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2.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与病情和关节外表现相关。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一类针对含有瓜氨酸化表位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2、什么叫做类风湿三项正常指标
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试验(ASO):滴度超过500单位为增高,特别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风湿热患者约有80%ASO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见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风湿活动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儿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成年患者阳性率高达70% -80%,儿童病人阳性率为30%左右。类风湿因子检查对类风湿病不是惟一的诊断依据,因正常人中约1%~5%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相反,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全面考虑。
3、类风湿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认
你好,根据你情况,风湿检查一般抽血检查风湿四项就可以。 指导意见: 建议你平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动态观察。
4、类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风湿类风湿的检查诊断主要是“风湿三项”,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就可以确诊。无论风湿、类风湿诊断完全靠检查很难确诊,因为这些检查特异性差。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而检查指标不高,有些患者检查指标高但症状不明显。你可以拍x线
5、风湿指标五项包括哪些
你好,风湿指标5项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你描述的情况需积极遵医嘱配合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环境保持干爽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注意关节部位保暖,防止受凉
6、查类风湿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7、类风湿的分型和检查项目有哪些?
类风湿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那么类风湿的分型和检查项目有哪些呢?下面,就请风湿专家来为我们详细的介绍。 专家介绍类风湿的分型和检查项目: (1)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 (2)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②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3)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RA的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 以上已经做出了介绍,相信您已经明白。
8、类风湿三项正常指标是哪些呢
风湿三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抗o的临床意义:
增高: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的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说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不一定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同时检测抗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等;
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A患者RF阳性率为52%~92%,一般RF阳性者疗效差,并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RF阴性者病情较轻,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RF阴转或含量降低,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病情缓解的一个指标;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