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如何调理和保养???
?
2、我有慢性风湿心脏病咳嗽气喘吃什么药好呢
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 由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占其发病率的50%以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瓣膜病的最佳检查方法。正常成年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cm2~6cm2。病变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可减小,1.5cm2-4cm2为轻度狭窄,1.0-1.5cm2为中度狭窄,1.0cm2以下为重度狭窄,这时血流梗阻即相当明显,病人表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咳嗽、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或发生心衰等,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或其它脏器的栓塞。一经明确诊断,特别是年轻病人有肺间质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以上,经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收效不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能使病员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风湿性心脏病病因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本病约占40%,多数病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性稍多。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20%至30%。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 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分别叙述。 (一)二尖瓣狭窄: 青壮年有见湿热病史,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失代偿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端坐呼吸,咯血等,晚期出现右心衰。明显二尖瓣面容(两颧及口唇紫红,心尖部触到舒张期震颤)。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一般可心悸、活动后喘促、疲劳,乏力,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后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如肝大,下肢浮肿。体征明显,心尖部可见搏动增强及触到有力的局限性抬举样冲动,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三)主动脉瓣狭窄: 重症者出现头昏,甚者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甚或猝死。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为主动瓣区听到响亮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有收缩期震颤等。 (四)主动脉关闭不全: 失代偿期可见心悸、头部有振动感,偶有心绞痛,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颈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心尖瓣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风湿性心脏病治疗 (一)二尖瓣狭窄: 大咯血采取坐位,用镇静剂如安定,利尿剂如速尿等;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右心室衰竭宜低盐饮食,利尿剂与地高辛为主治疗。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内科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外科治疗:为恢复瓣膜关闭完整性的根本措施,应在发生不可逆的左室功能不全之前施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三)主动脉瓣狭窄: 1)内科治疗: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定期复查。中度和重度狭窄者,限制体力活动,预防心绞痛、昏厥与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限制钠盐,用洋地黄制剂,小心应用利尿剂。 2)外科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伴有心绞痛、昏厥、或心力衰竭为手术治疗的主要指征,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膜狭窄的主要方法。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内科治疗: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2)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为严重主动脉瓣返流的主要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1)心血瘀阻 主要表现: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咳嗽甚则咯血,两颧紫红,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气血两虚 主要表现: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脉细弱。治疗原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心肾阳虚 主要表现: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咳嗽喘急,甚则不得卧。浮肿尿少,手足不温,舌质淡紫,脉沉细而数或结代。治疗原则:温阳利水,左以扶正。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患风心病者应注意休息和在医师指导下治疗。有的病人能作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牙龈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治疗建议 出现以上症状应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风心病出现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脑栓塞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可在中医师的辨证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心阴亏损型宜滋阴养血,宁心安神。可服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2.属心气不足型宜养心益脾,温阳补气。可服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3.属心血瘀阻型宜通阳益气、活血化瘀。可服血府逐瘀丸、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 注意事项 1.不要过度进行体力劳动,但又不能消极静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不增加症状为度。 2.每顿饭都不可以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宜少食多餐。食物宜细软,易于消化,清淡;不要食入过多的盐类,有心衰水肿时更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3.要避免着凉、感冒,积极治疗扁桃腺炎等 医园网祝您身体健康!
3、风湿性心脏病应注意什么?
风湿性心肌病患者无显著症状,心功能良好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注意勿受凉,勿受潮湿,及时治疗感冒以防风湿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及剧烈活动;有风湿活动者,抗风湿治疗;有心衰、心律失常者,治疗心衰及心律失常;平时可据情况选服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济生肾气丸等。
患者应积极防止风湿热的再发生及复发。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预防感冒受凉,防止风湿活动避免心脏损害加重。注意药物副作用,忌乱用药,对强心药和利尿药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吗?
风湿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发热伴有多种器官受累,主要侵犯心脏、关节,其次也可使皮肤、脑组织受损害.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如预防和治疗不彻底,由于心脏反复受到损害,可形成风湿性心脏病.本病发生前常先有急性咽喉炎,如能蜚行适当抗菌治疗可防止风湿热的发生.
