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国外有人比喻说:“因本病死亡的虽很少见(不是绝对没有),但因此而终身监禁的,却相当常见。”据美国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在一年内自行缓解者为10%,如在两年内不出现缓解,估计即不会自然缓解;病程较长者约为10%,治疗困难,终成残废;约有80% 的患者长期呈慢性经过,久治不愈。
本病的临床过程差异较大,病情轻重不一,但多数患者迁延多年,反复加重。近20 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即便是轻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尚未见到不治自愈的例证。因此,积极的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虽未见国内外病死率的统计报道,但确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约10% ~ 15% 的患者,由于发病急骤,受累关节较多,病情严重或关节外病变严重,终因治疗困难,丧失工作和自理生活的能力。我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0 例的统计表明,因患本病而生活不能自理者占96%,而局限性关节功能明显障碍者占77.4%,可见本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该病根据病情发展,预后分三种情况。
(1)预后良好。多为起病较缓,受累关节较少,病情较轻,病期较短(多在一年之内),体质较好,能够早期就诊和坚持治疗的患者。经过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则可治愈而不留有关节功能障碍。
(2)预后较差。受累关节较多,病情较重,病期较长(2 年以上),经过治疗关节肿痛及全身症状均可见缓解,但不能坚持治疗,病情反复加重,始终未能治愈。致使部分关节明显功能障碍,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3)预后不良。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类风湿病患者有下述表现之一者,多提示预后不良:关节严重晨僵者;类风湿因子试验滴度持续增高者;结节性类风湿病或多处类风湿结节者;有严重关节外表现者,如胸膜炎、心包炎、血管炎、类风湿脑病等;表浅淋巴结明显肿大者,尤其是肘部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者;血清IgG 显著增高或为单株和多株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者;伴有发热、贫血、食欲不振等明显全身症状者;早期即出现多关节积液者;早期出现关节骨质蚀损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不能停用者;严重药物性肝肾损害者。
2、紫癜是什么病?
3、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怎样,好呢?
您好!我知道安徽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液体刀滑模切除术”具有直接针对病灶——关节滑膜炎症细胞,克服了过去传统治来疗难以去除滑模炎症的缺点,使关节滑模细胞失去活性并清除体外自,从而迅速缓解关节的肿胀和疼痛,阻止软骨和骨破坏,防止畸形和残废,愈后效果很好。 “液 体刀”无创介入滑膜百切除术一次性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等关节炎症。液体刀滑膜切除术治疗不是开刀,是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代替外科手术的过程,注射到关节腔内的药物可以将病变的滑膜萎缩代谢掉,相当于做了一次外度科手术,代替了外科手术中用钢刀刮除滑膜的整个过程,称为问“液体刀滑膜切除术”,通过治疗的关节可以一次治好,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保住关节不会变形,愈后不复发。四大优势: 1、国内首创:直接针对病灶,是最根本治疗方法; 2、病人不住院,不开刀,无痛苦; 3、安全有答效,无毒副作用; 4、远期效果好,一次治疗,不易复发。 合肥黄山路446号
4、痛风是怎么引起的?
痛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体内血尿酸浓度升版高,而引起的疾病。权当然,痛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民族以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具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有家族遗传史,所以会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而且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
5、风湿是什么感觉
在风湿病的病变中,会在病者的关节处最先发生不正常,不少的人会以为是关节炎。在平时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腰腿痛,或是在阴雨天的时候关节疼痛,这就是风湿的典型表现。晨起肢体僵硬,身体没力、疲乏等现象,平时的养护,避免受风湿寒邪侵袭。不要在对流风口乘凉或在树下以及室内开窗睡觉
6、间质性肺炎的治疗和预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分很多种类,不同类型,预后不一样的。
最好做肺活检,明确类型。有的对激素效果好,有的就差。
所以就你讲的这几句病史,不好出建议。
(王光强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山东省胸科医院王光强 http://m361b.haodf.com/
7、根据哪些指标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不良?
(1)男性起病年龄小于50 岁者。
(2)正规治疗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已超过5 年。
(3)受累及关节数多于20 个。
(4)受教育程度较低。
(5)社会经济状况差。
(6)发病一年后就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表现者。
(7)关节外表现尤其是类风湿结节和血管炎者。
(8)起病时侵犯四肢近端大关节和拇趾关节者。
(9)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不能很快控制病情者。
(10)嗜酸细胞数增多,血小板增高者。
(11)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度增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