屈,松肩松髋,头身中正,舌尖轻顶上腭,似笑非笑,两目平视,意照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
呼吸自然,将气沉入丹田,意守丹田。
托天柱地:双手劳宫相对似持球状,自体前举至与肩平时,屈肘至胸前合掌,两手上下分开,左手上托,右手下按,掌心突出,意守两手劳宫。双手缓缓收回至胸前,手心相对,再上下分开,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似托天柱地状,如此反复,左右各作3 次。
碧海腾蛟:意想自己似碧海中一条蛟龙,灵活,矫健,富有活力。
动作为:两手掌心向上,自体前抬起,然后,翻掌向下向外,旋臂向后,似蛙泳状。双手再自体后,由腋下转向前伸,复掌心朝上。
掌心向后时劳宫吸气,转向前时,十指呼气(手指有病者,可同时作逐指依次运动)。躯干脊柱与两臂动作呈反向力,共反复六次。
然后身体作前后波浪运动。力发于足踝而至膝、髋、腰、脊、肩、肘、手臂亦随身体的波动向前后划动,似蝶泳状反复6 次。双手自体侧抬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将气贯入丹田。
收清排浊:双手掌心向下自体前缓缓提起,然后下按,掌心外凸,意在劳宫,反复3 ~ 6 次。双手再提至肩平时,掌指上翘90°,突出掌心,以柔力收推3 ~ 6 次,然后松腕,两臂左右分开一字形,掌指上翘成90°,坐腕推掌,如法再柔力收推3 ~ 6 次,两臂自体侧慢慢下落,转掌心朝后,双手向前方抬起,掌心内收再向后下方外推至45°,收推共3 ~ 6 次。
转膝舒筋:双手掌心向下自后向前抬起至脐平下,按两膝,双膝微微蹲,两膝同时向左、向右、向外、向内各转3 ~ 6 圈,然后作蹲起动作,下蹲意在膝盖,起时意在涌泉,反复作3 ~ 6 次,身体直立。
俯仰升降:两臂前伸,两掌心转斜相对自体前捧起,至头顶向百会贯气,沿身体正中导致脐部。双手沿带脉移至身体后方,内劳宫对准肾俞,身体后仰,然后身体再前俯,同时沿两腿后外侧向下,按摩足三阴经至两足踝,转向足背,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脐,按摩足三阴经,同时身体直立,俯仰共作3 次。
强腰健肾:双手自脐沿带脉移至身体后侧,外劳宫对两侧肾俞,护命门,腰部做回旋转动,正逆各9 次(上身及下肢均不动,只做腰髋、骨盆转动)。然后双手转为内劳宫对肾俞,交错上下搓(搓在脊柱两侧的腰大肌上),上至后屈尽处,下至尾闾,上体及头部随手的动作而左右晃摆,各9 次。
熊晃健脾:双手自然下垂体侧,周身充分放松,左膝微屈,身微左晃,左臂向下松垂,同时右臂上提至胸,然后再如法晃至右侧,如此悠缓自然地扭腰晃膀,两足亦相应地虚实变化,节律轻柔,意守丹田或涌泉,共做9 次。
通经活络:双足交替互相叩击承山、三阴交、足三里诸穴,再以双手掌心向下置体前固定高度,两腿高抬交替使双手拍击“血海”
穴,要力透肌肉筋脉。
③辅助功。
托盘运动;单手托盘: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似托盘,向右前划弧至左前方,再绕经右腋下,自右后再翻转至头顶,环绕一周回至体前(注意手心始终向上)。左臂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左右交替进行。双手托盘:双手同时进行,一侧动作同上,另一侧动作手臂呈拧转前举,仍使手心朝上,先由头顶划圈,翻转回至体前,经腋下向背后再返回,与另一侧手臂同时到达体前。左右交替动作,反复进行。
抻拔脊柱:双手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十指交叉转掌心朝上,用力上托,双臂贴耳,意念脊柱,稍停片刻,转掌心朝下,自百会贯气至丹田。
坚持关节局部按摩:每次按摩100 次,每日2 次,把疼痛关节搓热,然后在各种位置做环形活动。
撑拔桩:坐位,两臂撑抱式或提水式,两腿向前伸直,足跟尽力前蹬,保持此姿势数分钟。
贴碑桩:将脊贴在墙壁上,两膝屈成90°,保持此姿势1 ~ 3 分钟。
8、气功与类风湿
可以说下练得什么气功吗?我也是刚确诊类风湿~关节痛~能说下联系方式吗?
9、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是完全两个概念,很多医生及患者会把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混为一谈,我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首先,风湿性关节炎严格上狭义的说是因为链球菌感染造成的关节的受累。它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的环形红斑,舞蹈症,皮下结节,查抗O升高,主要是因为链球菌感染。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抗生素的应用,最近五至十年,我们中东部的确很少见到风湿性关节。只有在部分偏远的山区,仍有少部分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而广义上的风湿性关节炎这包括了十几种关节炎,比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他们都属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范畴。所以说很多医生给患者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这不是很规范,而应该明确具体是哪一种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关节炎,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主要表现为侵蚀性滑膜炎,二,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小关节肿胀,疼痛,一手的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可有腕,肘,肩,膝,踝等其他的关节受累。而查血可以看到类风湿因子及CCP抗体的阳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肺脏,血液系统等其他内脏器官。
所以说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是完全两种概念,大家不要把两者混淆。
类风湿互助app这里有最全面的类风湿知识讲解和全国各地的类风湿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