风湿热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及寒冷季节(如冬季、春季),但在全国各地均可发生.目前认为环境拥挤、卫生条件不良是本病发生重要因素.风湿热最常见于6~15岁的儿童,小于5岁者少见,2岁以下极为罕见。在40~49岁和50~59岁的年龄组有少数人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
风湿热的发生现在主要认为是链球菌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以后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发生可分为三期:一期是链球菌感染,二期为无症状之潜伏期,通常持续10-14天,三期临床表现为活动性风湿热期.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极为多变,多关节发炎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最常犯关节是膝、蜾,肘和腕关节.受累关节红肿、压痛往往有从一个关节游走至另一关节的特征.重者可卧床不起,不愿让受累关节活动.如不给治疗,一处关节表现亦仅持续1~5天,所有关节症状一般在2~4周内消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风湿热不引起永久性的关节畸形。
风湿热最重要的主要表现是风湿性心脏炎,由此可发展为心脏瓣膜病。有50%首次发作风湿热者会出现心脏炎,心肌、心内膜或心包常同时受损,当发热与心跳过快不相称时应怀疑心肌炎.一旦发热和关节疼痛已消退,睡眠时脉率超过100次/分,提示心肌受累,这时心音可发生改变,如有心跳快和呼吸短促或无法解释的体重增加(可能是水肿)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也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风湿性心瓣膜炎时往往可以发现杂音,但需和由于发热、或风湿热时贫血引起的杂音加以区别.急性风湿性心包炎较少见,多发生在严重风湿性心脏炎,凡急性风湿热时伴有胸病者应疑有心包炎,在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可以肯定心包炎的存在。
舞蹈病是风湿热侵犯脑组织而形成,是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女孩较男孩多见.其特征性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肌肉无力打无目的运动等。舞蹈病发病是缓慢的,开始症状为先前正常的儿童逐渐出现神经过敏,丢东忘西和行动笨拙.一旦确诊,父母和教师应予同情不要过多责怪,同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此将很快恢复健康,如患儿病情严重,床上应垫以褥垫以及采取其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患儿从床上或椅子上掉下来。舞蹈病平均持续3个月,也可达6个月或持续~年或更长时间,绝大多数病人可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环形红斑也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发生率为10~15%,是粉红色或淡红色略隆起皮面,红斑边缘清晰,中央是苍白区,是圆形,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最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内侧面。皮下小结虽是急性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但相对少见,在风湿热病人中发生率低于10%。皮下小结为一质硬,可自由活动无痛性的肿块,多见于上肢下肢关节突出处,也可发生在头皮和沿脊柱分布.往往持续数周之久。风湿热的发热在开始数日可较高,往往在没有用药治疗自行减退或转为低热,也有发病过程中一直是低热的。患风湿热时常感到乏力,面色比较苍白,有些人还会流鼻血。
化验检查:血象呈轻度或中度贫血,白细胞一般在1万~2万/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往往增决,血清粘蛋白增高正常在4毫克%以下,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测定升高,正常值<500单位,如以上化验均不正常提示风湿热活动可能性大,但应结合临床表现来考虑。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首选用青霉素来消除链球菌感染,每天80万~16O万单位,分两次肌肉注射,一般用10~14天,用阿司匹林等药来抗风湿治疗,成人每日3~6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08~0.1克,分3~4次服连续用2~4周.如有鼻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即应停用。如有风湿性心脏炎存在或其他抗风湿药物疗效欠佳时可用激素治疗,一般用强的松.成人每日30~6O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2毫克,分3~4次服,在7~10天后可逐渐减量,在2~4周内逐渐停药.每月肌肉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是最有效的预防风湿热复发的方法,风湿热一次发作后应连续预防至少5年.如有风湿性心脏病的证据成长期连续预防。由于风湿热复发在成年人中相对少见,故主张20岁以后特别是没有遗留风湿性心脏病者可以不必长期预防治疗。
风湿热是一种继发于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以关节及心脏受累最显著。风湿热迁延不愈和心肌等病损的反复加重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风湿”实际上绝大多数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病邪停留在肌肤、关节,而发生肢体酸痛、重着、麻木等症,与上面所说的风湿热是完全不同的。风湿热急性期可有发热、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皮肤不规则环型红斑或皮下小结、肌肉舞蹈病样运动等五大症状。慢性期症状较轻,只有关节痛、低热及心脏病损演变的心瓣膜病。从初次感染到瓣膜病变的形成需要二年左右。一旦形成,则为永久性病变。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劳动后有气急、疲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浮肿等,最后可导致心力衰竭。
