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什么是风湿疾病

什么是风湿疾病

发布时间:2020-10-22 13:39:03

1、什么是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环境性、遗传性、肿瘤性等。

它可以是周身性或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或功能性的。包括各种关节炎在内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风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风湿病不只限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2、什么是风湿病?

3、什么是“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指主要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肌肉等一组疾病。“风湿”一词由拉丁文rheuma演变而来,意指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各种疼痛的总称。虽然风湿性疾病中关节炎占其主要组成部分,但绝非仅限于关节受累,各器官系统均可受累,因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了过去习惯称之为胶原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是人体的支架,有保护器官的功能和利于机体的活动。皮肤、筋膜、肌肉、血管、软骨、骨骼及各脏器间均有结缔组织,任何疾病其实质细胞损伤的同时,必然会累及周围的间质。从而导致结缔组织病变,所以笼统称结缔组织病不确切。目前国际上把以往称为结缔组织病列入风湿性疾病的范畴,从而改变了风湿病原来的概念。

风湿性疾病可以是局限的,如局限性的关节炎、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织炎等,造成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甚至功能障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它不仅有关节症状,还可有心、肺、肾、眼等其他器官受累的症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典代表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皮肤、关节、肌肉及内脏各器官系统受累,出现变化多端的临术表现;系统性血管炎可因其侵犯的血管类型及部位不同,既有局部的表现、又有全身性的表现。

大部分风湿性疾病的病因不甚清楚,可以是原发的,亦可以是继发的。如恶性肿瘤可导致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等均可伴有继发干燥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免疫学等研究深入,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多因素的病原学,包括遗传、激素、免疫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是免疫耐受力或T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无应性崩溃的结果。对疾病的敏感或抵抗是由抗原、主要组织容性复合物及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决定 的。

内湿性疾病的各种类型各有其诊断标准,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7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有11条,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有主要和次要诊断标准等等。诊断标准是人们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摸索而制定的,有一定的价值,但标准的制定是人为的,完整而复杂的机体对疾病作出的反应却存在个体差异。病人并非等待诊断标准俱全后才来就诊,临床症状的出现常有先后之分,我们必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客观的分析病情给予尽早的诊断及治疗。鉴于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限制,即使病人已符合某病的诊断标准但也可能误诊。

风湿性疾病中,大多数有自身抗体,近年来各种抗体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也应指出,各实验室的操作误差,或质量控制不严,往往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必要时应多次复查。实验标本的收集,发放也有对检测结果的直接影响。如补体的检测应当天抽血,及早送检,且温度升高会导致补体水平的降低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可因抗原不纯造成假阳性。同一种病不同的病人,其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如少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仅一次发作而自愈或短期内关节损害严重而致残,大部分病人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直至终生残废,不能参加正常工作与学习,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疾病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不能低估,治疗上绝不能仅依靠药物和手术,而应包括心理治疗、康复治疗、职业治疗。我们认为,对任何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应把对病人的教育,以至对亲朋好友的教育放在首位,而这一点常常补医护人员所忽视。病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中,由于外界是刺激所伴随的某种情绪改变均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压抑、忧虑、惊恐等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活动,抑制某种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护理中力求排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正确的人生观去教育和影响病菌,给病人以同情、关切和帮助,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风湿性疾病有缓解与发作的特点。因此,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使急性期迅速缓解,而重要的是防止其发作,以减少多次发作积累而造成的重要器官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畸形,僵直而失去功能;痛风关节炎的关节严重破坏及肾石形成等等.因此,治疗上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外,护理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并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防止肌肉萎缩..风湿性病多数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易招致各种感染,应加强呼吸道、口腔、皮肤、褥疮的护理。

4、风湿是什么病?

风湿是关节受湿太重得的,严重的会引起关节变形,如果有天气变换,关节会疼痛难忍,这是由于生活环境潮湿,关节经常吹风所造成的
很顽固,建议找医生看看,但是从我周围得这个病的人来看,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只是通过药物来减缓这种病症,饮食上也不用特别注意

5、什么是风湿病?为什么会得风湿病?

一: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二:发病原因:
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 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 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 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 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
6. 其他:一些药品如普鲁卡因酰胺,一些口服避孕药可以诱发SLE和ANCA阳性小血管炎。
三:表现:
1.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2. 异质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亚型,由于遗传背景,发病原因不同,机制也各异,因而临床表现的类型,症状,轻重及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
3. 风湿病多是侵犯多系统的疾病,许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叠,症状相似,如MCTD为这种表现的典型。
4. 血清内出现多种抗体及免疫复合物(CIC),并可沉积于组织(皮肤,滑膜)或器官(肾,肝)内致病。
5. 雷诺现象常出现于本类疾病,如SLE,MCTD。
四、可以吃以下食物来预防风湿:
1、山药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2、黑豆
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橄榄
取鲜橄榄根或皮40克~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莲子
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6、可多吃活力捷等预防类风湿。