养生指南:
一.未病先防: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衣,谨防呼吸道感染。有条件时可适当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久居湿地。
二.已病防变:对已患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的疾病应及时治疗。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不愈,可考虑手术摘除。已患风湿性关节炎者亦应积极诊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而累及心脏。
三.精神内守:应保持心情舒畅,要宽容大度。精神愉快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可养成种花、养金鱼等习惯以修身养性。节制性生活,育龄妇女应禁止妊娠。性生活时的性兴奋与妊娠均可加重心脏负担,产生心肌缺血、劳损,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劳逸结合:急性风湿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至4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起床活动,恢复正常尚应休息3至4月,但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慢性风湿病在活动期可适当休息,一般可参加正常工作。风湿性心脏病无自觉症状者,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病情较重者,应适当休息并及时治疗。
五.合理饮食:风湿病发病与营养状态有关。急性风湿病应注意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食物为宜。发热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慢性风湿病除补充足够的饮食营养之外,宜多吃些温热性食物及适量饮服祛寒通络的药酒。风心病出现心力衰竭时应限制食盐及水分的摄入。因为食盐能吸收水分,使水分进入血液而增加血容量,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不利于心力衰竭的缓解。
什么是风湿热?
风湿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常遗留显著的心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由于本病常反复急性发作,发热仅出现于疾病的某个阶段,故有人认为,风湿病一词用于整个病程,以风湿热表达急性发作的活动阶段较为明确。
风湿热的发病情况如何?
风湿热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北方地区较多见。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和链球菌感染率的降低,风湿热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散发链球菌感染后,风湿热的发生率约0.3%,集体单位如军营流行链球菌感染时,发生率可高达3%。本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初发风湿热多见于5~15岁,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风湿热的病因是什么?
风湿热的确实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无论从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面,均能证明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风湿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风湿热的流行季节及其分布地区,常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的流行与分布有关。链球菌感染流行后,常继以风湿热发病率的增高。两者在流行病学上甚为一致。
(2)风湿热发病前或复发前1~4周,常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而心内膜炎、关节炎、舞蹈病等,常继发于猩红热和扁桃体炎。
(3)风湿热发作时,患者的鼻咽部拭子培养,可获得A组溶血性链球菌。血清中各种链球菌抗体,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S抗链球菌激酶等抗体均有增加。在风湿热静止期培养转为阴性,抗体滴定值亦下降。
(4)青霉素防治链球菌感染后,降低了风湿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在病因研究方面,已注意到病毒感染与风湿热的关系。临床上看到风心病患者中约有1/3病例从来没有链球菌感染的病史及证据。在儿童风湿热中,以舞蹈病作为唯一表现的患者,也可以没有任何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因此,有人认为不典型的风湿热,可能由于病毒(常为柯萨奇B病毒)所致。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使人体易被链球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与链球菌感染一并发生致病作用。
地理、环境对风湿热有何影响?
风湿热常发生在寒冷、阴暗、潮湿、拥挤的环境中,一般在社会经济状况贫困的地区有多发的倾向。其原因与营养缺乏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而使链球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关。风湿热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而以北方较多见。其次为东部、中部地区,南方较少见。即风湿热在温带地区比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高。
季节、气候对风湿热有何影响?
气候寒冷或剧变,可使风湿热的发病率增高。发病季节以寒冬和早春居多,6~11月份发病率最低。祖国医学亦认为气候剧变,冷热交错可使外邪易于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风湿痹证。
中医对风湿热是怎样认识的?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感受外邪或素体虚弱或阳气偏盛复感外邪所致。
(1)感受外邪,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当自然界气候乖异,寒暑不均,冷热无常,或居处潮湿,外邪内入而罹病。三邪虽有所偏盛,但常是合而为病,且多以风为首,因风为阳邪,多变易行,走窜经络,流注关节,阻遏气血,从而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
(2)素体虚弱复感风邪,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故曰历节”。又曰:“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历节即指关节,是言关节疼痛是肝肾虚弱,卫阳不固,腠理不密,风邪水湿乘虚而入,侵犯脏腑,郁于筋脉,留于关节而成本病。
(3)少年气壮,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热为外邪所郁,流注脏腑、肌肉、关节,而为热痹。
本病在急性期,常以热邪偏盛,或湿热蕴蒸为主,是外邪入里化热,或热为邪郁所致。如热邪久留不去,损气耗阴,则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病邪的发展,一般是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由经络而脏腑。如病邪郁于肌肤筋脉,则出现皮下结节。侵袭经络关节,则关节疼痛,不能屈伸。侵入营血,损伤络脉,故见皮下红斑。如病邪继续发展,袭于脏腑,即呈现心脏的改变。如《素问·痹论篇》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即指心脏受损而言。中医学不但认识到风湿热损害心脏,而且也观察到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备急千金要方 · 贼风第三》云:“历节风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这与风湿性脑病是吻合的,临床所见的舞蹈病、风湿性癫痫即属此类。
风湿热的发病和营养有关吗?
营养缺乏常与贫穷有关,有人报告风湿热的发病率,贫穷与富裕之比为4∶1。但尚无事实证明特殊的饮食缺乏或某种营养素的缺乏,与风湿热的发病有关。目前普遍认为营养与风湿热发病的关系,主要是营养缺乏造成体质虚弱,机体抗病防病能力降低,链球菌易于反复感染,导致了风湿热的发病率增高。
风湿热好发于男性还是女性?
男女罹患风湿热的机会大致相等。舞蹈病和风心病的发病率以女性为多。在心脏瓣膜病变的类型上,成年女性多见二尖瓣狭窄,男性多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风湿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吗?
虽然风湿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但并非链球菌的直接感染所引起。因为风湿热的发病并不是在链球菌感染的当时,而是在感染之后,经过1~4周左右然后起病。在风湿热患者的血液培养与病变组织中也均未找到过溶血性链球菌。目前,一般都认为风湿热是患者的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的一种变态反应的后果。在链球菌感染后,其毒素和代谢产物成为抗原,人体对此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和抗体在结缔组织中结合,使之发生炎症。近年来,发现溶血性链球菌含有与人体心肌、心瓣膜相类似的交叉抗原。一些具有特殊反应的人,在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不仅作用于链球菌,也作用于人体心肌和心瓣膜,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罹患风湿热。
一旦感染了链球菌就会得风湿热吗?
人体一旦感染了链球菌并不都会得风湿热。能导致风湿热发生的链球菌感染,必须是上呼吸道感染。即便如此,链球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风湿热的发病率在散发病例中仅为0.3 % ,在流行区为3%。皮肤的链球菌感染,如脓疱疮不会发生风湿热。其原因可能是菌型不同,或是皮肤中的某种成分可以抑制链球菌的溶血活性和链球菌的抗原。深部的皮肤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等也不会发生风湿热。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此外链球菌感染必须持续一定时期,链球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后9天以内,用青霉素即可以预防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链球菌的生长,而不能预防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只能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起来分析。目前主要采用Jones氏的1965年修订标准。
针对近年国外风湿热流行特点,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对Jones标准又进行了修订。新的修订标准主要针对初发风湿热的诊断。最新修订标准还作了如下补充,即有下列3种情况者可不必严格执行该诊断标准,即: ①舞蹈病者;②隐匿发病或缓慢发展的心脏炎;③有风湿病史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当再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有风湿热复发的高度危险性者。
可能风湿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上述1992年最新修订的Jones标准比过去的修订标准又前进了一步,特别适用于初发风湿热和一些特殊情况的风湿热患者,但对近年来某些不典型、轻症和复发性等较难确定诊断的风湿热病例,尚未提出进一步的诊断指标。过去,一些国外学者曾建议制定一个“可能风湿热 ”的诊断标准,但尚未见有具体的阐明。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采用下列“可能风湿热”的判断方案,在减少漏诊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要点如下:
“可能风湿热”标准:主要针对不典型、轻症和复发性病例。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并能排除其他疾病(尤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等)可作出“可能风湿热”的诊断。