6、什么是风湿,是什么导致风湿病的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一组疾病,病因多样,如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化性、地理环境性、遗传性等。 风湿性疾病以疼痛(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疾病)为主要症状,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炎占重要组成部分,但风湿性疾病只限于关节炎。以往所指的“结缔组织病”或“胶原病”是风湿性疾病的一部分,它们和“风湿性疾病”不可完全等同。 风湿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具多样性,涉及全身的间质组织,结缔组织是风湿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病变场所,无论致密结缔组织如软骨和肌腱,还是疏松结缔组织,均可有广泛的不同程度的损害。疏松结缔组织损害的特点是:粘液样水肿、类纤维蛋白变性,肉芽肿形成,炎症细胞浸润,晚期呈透明性或硬化等变化,血管炎广泛存在,尤以动脉系统中的小动脉炎为主,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增生或全层炎症。 免疫损伤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风湿性疾病,至少部分是因为免疫异常所致的组织损伤。免疫损伤可分四个基本类型:过敏性Ⅰ型反应,可以是局部或全身型;抗体-介导Ⅱ型反应,其特点是抗体可与本来的细胞表面抗原或吸收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免疫复合物Ⅲ型反应,特点是免疫复合物在细胞或组织表面局部沉着;细胞一介导Ⅳ型反应,是致敏的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直接接触的结果,反应过程不需要抗体及补体,这些类型不相互排斥,在某些病人可同时存在。 免疫遗传学的进展和HLA抗原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增加了对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认识。与MHC基因相关的很多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的,HLA-B27编码的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密切的相关。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遗传因素与风湿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风湿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员中发病。此后也有人发现家族性发病比率较高。父母有风湿病的儿童,其发病率高于双亲无风湿病的儿童。有关单卵双胞胎的研究认为,其中一个患风湿病,则另一个有20%的可能亦将发病。因此在对风湿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有的学者认为风湿病的易感性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有关,但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另一项对40对双卵双胞胎的研究,只有2对有风湿病的相同病史。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对风湿病患者进行了 HLA检查,证明HLA-BW35与风湿病的易感性有关。芬兰人的风湿病患者HLA-BW35占多数,而英国人的风湿病患者HLA-BW15占少数。因此,风湿病与HLA型的关系可能还和种族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HLADRβ1*0405等位基因者较较一般人群为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较一般人群高,说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仅增强易感性同时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基因遗传是风湿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风湿病是一种遗传病。随着人类遗传密码的解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与风湿病发病的关系会被人类认识的越来越清楚,基因治疗也会成为现实的。

7、是什么引题风湿病

风湿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无论从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面,均能证明A组链球菌与风湿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风湿病的流行季节及其分布地区常见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炎症等,风湿热往往在以上疾病发病后1-4周发作。

2、风湿热发病时,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阳性率可达70%-90%,血清中链球菌抗体,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S,抗链球菌激酶等抗体增加,多呈阳性反映。在风湿病静止期止期培养转为阴性,抗体滴定值亦下降。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失天不足,营血亏虚,卫气不固,风寒湿热等病邪侵犯肌体,阻于经络,留注关节,累及内脏而致。
注意:
如果是类风湿关节炎,要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尽量参加适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和强直。不要过多吃肥腻食物、海产品及过酸、过咸的食品。避免受到风寒、防止潮湿环境:尽可能不要受凉、淋雨或受潮,例如不要穿已湿的衣服、鞋子或袜子,不要住太过潮湿的地方,不要暴饮冰水等等。夏天不能洗冷水澡。天冷了用水要用温水。
如果是风湿性关节炎为促进疾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被褥要干燥,轻暖。床铺要平整。切勿在风口处睡卧。
2.洗漱宜用温水,晚间洗脚,热水应能浸及踝关节以上,时间在15分钟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
3.要按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增减衣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一般都比较怕冷,喜欢穿暖和一些,但要避免穿得过多,以免捂得过于严实而出汗。天热出汗时要避免电风扇直接吹风。出汗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把皮肤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干燥衣服,避免受风。睡眠时不要贪凉,室内空气应流通,但不要睡在:穿堂风"处。夜间有盗汗者,除内服药之外,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调匀,敷于脐内。
4.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也不可满不在乎,更不能情绪低落。要善于自制,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宽广,愉快生活。
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个别关节可能完全不能活动,因而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甚至部分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产生,应该告诉患者,患病后即应使自己的病变关节尽可能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兹列举正常人关节的活动范围如下,以供参考:
(1)掌指及指间关节各屈曲45°。
(2)拇指置对掌位。
(3)腕关节背伸30°,轻度尺侧偏(即向外侧偏移)。
(4)肘关节屈曲90°。
(5)肩关节外展45~60°,前屈30-45°,外旋15-20°。
(6)躁关节90~95°。
(7)膝关节屈曲5~10°。

这些是网上搜的,最好还是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对症治疗。

与什么是风湿疾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