(1)风湿性心瓣膜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无其他原因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心功能减退或顽固性心力衰竭,或对洋地黄治疗的耐受性差。②进行性心悸、气促加重,伴发热、关节痛或鼻衄。③新近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第一心音减弱,或肯定的杂音改变,或有新杂音出现,或进行性心脏增大;以上情况伴有有意义的免疫指标或急性期反应物出现。④新出现心悸、气促,伴有有意义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改变;或伴有有意义的免疫指标或急性期反应物出现。⑤新近出现心脏症状,抗风湿治疗后改善。
(2)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伴心悸、气促进行性加重。②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伴发热、心悸、气促,有急性期反应物,经青霉素治疗2周无效。③心脏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急性期反应物出现和有意义的免疫指标;或伴有有意义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改变。
应该强调的是,在应用上述标准时,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尤其是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可疑的疾病作出鉴别诊断后才能作出风湿热的诊断。
风湿热活动性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迄今为止,风湿热活动性的判断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患者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之后,疾病的活动性有所降低,或在一些特殊的临床症型如迁延型、亚临床型的患者,风湿热活动性的确定,不但对诊断,而且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传统采用的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为血沉常在心力衰竭时,或在激素治疗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而C反应蛋白仅在疾病早期呈一过性的阳性,这说明他们对判断风湿活动性意义有限。
下面是可以采用的判断步骤和方法:
①近期有无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
②详询病史及细致检查以发现轻症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③系统地监测体温以发现有无发热(尤其是低热)。
④检查有无心脏炎的存在,注意原有心音、心率、心律和心脏杂音性质有无发生肯定的变化或出现新的病理性杂音。如收缩期杂音在Ⅱ级以上或新出现舒张期杂音意义较大。
⑤注意短期内心功能有无出现进行性的减退或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
⑥化验室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阴性时应进行其他化验室检查。糖蛋白电泳(或粘蛋白)α-1或α-2可升高,前者提示病情活动性增高,后者提示慢性迁延活动,或疾病仍处于恢复期。CIC的检测也能较正确反映风湿活动性;在风湿活动时如无其他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时,CIC可持续升高。如条件许可应测定抗心肌抗体和PCA试验。抗心肌抗体在急性期或慢性期风湿活动性增高时可呈阳性。PCA试验对风湿热活动期,细胞免疫反应的存在有较高的特异性意义。
⑦通过上述各步骤,如风湿活动存在很大的疑点时,可进行抗风湿治疗两周;如病情改善,提示有风湿活动的存在。
风湿热的病理改变是什么样的?
风湿热的病理改变是结缔组织炎症,其特征是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病变过程分为三期:
(1)渗出期: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肿胀、分裂,形成粘液样和纤维素样变性及坏死,并有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浆液渗出。病变可持续1~2个月,以后恢复或进入二三期。
(2)增殖期: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结,即在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风湿小结是确诊风湿热的病理依据,但是否为风湿活动的特征则尚有争论。本期可维持3~4个月。
(3)硬化期:浸润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组织处形成瘢痕。
因本病常反复发作,故以上三期病变常交错存在。各期病变在受损害的器官中也有所侧重。如在关节和心包以渗出为主,形成关节炎和心包炎。以后,渗出物可以完全吸收,关节炎活动期过后不产生关节畸形。少数心包渗出物吸收不完全时,发生机化,可引起部分粘连。在心肌和心内膜(包括心瓣膜)主要是增殖性病变,以后形成瘢痕组织。心瓣膜的增殖性病变及粘连,常可导致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急性风湿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某些临床表现是急性风湿热的特征性表现,并对诊断起决定作用,称之为主要表现或主征,包括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另一些表现虽也常出现,但并无特异性,且对诊断只起辅助作用,称之为次要表现或次征,包括关节痛、发热、风心病和以前的病史。某些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血液中急性反应物的出现,包括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也可作为次要表现。
急性风湿热,可根据发病先后次序不同,分为三期:
(1)链球菌感染前驱期:表现为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潜伏期: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风湿热发作之间有一段潜伏、缓解和静止的期间,约为 1~4周。此期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3)急性风湿热发作期:多数起病较急,也可较缓慢,甚至无自觉症状而呈隐袭方式进行。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以及受损害器官的症状。如有心脏炎时,可有心悸、气短、胸闷,甚至出现苍白、焦虑、烦躁等。有关节炎时,可有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活动不利等。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小儿常有鼻出血、腹痛等症状。
诊断风湿热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其临床价值如何?
(1)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计数轻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稍增多。可有轻度的贫血。
(2)血沉(ESR):除舞蹈病和心力衰竭外,血沉加快。血沉显著加快,常常直接和疼痛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3)C反应蛋白(CRP):急性风湿热发病2周以内,C反应蛋白常呈阳性,1个月后多变为阴性。 C反应蛋白与疾病的严重性成正比。风湿热静止期时消失,再度出现是风湿热复发的预兆。本试验和血沉,对诊断急性风湿热都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可协助判定本病是否活动。
(4)粘蛋白(MPT):当风湿活动时粘蛋白可见增多。
(5)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此试验可证明有链球菌的先驱感染,为有代表性的反应。但抗“O”阳性并不能说明是否患有风湿热。
(6)免疫球蛋白:在风湿活动期,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M和A(IgG、IgM、IgA)均可升高,恢复期则降至正常。
急性风湿热有几种病程经过及其预后如何?
急性风湿热的病程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为2~5周。其病程经过可分为四型:
(1)单纯急性经过:人体抵抗力好,同时配合有效治疗,初发的风湿热可得到及时控制,不复发也不遗留心瓣膜病变。
(2)反复发作经过: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继而进入非活动期,以后又复发。其时心脏病变逐渐加重。
(3)急性暴发经过:人体抵抗力差或致病因素强,患者表现为高热、严重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多见于儿童,预后严重。
(4)潜伏经过:风湿热症状不明显而呈隐袭性进行,逐渐形成心瓣膜病。
急性风湿热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其预后良差,与是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否采用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有密切关系。初次发作,如经积极治疗及病后坚持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常可防止病变继续发展而得到痊愈。患有严重心脏炎者,预后较差。如风湿热反复发作,心脏损害逐步加重,可发展成为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其治疗原则有以下四项:
(1)以临床休养为主的一般治疗。
(2)使用抗生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治疗。
(3)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抑制风湿活动的治疗。
(4)预防复发。
急性风湿热的一般治疗有哪些内容?
急性风湿热的急性期需要安静休息,加强护理,如保暖、防寒、防潮湿等。有心脏炎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揭示风湿活动已被控制时,仍需继续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若无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临床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即可下床活动。饮食宜进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C。
怎样控制急性风湿热时的链球菌感染?
急性风湿热的急性期,不论从咽部是否证实有链球菌感染,均需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每日80~120万单位,分2~3次肌肉注射,一般用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口服红霉素200~250mg,每日4次,共用10天。在控制链球菌感染中,不推荐使用磺胺类抗生素。
如何使用水杨酸制剂抗风湿活动?
及时合理地使用抗风湿药,是治疗风湿热的重要环节。用药剂量要足,疗程应充分,才能制止风湿活动。水杨酸制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对风湿热有退热、镇痛、消炎的作用。急性风湿热患者服此药24~48小时内,体温即下降,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活动改善,心率减慢,血沉下降,患者感到症状明显好转,因此,此药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但因不能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1)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为最常使用的药物。成人每日6~8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 1~0.15g,分3~4次口服。
(2)水杨酸钠:成人每日6~8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 1~0.15g,分3~4次口服。
用药至临床症状控制后,或出现轻度中毒反应,如耳鸣时,剂量可酌情减去1/3~1/2,维持 6~8周。
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和胃出血。故应在饭后服用。必要时可加用氢氧化铝和三矽酸镁等制酸药。亦可同时进食少量牛乳或奶粉以保护胃粘膜。但不宜用碳酸氢钠,因为该药可降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和增加肾脏的排泄,并且钠离子可促发和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水杨酸制剂用量过大时,可出现毒性作用,如耳鸣、耳聋、头昏、呕吐、呼吸过度(酸中毒)、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精神错乱等。儿童患风湿热较多,水杨酸制剂应用广泛,再加上儿童不能及时反应毒性症状,因此易发生急性水杨酸中毒,使用时更需慎重。水杨酸制剂偶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溃疡病活动期和新近有出血史的患者忌
5、风湿性心脏病是什么意思?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就是说风湿病是一种免疫系统不正常引起的疾病。人体对于外界的浸入原(就是抗原)会因为生理的防御机制产生对应的抗体,抗体最终杀死、中和、吞噬或者与抗原结合,总之是用尽一切办法使抗原失去伤害人体的能力。这是一种正常情况。
而在人的心脏(尤其是心脏的瓣膜中)存在一种细胞,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细胞。但这种细胞和外界的另一种病毒的包膜相似度很高,正常免疫能力的人,抗体可以识别这种细胞和病毒的区别,只杀死病毒而不伤害自己的细胞。但风湿病人的抗体有点问题,它同时杀灭病毒和人体心脏的正常细胞,引起了心脏的疾病。也就是说,风心病就是属于你的免于系统误伤自己而引起的疾病。
不知道你有没有医学基础,这是我能给出的最浅显的解答了!
6、请问类风湿性心脏病应该如何治疗,日常应注意哪些?有没有食疗方法?
类风湿性心脏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一般是由急性风湿热引起
可以是细个的时候有一次喉咙痛,发烧
链球菌进入血管跟随流至心脏,对心瓣造成损害
就引起以后的风湿性心脏病
呢个病主要是对心瓣的损伤,造成血液运行不顺畅
分两种: stenosis (狭窄)同埋 regurgitation(倒流)/ incompetence (关闭不全)
人有四个心瓣 (A/P/T/M)
所以有八种: AS/AR/PS/PR/TS/TR/MS/MR
呢八种里面可以有任何的配搭
开头可以是无徵状
发展下去个心可以有杂音 (murmur) ,在体检的时候俾医生发现
再下去,可以有心力衰竭的迹象(累,气喘,水肿,心口痛,心悸)
以致死亡
医生会帮你做心电图
其实最重要的确诊是 ECHO (心脏超声波)
很多时做胸腔外 (transthroracic) 心脏超声波就可以
轻微的话,未必要食药
稍为严重的可以食阿士匹灵 (aspirin) 或薄血丸 (warfarin)
再严重的,可以考虑心瓣修补或置换手术
食薄血丸是一种天大的学问!!
因为
1唔同人食的份量是不同的,医生会帮你较药,较药的途中会日日抽血
2有很多野可以影响凝血指数
3出血的话,后果可大可小
作为食薄血丸的病人,你的责任是
1维持一定的绿色蔬菜(以及维他命k丰富的食物)摄取量
由较药的时候开始,每日都要食同一个份量的绿色蔬菜
多或者少并不重要,但每一日都要一样的份量
2不要食中药,又或者每一日都食同一个份量的中药
如果你想开始食中药,有可能要重新较你的薄血丸
3定时食薄血丸,记得食薄血丸,不要自己加或者减药
(有时医生会叫一d病了好多年的糖尿病人自己较药,但薄血丸唔好试)
4留意住自己有无任何出血的情况
如果发生,打电话俾你的医生,严重的话有可能要急症入院
如果你有d伤风感冒喉咙痛,伤口发炎,医生又开了抗生素俾你,你要加倍留意
抗生素可以影响你的凝血指数
5定期覆诊,就算你是一个乖的病人遵守以上的规则,你的凝血指数都可以随时间改变
6平日有d小病睇其他医生的时候,要同医生讲你有食薄血丸
看到你补充的问题我建议你还是要到正规医院作个仔细的检查,估计还有其它的并发症,这种情况很复杂,最好有心电图等资料才可以下结论,不过无论如果你最好不要放弃,类风湿性心脏病并不是不可治愈,国内医学水平现在也不低,等会儿我帮你打听一下那些医院这方面是专长。